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对儿童假性血小板减少的认识,通过复习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的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的体会,进行了有关介绍。只要提高了对本的认识,就可以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诊断 治疗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性,76岁。因"右下肢间歇跛行1个月余,右足第4、5足趾青紫7天"于2014年11月13日入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入院查体示右小腿及右足皮温低于对侧,右足第4、5足趾青紫,右侧股动脉搏动弱,右侧胫后及足背动脉未及搏动。动脉彩超示右侧股、腘动脉斑块;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右侧为0.39,左侧0.85。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5000IU,每12小时一次,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一次,

  • 标签: 下肢间歇性跛行 右侧股动脉 踝肱指数 腘动脉 阿司匹林肠溶片 慢性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1例83岁男性患者因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发作给予盐酸莫西沙星400 mg口服、1次/d。首次用药后约5 h患者双下肢出现散在红色皮疹伴瘙痒,第2天皮疹累及躯干部,双膝以下皮肤多发紫癜,实验室检查示血小板计数(PLT)1×109/L,考虑为莫西沙星所致血小板减少。停用该药,予止血、抗过敏、调节免疫功能、输注血小板等治疗。停药第2天,PLT 3×109/L;停药第4天,PLT 35×109/L。转上级医院后给予抗免疫反应、升血小板、止血等治疗5 d后,患者的PLT升至244×109/L。

  • 标签: 莫西沙星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1例74岁男性胃体腺癌患者先后接受一线、二线和三线化疗6、8和4个周期,因化疗疗效欠佳,接受阿帕替尼靶向治疗(阿帕替尼750 mg口服、1次/d)。18 d后,患者出现乏力、头晕症状,自行停药。实验室检查示血小板计数(PLT)41×109/L,诊断:血小板减少(3级)。立即给予升血小板治疗,PLT恢复至153×109/L后,将阿帕替尼剂量减至500 mg口服、1次/d。21 d后患者头晕症状复现,同时出现面部水肿,实验室检查示PLT 45×109/L。考虑血小板减少与阿帕替尼有关且存在剂量相关。再次给予升血小板治疗。13 d后,PLT恢复至214×109/L,采用减量并间歇用药方法,即阿帕替尼250 mg/d、服药3 d停药2 d。此后再未出现血小板减少,患者病情稳定。

  • 标签: 血管生成抑制剂 抗肿瘤药 血小板减少症 阿帕替尼
  • 作者: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 王建祥 张奉春 刘晓清 唐承薇 陈良安 韩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天津 30002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 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 100730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成都 610041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呼吸内科,北京 100853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西安 710032
  • 简介:摘要血小板减少是多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或常见并发,但目前对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病因诊断、治疗策略等方面仍缺乏深入系统的认识。本共识基于循证医学依据,在血小板减少的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7个方面达成共识,并形成陈述意见。该共识为血小板减少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血小板减少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美罗华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难治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采用小剂量美罗华联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法,采取严格规范地进行药物配制,控制输液速度,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等措施。结果20例中2例恶心、厌食,1例畏寒、皮疹,经过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使用美罗华治疗时应严格掌握使用方法,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美罗华 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糖皮质激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诊疗体会。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对ITP孕妇的围生期处理有维持血小板计数到安全水平,减少出血危险;规律监测胎儿生长和胎盘功能,预测和预防新生儿被动免疫血小板减少减少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确定胎儿血小板计数以及分娩方式的选择。

  • 标签: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健康教育在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ITP)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式与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的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针对初诊ITP患者出现的各种生理、心理问题,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进行心理疏导、行为指导、健康教育及社会支持。结果48例患者出血症状缓解,血小板稳定。结论在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中应用人性化健康教育,综合的护理措施,助于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能有效提高初诊ITP患者的依从和临床治疗效果。因此,人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值得在血小板减少患者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重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的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我院收治的27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的临床表现进行严密、精心的护理。结果27例孕妇中有11例行阴道分娩,16例行剖宫产,产后出血>500ml的1例,<500ml的2例,均为剖宫产,27例均无无阴道壁血肿和产褥感染,新生儿出现血小板减低的1例,血小板计数<100×109/L,无颅内出血。结论护理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的患者,要求护士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分析疾病的能力,只有严密的观察病情,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才能确保母婴的安全。

  • 标签: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的患儿制定了用药护理、一般护理、消毒隔离、及出院指导等具体措施。结果通过详尽的护理计划避免了感染及并发的发生,消除了患儿的恐惧心理,使患儿早日治愈出院。结论对这类患儿的护理除加强一般护理外,更要非常重视用药护理和消毒隔离、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紫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癫的临床护理内容。方法:选取2020年10月到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癫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小儿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症状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癫患者的临床护理对其病情干预具有较高价值,应用优质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效果,促进小儿患者身体健康好转,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心护理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5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进行精心的护理,进行严密的临床观察,加强出血护理,尤其是颅内出血的观察及护理,积极做好用药护理和心理护理,总结护理经验,报告护理体会。结果50例患儿,1例转院,1例并发颅内出,其余48例均治愈出院,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8%。结论良好的护理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患儿的精心护理,能有效的减少并发,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儿童 特发性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优质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观察组患儿行优质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治疗有效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00%>68.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行优质护理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出血症状控制时间与血小板达正常值时间,可以推广。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小儿 紫癜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0例ITP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比值。结果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PAIg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能较好地反映ITP的发病机制,对提高ITP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相关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排除EDTA干扰的血小板计数方法,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室数据。方法收集12例EDTA-PTCP病例,并分别采用枸橼酸钠抗凝剂、末梢稀释血液对EDTA-PTCP的患者在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血小板计数,同时以手工计数作为参考。结果EDTA-K2抗凝剂与末梢血的血小板计数结果、EDTA-K2抗凝剂与手工法血小板计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梢血与手工法血小板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用枸橼酸钠抗凝剂时除两例血小板计数与EDTA-K2抗凝剂计数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枸橼酸钠抗凝的静脉血涂片瑞氏-姬姆萨染液后镜检发现除这两例血小板计数仍低的病例有血小板聚集情况外,其余10例均无血小板聚集情况。结论对于EDTA-PTCP的患者,不适合用枸橼酸钠抗凝剂抗凝的全血标本来纠正EDTA引起的血小板假性减少,而采用末梢血稀释法上机检测更为合适。

  • 标签: EDTA-PTCP 血小板聚集 枸橼酸钠
  • 简介:摘要遗传血小板减少(hereditary thrombocytopenia,HT)是一类由于遗传基因变异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HT可以表现为单纯血小板减少或合并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于儿童期起病。HT的临床特点是血小板功能障碍、病程不稳定以及具有其他疾病易感性。由于致病基因的不同,HT的治疗方式和预后均不同。对于HT患儿的临床管理中出血的评估很重要,此外血小板输注、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也为HT治疗打开新思路。该综述总结了HT的研究进展,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全面识别HT,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儿童 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 基因突变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遗传血小板减少(HT)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诊治的5例HT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5例患儿中男3例,女2例,中位发病年龄为4岁2个月,中位确诊年龄为4岁4个月。均存在血小板减少,其中4例为巨血小板减少,1例为正血小板减少。临床表现以皮肤瘀点瘀斑为主,4例病初均被诊断为免疫血小板减少(ITP),接受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基因测序结果分别为MYH9基因突变(c.3493C>T)、MYH9基因突变(c.5878G>A)、NBEAL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295C>T;c.4169C>T)、GP1BA基因突变(c.1761A>C)和ANKRD26基因突变(c.5123A>G)。结论以反复孤立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且对ITP治疗方案效果欠佳时,需警惕HT可能,尽早行基因筛查对患者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 基因 儿童
  • 简介:摘要乙二胺四乙酸(EDTA)作为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抗凝剂,在临床上获得认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临床有报道称EDTA可诱导血小板PLT聚集,使PLT的计数假性减低,即临床所诊断的EDTA依赖假性减少(EDTA-PTCP),严重影响PLT计数的准确。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的病例在平时检验工作中时有碰到,如果检验工作者镜检意识淡薄,或是由于经验不足,此种PLT假性减低很容易被认为PLT减少,造成临床的误诊,给患者诊断带来严重影响。随着分析仪的推广和普及,血液分析仪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血常规分析中。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捷、高效、重复性好等优点,然而因为自身检测原理的限制和血小板易于粘附、聚集、破坏等特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时经常会出现假性减少现象,临床也经常反映的问题,因此会影响临床医生的临床诊断。

  • 标签: 血小板 抗凝剂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