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从脾论治慢性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Chronic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CITP)临床疗效,为CITP的治疗开拓思路。方法:符合入选病例标准的CITP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健脾益气摄血(A)组、健脾益气摄血配方颖粒联合泼尼松(B)组、泼尼松对照(C)组3组,分别给予健脾益气摄血配方颗粒、健脾益气摄血配方颖粒联合泼尼松、泼尼松治疗,各组疗程均为21d。对3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止血及血小板疗效分级评分,比较3组中医证候疗效、血小板与止血疗效。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A、B、C组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14/20)、75%(15/20)及55%(11/2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B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小板疗效比较:A、B、C组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10/20)、75%(15/20)及45%(9/2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血小板疗效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止血疗效比较:A、B、C组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14/20)、75%(15/20)及55%(11/2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B组止血疗效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摄血法中药治疗慢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确有疗效,为从脾论治慢性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从脾论治 疗效
  • 简介:摘要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immune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以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为特征。ITP发病机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只有对其病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才可能进一步指导ITP的治疗,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拟从近年来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血小板计数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患者,同时应用JT-IR血细胞分析仪和显微镜法;结果仪器法计数明显低于手工法(t=3.7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计数是临床上诊断ITP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主要观察指标,同时还是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准确地计数血小板非常重要。在临床上,建议ITP患者采用显微镜手工法计数血小板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计数 显微镜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利妥昔单抗在治疗免疫血小板减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阶段内收治的免疫血小板减少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这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分有3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利妥昔单抗治疗,对照组采取标准剂量的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剂量的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较之对照组的83.33%,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和淋巴细胞亚群波动幅度不明显(P>0.05),而对照组的波动幅度明显(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较之对照组的26.67%,明显更低(P<0.05)。结论小剂量的利妥昔单抗用于治疗免疫血小板减少具有显著的疗效,疗效与标准剂量治疗相当,但小剂量的利妥昔单抗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且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也较小,安全更加显著,临床上可在保证利妥昔单抗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给药剂量。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利妥昔单抗 小剂量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共刺激信号分子(CD80、CD86)的表达对免疫血小板减少(ITP)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ITP患者30例、完全缓解ITP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健康志愿者25例为正常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9~+CD5~+、CD19~+CD80~+、CD19~+CD86~+、CD41a~+IgG、CD41a~+IgM及CD19~+B细胞内IgG和IgM的表达,并与ITP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初诊ITP患者B1(CD19~+CD5~+)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初诊组ITP患者CD19~+CD80~+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初诊组ITP患者CD19~+B胞内抗体IgG和IgM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组ITP患者IgG和IgM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难治组ITP患者治疗前后IgG和IgM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9~+CD80~+细胞数与Th1的表达水平及Th1/Th2的比例呈正相关(r=0.502,r=0.471,P<0.05)。CD19~+CD80~+细胞数与IgG和IgM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52,r=0.467,P<0.05),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424,P<0.05)。IgG和IgM表达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658,r=~-0.526,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共刺激信号增强,导致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介导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参与ITP发病。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B淋巴细胞 共刺激分子 血小板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小柴胡汤对难治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的治疗效果。方法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每天每公斤体重按1.5mg的剂量,小柴胡汤方药党参,柴胡,炙甘草,生姜,黄苓,半夏,大枣,每天使用1付,水煎后,分早晚两次服用。观察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变化,心烦、腹胀、纳差、出血等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皮肤淤点、淤斑治疗后消失,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患者均恢复正常,心烦纳差症状消失;治疗1个月时,血小板恢复正常7例,显示有效5例,效果不明显及无效7例。结论针对难治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切脾等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情况下,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中药小柴胡汤可收到一定效果。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小柴胡汤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应用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50例作为此次报告的研究对象,均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泼尼松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给予泼尼松联合升血小板胶囊进行干预。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红肿、局部出血等不良状况人数均少于对照组,存在可见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在用药后的治疗满意度、生活质量等临床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存在可见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应用泼尼松联合升血小板胶囊进行治疗有着较好的临床价值,可以明显的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泼尼松 升血小板胶囊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I介入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的诊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15例血小板减少患者,通过对PCI介入治疗前后的肝素接受史进行询问,并针对接受或未接受肝素治疗的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区分,然后根据症状、4T,S评分法进行分析,做出判断,然后进行对症治疗。结果经治疗,术前与术后差异显著,而轻度与中度差异显著,中充与重度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症的药物治疗后,可以有效改善PCI介入治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状况。

  • 标签: PCI 介入治疗 血小板 减少症
  • 简介:摘要血小板减少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对于生育年龄女性来讲,正常的月经、妊娠生理状态就会带来很多困扰,临床常见月经过多、月经紊乱。美国疾控中心报道,10.7%月经过多的女性有遗传凝血功能障碍疾病,而英国和瑞典报道的数据要高于此,分别为17%和34%。13%严重月经过多的女性为血管血友病患者。月经过多发生率在普通人群中为5%,在血小板减少患者中为50%,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中为17%~20%。根据相关文献研究,血小板减少还可导致患者发生卵巢内自发性出血,从而导致卵巢扭转及腹腔内出血,危及患者生命。若血小板减少,患者一旦患有妇科疾病,如妇科良、恶性肿瘤及各种急腹症需要手术时,手术期出血的风险大大增加。本文即对血小板减少患者妇科相关疾病处理进行探讨。

  • 标签: 妇科 血小板减少 手术治疗 子宫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EDTA诱导假性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1例临床检验中出现EDTA诱导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患者临床检验结果与异常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检验显示,手工法血小板计数结果为142×109/L,而EDTA抗凝法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结果在(14-142)142×109/L,与手工法相比明显减少,枸橼酸钠抗凝法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手工法一致,P<0.05;此外,EDTA抗凝法血涂片检验结果与枸橼酸钠抗凝法检验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结论EDTA可能导致患者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临床中应注意采用枸橼酸钠抗凝法与手工法进行检验确认,以确保诊断准确

  • 标签: EDTA 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临床检验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小板减少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地塞米松针10mg日一次,1-2周中根据血小板情况调整剂量,减量致维持量,同时结合中医辨证口服中药。对照组只用地塞米松针,计量、时间同治疗组。.

  • 标签: 血小板减少症 中西医结合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临床情况。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期间随机抽取的58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患儿,分析其病因、特点、治疗与效果状况。结果在病因上,感染性疾病为53.44%,出血性疾病为37.93%,其他为8.62%;疾病表现上,皮肤出血点者18.97%,脑出血者8.62%,呕血与便血者6.9%,脐部出血6.9%,皮下血肿3.45%,肺出血3.45%,其他无症状51.72%;疾病类型上,早发型39.66%,晚发型60.34%;治愈率91.38%,病死率5.17%。结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在病因与临床表现上较为多样,通过专业的治疗可以得到较好的恢复效果。

  • 标签: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 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