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冲击量与常规剂量甲强龙治疗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ITP)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新诊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患儿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药物以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剂量甲强龙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冲击量(大剂量)甲强龙治疗,疗程4~6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6周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患儿为76.9%,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皮肤黏膜出血消失时间、血小板计数(PLT)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2.3%)显著高于对照组(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常规剂量甲强龙治疗新诊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患儿,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血小板水平,改善其出血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使用冲击量治疗。

  • 标签: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甲强龙 冲击量 常规剂量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免疫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 2017年 7月 至 2019年 1月期间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免疫血小板减少患者展开此次研究;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成各 35例的参考组与研究组,分别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80.0%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的 54.3%;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时间为( 12.7±3.1) d明显短于参考组患者的( 18.6±5.1) d;另外,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 5.7%显著低于参考组的 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免疫血小板减少,不但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而且不良反应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血小板减少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的预后。方法纳入我院80例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免疫血小板减少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大剂量地塞米松组采取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血小板生成素辅助治疗组则采取大剂量地塞米松加上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较大剂量地塞米松组、血小板生成素辅助治疗组效果;PLT计数≥100*109/L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PLT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血小板生成素辅助治疗组效果、PLT计数≥100*109/L的时间、PLT计数相比较大剂量地塞米松组更好,P<0.05。血小板生成素辅助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大剂量地塞米松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加上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免疫血小板减少的效果理想。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大剂量地塞米松 血小板生成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血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于我院初次诊断的ITP患儿,血小板计数均小于等于20×109/L,同时伴有皮肤、黏膜出血,给予大剂量人血免疫球蛋白(800~1000mg/Kg.d)冲击治疗2天后,开始给予足量醋酸泼尼松片(5mg/片)1.5~2mg/Kg.d口服,4周内逐渐减停。电话随访出院ITP患儿转归(痊愈、转为慢性ITP)情况。结果90例重症ITP患儿给予人血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后,截止随访时82例未出现病情反复,8例转为慢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转慢率为8.89%。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人血免疫球蛋白 激素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联合运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和糖皮质激素对新诊断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ITP)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新诊断ITP患者7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联合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小板水平、药物使用安全及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对比。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60.00%,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运用rhTPO和糖皮质激素对新诊断ITP来说,较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临床效果较好,对血小板水平有显著改善作用,安全高,不良反应少,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糖皮质激素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免疫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84例免疫血小板减少患者展开研究;患者被随机分为各 42例的参考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与单独甲泼尼龙治疗和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 P>0.05;接受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122.5±12.7) *109/L显著高于接受单独甲泼尼龙治疗的参考组患者的( 71.6±7.5) *109/L, P<0.05, 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92.9%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的 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 P>0.05;且各种不良反应均处于可控范围。结论:在治疗免疫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过程中,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控制状况,临床上可广泛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甲泼尼龙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本组22例应用CsA—VCR联合治疗及长期巩固治疗,巩固治疗后良效5例占总病例22.7%,入院时血小板计数(10~42.0)×109/L者16例

  • 标签: 临床疗效 例临床 减少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健康教育在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ITP)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式与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的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针对初诊ITP患者出现的各种生理、心理问题,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进行心理疏导、行为指导、健康教育及社会支持。结果48例患者出血症状缓解,血小板稳定。结论在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中应用人性化健康教育,综合的护理措施,助于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能有效提高初诊ITP患者的依从和临床治疗效果。因此,人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值得在血小板减少患者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重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优质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观察组患儿行优质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治疗有效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00%>68.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行优质护理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出血症状控制时间与血小板达正常值时间,可以推广。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小儿 紫癜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在风湿免疫领域中,风湿免疫病类型较多,包括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该疾病多因环境潮湿、外伤等诱发因素所致,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安全。血小板减少作为风湿免疫病常见并发之一,可分为继发性与特发性,其中继发性血小板减少主要为风湿免疫病并发血小板减少。由于风湿类型不同,因此其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出血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异性。在目前临床治疗中常用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虽具有一定成效,但效果欠佳。本文针对风湿免疫病并发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治疗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风湿免疫病 血小板减少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摘要:在风湿免疫领域中,风湿免疫病类型较多,包括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该疾病多因环境潮湿、外伤等诱发因素所致,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安全。血小板减少作为风湿免疫病常见并发之一,可分为继发性与特发性,其中继发性血小板减少主要为风湿免疫病并发血小板减少。由于风湿类型不同,因此其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出血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异性。在目前临床治疗中常用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虽具有一定成效,但效果欠佳。本文针对风湿免疫病并发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治疗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风湿免疫病 血小板减少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风湿免疫病并发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 本文于本院风湿免疫病患者中,随机选取 57 例血小板减少患者,分析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经本文研究, 57 例患者中系统红斑狼疮 24 例( 42.1% ),干燥综合征 19 例( 33.3% ),炎性疾病 6 例( 10.5% ),类风湿关节炎 4 例( 7.0% ),炎性疾病、系统血管炎、硬化、银屑病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各 2 例( 3.5% )。在 57 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中,有 2 例( 3.5% )为重度,其余 55 例( 96.5% )为中轻度。通过药物治疗,患者病情出现明显减少,且治疗期间未见其他不良反应,轻微反应为正常范围内,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在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系统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发病率最高,对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治疗,要慎重依据血小板减少水平,调整用药,进而改善患者血小板水平,缓解患者出血情况。

  • 标签: 风湿免疫病 血小板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血清TPO水平在AA、肝硬化、肝癌、化疗后患者血小板减少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TPO与1min血小板聚集功能呈正相关(r=0.59,肝癌、化疗后患者血清1min血小板聚集功能较对照组显著增强

  • 标签: 例血小板 减少症 患者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以我院50例2017年2月13日至2018年5月1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为观察组,另取同期50例单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实验室检查,观察其临床表现,观察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皮疹概率为52.00%,高于对照组,CRP、C4、C3水平分别为(7.39±0.97)mg/L、(179.02±4.73)mg/L、(930.24±7.57)mg/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指标差异不大,P>0.05;重度患者皮疹概率为100.00%,C3水平为(932.40±10.28)mg/L,高于轻中度,P<0.05,两组其他指标对比不强,P>0.05。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可见皮疹、免疫因子水平增高等表现,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 标签: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