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方治疗儿童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符合标准的持续、慢性IT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予扶正解毒方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对照组予中药模拟剂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的有效率、血小板计数、血栓弹力图各参数及中医证候积分、出血评分量表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脱落1例,每组共完成14例。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4.3%,包括完全反应率42.9%、有效率21.4%,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比较两组血栓弹力图中R、K、Angle、MA、LY30、CI数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点对MA值进行自身前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M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主证、次证的积分变化,患儿紫斑出血、神疲乏力、气短、口干、便溏、自汗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后两组出血评分量表,治疗组总改善率85.7%,明显高于对照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安全指标无明显异常。结论扶正解毒方治疗儿童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有效,且安全高。

  • 标签: 扶正解毒方 儿童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功能 血栓弹力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成人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成人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安全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15.79%)对照组(18.42%)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成人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效果良好,血小板升高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风险极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 标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方治疗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ITP)的疗效。方法将66例西医诊断为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中医辨证为气不摄血型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泼尼松1mg·kg-1·d-1,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自拟中药健脾补肾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9%,对照组有效率为63.6%,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侯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0.1%,对照组有效率为60.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健脾补肾方联合激素治疗ITP的疗效优于单用激素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健脾补肾方 气不摄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免疫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rhTPO联合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接受rhTPO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hTPO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疗效佳,不良反应少,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措施。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生成素
  • 简介:目的观察“鸡尾酒”疗法治疗持续、慢性儿童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临床疗效。方法选取ITP患儿48例,随机分为2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鸡尾酒”治疗(自拟仙芍丹归汤、小剂量甲泼尼龙片、脾氨肽、复方芦丁片、多维片),对照组予归脾汤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参数,包括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包括NK细胞表面标志物(CD3^+)、辅助T细胞表面标志物(CD4^+)、抑制T细胞表面标志物(CD8^+),以及CD4^+/CD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总有效率66.67%,高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3,6个月后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治疗组PC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鸡尾酒”疗法治疗持续、慢性ITP儿童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鸡尾酒”疗法 儿童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参数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类型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 2014年 3月至 2016年 11月接收的 48例 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患者为治疗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4例对照组采用环孢素进行治疗, 24例治疗组采用 CD20单抗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远近期有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性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P<0.05)。结论 :两种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环孢素不良反应较高, CD20单抗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较少,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免疫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rhTPO联合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接受rhTPO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hTPO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疗效佳,不良反应少,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措施。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生成素
  • 简介:摘要目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TPO)联合糖皮质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66例原发性ITP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试验组给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加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试验组完全反应20例,有效10例,无效3例;对照组完全反应13例,有效8例,无效12例。试验组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有效率63.63%,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²=5.23,P=0.020)。结论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TP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 标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糖皮质激素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应用在免疫血小板减少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38例免疫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结合常规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而研究组则是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结合减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展开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小板上升水平高于参照组的(P<0.05);且血小板水平上升时间短于参照组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的,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结合减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展开治疗免疫血小板减少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激素副作用明显减少,重要脏器出血不良事件发生减少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糖皮质激素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35例,对所有患者采取精心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35例,经过精心的心理护理、出血护理、药物护理等护理措施,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皮肤粘膜出血点和瘀斑明显减轻或消退,鼻腔、牙龈出血消失,血小板有明显上升,平均住院时间为(12.5±2.9)d。结论加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的护理,有利于促进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活血胶囊佐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的临床疗效。方法择于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就医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52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进行前全面检查,进行病情确诊,且签署手术同意书,然后随机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参考组。各组患者为26例,其中参考组采用传统的西医药物(即如羟基脲、干扰素治疗)进行治疗,而研究组则在以上基础上配合口服活血胶囊进行治疗,同时对比各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计算整体治疗有效率。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效果对比方面,研究组26例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2.31%;而参考组26例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为53.85%;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比传统单一西医治疗,以西医治疗配合活血胶囊能够大大提升对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活血胶囊 原发性血小板 临床疗效
  • 简介:患者,女性,76岁。因"右下肢间歇跛行1个月余,右足第4、5足趾青紫7天"于2014年11月13日入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入院查体示右小腿及右足皮温低于对侧,右足第4、5足趾青紫,右侧股动脉搏动弱,右侧胫后及足背动脉未及搏动。动脉彩超示右侧股、腘动脉斑块;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右侧为0.39,左侧0.85。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5000IU,每12小时一次,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一次,

  • 标签: 下肢间歇性跛行 右侧股动脉 踝肱指数 腘动脉 阿司匹林肠溶片 慢性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乙二胺四乙酸(EDTA)作为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抗凝剂,在临床上获得认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临床有报道称EDTA可诱导血小板PLT聚集,使PLT的计数假性减低,即临床所诊断的EDTA依赖假性减少(EDTA-PTCP),严重影响PLT计数的准确。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的病例在平时检验工作中时有碰到,如果检验工作者镜检意识淡薄,或是由于经验不足,此种PLT假性减低很容易被认为PLT减少,造成临床的误诊,给患者诊断带来严重影响。随着分析仪的推广和普及,血液分析仪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血常规分析中。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捷、高效、重复性好等优点,然而因为自身检测原理的限制和血小板易于粘附、聚集、破坏等特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时经常会出现假性减少现象,临床也经常反映的问题,因此会影响临床医生的临床诊断。

  • 标签: 血小板 抗凝剂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仪器法在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减少的检验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343例血小板检验的患者血液作为本次检验的标本,采用仪器法进行血小板的计数,并用手工计数法对血小板数量进行复检,并分析仪器法血小板数量减少的原因和对策。结果仪器法检验血小板值<100×109/L的有297例,比手工计数血小板值<100×109/L减少了46例,当仪器检验血小板出现报警符号时,要采用草酸铵法进行复检,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血涂片染色进行检验观察。结论血小板计数的精确对疾病的确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进行血小板减少样本的检验时,需要将仪器法和手工计数结合起来计算。

  • 标签: 仪器法 血小板计数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88例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护理效果;自发性出血消失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紫癜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儿IGA、IGG水平;家长满意度。结果综合护理组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护理组自发性出血消失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紫癜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IGA、IGG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综合护理组IGA、IGG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护理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给予综合护理可有效加速症状消失,改善病情,提高免疫功能和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护理方式 家长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对照组患儿不采取任何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满意度为92.0%,对照组患儿为68.0%,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使患儿的痛苦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护理措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的护理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的3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方法的1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综合护理方法的18例患者为实验组,对2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的血小板计数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4例),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过程中,为其实施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恢复,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护理方法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