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与凝血功能指标检测联合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择院内接受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100例,2019年11月-2021年5月纳入研究组,并选取同一时间院内健康体检志愿者100例纳入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PLT明显低于对照组,且MPV、PDW及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T、TT、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且FI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可多方面、多层次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和进展,为后续治疗提供一定临床支持,价值显著。

  • 标签: 病毒性肝炎患者 血小板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与凝血功能指标检测联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2019年1月到2022年3月。研究对象:我院收取的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诊断确诊,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予以血液实验室检测。最后收集并分析患者的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以及诊断准确度等数据。结果 研究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血小板 凝血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思密达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的价值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思密达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炎症指标、免疫功能、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炎症指标低于对照组,免疫功能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不良反应未见,P>0.05。结论:思密达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于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 思密达 轮状病毒性肠炎 治疗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开展丙种球蛋白与甲基强的松龙合用治疗,对联用药物方案的效果加以科学评定。方法:自2018年1月起,直至2022年9月份,于本院确诊并接受科学治疗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有60例,结合患儿入院时间,把30例优先入院患儿统一作为对照组,常规疗法下,予以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而对于后入院患儿30例,统一纳入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甲基强的松龙+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案。从临床治疗有效情况、症状改善时间、用药副作用、后遗症、细胞免疫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多个方面,详细对照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00%,相比于对照组63.33%显著更高(P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甲基强的松龙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 神经功能指标 细胞免疫指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宣肺止咳方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20例小儿病毒性肺炎分成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的西药,观察组给予宣肺止咳汤剂,并配合中医穴位贴敷。2组在治疗7天后,对其效果进行了统计,并对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的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了比较,并对两组在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进行了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分别为95.0%(57/60)和73.3%(44/60)。2组经治疗后,两组儿童的临床表现均恢复正常,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肺炎 痰热闭肺证 宣肺止咳方 穴位贴敷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开展丙种球蛋白与甲基强的松龙合用治疗,对联用药物方案的效果加以科学评定。方法:自2018年1月起,直至2022年9月份,于本院确诊并接受科学治疗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有60例,结合患儿入院时间,把30例优先入院患儿统一作为对照组,常规疗法下,予以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而对于后入院患儿30例,统一纳入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甲基强的松龙+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案。从临床治疗有效情况、症状改善时间、用药副作用、后遗症、细胞免疫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多个方面,详细对照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00%,相比于对照组63.33%显著更高(P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甲基强的松龙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 神经功能指标 细胞免疫指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生化检验指标联合血常规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来院检查的3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中的观察组。另纳入同期健康者30名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血常规及生化检验。对比2组受检者的生化检验结果、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水平显著较低,淋巴细胞计数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白蛋白水平显著较低,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数显著较高(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病毒性肝炎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病毒性肝炎患者同健康体检者相比,血常规、生化检验结果差异显著,检查对于病毒性肝炎的早期预防、治疗及病情监测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有助于保护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早期筛查 血常规检验 生化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34例,进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7例。对照组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实验组加用垂体后叶素治疗。比较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血气分析乳酸水平。结果:实验组血压控制情况好转,血气分析乳酸水平降低,P<0.05,差异明显。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去甲肾上腺素 随机对照研究 垂体后叶素 脓毒性休克 药物联合应用
  • 简介:被有毒动物咬伤和蜇伤在全世界都有发生,但在热带和亚热带区域特别严重,那里有大量有毒物种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人口,可导致相当高的致病率和死亡率。在一些国家,中毒是成人主要的死因之一;诸如缅甸和斯里兰卡等国家曾报道蛇咬伤的年死亡率为5/10万-15/10万人口。中毒的后遗症也可很严重;在热带蛇咬伤后被严重损害的肢体残疾尤其难以解决。此外,热带国家的卫生预算有限,受害者所需的抗毒液素和加强治疗使其卫生成本增加。

  • 标签: 动物咬伤 蜇伤 毒性 年死亡率 卫生成本 亚热带
  • 简介:摘要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医疗纠纷经常发生,中药毒性及不良反应的报道屡见不鲜,因而更深认识中药毒性及更好运用毒性中药尤为重要。

  • 标签: 中药毒性 毒性中药 转化 运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也日益增多,所以如何降低药物毒性的方法极其重要,文章主要对如何降低中药毒性的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如何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减少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药毒性 中药炮制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附子一药,现今许多临床医生多惧怕其毒性而不用,但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均取得了非凡之疗效,在附子的使用指征,炮制和煎煮方法等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于附子的毒性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解毒之法。

  • 标签: 附子 炮制 药物毒性
  • 简介: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许多与人民生活质量、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产品其毒性及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如建筑装饰材料、空气清洁剂、洗涤剂、防虫防霉剂和玩具等,其产品毒性危及人体健康的事近年来时有发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现有的产品质量技术监督,偏重于工艺质量,对上述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毒性鉴定,目前还是空白。

  • 标签: 毒性鉴定 毒性评价 人体健康 密切相关 使用过程 产品配方
  • 简介:膦甲酸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治疗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研究表明,应用膦甲酸治疗期间可发生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贫血、发热、呕吐等副作用,膦甲酸的肾毒性主要有以下表现: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病理改变表现为肾小球新月体形成、肾小管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性尿崩症等.

  • 标签: 膦甲酸 血清肌酐 巨细胞病毒 肾毒性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deacetylaseinhibitionHDACi):丁酸钠(SodiumButyrateNaB)腹腔连续给药对BALB/C小鼠体重增长及器官发育的影响。方法:20只健康,3周BALB/C小鼠随机分成2组(丁酸钠组和对照组);丁酸钠组腹腔注射丁酸钠(NaB)1.2g/Kg·d,连续21天;对照组同时间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1天后,测量体重;行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组织以及小肠组织器官,做石蜡切片,HE染色两组比较有无器官损害。结果:1.丁酸钠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动物体重增长良好,平均增长11g,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HE染色见丁酸钠组:心肌细胞无变性,坏死,无炎性细胞浸润,无肉芽组织形成;脾脏红、白髓结构清晰,脾窦无扩张,未见炎性细胞浸润;肺间质无扩张,充血,未见纤维化,肺泡无水肿;肾小管上皮细胞无变性坏死,肾间质未见水肿;脑细胞周围间隙和小血管间隙无增宽;肠道纤毛上皮排列整齐,肠壁无出血,坏死,无渗出;肝细胞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细胞无水肿,无胆汁淤积。未发现上述器官的病理变化。结论:丁酸钠长期腹腔给药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 标签: 丁酸钠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毒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中草药临床应用增多,中草药引起肾损害的陆续报道,中草药的肾毒性已广泛引起注意。引起肾毒性的中草药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可引起急、慢性肾功能不全,重者可致死亡。治疗包括主要包括解毒、血液净化疗法及对症治疗。

  • 标签: 中草药 肾损害 机制 研究
  • 简介:对细辛的毒性与炮制进行探讨,为更合理应用细辛,提高疗效,减轻副反应提供依据。

  • 标签: 细辛 毒性 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