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纳洛酮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10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杭病毒治疗结合降温、降低颅内压、解除痉孪,降温、纠正代谢紊乱等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结合纳洛酮与丙种球蛋白进行联合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儿各临床症状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并在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显效28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9%,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脑脊液异常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惊厥控制时间、意识转清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丙种球蛋白和纳洛酮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能更快控制患儿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缩短病程,提高抢救成功率,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丙种球蛋白 病毒性脑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苦碟子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苦碟子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更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脑电图异常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2.5%,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脑电图异常率为10.0%,对照组为35.0%,治疗组脑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治愈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继续推广。

  • 标签: 苦碟子 更昔洛韦 急性病毒性脑炎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小儿病毒性肺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多种病毒引起。常见有流行性感冒病毒,其次副流感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引起,主要侵犯呼吸系统。起病可急可缓,有发热咳喘症状,体温36℃-40℃不等。一般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我院儿科以炎琥宁冻干及病毒唑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显著,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炎琥宁 病毒唑 小儿病毒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毒性。方法24例入组病人,给予替吉奥胶囊60mgbid口服,连服二周,休息二周,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d1,每28天重复,观察不良反应,每二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总有效率为41.7%,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外周神经毒性,肝功能损害,绝大多数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

  • 标签: 替吉奥 奥沙利铂 奥沙利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双黄连粉针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45例患儿给予双黄连粉针联合思密达治疗,对照组45例患儿单纯给予思密达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患儿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黄连粉针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较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双黄连粉针 思密达 小儿 轮状病毒性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病毒性肠炎患儿实施消旋卡多曲颗粒配合喜炎平用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病毒性肠炎患儿共64例,随机将其等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用药,观察组增服消旋卡多曲颗粒配合喜炎平治疗,研究2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疗效是96.9%,要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81.3%,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止泻、退热与脱水纠正时间均更短(P<0.05)。结论对病毒性肠炎患儿实施消旋卡多曲颗粒配合喜炎平进行治疗,疗效更显著,可尽早解除各项症状,值得临床加强普及。

  • 标签: 消旋卡多曲颗粒 喜炎平 病毒性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黄芩苷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60例,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联合组(阿德福韦酯联合黄芩苷,治疗方法阿德福韦酯10mg/日,疗程2年;黄芩苷0.6g,3次/日,疗程至2年),对照组(阿德福韦酯10mg/日,疗程2年)。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HBV-DNA病毒载量及HBV血清标志。结果联合组在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及HBV-DNA阴转率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与黄芩苷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协同作用。

  • 标签: 阿德福韦酯 黄芩苷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小儿内科2012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8例,随机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黄芪注射液的方法,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以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ST、CPK以及LDH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治疗后AST、CPK以及LDH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左卡尼汀 黄芪注射液 病毒性心肌炎 效果
  • 简介:摘要回顾中药毒性的传统以及现代认识,结合用药现状,阐述临床使用毒性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以及临床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的必要性,为临床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提供方便。

  • 标签: 探讨 毒性 中药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明确益母草毒性特点、毒性物质基础和毒性作用机制,探讨药物功效与毒性相关性,为今后安全标准制订和进行功效物质基础下益母草的毒性研究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方法对近十几年来益母草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与分析。结果常用中药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的功效,是传统的妇科圣药。但关于益母草及含益母草的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有大量文献报道,现代毒理学实验亦表明益母草有毒性,并初步探讨了其毒性产生剂量、物质基础、作用部位及其产生机制。结论应在益母草功效表达和功效物质基础分离与控制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药物功效、毒性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提出切合益母草临床使用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的预警方案和早期诊疗措施,制定益母草毒性物质基础的安全限度和药效物质基础的含量标准,为临床使用益母草提供安全保障。

  • 标签: 益母草 毒性特点 物质基础 毒性机制
  • 简介:氟是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多种生理作用,氟的摄入不足或者摄入过量都会对动物和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氟中毒在我国分布范围非常广泛,病区类型也多种多样,严重危害机体健康。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氟及其化合物对动物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随着对氟认识的不断增加,氟及其化合物的生殖毒性也逐渐成为氟研究领域中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无论是从动物实验研究,还是从人群流行病学研究都有相关报道揭示氟可作用于生殖过程的不同阶段而表现出生殖毒性。因此,进一步了解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充分发挥其有益的功效,从而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本文对氟的生殖毒性的研究进行简要的综述。

  • 标签: 生殖毒性 微量元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犊牛病毒性腹泻又称黏膜病,该病毒是瘟病毒属成员。本病呈地方性分布,尤其是养牛较集中发达的地区易发病。2011年以来青海海南州先后从山东、陕西等省引进奶牛和种牛,将本病疫原带人。绵羊、山羊、猪均可感染本病,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 标签: 牛病毒性腹泻 防治 黏膜病 瘟病毒 地方性 易发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对2011年4月-2014年4月一年内我院陆续收治的8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儿经心电图检查,X线检查,心肌酶谱和心肌肌钙蛋白检查后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按入院顺序将其中的44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给予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规治疗。另外44名患儿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的治疗。以2周为一个疗程,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9.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运用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大剂量 维生素C 磷酸肌酸钠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 简介: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给予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均治疗6周后对比肝功指标变化、综合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降低治疗后肝功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6%(5/62)与对照组6.56%(4/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效果确切,能够通过阻止巨细胞病毒复制、稳定肝细胞和促进肝细胞增殖等机制改善肝功指标,促进黄疸消退,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对作用机制继续研究和推广使用。

  • 标签: 肝炎 更昔洛韦/治疗应用 异甘草酸镁/治疗应用 巨细胞病毒感染 儿童
  • 简介: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高度致死性的传播迅速的病毒性疾病,以肝脏损伤为其主要症状。每年雏鸭的发生率较高,死亡率较高,是夏季养鸭必防的雏鸭传染病。1病毒分类按病原学分类,鸭肝炎病毒(DHV)可分为1型、2型、3型,三个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力,发病最严重的是1型病毒,而2、3型病毒还可以使免疫了1型DHV的雏鸭发病。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病毒性肝炎病毒的相关知识,以便采取相关措施应对。

  • 标签: 鸭病毒性肝炎 病毒特性 病毒性肝炎病毒 病毒分类 病毒性疾病 鸭肝炎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各种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性脑病的CT和MRI影像学表象。材料和方法28例中毒性脑病患者的CT和MRI表现,其中6例工业有机溶剂中毒,9例一氧化碳中毒,7例海洛因中毒(烫吸)6例代谢性产物过高中毒。分析其CT和MRI影像学特征和要点。结果CT表现为脑白质和深部神经核团的对称性低密度影,MRI表现为相应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其中丘脑5例、脑干2例、基底节区13例、小脑齿状核4例,广泛白质性改变9例。其中小脑齿状核改变的仅发生于海洛因中毒患者。结论CT和MRI均能发现脑白质和深部神经核团的变性和坏死,但各种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均无明显的特征性改变。但小脑齿状核改变仅见于海洛因中毒患者。正确的诊断需要认真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密切结合其中毒史。

  • 标签: 化学中毒性脑病 代谢性产物异常中毒性脑病 X线计算机体层扫面 磁共振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毒性角膜炎临床治用药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诊治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80例(80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西药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显效32例,占总数的80.0%,有效7例,占总数的17.5%,无效1例,占总数的2.5%,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中显效25例,占总数的62.5%,有效8例,占总数的20.0%,无效7例,占总数的17.5%,总有效率为82.5%,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病毒性角膜炎 治用药 方法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