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有些媒体天生就很命好。貌似一经建立。会员数就会势如破竹、鬼哭神嚎地飙升上去,那种一传十、十传百的蔓延速度只有病毒才可以做到。这种“病毒性媒体”神话的背后,是我们平平常常的网络生活,

  • 标签: 媒体 毒性 网络生活
  • 简介: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毒性病理学靶器官毒性的检查和评价要结合大体病理学、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考虑、逐步分析,并使用国际统一推荐的诊断术语及诊断标准,避免主观、不确切的诊断。简要介绍了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毒性病理学靶器官毒性检查的基本原则,大体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毒性病理学诊断方法、程序及注意事项,诊断术语及诊断标准的国际统一,临床病理学参数分析,解剖病理学与临床病理学数据结合一致性分析等内容,以期为我国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毒性病理学靶器官毒性检查及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 毒性病理学 靶器官毒性 临床病理学
  • 简介:一些基于重金属形态的生物毒性机理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水体和陆生生态系统,例如:自由离子活度模型(FIAM)、生物配体模型(BLM)和生物膜电势斯特恩双电层模型(GCSM),但不同模型的应用效果之间还缺乏系统比较。本研究选取小麦作为受试生物,采用水培实验进行了镉对小麦根伸长的毒性测试,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分别建立了3种模型,并从根毒性、根表面吸附镉和根中富集镉3个方面对3个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比较。除此之外,选取苹果酸和柠檬酸2种有机配体,研究了配体对镉生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2+)和H+对Cd的根毒性存在竞争效应,而Mg(2+)、K+和Na+未发现竞争效应。由于BLM模型同时考虑了镉的自由离子态浓度和竞争离子的影响,在预测镉对杨麦13号根毒性和生物体内富集量时效果最好。而FIAM和GCSM模型由于计算中仅考虑了离子活度的影响,缺乏对竞争离子保护效应的考虑,因此预测效果相对较差;此外,Cd对小麦根毒性的主要受扩散过程控制,而非跨膜过程,这可能也是FIAM模型和GCSM模型预测不佳的原因之一。同时结果还发现有机配体存在时尽管降低了溶液中镉的离子活度,但未显著影响镉毒性,进一步证明了扩散过程对Cd毒性的影响。以上结果为评价和预测镉的陆生生态毒性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模型依据。

  • 标签: 小麦 根毒性 FIAM TBLM GCSM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对化疗后神经毒性的预防作用观察。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确诊的肺癌患者106例随机分成两组,两组病人均予含顺铂双药联合方案化疗4~6疗程,治疗组于化疗前1天开始给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4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5天。对照组不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结果治疗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为发生率为13.46%,对照组为25.0%,两组数据比较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可作为预防含顺铂双药联合化疗所致神经毒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巯咪唑联合左甲状腺素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GD)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住院治疗的确诊为GD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取丙硫氧嘧啶联合左甲状腺素治疗,观察组采取甲巯咪唑联合左甲状腺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特征、激素水平变化情况和骨代谢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突眼发生率、甲状腺肿大和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阳性均显著降低(对照组由10例变为2例,观察者由10例变为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10、16.20,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SH由(0.02±0.01)mU/L变为(3.01±0.94)mU/L,FT3由(16.92±2.25)pmol/L变为(10.29±1.68)pmol/L,FT4由(52.61±10.22)pmol/L变为(19.82±4.11)pmol/L;观察组TSH由(0.02±0.01)mU/L变为(1.97±1.27)mU/L,FT3由(17.09±2.72)pmol/L变为(3.95±0.84)pmol/L,FT4由(53.82±10.11)pmol/L变为(12.65±3.31)pmol/L],且观察组TSH、FT3、FT4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t=3.24、9.51、16.31,均P<0.05);两组治疗后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血钙、血磷水平均有所上升[对照组PTH由(38.32±11.41)ng/L变为(42.83±14.22)ng/L,CT由(8.66±2.22)ng/mL变为(8.01±4.55)ng/mL,血钙水平由(2.01±0.12)pmol/L变为(2.53±0.20)pmol/L,血磷水平由(1.12±0.08)pmol/L变为(1.37±0.09)pmol/L;观察组PTH由(38.31±12.52)ng/L变为(46.33±15.03)ng/L,CT由(8.45±2.21)ng/mL变为(11.49±7.33)ng/mL,血钙水平由(2.02±0.98)pmol/L变为(2.82±0.87)pmol/L,血磷水平由(1.10±0.07)pmol/L变为(1.42±0.16)pmol/L],其中观察组PTH和CT改变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6.51、7.31,均P<0.05)。结论甲巯咪唑联合左甲状腺素治疗GD对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特征、激素水平变化情况和骨代谢状况有较好治疗效果,临床疗效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甲状腺肿 格雷夫斯病 抗甲状腺药 促甲状腺素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质 降钙素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巯咪唑 左甲状腺素 丙硫氧嘧啶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收治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截取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利用随机、单盲法,参照组、观察组,各26例,参照组应用利巴韦林、观察组应用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大力应用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时吗,具备显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合推广。

  • 标签: 治疗效果 索磷布韦 利巴韦林治疗 丙型病毒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炙甘草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66例纳入研究,对照组(33例)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3例)在此基础上联合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炙甘草汤 常规西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征象联合影像组学模型鉴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和其他病毒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云南省15家医院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为病毒性肺炎并接受胸部CT扫描的181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患者的病毒类型分为COVID-19组(89例)和非COVID-19组(92例);所有病例按7∶3的比例随机分层抽样分为训练集(126例)和测试集(55例)。从首诊平扫胸部CT图像中提取出肺炎征象和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建立独立预测模型和联合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连续净重新分类指数(NRI)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各种模型的诊断性能。结果联合模型由3个重要的CT征象和14个筛选的影像组学特征构成。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中鉴别诊断COVID-19组和非COVID-19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4,灵敏度为85.5%,特异度为84.4%,准确度为84.9%;在测试集中鉴别诊断COVID-19组和非COVID-19组的AUC为0.866,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78.6%,准确度为78.2%。联合模型在训练集中鉴别诊断COVID-19组和非COVID-19组的AUC为0.956,灵敏为91.9%,特异度为85.9%,准确度为88.9%;在测试集中鉴别诊断COVID-19组和非COVID-19组的AUC为0.943,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85.7%,准确度为87.3%。联合模型与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诊断COVID-19组与非COVID-19组的AUC值在训练集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43,P=0.015),在测试集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3,P=0.083),进一步采用连续NRI分析,结果显示训练集和测试集中联合模型较单独影像组学模型均具有正向改善能力(训练集:连续NRI为1.077,95%CI 0.783~1.370;测试集:连续NRI为1.421,95%CI 1.051~1.790)。校准曲线表明,训练集和测试集中,联合模型预测COVID-19的概率与观察值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联合模型阈值概率0~0.75时,可获得大于0.6的净收益。结论基于胸部CT影像征象联合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诊断COVID-19和其他病毒性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诊断,鉴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炎,病毒性 影像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EEG)联合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对病毒性脑炎(VE)患儿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VE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怀疑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后诊断为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性别构成、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GFAP水平。比较两组一般资料、EEG异常结果、血清GFAP水平的差异;分析EEG联合血清GFAP对VE的诊断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GFAP对VE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性别构成、年龄、体质量、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G诊断VE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11例漏诊,对照组中有10例误诊,EEG诊断VE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54%、87.50%、85.31%;观察组血清GFAP水平高于对照组[(460.19 ± 126.53) ng/L比(217.36 ± 53.1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5.52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GFAP诊断V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7,截断值为238.37 ng/L;EEG联合血清GFAP诊断VE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65%、83.75%、88.11%;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63例VE患者中20例存在后遗症,不良预后发生率为31.75%(20/63)。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EEG、GFAP异常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G联合血清GFAP诊断VE的灵敏度、准确度较高,可用于VE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脑电图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早期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可必特、普米克令舒氧驱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喘憋性肺炎患儿78例,其中3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阴性患儿为对照组,40例阳性患儿为观察组,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可必特、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在观察组基础上再加用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和体征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干扰素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具有显著的疗效,能缩短其症状、体征缓解的时间,缩短病程;有助于促进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儿的早期康复。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喘憋性肺炎 干扰素 雾化吸入
  • 简介: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炎琥宁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3例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仅给予更昔洛韦胶囊,观察组采用更昔洛韦胶囊联合炎琥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变化及外周血细胞因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3%、92.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干涩不适消失时间、疼痛及畏光缓解时间、角膜损伤愈合时间、荧光素染色转阴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2、IFN-γ显著升高,IL-4、IL-10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更昔洛韦胶囊联合炎琥宁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更昔洛韦 炎琥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成人病毒性脑炎患者通过依达拉奉联合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病毒性脑炎患者,共计60例,收治时间范围介于2019年5月到2020年11月之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其中30例设为参照组实施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其余30例设为观察组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后遗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成人病毒性脑炎患者通过依达拉奉联合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加确切,还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后遗症问题,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成人病毒性脑炎 依达拉奉 抗病毒药物 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评价α-硫辛酸联合维生素B1治疗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收治74例紫杉醇化疗致周围神经毒性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α-硫辛酸联合维生素B1治疗,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治疗。评估治疗前后自觉症状、腱反射及肌电图情况,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有效率81.1%,对照组有效率5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α-硫辛酸联合维生素B1治疗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硫辛酸 维生素B1 紫杉醇 化疗 周围神经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