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曲美他嗪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加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以及SV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以及SV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DD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曲美他嗪 稳心颗粒 临床疗效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在病毒性肝炎鉴别诊断中应用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收治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给予所有受试者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指标检测,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病毒性肝炎患者比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水平更低,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及平均血小板体积更高(P<0.05);病毒性肝炎患者比对照组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更低,凝血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更长(P<0.05)。结论 凝血功能联合血小板指标鉴别诊断病毒性肝炎患者,可清晰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血小板指标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联合式专病门诊在慢性非病毒性肝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8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30日肝病专科门诊就诊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医护联合门诊)和对照组(传统门诊),对照组采用传统门诊的方式。观察组采用医护联合门诊。结果:观察组腹部症状、乏力、全身症状活动和情感焦虑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自我效能和血压优于对照组(P<0.05);生理、健康、社会、情感、精神等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次研究采用医护联合专科门诊的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指导患者进行疾病的自我管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非病毒性肝病 医护联合 门诊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生化检验指标联合血常规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生化检验联合血常规检验,观察2组的生化检验、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对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 临床生化检验指标联合血常规有助于临床诊断病毒性肝炎,值得推广。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血常规 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性休克对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共80例,均为本院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时间在2022年8月—2023年7月。随机分组后,40例对照组使用乌司他丁治疗,40例观察组使用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的PCT、CRP、WBC降低,GEDVI、CI、SVI升高,对比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CT、CRP、WBC低于对照组,GEDVI、CI、SV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性休克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对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明显。

  • 标签: []血必净 乌司他丁 脓毒性休克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病毒性肠炎腹泻合并良性警觉患儿接受个性化。方法   选择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病毒性肠炎患儿60例为主进行研究,60例患儿结合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常规组应用传统护理方式,实验组应用个性化护理和细节照护。回顾分析两组患儿的退热、腹泻消失、止吐时间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退热、腹泻消失以及止吐的平均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病毒性肠炎腹泻合并良性警觉患儿接受个性化护理和细节照护的效果显著,能够快速控制患儿的疾病症状,促使患儿更快恢复正常生理状态,值得推广。

  • 标签: 病毒性肠炎 良性警觉 个性化护理 细节照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回顾中药毒性的传统以及现代认识,结合用药现状,阐述临床使用毒性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以及临床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的必要性,为临床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提供方便。

  • 标签: 探讨 毒性 中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病毒性脑炎是神经科主要的急症和危重症之一。脑炎的临床分型是临床病因诊断的重要依据。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是病毒性脑炎主要的确诊实验,包括聚合酶链反应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等检测方法。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对某些特定类型的病毒性脑炎有效,新型的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

  • 标签: 病毒 脑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毒性中药炮制中的筛选、水漂洗、加热、除油、加辅料炮制等去毒方法行之有效。

  • 标签: 毒性中药 炮制去毒 方法
  • 简介:无机物小分子的毒性往往易被人们忽视。本文阐述了某些无机小分子的特征,讨论了诸如Cl2、CO、NOx、SO2等毒性机理以及对人体的影响,以引起人们对保护化学教师和学生身心健康的高度重视。

  • 标签: 化学致癌物 生理毒性 金属酶
  • 简介:<正>本文从生物化学角度阐述乙醇在人体内代谢及代谢物对人体组织、器官造成的损伤。1乙醇代谢途径乙醇水溶性极强,极易为消化道吸收,饮酒后5分钟便可从血液中检出,30─60分钟血中浓度达高峰。吸收后的乙醇98%通过生物氧化被清除,少量可由呼吸道及尿液排出。肝脏是乙醇分解代谢的主要器官,在肝细胞的不同亚结构中,存在着氧化乙醇的不同酶系,其重要氧化途径有三。

  • 标签: 乙醇水 肝细胞 丙酮酸 乙醛 自由基 脂肪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Nplate的长期毒性作用。方法12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低、中、高剂量组和溶媒对照组。每周给药三次,连续给药四周,恢复期四周,观察给药期间大鼠状况。分别于停药期、恢复期各剖杀一半大鼠,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免疫学等指标检测,称脏器重量,计算脏器系数,并作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中、高剂量动物与溶媒对照组比较,部分指标有显著异常,停药后各指标恢复或有恢复趋势。结论Nplate有一定的毒性,主要毒性靶器官为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但毒性变化具有可逆性,临床使用时需注意毒性靶器官的毒副作用并控制剂量。

  • 标签: Nplate 长期毒性 大鼠
  • 简介:摘要中药毒性分级评价研究是中药毒性理论研究、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之一。摆脱传统毒性分级的局限性,依照客观科学的实验数据,使中药毒性分级指标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是控制中药毒性效应的发生,保障中药的临床安全使用的有效途径。文章综述了当前中药毒性分级的现状以及毒性评价的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中药毒性分级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标签: 中药 毒性分级 标准 综合评价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