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糖腺苷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140例小儿病毒性肺炎患者按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热毒宁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阿糖腺苷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5.71%)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P<0.05。结论阿糖腺苷联合热毒宁对小儿病毒性肺炎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抑制病毒对人体的侵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阿糖腺苷 热毒宁 病毒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康宁联合替诺福韦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深圳市医院接受治疗的病毒性肝炎患者68例,根据其就诊号分别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使用口服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30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口服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基础上口服肝康宁片,5 g/次,3次/d。让两组患者都连续接受12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和细胞因子水平。结论:肝康宁联合替诺福韦治疗病毒性肝炎能降低机体炎性反应、增加机体免疫力,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肝纤维化和肝功能[1]。

  • 标签: [] 病毒性肝炎 肝功能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 肝康宁片 肝纤维化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双黄连粉针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45例患儿给予双黄连粉针联合思密达治疗,对照组45例患儿单纯给予思密达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患儿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黄连粉针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较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双黄连粉针 思密达 小儿 轮状病毒性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观察联合应用神经节苷脂与醒脑静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从我院2009年09月~2015年11月间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中抽取74例,根据就诊顺序将其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组37例。两组均采取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干预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神经节苷脂与醒脑静进行治疗。观察疗程结束后两组的具体疗效。结果干预组(94.6%)的治疗缓解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70.3%),组间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精神障碍改善、意识恢复时间及头痛、发热症状好转消失时间等方面均要短于对照组,其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严重病毒性脑炎,联合应用神经节苷脂与醒脑静治疗能够显著减轻脑实质炎症,有效缩短疗程,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阻止病情发展和恶化。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醒脑静 重症病毒性脑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锌剂联合无乳糖奶粉对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均口服思密达及补液、纠正酸碱失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继续母乳喂养或牛乳喂养;治疗组给予无乳糖奶粉喂养及口服葡萄糖酸锌片,3~5mg/kg.d,分2次口服,疗程3~5天。结果治疗组止泻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总有效率达92.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锌剂联合无乳糖奶粉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能较快减少腹泻次数,有效缩短腹泻病程,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锌剂 无乳糖奶粉 轮状病毒肠炎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联合醒脑静治疗烧伤脓毒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5年8月—2019年5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脓毒性脑病患者,将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35±4)岁]采用醒脑静治疗的患者纳入单纯醒脑静组,将44例[男20例、女24例,年龄(34±5)岁]采用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联合醒脑静治疗的患者纳入臭氧自体血回输+醒脑静组。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心率、体温、平均动脉压、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治疗前及治疗1、3、7 d,检测血清中血脑屏障损伤标志物闭锁蛋白、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神经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兴奋性氨基酸(EAA)的水平;行脑部CT灌注成像,计算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rCBF)、感兴趣区的血容量(rCBV)、感兴趣区的平均通过时间(rMTT)。对数据行χ2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治疗7 d,2组患者心率、体温、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臭氧自体血回输+醒脑静组患者心率明显高于单纯醒脑静组(t=2.886,P<0.01),体温明显低于单纯醒脑静组(t=5.020,P<0.01),平均动脉压与单纯醒脑静组相近(t=0.472,P>0.05)。治疗7 d,臭氧自体血回输+醒脑静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单纯醒脑静组(t=3.797,P<0.01),GCS明显高于单纯醒脑静组(t=4.934,P<0.01)。治疗3、7 d,臭氧自体血回输+醒脑静组患者血清闭锁蛋白、NOS、NSE、S100β、GFAP、EAA明显低于单纯醒脑静组(t=2.100、2.090、2.691、2.013、2.474、2.635,2.225、4.011、3.150、2.691、3.145、2.781,P<0.05或P<0.01)。治疗1、3、7 d,臭氧自体血回输+醒脑静组患者rCBF、rCBV明显高于单纯醒脑静组(t=3.127、3.244,3.883、7.274,3.661、2.777,P<0.01)。治疗7 d,臭氧自体血回输+醒脑静组患者rMTT为(3.02±0.57)s,明显低于单纯醒脑静组的(3.11±1.20)s,t=2.409,P<0.05。结论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联合醒脑静治疗可有效缓解烧伤脓毒性脑病患者脑部损伤,改善脑血流灌注,且安全可靠。

  • 标签: 烧伤 血脑屏障 臭氧 脓毒性脑病 CT灌注成像
  • 简介:目的探索并分析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防范用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有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小儿作为样本,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实验组采用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西药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服用药物后4-5天后的临床表现与症状作为对比相.结果整个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治愈率为65.0%,总治愈率为97.2%,对照组的治愈率则为35.7%,总治愈率为67.2%.两组患者除病状表现外无明显差异,两组实验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腹泻、呕吐等病症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均有明显改善,两组结果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方法相比较常规性单一药物治疗方法用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具有显著性效果,可以有效治愈该疾病.

  • 标签: 中西医联合用药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仔细探究小儿病毒性脑炎应用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宁治疗的效果观察。 方法 选择性分析本院自 2018-2019 年收取的 40 例小儿病毒性脑炎作为分析对象,按照随机的形式分成两组各 20 例,对照组患儿采取 更昔洛韦 治疗,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之上增加热毒宁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和治疗相关的指标情况。 结果 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要低于观察组,数据差异明显;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指标等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分成有显著的差异。 结论 针对临床患有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给予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宁治疗,可以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并且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也较高。此外,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脑炎 更昔洛韦 热毒宁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巴胺、酚妥拉明辅佐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毒性肠麻痹疗效。方法将26例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毒性肠麻痹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两组均给以吸氧、止咳、化痰、强心、抗感染及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以多巴胺1mg/kg/次,酚妥拉明0.5mg/kg/次缓慢静滴,一日二次,5滴/min,疗程2—4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多巴胺、酚妥拉明佐治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毒性肠麻痹效果明显,可缩短疗程。

  • 标签: 多巴胺 酚妥拉明 小儿重症肺炎 心力衰减 中毒性肠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机磷中毒性心脏骤停给予洗胃联合心肺复苏的抢救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伴发心跳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采取心肺复苏,观察组采用洗胃联合心肺复苏抢救。观察两组患者心肌酶谱、心肺复苏成功率、7d存活率等。结果观察组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丙氨酸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781~13.569,P<0.05);7d存活率28.95%明显高于对照组10.53%(x2=4.070,P<0.05)。结论洗胃联合心肺复苏抢救有助于减轻有机磷中毒性心脏骤停患者心肌损害,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有机磷中毒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洗胃
  • 简介:摘要探讨碳酸锂联合131I治疗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62例,经碳酸锂联合131I治疗,131I量为甲状腺质量4.44~7.03MBq/g,碳酸锂0.25g,3次/日,共10天,随访观察3~12个月。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131I治疗l2个月后甲状腺功能亢进治愈率62.3%(38/62),有效率87.1%(54/62),无效12.9%(8/62),结节性甲状腺肿痊愈32.3%(20例),显效40.3%(25例),有效19.4%(12例),无效8.1%(5例)。碳酸锂联合131I治疗结节较小的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安全、简便、有效。

  • 标签: 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功能亢进 放射性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药物疗法 碳酸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入院1 h内乳酸浓度联合液体复苏后6 h乳酸清除率(LC)对新生儿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新生儿脓毒性休克患儿58例为研究对象;以入院60 d内病死为终点事件,根据预后将入组患儿分成死亡组及存活组,统计两组人口学基线资料及血常规、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D二聚体、血清肌酐、入院1 h内乳酸浓度(Lac1)及液体复苏后6 h乳酸浓度(Lac2)等临床检验指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危险因素的预测性进行检验。各危险因素根据截断值进行分层,通过Kaplan-Meier曲线比较各组预后差异。结果58例患儿中存活组24例、死亡组34例。围生期分析显示,死亡组患儿胎膜早破比率高于存活组[41%(14/34)比13%(3/24),P=0.021];两组患儿在感染部位、病原学特征、液体复苏总量、血管活性药物指数、机械通气、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患儿Lac1、Lac2、前降钙素原、D二聚体、血清肌酐高于存活组[(12±6)比(7±4)mmol/L,(14±6)比(4±2)mmol/L,(59±23)比(24±14)ng/L, (24±11)比(11±6)mg/L,(167±31)比(92±23)μmol/L,t=3.549、3.112、3.859、4.499、3.288;均P<0.05],死亡组血压、液体复苏后6 h LC低于存活组[(41±12)比(52±5) mmHg(1 mmHg=0.133 kPa),t=4.230;-16(-40, 20) %比 40(18, 70)%, Z=3.558; 均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C与新生儿脓毒性休克死亡风险呈负相关(OR=0.679,95%CI 0.662~0.999,P<0.05);Lac1与新生儿脓毒性休克死亡风险呈正相关(OR=1.203,95%CI 0.965~1.500,P<0.05)。ROC曲线分析LC、Lac1及两者联合均对患儿预后具有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9、0.875、0.965,灵敏度分别为83.32%、89.65%、94.31%;特异度分别为72.52%、77.18%、88.76%。危险因素根据截断值分层,Kaplan-Meier分析显示Lac1>4 mmol/L组累积生存率低于Lac1≤4 mmol/L[21%(8/38)比80%(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4.520,P<0.05); LC≤10%组累积生存率低于LC>10%组[19%(6/32)比69%(1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4.140,P<0.05)。结论乳酸浓度联合LC对新生儿脓毒性休克患儿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婴儿,新生 休克,脓毒性 乳酸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酚妥拉明联合苦黄注射液对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8例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的患者,血清胆红素≥171μmol/1,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8例给予酚妥拉明联合苦黄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一次,15d一个疗程;对照组50例给予苦黄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一次,15d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在肝功能复常时间,血清胆红素下降度,症状和体征改善等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酚妥拉明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在退黄、肝功能复常时间等方面疗效显著。

  • 标签: 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 酚妥拉明 苦黄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我院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拉米夫定)和观察组(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每组各3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完全应答率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均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能够迅速控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毒血症,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治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拉米夫定 干扰素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CK-MB)联合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病毒性心肌炎和82例非病毒性心肌炎(NVMC)患儿及5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儿童进行CK-MB及cTnI检测。结果VMC组CK-MB及cTnI结果与NVMC组及正常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CK-MB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54.90%和89.39%;cTnI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4.31%和96.21%。结论cTnl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优于CK-MB,CK-MB联合cTnl可使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效率进一步提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中应用丙种球蛋白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的方式,分析丙种球蛋白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患儿例数共计60例,选择时间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分不同的治疗方式地塞米松+泼尼松治疗、丙种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应组别为对照组、研究组。经SPSS21.0系统分析组间的临床总有效率、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长数据指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67%)经SPSS21.0系统分析发现高于对照组(70.00%),且研究组的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发热3.03±0.55d、抽搐2.01±0.36d、意识障碍1.77±0.33d)、住院时长(12.06±3.66d)数据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丙种球蛋白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效果显著,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甲基强的松龙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临床中运用黄芪联合维生素C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11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选入本次研究,都是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入院治疗,以数字标注法为标准分组,对照组治疗中使用维生素C,实验组再联合黄芪颗粒,分析每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有效率方面,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6.23%和83.02%,差异显著(P<0.05)。心肌酶谱改善方面,实验组AST、LDH、CK-M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黄芪联合维生素C能疗效确切,是可靠的用药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黄芪 维生素C 病毒性心肌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详细评判为病毒性肝炎患者采取肝康宁片叠加替诺福韦给药治疗形式的用药效果。方法:这次本医院予以纳入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评定,共62例,选于2019年01月—2020年02月,构建组别参考随机数字表手段,试验组(31例)予以一般治疗和肝康宁片叠加替诺福韦给药治疗形式,参照组(31例)给予一般治疗及替诺福韦用药干预方法,分析具体指标。结果:试验组用药结果为有效或显效人数共同占比数值对比参照组研究资料增高(P0.05);试验组落实用药方面干预对策十二周之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项目指标测定结果数值评比参照组评估资料下降(P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肝康宁片 替诺福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