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敷胸膏对幼龄大鼠的的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的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急性毒性实验将幼龄大鼠随机分为敷胸膏高面积组、敷胸膏中面积组、敷胸膏低面积组、赋形剂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每天贴敷1次,每次15分钟,连续观察14天;慢性毒性实验将幼龄大鼠随机分为高面积组、赋形剂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每天贴敷1次,每次接触6小时,连续观察28天。每日给药后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血清做肝功能检测并对大鼠各组织器官进行形态学检查。结果各给药组大鼠均无死亡且无病理改变。肝功检及病理学检查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敷胸膏临床上无明显毒性,安全有效。

  • 标签: 敷胸膏 急性毒性 长期毒性 外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药栀子提取物GJ-4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为其开发成为治疗老年痴呆的新药提供安全依据。方法在急性毒性实验中,将30只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栀子提取物2.5 g/kg组和栀子提取物5.0 g/kg组,每组10只。栀子提取物2.5 g/kg组和栀子提取物5.0 g/kg组小鼠分别灌胃2.5、5.0 g/kg栀子提取物GJ-4混悬液。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MC-Na)。连续灌胃7 d。记录小鼠死亡率、体重和一般状况。计算小鼠的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肾脏指数,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中ALT、ALP、BUN、SCr水平。长期毒性实验中,将75只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栀子提取物100、250、500、1 000 mg/kg组,每组15只。栀子提取物100、250、500、1 000 mg/kg组分别灌胃100、250、500、1 000 mg/kg栀子提取物GJ-4混悬液,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0.5% CMC-Na,1次/d,连续给药30 d。记录小鼠的死亡率、体重、精神状态。计算小鼠的脏器指数,检测血清中ALT、ALP、BUN水平。结果急性毒性实验中,各组小鼠精神状态和饮食情况良好,观察7 d内小鼠未出现死亡。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小鼠体重、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肾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栀子提取物2.5 g/kg组小鼠血清BUN[(10.17±0.82)mmol/L比(11.25±0.47)mmol/L]水平降低(P<0.05),栀子提取物5.0 g/kg组小鼠ALP[(116.0±10.75)U/L比(148.0±25.73)U/L]水平降低(P<0.05)。长期毒性实验中,各给药小鼠精神状态和饮食情况良好,均未出现死亡。与对照组比较,栀子提取物各剂量组小鼠体重、心脏指数、肾脏指数、脾脏指数及血清ALT、ALP、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栀子提取物250 mg/kg组肝脏指数[(4.90±0.56)比(4.38±0.49)]升高(P<0.01),胸腺指数[(0.09±0.02)比(0.14±0.04)]降低(P<0.05)。结论栀子提取物GJ-4在小鼠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实验中未表现出明显毒性,安全性较好。

  • 标签: 栀子 提取物 急性毒性反应 长期毒性反应 药物评价 小鼠
  • 简介:天然水体中氨氮含量较低,当水体养殖密度过大或外源的氨氮排入时,导致水体氨氮含量升高,对鱼类造成不良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鱼类通过转化体内的氨为谷氨酰胺和尿素、减少体内氨的产生、增加NH3的挥发和NH4^+的排放缓解氨毒,但不同鱼类缓解氨毒的能力不同。本文综述了氨氮的来源、存在形式、影响毒性的因素、致毒机制及鱼类缓解氨毒的策略,为提高鱼类缓解氨氮胁迫的能力和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 标签: 氨氮 鱼类 氨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防治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所致神经毒性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病毒性肠炎患儿实施消旋卡多曲颗粒配合喜炎平用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病毒性肠炎患儿共64例,随机将其等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用药,观察组增服消旋卡多曲颗粒配合喜炎平治疗,研究2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疗效是96.9%,要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81.3%,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止泻、退热与脱水纠正时间均更短(P<0.05)。结论对病毒性肠炎患儿实施消旋卡多曲颗粒配合喜炎平进行治疗,疗效更显著,可尽早解除各项症状,值得临床加强普及。

  • 标签: 消旋卡多曲颗粒 喜炎平 病毒性肠炎
  • 简介:摘要简单来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就是指患者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长达半年之久,机体内的病毒并未清理干净,引发肝炎进而发病,也可以说急性乙肝演变成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造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原因可能是患者有急性黄疸型肝炎发热病史,但是治疗的并不彻底,使病根遗留在体内。也有部分患者是在新生儿时期就感染了乙肝病毒,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力较低,病毒通常不能完全清除,长期遗留后,到壮年时期开始病发。总的来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着较长的潜伏期,是机体的一大健康隐患。在我国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有很多,干扰素α-2b就是其中的一种,而近些年我们开始研究中药合并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且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将针对此进行主要论述。

  • 标签: 中药 干扰素&alpha -2b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蒙脱石散联合微生态制剂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以本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内收治的1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用随机数表法对患者组实施分类,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微生态制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蒙脱石散。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腹泻、发热、呕吐、腹痛持续时间等各项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粪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指标。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蒙脱石散 微生态制剂 轮状病毒性肠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深层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本文选择我院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的3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深层角膜溃疡患者,将其分为了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各有15例患者,对参照组患者应用了病灶切除手术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应用了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治疗方式,随后分析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视力上升情况、治疗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视力上升情况更加明显,治疗满意度更高,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深层角膜溃疡,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满意度,部分患者的视力还会得到提高。

  • 标签: 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遮盖术 单纯疱疹病毒性深层角膜溃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泻停颗粒联合枯草杆菌(妈咪爱)治疗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儿科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诊治的10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临床不同药物治疗的方式将纳入病人分为联合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枯草杆菌治疗,联合组应用儿泻停颗粒联合枯草杆菌(妈咪爱)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泻停颗粒联合枯草杆菌(妈咪爱)治疗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泻停颗粒 枯草杆菌 病毒性肠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肠泰合剂与叶酸片联合的方法对患有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136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6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临床常规治疗,A组患者加用叶酸片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加用肠泰合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患者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出现复发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肠泰合剂与叶酸片联合的方法对患有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可以使该类患者的复发率显著降低,不会出现比较特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轮状病毒性肠炎 肠泰合剂 叶酸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茶联合氢氯噻嗪及盐酸异丙嗪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87例年龄6-24个月,病程在2周以内,大便RV抗原检测阳性的腹泻婴幼儿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29例,三组均采用豆浆喂养(100ml白豆浆中加5-10g葡萄糖)等补液对症治疗,Ⅰ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d,静脉滴注,1次/d;Ⅱ组给予Ⅰ组治疗+儿茶50mg/kg/次,2次/d,口服;Ⅲ组给予Ⅱ组治疗+氢氯噻嗪片1-2mg/kg/d,分2次口服+盐酸异丙嗪片0.5-1mg/kg/次,2次/d,口服;疗程三天。观察比较三组患儿治疗效果、腹泻、呕吐、发热停止时间,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粪轮状病毒抗原的变化。结论儿茶联合氢氯噻嗪及盐酸异丙嗪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病情,疗效显著。

  • 标签: 肠炎 轮状病毒 儿茶 儿童 氢氯噻嗪 盐酸异丙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展开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均为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与维生素C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有疗效及炎症的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疗效(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71%)总有疗效(P<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6、IL-8水平等相关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相关因子指标都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常规治疗同时,采取环磷腺苷联合维生素C治疗,疗效显著的,且有效稳定患儿炎症水平,促使其康复。

  • 标签: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环磷腺苷 维生素C 炎症因子 疗效分析
  • 简介:<正>117例患者分观察组62例用拉米夫定(100mg/d每日1次)和香菇多糖(30mg/d,每日3次)治疗,对照组55例单用粒米夫定治疗,均治疗6个月。结果:观察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94%对89%,P>0.05),HBeAg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6%对22%,P<0.01),肝功能的复常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99%对84%,P<

  • 标签: 香菇多糖 近期疗效观察 阴转率 复常率 观察组 粒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曲美他嗪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成两组,每组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曲美他嗪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取曲美他嗪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曲美他嗪 稳心颗粒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目前严重影响视力的常见眼病之一,在角膜盲中居首位。既往采用局部应用抗病毒药物对于浅层单瘤病毒性角膜炎有较好的疗效,对于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则疗效不佳,并且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在抑制病毒的同时宿主细胞也受到损伤。无环鸟苷(Acyclovir或Acycloguanosine,简称

  • 标签: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应用治疗 抗病毒药物 虹膜睫状体炎 无环鸟苷 局部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给予甘草酸二铵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40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总改善率为95.00%,对照组的总改善率为77.50%,实验组的总改善率远高于对照组的总改善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甘草酸二铵 病毒性肝炎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