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治疗中大剂量甲波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 2016年 10月 -2018年 9月收治的 66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两组,对照组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使用大剂量甲波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治疗中使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大剂量甲泼尼龙 丙种球蛋白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 地塞米松磷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辛酸治疗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的预防作用观察。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4例随机分成两组,两组病人均予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4~6疗程,治疗组于每程化疗结束24小时后给予硫辛酸针300mg静滴1天1次,共使用6天。对照组不使用硫辛酸治疗。结果治疗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为发生率为13.46%,对照组为25.0%,两组数据比较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作为预防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所致神经毒性的主要方法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活血化瘀方和西药相结合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平行的对照法,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将90例门诊或住院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为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和极化液治疗;为观察组采取活血化瘀方的治疗方法,并和对照组采取同样的西医治疗法。14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仔细观测患者的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及心肌酶谱,进而判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25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8%;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5.6%。因此,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要好,虽然两组的心肌酶谱都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比对照组的下降水平要高。结论活血化瘀方和西药相结合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对照研究 随机平行 活血化瘀方 病毒性心肌炎 西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过程中,联合应用炎琥宁注射液及蒙脱石散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7月~2016年12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120例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并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及对照组2。观察组患儿以蒙脱石散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1患儿以蒙脱石治疗,对照组2患儿以炎琥宁进行静滴,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而同期对照组1及对照组2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87.5%和85.0%。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平均止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及对照组2。三组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炎琥宁及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具有治疗效果好,止泻时间短及安全性高等优点,因此该治疗方案适合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轮状病毒 炎琥宁 蒙脱石散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10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采用更昔洛韦治疗的5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基于对照组前提下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的5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72%,P<0.05;组间观察指标对比,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深入分析。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脑炎 神经节苷脂 更昔洛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选取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纳为研究对象,总计 88例,病例收集时间为 2019.1~2020.2。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可分 2组,一组为 44例,按照常规激素治疗的方法进行研究(设定为:对照组);另一组为 44例,以丙种球蛋白 +甲基强的松龙为主治疗(设定为:观察组)。最后对 2组的症状缓解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抽搐、发热、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95.45%)高于对照组( 77.27%), 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9.09%)低于对照组( 25.00%), P< 0.05。结论:给予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丙种球蛋白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疗效确切。

  • 标签: 重症病毒性脑炎 甲基强的松龙 丙种球蛋白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祛风明目汤联合雾化熏眼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80例,按照盲选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昔洛韦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阿昔洛韦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给予祛风明目汤+雾化熏眼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状况进行比较,以统计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半年随访,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明目汤联合雾化熏眼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在用药后,患者的视力改善明显,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祛风明目汤 雾化熏眼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花清瘟胶囊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共120例,年龄l4~56岁,随机分为三组。A组每天给予连花清瘟胶囊口服(4粒/次,3次/天),B组每天给予痰热清30ml+5%葡萄糖250ml静滴,C组每天给予连花清瘟胶囊口服(4粒/次,3次/天),痰热清30ml+5%葡萄糖250ml静滴。疗程三天。结果连花清瘟胶囊联合痰热清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组(P<0.05)及痰热清治疗组(P<0.05)。而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组及痰热清治疗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花清瘟胶囊联合痰热清治疗能明显提高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两者有相互协同作用。

  • 标签: 连花清瘟胶囊 痰热清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乳腺癌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干预组采用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的预防结果。结果干预组在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神经毒性Ⅰ级、Ⅱ级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干预组神经毒性Ⅲ级、IV级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干预治疗能有效减少乳腺癌患者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硫辛酸 甲钴胺 乳腺癌化疗 周围神经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临床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37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8例单纯实施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B组19例患儿实施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组间治疗效果,显示,B组患儿各症状的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皮质激素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症状,缩短治疗周期,其临床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皮质激素 重症病毒性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治疗中大剂量甲波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9月收治的66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两组,对照组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使用大剂量甲波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治疗中使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大剂量甲泼尼龙 丙种球蛋白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 地塞米松磷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脓毒性心肌损伤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8年10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3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入ICU时心肌肌钙蛋白I(cTnI)分为心肌损伤组(cTnI≥0.15 μg/L)和非心肌损伤组(cTnI<0.15 μg/L)。记录103例患者入ICU 6 h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入ICU 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最差值;同时记录脓毒性心肌损伤患者28 d预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项指标及APACHEⅡ评分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脓毒性心肌损伤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① 103例脓毒症患者中,合并心肌损伤58例,未合并心肌损伤45例。心肌损伤组患者血清PCT、CRP、NT-proBNP、CK-MB、cTnI、H-FAB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非心肌损伤组〔PCT(μg/L):3.46±1.35比1.89±0.43,CRP(mg/L):81.1±26.8比65.3±19.1,NT-proBNP(ng/L):8 261.4±2 346.9比6 120.2±1 809.6,CK-MB(U/L):15.89±6.25比12.14±4.24,cTnI(μg/L):1.50(0.91,2.21)比0.18(0.16,0.19),H-FABP(μg/L):26.45±8.24比12.82±5.73,APACHEⅡ评分(分):24.0(18.0,29.0)比16.0(14.0,18.0),均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CT、CRP、APACHEⅡ评分与心肌损伤标志物NT-proBNP、CK-MB、cTnI、H-FABP均呈显著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H-FABP对脓毒性心肌损伤的诊断效能(AUC=0.916)优于NT-proBNP(AUC=0.756)和CK-MB(AUC=0.675);三者联合诊断的AUC可达0.921,敏感度为82.1%,特异度为88.2%。②脓毒性心肌损伤患者28 d存活23例,死亡35例。死亡组患者血清PCT、CRP、NT-proBNP、CK-MB、cTnI、H-FAB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CT(μg/L):3.86±1.27比2.84±1.24,CRP(mg/L):92.3(65.0,101.7)比74.3(65.7,79.8),NT-proBNP(ng/L):9 106.4±2 013.9比6 975.5±2 266.7,CK-MB(U/L):17.90±6.49比12.82±4.46,cTnI(μg/L):2.11±0.86比1.12±0.44,H-FABP(μg/L):30.08±7.90比20.93±5.14,APACHEⅡ评分(分):25.0(20.0,30.0)比19.0(17.0,24.0),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H-FABP对脓毒性心肌损伤患者28 d死亡的评估效能(AUC=0.839)优于PCT(AUC=0.707)、CRP(AUC=0.716)、NT-proBNP(AUC=0.761)、CK-MB(AUC=0.733)、cTnI(AUC=0.824)和APACHEⅡ评分(AUC=0.724);NT-proBNP、cTnI联合H-FABP的AUC可达0.888,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82.6%。结论H-FABP对脓毒性心肌损伤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早期联合检测NT-proBNP、CK-MB及H-FABP可使脓毒性心肌损伤的诊断能力显著提高,NT-proBNP、cTnI联合H-FABP可明显提高对脓毒症心肌损伤不良预后的预测能力。

  • 标签: 脓毒症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I N末端脑钠肽前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葡萄糖酸辛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在小儿病毒性肠炎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86例小儿病毒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选取43例研究独享。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予以葡萄糖酸锌联合布拉氏酵母菌进行治疗。本研究将通过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葡萄糖酸锌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在小儿病毒性肠炎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葡萄糖酸锌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对小儿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且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葡萄糖酸锌 布拉氏酵母菌 小儿病毒性肠炎 炎性因子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两组患者采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以上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显著(P<0.05);观察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结合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临床疗效显著,患儿临床症状消失用时短,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炎琥宁注射液 麻杏石甘汤加味 小儿病毒性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吴茱萸热敷联合集束化措施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外周神经毒性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进行12程FOLFOX 6方案化疗的肠癌患者纳入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集束化措施包括:①戴手套、穿袜子;②不接触冰冷物品;③温水沐浴。干预组:采用集束化措施的同时,增加中药吴茱萸热敷。比较两组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结果 化疗12疗程干预组、对照组外周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26.67%、90.00%,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619,P

  • 标签: 吴茱萸 奥沙利铂 外周神经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阿昔洛韦联合贝复舒滴眼液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5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单纯采取贝复舒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昔洛韦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且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63%明显低于对照组7.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阿昔洛韦联合贝复舒滴眼液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效果非常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病毒性角膜炎 阿昔洛韦 贝复舒滴眼液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小儿内科2012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8例,随机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黄芪注射液的方法,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以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ST、CPK以及LDH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治疗后AST、CPK以及LDH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左卡尼汀 黄芪注射液 病毒性心肌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阻力指数(RRI)联合中心静脉压(CVP)对脓毒性休克诱导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以期寻找诊断脓毒性休克诱导AKI更好的指标。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择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连续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成人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感染部位、第一个24 h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后24 h内在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后行床旁超声测定RRI,并记录测量时去甲肾上腺素(NE)用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每小时尿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存活情况。观察终点事件为死亡、出院或入ICU 28 d,以首先出现的终点事件为观察终止时间。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制定的AK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及非AKI组,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预后情况及可能导致AKI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性休克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对脓毒性休克AKI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选107例患者,其中AKI组59例,非AKI组48例。两组RRI、CVP、NE用量≥0.5 μg·kg-1·min-1的比例、降钙素原(PCT)、血乳酸(Lac)及血肌酐(S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VP、RRI、Lac、PCT为脓毒性休克发生AKI的危险因素〔CVP:优势比(OR)=1.20,95%可信区间(95%CI)为1.03~1.40,P=0.022;RRI:OR=3.02,95%CI为2.64~3.48,P=0.006;Lac:OR=2.43,95%CI为1.32~4.50,P=0.005;PCT:OR=1.20,95%CI为1.05~1.38,P=0.009〕。ROC曲线分析显示,CVP≥9.5 mmHg(1 mmHg=0.133 kPa)、RRI≥0.695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AK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6和0.662;RRI联合CVP的预测价值大于单一指标,但诊断价值不高,其AUC为0.712,95%CI为0.615~0.809,敏感度为59%,特异度为75%。结论高RRI和CVP为脓毒性休克诱导AKI的危险因素,RRI联合CVP预测脓毒性休克诱导AKI发生的价值不高,需要对多普勒超声测得RRI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才可为AKI的早期预防及干预提供线索。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肾阻力指数 中心静脉压 急性肾损伤 多普勒 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