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改善静脉注射前列地尔引起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使用前列地尔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和B组,每组20人。A组采用5ug的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注射,B组采用5ug的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注射加入10mL生理盐水或葡萄糖。观察其局部反应。结果A组出现不良反应明显多于B组。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加入10mL生理盐水或葡萄糖,可缓解直接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前列地尔 生理盐水 葡萄糖 临床观察
  • 简介:当前,国内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快速往前推进,而以往的城市管理理念、发展的整体速度,城市管理方法以及城市扩张的速度都已经很难满足时代发展的整体需求,由此引入全新的理论体系以及管理方式来促进城市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近些年以来,全世界都开始进入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在此时代当中很多的管理以及工作的模式都已经得到了彻底的改变。文章希望在交通管理的不同领域、群体以及层面当中更好的引入互联网以及大数据两大技术,力求能够更好的满足不同范畴之内微循环的整体要求,努力营造出良好的整体交通环境。

  • 标签: 交通 微循环 互联网
  • 简介:654-2和石菖蒲分别能明显改善吗啡戒断大鼠的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系统观察了石菖蒲挥发油和654-2对吗啡戒断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6542加石菖蒲组和654-2组大鼠给石菖蒲挥发油(5g/kg)和6542(10mg/kg)

  • 标签: 吗啡戒断 大鼠微循环 微循环影响
  • 简介:摘要:城市交通领域占总体碳排放的比例较大,在国家“双碳”目标要求下,转变城市交通发展理念势在必行。新型城市交通发展理念强调通过先进管控手段强化现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益,控制基础设施建设增长速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本文以探讨城市交通微循环设计要素为出发点,分析城市交通微循环在促进城市交通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根本逻辑,从而为城市交通发展环境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为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达成贡献力量。

  • 标签: 碳达峰 碳中和 城市交通微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OCTA技术用于白内障患者术后黄斑微循环变化检查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57例白内障患者(57眼)作为研究对象,以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评分为依据划分成不良组(n=13)、良好组(n=44)。分析手术前后相关检查指标。结果 良好组术后黄斑区全层、内层平均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周边DCP比术前高,黄斑FAZ面积比术前小,P<0.05;不良组手术前后黄斑区全层与内层平均视网膜厚度比良好组低,黄斑FAZ面积比良好组大,术后黄斑中心凹周边DCP比良好组低,P<0.05。结论 OCTA技术对白内障患者术后黄斑微循环变化的评估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OCTA技术 白内障 黄斑微循环 观察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OCTA技术用于白内障患者术后黄斑微循环变化检查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57例白内障患者(57眼)作为研究对象,以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评分为依据划分成不良组(n=13)、良好组(n=44)。分析手术前后相关检查指标。结果 良好组术后黄斑区全层、内层平均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周边DCP比术前高,黄斑FAZ面积比术前小,P<0.05;不良组手术前后黄斑区全层与内层平均视网膜厚度比良好组低,黄斑FAZ面积比良好组大,术后黄斑中心凹周边DCP比良好组低,P<0.05。结论 OCTA技术对白内障患者术后黄斑微循环变化的评估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OCTA技术 白内障 黄斑微循环 观察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和微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2例经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静脉溶栓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均持续治疗14 d。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记录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于治疗结束后,检测两组大脑中动脉(MC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用药安全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SOD、MDA、NSE、S100-β水平及NIHSS、SS-QOL评分分别为(107.38±32.75)U/ml、(6.28±2.11)nmol/ml、(5.15±1.37)μg/L、(6.11±1.96)μg/L、(5.03±1.27)分、(192.45±11.62)分;对照组分别为(94.53±25.71)U/ml、(7.46±2.34)nmol/ml、(6.08±1.96)μg/L、(7.52±2.34)μg/L、(6.32±1.36)分、(148.63±10.43)分,治疗后观察组的氧化应激、神经功能指标及NIHSS、SS-QO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BA和MCA的Vm、Vd、Vs分别为(29.17±2.15)cm/s、(20.15±2.63)cm/s、(55.67±4.11)cm/s、(76.98±8.77)cm/s、(46.64±5.12)cm/s、(103.48±10.52)cm/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03±2.03)cm/s、(15.37±2.06)cm/s、(46.92±4.83)cm/s、(66.54±7.93)cm/s、(40.02±4.38)cm/s、(92.06±9.58)cm/s(均P<0.05)。结论法舒地尔能减轻ACI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程度,改善患者微循环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法舒地尔 急性脑梗死 溶栓 再灌注损伤 微循环
  • 简介:摘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发病是斑块破裂,继之血栓形成,血管的急性闭塞导致的。有些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虽然通过血运重建治疗使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开通,但由于相关冠状动脉的微循环出现"无复流"现象,使近期和远期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相反,有些AMI患者虽然相关冠状动脉仍闭塞,但其灌注区的心肌微循环却可由侧支循环得到灌注,使抬高的ST段下降,因此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疗过程中,冠状动脉微循环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应该是重要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冠状动脉微循环在心肌的血供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使用热稀释压力导管,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可以测得并量化微循环的功能,因此IMR是反映微循环的特异性指标。而且IMR不同于传统评估方法,有着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特异性高等多重优势。近年来关于IMR的研究突飞猛进,很多已知与STEMI有关的指标和IMR的相关性研究也不断发展。本文就目前有关STEMI患者中IMR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微循环 微循环阻力指数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 ST段回落 微血管阻塞
  • 简介:目的探讨既往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成功后心肌微循环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6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既往有无心绞痛史分为A组(有心绞痛史,24例)和B组(无心绞痛史,22例)。所有患者在发病后6h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分组对照观察冠心病危险因素、心电图、心肌酶谱及左心室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A组与B组比较:①两组患者在大量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阳性家族史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肌酸激酶峰值(CKmax)分别为(1790±255)U/L和(2530±360)U/L,(t=8.098,P<0.01);③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0.60±0.14)和(0.51±0.12)(t=2.331,P<0.05);④介入治疗成功后抬高的ST段于0.5h内降幅≥50%或于2h内恢复至等电位线者与末达上述标准者分别为87.5%和45.5%(x^2=7.419,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既往有心绞痛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无上述病史者心肌微血管损伤为轻,原因可能与既往心绞痛通过心肌缺血预适应机制保护心肌微血管结构与功能完整性有关。

  • 标签: 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心肌微循环功能 预适应 冠状动脉造影术
  • 简介:摘要对血流动力学状态暂时平稳或处于休克恢复阶段的重症患者,维护循环稳定和器官功能时需要及时发现血流动力学异常,避免随意化、无目标的监测治疗。我们提出重症血流动力学监测治疗方案——大循环微循环结合(CHOLKIT)方案,包括中心静脉压、心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乳酸、血钾、灌注指数和足趾温度七项指标,并对每一项指标设立明确的目标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CHOLKIT评分量表。CHOLKIT方案既包含大循环指标,亦包含微循环指标,既有灌注指标,亦有代谢指标,期望通过多位点、多角度的监测,更全面地反映血流动力学状态及机体氧供需是否平衡。在CHOLKIT方案的基础上,再行个体化、器官化监测,有助于临床血流动力学监测治疗的规范化。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监测 微循环 临床方案 评分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X综合征患者血清雌二醇(E2)、氧化应激水平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女性X综合征患者120例,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压力导丝精确定位技术,测量并计算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根据IMR值将患者分为低IMR组和高IMR组,另外选择同期体检中心的40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E2、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高IMR组合并糖尿病比率高于对照组和低IMR组(P<0.05),低IMR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IMR组血清E2、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低IMR组,血清IL-1、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IMR组(P<0.05);低IMR组血清E2、SOD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高IMR组和低IMR组患者血清E2水平与IL-1、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SOD水平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血清E2水平降低、SOD水平降低、IL-1水平升高、TNF-α水平升高为女性X综合征患者冠脉微循环阻力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X综合征患者血清E2水平降低是诱发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重要因素,血清E2水平降低导致机体在氧化应激状态时失去相应拮抗作用,可能是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形成和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 标签: 雌二醇 白细胞介素1 超氧化物歧化酶 X综合征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X综合征患者血清雌二醇(E2)、氧化应激水平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女性X综合征患者120例,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压力导丝精确定位技术,测量并计算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根据IMR值将患者分为低IMR组和高IMR组,另外选择同期体检中心的40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E2、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高IMR组合并糖尿病比率高于对照组和低IMR组(P<0.05),低IMR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IMR组血清E2、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低IMR组,血清IL-1、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IMR组(P<0.05);低IMR组血清E2、SOD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高IMR组和低IMR组患者血清E2水平与IL-1、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SOD水平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血清E2水平降低、SOD水平降低、IL-1水平升高、TNF-α水平升高为女性X综合征患者冠脉微循环阻力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X综合征患者血清E2水平降低是诱发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重要因素,血清E2水平降低导致机体在氧化应激状态时失去相应拮抗作用,可能是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形成和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 标签: 雌二醇 白细胞介素1 超氧化物歧化酶 X综合征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41例,对照组41例。两组研究对象均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术前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治疗,实验组术前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探讨替罗非班对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结果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浆组织因子为(215.3±74.6)ng/L,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为(184.6±29.9)%,与对照组的(398.6±88.6)ng/L、(293.3±3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用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能有效缓解心肌微循环障碍,值得临床进一步借鉴、应用。

  • 标签: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微循环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铁、汽车、公交车、自行车等出行方式都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选择的出行方式,这些出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出行的便利程度。但是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以及城市中汽车数量增加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城市交通的负担。城市交通微循环作为城市交通的子系统,对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转等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工作人员应做好城市交通微循环问题的分析并找出其解决措施,让其得到更好的应用。

  • 标签: 城市交通微循环 存在的问题 解决策略 实际应用
  • 简介:摘要脓毒症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C缺乏,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目前,脓毒症仍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脓毒症时机体可出现微循环障碍,甚至发展为器官衰竭。外源性补充维生素C,可能是脓毒症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之一,既可改善机体微循环,亦可通过参与机体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改善外周血管阻力、提高灌注压而影响患者预后。但近年来亦有许多不同的研究结果。本文就维生素C改善脓毒症患者微循环的作用机制、安全性及目前所开展的临床研究等方面做一概述。

  • 标签: 脓毒症 感染性休克 维生素C 微循环 去甲肾上腺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SSc和其他CTD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差异,探讨SSc患者甲襞微循环的特点,进一步分析甲襞微循环改变与脏器受累的关系,阐明甲襞微循环在SSc病情监测中的意义。方法①收集60例SSc患者和55例其他CTD患者,记录所有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以及胸部CT、肺功能、心脏超声等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修订的Rodnan皮肤评分(mRSS)。所有患者均行甲襞微循环检查。②采用Cutolo定性评估方法、半定量评分系统和"田牛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法"评估SSc组和其他CTD组患者甲襞微循环检查结果,探讨SSc甲襞微循环的特点。③分析甲襞微循环改变与SSc患者关节受累、内脏受累以及自身抗体之间的关系。④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 SSc和其他CTD患者甲襞微循环Cutolo定性评估结果比较,SSc组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例数(52例)比其他CTD组明显增多(21例),活动期和晚期所占的比例升高(占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853,P<0.01)。② SSc和其他CTD患者甲襞微循环半定量评分结果显示:SSc组患者与其他CTD组比较,毛细血管数量评分[(1.67±0.60)和(0.72±0.46),t=8.347,P<0.01]、不规则扩大的毛细血管评分[(1.22±0.88)与(0.74±0.50),t=3.178,P<0.01]、微出血评分[(0.30±0.39)与(0.10±0.21),t=3.090,P<0.01]、毛细血管排列失规则评分[(0.38±0.38)与(0.18±0.32),t=2.729,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 SSc和其他CTD患者甲襞微循环"田牛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法"评估结果显示,SSc患者管袢数明显减少(Z=-4.194,P<0.01),输入支管径(t=3.704,P<0.01)、输出支管径(t=3.913,P<0.01)、袢顶直径均明显增宽(t=4.586,P<0.01),畸形管袢数比例(Z=-2.677,P<0.01)、巨型管袢增多(χ2=8.040,P=0.013),袢周渗出(Z=-2.278,P=0.023)较其他CTD组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甲襞微循环改变与脏器受累的关系:有呼吸系统受累的SSc患者,甲襞微循环活动期和晚期所占的比例(66%,33/50)高,而无呼吸系统受累的患者早期和活动期(60%,6/10)所占的比例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0.114,P=0.045)。有关节受累的SSc患者,甲襞微循环75%(12/16)表现为活动期和晚期,而无关节受累的患者,66%(229/44)表现为早期和活动期(Z=5.550,P=0.057)。结论与其他CTD相比,SSc患者甲襞微循环具有特征性,甲襞微循环异常改变与呼吸系统受累相关,可作为评价病情的客观指标。

  • 标签: 硬皮病,系统性 甲襞微循环 半定量 定性 病情评估
  • 简介:本文研究了玫瑰花总提取物对正常状态以及肾上腺素所致微循环障碍时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结果显示,玫瑰花总提取物局部应用可增加微动脉的血流速度,对微静脉作用不明显。滴加肾上腺素可导致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局部滴加玫瑰花总提取物后,可加快微循环障碍的恢复。玫瑰花总提取物的上述作用与丹参注射液相似但较弱

  • 标签: 肠系膜 微循环 玫瑰花 丹参注射液 实验研究
  • 简介:将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炎及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山莨菪碱注射液,对照组应用706代血浆和丹参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50%,P<0.01)。提示山莨菪碱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炎及周围血管病变有显著疗效。

  • 标签: 山莨菪碱 糖尿病 周围神经炎 周围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