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了解丝素蛋白(silkfibroin,SF)表面修饰的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修复骨缺损过程中,实验动物血液流变学和骨缺损修复区血流量的变化。选择20只新西兰白兔,制作15mm长的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根据植入不同移植材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动物左侧桡骨缺损区植入MSCs复合SF表面修饰的HA培养制备的组织工程骨,对照组植入MSCs复合HA培养制备的组织工程骨,观察各组动物术后7、14d血液流变学和术后14d骨缺损修复区血流量的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骨缺损修复区血流量差异显著,实验动物全身血液粘度降低,骨缺损修复区的局部血流量增加。SF表面修饰对以HA为支架材料组织工程骨的修复作用有明显优化作用。

  • 标签: 组织工程 丝素蛋白 羟基磷灰石 血液流变学 血流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胆囊壁微循环改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本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者分成两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为观察组,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比组,两组选用相同的彩色多普勒诊断议,探头频率为3.5-5MHZ。检查前禁食水8-12h,检查时让患者取仰卧位、左侧卧位,用探头在被检查者右肋间隙及右肋缘下详细扫查门静脉、胆囊壁及胆囊床的情况,两组进行结果比较。结果两组门静脉系统变化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彩色超声显示门静脉内径均增宽,占100%,门静脉血流量增多占98.18%,而对比组健康体检者的彩色超声显示门静脉内径增宽者仅占20%,门静脉血流量增多者占16.36%,两组比较均p<0.01。门静脉血流平均速度降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胆囊壁改变比较观察组患者胆囊壁均增厚,其中22例胆囊壁显示为网格状,而对比组健康体检者的超声检测均无发现胆囊壁增厚和网格状改变;超声显示低血流信号两组对比,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肝硬化门靜脉高压胆囊壁微循环最敏感的检查方法之一。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出胆囊壁网格状结构,确定其部位、程度及检测其血流动力学参数,操作简单、快速、准确、无创伤,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理论依据,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观察女性月经周期3个阶段的指甲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探讨月经周期对女性指甲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动态血流成像仪对2011年8月至2011年10月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招募的20例月经正常女性月经周期3个阶段的指甲微循环血流量进行测定,同时在月经周期第1天、第14天,第23天进行手背动态血流成像扫描。结果月经周期的月经期、增殖期和分泌期拇指指甲微循环血流量分别为(540.5±81.1)PU、(546.4±94.9)PU和(607.1±97.4)PU,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手指指甲微循环血流量测定结果相似。手背动态血流成像图显示,月经周期第23天血流灌注量较月经第1天及第14天明显增加。结论健康女性的指甲微循环血流量随月经周期呈动态变化。激光多普勒动态血流成像可简便、快速地测定体表微循环血流。

  • 标签: 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 微循环血流量 月经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吞咽障碍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20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同时采用康复训练法进行为期4周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进行吞咽障碍评定结果经4周康复治疗后吞咽障碍得到明显改善,总发生率由32.27%降至10.0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吞咽障碍通过早期积极康复治疗,可获得极大改善。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评定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出现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自2007年11月-2011年7月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出现精神障碍分为出现精神精神障碍A组(50例),无精神障碍B组(50)例。分析A组与B组的血清TNF-α、TGF-β、CHE、TP值及其意义。结果A组患者的血清TNF-α、TGF-β较B组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CHE及TP值则较B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早期血清TNF-α、TGF-β值的升高程度及CHE、TP的降低程度与出现精神障碍有一定关系。

  • 标签: 急性有机磷中毒 精神障碍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7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采取积极治疗和护理。结果本组患者痊愈33例,治愈率为47.14%,患者体温、心率、呼吸均有下降,血液动力学稳定,意识状态明显改善,生命体征基本稳定,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死亡6例,死亡率为8.57%。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一旦发生,病情都危重,护理中应注意每一个护理细节。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多脏器功能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并发急性循环充血临床综合诊断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整理32例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并发急性循环充血临床诊治资料。结果急性循环充血发病急,症状严重,X线检查心、肺及胸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明确该病的发展过程,分析临床症状,结合辅助检查,及时诊断,及早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肾小球肾炎 循环充血 小儿 急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碳酸锂联用拉莫三嗪治疗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碳酸锂联用拉莫三嗪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碳酸锂治疗,分别在治疗后的2、4、6周末的BRMS评分进行评价,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4例,不良反应4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9例,不良反应3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碳酸锂联用拉莫三嗪治疗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采取碳酸锂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联合用药并未增加其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 标签: 碳酸锂 拉莫三嗪 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意识障碍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出血并发意识障碍者76例,占70.37%;脑血管病并发意识障碍患者治疗无效死亡者36例,占33.33%。结论脑血管病患者的意识变化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发展及估计预后的主要依据,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意识障碍是降低脑血管病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急性脑血管 意识障碍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高压氧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各32例,高压氧治疗组给以药物治疗外,再给以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10次1疗程。结果高压氧治疗组基本治愈率、显著进步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

  • 标签: 高压氧 脑梗死 神经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于溶栓后第1天及第7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溶栓后第1天及第7天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溶栓后第7天较溶栓前第1天PSQI部分因子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患者的睡眠障碍具有显著的干预作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睡眠障碍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脊髓炎排尿障碍患者早期运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加强排尿训练护理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早期给予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月内排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早期应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可有效促进急性脊髓炎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脊髓炎 排尿障碍 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陕西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全国省级首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为推动我省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商洛市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以下简称商丹园区),是2009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全省第一家省级循环工业园区。

  • 标签: 工业经济园区 循环经济 经济发展 地方性法规 2009年 《条例》
  • 简介:一辆超高集装箱车行驶到立交桥下时,车厢顶部紧紧被立交桥卡住,进退不得。直到交警到来后将货车轮胎放了一部分气,货车才得以从立交桥下退出。探测是否趁高,夜间白天正常工作这起超高货车行驶中发生的交通事故,引发了我的思考:我要设计制作一种“货车行驶中前方低空障碍物探测装置”,为货车司机提供方便。

  • 标签: 探测装置 障碍物 货车 立交桥 交通事故 设计制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皮质下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对VCI的影响。方法根据VCI诊断标准将182例急性皮质下脑梗死患者分为有VCI组(81例)、无VCI组(101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文化程度等,并分析危险因素数量与VCI的发生率。结果急性皮质下脑梗死患者VCI的发生率为44.5%(81/182)。56—65岁者VCI发生率为35.4%(23/65),66~75岁者VCI发生率为45.3%(48/106),76—85岁者VCI发生率为90.9%(10/11)。有VCI组年龄显著高于无VCI组[(69.93±6.91)岁比(67.62±5.56)岁,P=O.014],文化程度显著低于无VCI组(P=0.028);两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6)。伴危险因素数量越多,VCI的发生率越高。结论急性皮质下脑梗死后VCI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危险因素数量越多,VCI的发生率越高。

  • 标签: 脑梗塞 认知障碍 痴呆 血管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循环脑梗死疗效。方法选择96例急性循环脑梗(PO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8例,分别采用奥扎格雷钠等常规治疗方法及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循环脑梗死安全有效。

  • 标签: 尤瑞克林 依达拉奉 后循环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