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从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以来,生态文明作为开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标志,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意识和常规工作,尤其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绿色发展的国家战略和重大需求,极大地激发和鼓舞了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绿色和低碳的生活方式,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打通北京城市交通微循环——建设自行车空中绿色通道》(以下简称空中自行车通道)的课题研究成

  • 标签: 城市交通 自行车道 生态文明 国家战略 特色社会主义 绿色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视野半侧缺损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盘旁和黄斑区血管密度的改变及其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及视野指标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应用Humphery视野计30-2程序检测为视野半侧缺损的POAG患者(POAG组)28例(28只眼),同期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31名(31只眼)。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RNFL、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及视野检查等,并收集了一般信息。采用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检测视盘旁放射状盘周毛细血管(RPC)和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的血管密度。健康对照组与POAG组、健康对照组与POAG组视野正常半侧检测结果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POAG组内视野缺损半侧与视野正常半侧检测结果比较采用配对秩和检验。结果POAG组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47±12)岁;POAG组与健康对照组性别分布、年龄、眼压、中央角膜厚度、眼轴长度和眼内灌注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OAG组上、下半侧视野缺损者分别有19、9例。POAG组视盘旁RPC和黄斑区SCP血管密度分别为45.86%(34.92%~52.78%)、39.31%(32.55%~46.79%),均低于健康对照组[56.90%(51.69%~60.84%)、47.48%(37.95%~5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56,-5.86;均P<0.01)。POAG组RNFL和GCC厚度分别为84.4(62.1~97.1)、76.4(60.3~92.5)μm,均小于健康对照组[110.6(95.7~131.6)、98.1(84.0~109.2)μm;Z=-6.57,-6.36;均P<0.01]。POAG组中视野缺损半侧对应的视盘旁RPC和黄斑区SCP血管密度分别为44.12%(34.73%~53.20%)和36.81%(29.73%~47.82%),明显低于视野正常半侧对应的血管密度[51.85%(38.64%~61.02%)、41.78%(33.93%~49.22%);Z=-4.62,-4.12;均P<0.01]。POAG组视野正常半侧对应的视盘旁RPC和黄斑区SCP血管密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Z=-5.08,-4.95;均P<0.01);视野正常半侧对应的RNFL和GCC厚度分别为93.0(61.9~116.5)μm和86.3(67.2~98.2)μm,均小于健康对照组(Z=-5.15,-5.35;均P<0.01);但二者间视野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视野半侧缺损的POAG患者视盘旁RPC及黄斑区SCP血管密度降低并伴有RNFL及GCC变薄,其中视野正常半侧对应区域的视盘旁RPC及黄斑区SCP血管密度也降低并伴有RNFL及GCC变薄,提示POAG视网膜血管和结构的改变发生在视功能改变前。(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01-206)

  • 标签: 青光眼,开角型 视网膜血管 微循环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视野
  • 简介:目的:研究及观察视神经萎缩患者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球结膜微循环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04/2014-10于本院进行诊治的70例视神经萎缩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70名健康同龄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球结膜微循环指标进行比较,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分类及严重程度患者的上述检测指标。结果:观察组的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球结膜微循环指标均差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重度患者的检测结果差于轻度及中度患者,中度患者的检测结果则差于轻度患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分类患者之间的检测结果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视神经萎缩患者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球结膜微循环指标的变化较大,且本病患者的检测结果受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较大。

  • 标签: 视神经萎缩 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 球结膜微循环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Lac)联合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Picco)检测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环、高乳酸血症及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78例院内感染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62例出现感染性休克患者为试验组,116例未出现感染性休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P(cv-a)CO2、ScvO2、血Lac及Picco检测指标,并对试验组中不同微循环血流指数(MFI)患者,高乳酸、非高乳酸血症患者及不同预后结局患者上述指标予以对比。结果试验组P(cv-a)CO2、ScvO2、血Lac及Picco检测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MFI组P(cv-a)CO2、ScvO2、血Lac与高MFI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血症组P(cv-a)CO2、ScvO2、Lac与非高乳酸血症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87.6%,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死亡组心排血指数(CI)、P(cv-a)CO2、ScvO2、血Lac与存活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P(cv-a)CO2、ScvO2、血Lac及Picco联合检测,可为微循环障碍、高乳酸血症及预后评估提供全面指导,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高乳酸血症 乳酸 微循环
  • 简介:目的:应用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研究心肌梗死前心绞痛与心肌微循环、左室重构和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梗死前1周内有无发生心绞痛分成心绞痛组(A组,共17例)与无心绞痛组(B组,共12例).采用PhilipsSonos5500超声诊断仪和S4探头进行超声检查和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显像.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血管重建术,并于术后第5周复查二维超声.结果:①A组出现术后无再流现象的患者为3/17(17.6%)明显低于B组(8/12,66.7%),P<0.001.②A、B两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在术后第1周差异无显著性.A组为52.2mm,B组为55.0mm,P>0.05,而在第5周A组的EDD(47.4mm)明显小于B组(55.5mm)(P>0.05).A组的EDD逐渐减小(P<0.05),而B组的EDD无明显变化(P>0.05).③A组的心脏射血分数(EF)显著改善,而B组的EF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心肌梗死前心绞痛有利于血管重建术后心肌微循环和左室重构的改善,有助于左室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声学造影 评价 心肌梗死 心绞痛 与心肌微循环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近视及正视人群脉络膜、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及视敏度变化,初步分析其与眼轴长度(AL)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观察性研究。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于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不同程度近视者及同期志愿者142名142只眼纳入研究。受试者均行综合验光、OCT血管成像(OCTA)及微视野检查以及AL测量。采用频域OCTA仪测量黄斑区6 mm×6 mm范围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SVD)、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DVD)、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和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空白区(FD)百分比。采用黄斑完整性评估仪测量黄斑10°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S)和黄斑中心凹2°、4°固视率(P1、P2)、63%和95%双曲线椭圆面积(BCEA)。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检验。结果142名142只眼中,男性68名68只眼,女性74名74只眼。依据不同等效球镜度数(SER),将受试者分为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分别为31、36、44、31只眼。4个组受试眼SER (H= 132.776)、AL (F=61.1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受试眼SVD (P=0.003、0.002、0.003)、DVD (P<0.001、<0.001,P=0.001)均高于高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视组受试眼FAZ面积高于中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受试眼脉络膜毛细血管FD百分比高于正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30)。高度近视组受试眼视网膜MS显著低于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P=0.035)。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受试眼63%BCEA、95% BCEA、P1、P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6.936、7.041、5.450、4.239,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黄斑区SVD (r=-0.256,P=0.002)、DVD (r=-0.465,P<0.001)、FAZ面积(r=-0.308,P<0.001 )与AL呈负相关;脉络膜毛细血管FD百分比与AL呈正相关(r=0.170,P=0.043)。视网膜MS与SVD (r=0.252,P=0.003 )、DVD (r=0.298,P<0.001)、FAZ面积(r=0.334,P<0.001)呈正相关;与AL呈负相关(r=-0.439,P<0.001 );与脉络膜毛细血管FD百分比不相关(r=-0.061,P=0.473 )。结论随着近视屈光度和AL增加,黄斑区SVD、DVD、视网膜MS均呈下降趋势;视网膜MS下降与SVD、DVD减少相关。

  • 标签: 近视 脉络膜 视网膜 微循环 视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如何做好双相快速循环型心境障碍复发与康复护理。方法采用哈米顿抑郁量表和躁狂量表筛查我院再次住院复发的160例双相快速循环型心境障碍病人的复发原因及临床特征。结果37.2%因各种原因而不能坚持服药或减药而复发,62.8%的病人是在各种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下复发。讨论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观点远不能满足当今医学发展需要,应从病人的身心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去审视病人的健康问题,才能掌握疾病的发病因素,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康复期指导和护理。

  • 标签: 心境障碍 复发与康复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因素、症状、治疗、预后。方法通过对一病案的咨询治疗过程结果的分析。结论突发或创伤事件,个性特征都是起病的原因,常见症状是麻木;情感分离,缄默,现实感丧失,对经历事件的的重新体验,做梦和闪回,对事件的回避。症状一般不超过四周,预后良好。

  • 标签: 急性应激障碍 原因 症状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常规的观察血运的方法不足以在早期发现血管危象,进而影响移再植手术的成功率。红外线热成像技术(IRT)通过直观呈现人体表面温度数值及温度热像图,达到监测移再植组织微循环状况目的。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IRT亦逐渐走向成熟与变革。本文就智能手机红外线热成像系统(SBTI)监测移再植组织微循环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智能手机 红外线热成像技术 微循环监测 断指再植 组织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麝香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麝香注射液,对照组予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上述指标.结果麝香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检查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且甲襞微循环血液流速流态等均有显著改善.结论麝香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及微循环障碍,在防治脑梗死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麝香注射液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甲襞微循环
  • 简介:"互联网+"的新态势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要经历三次成长的过程,要符合互联网的时代特征。本文介绍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通过六个方面的微循环,达成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个性化发展和整体性提高。

  • 标签: “互联网+” 教研协作体 六微循环 三次成长
  • 简介:目的比较对合缝合与内翻缝合消化道吻合口微循环及组织愈合过程.方法将成年家兔随机分为A、B两组,距Trietz韧带以远20cm和40cm处分别完全切断小肠,行端端吻合,A组在20cm处吻合口采取对合缝合法,40cm处吻合口行内翻缝合法B组则在20cm处吻合口行内翻缝合法,40cm处行对合缝合法.于术后3、7、14及28d进行活体肉眼观察并检测吻合口微区血流和增生毛细血管数量,评估炎性反应、胶原增生、黏膜上皮及平滑肌修复情况.结果活体肉眼观察两组吻合口均无出血、裂开、渗漏以及肠梗阻和腹腔脓肿.对合缝合吻合口各层组织对合严密、整齐,炎性反应轻,创面符合I期愈合内翻吻合口组织错位,对合不良,炎性反应较重,创面接近Ⅱ期愈合.两种缝合方法术后3d吻合口处即可测得吻合口局部微区血流,并见微血管增生7d开始微区流速加快,微血管增生明显至28d,对合缝合吻合口微区血流和微血管分布达到正常水平,但内翻缝合吻合口仍低于正常水平.术后各个检测时间点,对口缝合吻合口微区血流、毛细血管计数、炎性反应积分、黏膜上皮细胞再生积分及平滑肌厚度均高于内翻缝合吻合口,胶原组织密度低于内翻缝合吻合口(P<0.05).结论采用对合缝合法,吻合口局部微循环重建和各期组织修复均优于内翻缝合法.

  • 标签: 消化道吻合 对合缝合法 内翻缝合法 微循环 组织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磷酸鞘氨醇(SphK/S1P)信号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肝窦微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将40只适龄雄性大鼠(购自常州卡文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信封法随机分4组包括,假手术(Sham)组,IRI+等体积生理盐水组(IRI组),IRI+SphK激动剂组(PMA组)和IRI+SphK阻断剂组(DMS组)。建立大鼠IRI模型,通过对SphK/S1P信号激动和阻滞后,应用苏木精-伊红(HE)和细胞凋亡染色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技术观察肝窦间隙、肝窦内皮细胞(LSEC)和肝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及其细胞凋亡程度,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对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进行评价。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行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SphK激动剂(PMA)可改善缺血肝脏损伤,减轻肝窦异常扩张,LSEC损伤程度得到改善,其阻断剂反而加重LSEC的损伤。与Sham组(3.46±0.27)比较,IRI组大鼠血清S1P升高(4.71±0.42,t=4.336,P<0.05);与IRI组比较,PMA组血清S1P显著升高(36.01±10.13,t=5.347,P<0.01),DMS组血清S1P显著降低(15.83±3.14,t=6.080,P<0.05)。与Sham组[(10.09±1.05)%]比较,IRI组肝脏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28.83±2.06)%,t=14.040,P<0.05];与IRI组比较,PMA组肝脏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13.59±3.02)%,t=7.221,P<0.05],而DMS组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61.92±7.72)%,t=7.173,P<0.01]。与IRI组比较,PMA组肝脏S1PR的蛋白表达升高(S1PR:1.65±0.12比2.50±0.09,t=9.930,P<0.05),MPO、ICAM-1的蛋白表达降低(ICAM-1:3.21±0.39比1.52±0.26,t=6.245,P<0.05;MPO:2.51±0.20比1.09±0.13,t=10.310,P<0.05);而DMS组肝脏S1PR的蛋白表达降低(S1PR:1.65±0.12比1.31±0.09,t=3.926,P<0.05),MPO、ICAM-1蛋白表达升高(ICAM-1:3.21±0.39 5.92±0.22,t=7.855,P<0.05;MPO:2.51±0.20比5.21±0.43,t=9.861,P<0.05)。结论SphK/S1P信号通过减少细胞凋亡,减少MPO和ICAM-1表达,减少白细胞和LSEC的黏附,从而改善肝窦微循环

  • 标签: 鞘氨醇激酶/1-磷酸鞘氨醇信号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窦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诊断级低强度超声联合微泡对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大鼠心肌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后高脂高糖饮食建立2型DCM大鼠模型。实验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5只)、糖尿病心肌病模型组(DCM组,15只)、超声联合SonoVue微泡组(US+MB组,15只)。采用诊断超声VFLASH技术进行干预治疗,干预2周后常规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处死后取出心肌组织,行CD31免疫组化测定心肌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PI3K-Akt-eNOS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DCM组相比,US+MB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明显增大[(68.97±4.84)%对(57.76±6.03)%,(34.01±3.97)%对(27.70±3.24)%,均P<0.05],MVD数量明显增多(27.66±3.39对10.67±1.63,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DCM组比较,US+MB组大鼠心肌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蛋白表达量及PI3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0.44±0.04)%对(0.28±0.05)%,(0.36±0.04)%对(0.21±0.05)%,(0.42±0.06)%对(0.26±0.05)%,均P<0.05],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及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NOS)表达量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7±0.05)%对(0.29±0.07)%,(0.26±0.05)%对(0.23±0.03)%,均P>0.05]。结论诊断级低强度超声联合微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肌微循环,促进心肌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加PI3K-Akt-eNOS通路有关。

  • 标签: 低强度超声 微气泡 糖尿病心肌病 微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患者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分析其对眼底微循环的影响。方法2016年8月~2017年8月,医院眼科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以及在此基础上配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持续5个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视网膜循环、动静脉循环时间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视网膜中央动脉PSV、视网膜中央动脉EDV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上升(0.14±0.06)高于对照组(0.08±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可以增进视力改善效果,改善眼底微循环

  • 标签: 糖尿病 白内障 眼底微循环 羟苯磺酸钙
  • 简介:摘要:不近视“疫苗”产品的研究重中之重是配方的研究,其配方研究中重中之重是“正性促微循环脉细血管再生”的研究。“正性促微循环毛细血管再生”是本文提出的一个关于健康中微循环障碍系列病患战略性治疗思想的学说。近视研究中中医提出“胃肠眼轴学说”、西医提出“巩膜缺氧耐受学说”,者两者都证实了近视病理是微循环障碍病患。微循环障碍的病理解释是1、微动脉异常收缩。2、管径变细。3、管径闭塞。4、血流无力。5、血流停滞。6、血管数量萎缩减少。7、微循环毛细血管面积减少。以上病理也符合近视发生和近视后的病理改变。权威组织明确的近视“只可预防,应该早预防”近视“不可治愈”“只可矫正、只可控度、要早矫正、早控度”。《湿蒸护目宝》属于不近视、慢近视和低近视眼睛健康家庭护眼产品,其研究与研发也是以这一思想指导。中医药中用于微循环障碍的中草药是活血化瘀类药物,西医也是将活血化瘀类中草药通过现代工业萃取,制造出口服剂、针剂等用于临床。《湿蒸护目宝》配方中“君药”在“正性促微循环毛细血管再生”学说思想,科学筛选传统中草药,以对抗肾上腺素实验观察微循环障碍作用,选出较强作用中草药作为配方用药。长期的证实,该配方在近视预防中,通过干预低龄孩子眼睛发育、提高裸眼视力、平衡房水循环、强化眼睛外皮抗压能力等实现不近视“疫苗”。在控度方面通过减低眼动脉供血峰阻、提高睫状体肌功能等从而实现了扼制近视发生后的病势,达到近视控度目的。

  • 标签: 近视 预防 控度 中草药 正性促微循环毛细血管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