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心理治疗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治疗,并通过多导睡眠图来评估睡眠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多导睡眠图各睡眠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睡眠障碍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总结60例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25%),大脑皮质下卒中后睡眠的发生率(38.9%)明显高于软皮层卒中者23.1%和小脑卒中者11.1%的发生率。结论发生急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因素有很多,对病人的睡眠状况进行了解,对脑卒中病人的预后进行评估十分有利,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睡眠障碍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开展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01-2015.01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39例患者采取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39例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吞咽障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2.31%(36/39)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6.92%(30/39),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其吞咽功能,以利于患者的及早康复。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应激障碍护理中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4例急性应激障碍患者临床资料,临床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观察对比护理前后患者心理应激状态。结果护理后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45例,一般35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为94.59%。结论临床给予急性应激障碍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 应激障碍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急性脑卒中重症吞咽障碍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后的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共选取急性脑卒中重症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用摇号方式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每组68例患者,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后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手段,对其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研究表明,在采取不同护理方式后,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采取康复护理手段后,急性脑卒中重症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明显得到改善,对其生活质量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重症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主要特点为突发局限或弥散的神经功能缺损,其已成为导致社会居民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后循环脑梗死(PCCI)是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常见类型,疾病异常凶险,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为此起病后实现血管再通具有重要意义,故而PCCI血管内治疗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本文就PCCI血管内治疗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ACCI 血管内治疗 静脉内溶栓 机械取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巩膜镜初戴者戴镜前、后的球结膜微循环的改变,观察配戴巩膜镜对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共纳入温州医科大学从未配戴过巩膜镜的在校健康学生22名,所有被检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一眼进行数据采集,配戴巩膜镜。使用功能性裂隙灯生物显微镜(FSLB)分别于戴镜前,戴镜0、1、2、3 h拍摄颞侧巩膜镜镜下和镜外区域的球结膜获得球结膜微循环和微血管影像,并使用自行编写的软件测量获得微循环及微血管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戴镜前/后、镜下/镜外的球结膜微循环及微血管参数之间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纳入22名被检者的22只眼(13只右眼,9只左眼),在眼表微血管形态方面,镜外区域戴镜0 h时血管密度(1.482±0.100)较戴镜前血管密度(1.408±0.124)明显升高(P=0.019)。在眼表微循环方面,镜外区域戴镜前血流量[(104.5±28.4)pl/s]高于戴镜1 h时血流量[(86.1±20.9)pl/s] (P=0.027);镜下区域血管直径在戴镜3 h时[(18.39±1.90)μm]与戴镜前[(17.71±1.49)μm]、戴镜0 h[(17.63±2.11)μm]、戴镜1 h[(17.85±1.86)μm]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戴镜0 h较戴镜前降低,戴镜1~3 h血管直径逐渐升高;血流量在戴镜1 h[(61.6±22.8)pl/s]时与戴镜前[(77.4±27.0)pl/s)、戴镜3 h[(76.9±22.3)p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戴镜1 h较戴镜前明显降低,戴镜3 h较戴镜1 h时明显升高。结论:配戴巩膜镜初期,结膜受巩膜镜压力出现一过性循环障碍,之后因眼表逐渐适应巩膜镜以及巩膜镜对眼表的炎性刺激使球结膜的微循环升高。这提示使用FSLB量化获得的球结膜的微循环参数或许可以作为巩膜镜适配的客观准确的可视化工具,并可用于监测巩膜镜长期配戴者的球结膜血管系统,为巩膜镜配戴的安全性及配戴者的眼表健康提供线索。

  • 标签: 巩膜镜 球结膜 血流速度 微血管 微循环 显微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椒目瓜蒌汤结合比索洛尔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微循环及氧化/抗氧化平衡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3月-2021年2月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中医医院128例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比索洛尔,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椒目瓜蒌汤。2组均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记录24 h心电图ST段下降频次、持续时间及心肌缺血总负荷情况;采用荧光法检测脂质过氧化物(LPO),比色法检测SOD、MDA、GSH-Px活性;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60/64)、对照组为79.69%(51/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P=0.019)。研究组治疗后气短、痰多、胸肋胀满、疲倦乏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48、8.15、8.86、6.88,P值均<0.001)。治疗后,研究组LVEF[(53.26±5.18)%比(48.65±5.27)%,t=4.99]高于对照组,LVESD[(42.59±3.26)mm比(46.98±3.55)mm,t=7.29]、LVEDD[(52.79±4.15)mm比(57.48±4.60)mm,t=6.06]低于对照组(P<0.01);ST段下降频次[(2.51±0.42)次/24 h比(3.79±0.55)次/24 h,t=14.80]、持续时间[(15.26±3.45)min/24 h比(22.65±3.71)min/24 h,t=11.67]及心肌缺血总负荷[(25.79±5.13)mm/min比(38.02±5.44)mm/min,t=13.09]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血清GSH-Px、SOD水平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97、14.37,P值均<0.001),LPO、MDA水平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50、11.04,P值均<0.001)。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9%(3/64)、对照组为7.81%(5/6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715)。结论椒目瓜蒌汤结合比索洛尔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心肌微循环,促进机体氧化/抗氧化平衡,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心力衰竭 椒目瓜蒌汤 比索洛尔 心肌微循环 氧化/抗氧化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多模态MRI技术检测塌陷前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IONFH)患者的股骨头骨组织微循环障碍及脂肪化的情况,并探讨二者与SIONFH疾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确诊的SIONFH塌陷前期患者(即ARCO I期~Ⅲ期早期),运用多模态MRI技术[包括功能性磁共振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序列(IDEAL-IQ)、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T1WI和T2WI/fs]进行诊断研究。具体流程包括在采用T1WI和T2WI/fs实现原发灶结构定位的基础上,运用IVIM-DWI和IDEAL-IQ分别测量不同区域(坏死区、硬化区、正常区)的局部微循环(f)和脂肪含量(FF)。重点分析股骨头骨组织微循环障碍及组织脂肪化情况与ARCO分期的相关性,同时对2种病理机制之间相关性进行探讨研究。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SIONFH不同区域的局部微循环和脂肪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其中,在IDEAL-IQ序列中,坏死区FF值最高,硬化区FF值最低。在IVIM-DWI中,坏死区f值最低,硬化区其次,正常区最高。部微循环和脂肪含量呈负相关(r=-0.37,P值均小于0.05)。ARCO Ⅲ期早期的f值最小,而FF值最小(P值均小于0.05),并且FF值与ARCO分期呈正相关(r=0.72,P值均小于0.01),但f值与ARCO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多模态MRI技术(IDEAL-IQ、IVIM-DWI、T1WI和T2WI/fs)定量测量得出,SIONFH在塌陷前期中局部微循环进行性障碍和组织脂肪化增加会关联性出现,并随ARCO分期的进展而逐步加重。

  • 标签: 骨股头坏死 磁共振成像 脂肪组织 微循环
  • 简介:摘要抗VEGF药物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黄斑水肿、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等眼底疾病。尽管其疗效显著且较为安全,但仍有对心脑血管和眼部的不良反应报道。目前有多种测量视网膜血流的方法。虽然这些方法原理不同,结果差异较大,缺乏统一标准,但各种方法均已观察到抗VEGF药物可能导致视网膜血管直径、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流参数有一些变化,尤其在多次注药之后,影响可能更加明显。

  • 标签: 血管生成抑制剂/副作用 视网膜 微循环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程度下肢动脉病变和组织微循环状况对伤口负压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观察性研究。选取2015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糖尿病足治疗中心住院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Wagner分级2~3级)共75例,根据下肢血管彩色超声、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TcPO2)检查结果分为血管病变A、B、C三组,每组进行为期2周的负压辅助闭合技术治疗。于负压前、负压2周末测定溃疡面积、肉芽面积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了Wilcoxon秩和检验及Kruskal-Wallis检验,相关因素及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评价负压治疗2周末三组溃疡面积减少值、肉芽面积增加值的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血管病变A、B、C三组患者(分别为27、29、19例)的溃疡面积、肉芽面积在负压前与负压2周末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三组患者的负压2周末溃疡面积缩小值及缩小率、肉芽面积增加值和增加率在组间比较中,C组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压2周末溃疡面积缩小值与糖尿病病程(r=-0.311)、ABI(r=0.394)、TcPO2(r=0.301)、下肢血管彩色超声(r=-0.292)具有相关性(均P<0.05)。负压2周末肉芽面积增加值与TcPO2(r=0.239)、下肢血管彩色超声(r=-0.207)具有相关性(P<0.05)。负压2周末溃疡面积缩小值的影响因素是ABI、糖尿病病程(P<0.05);负压2周末肉芽面积增加值的影响因素是TcPO2(P<0.05)。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程度和组织微循环状况对负压辅助闭合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具有重要影响,下肢血管病变及组织微循环障碍程度越严重,伤口负压治疗效果越差。

  • 标签: 下肢动脉病变 组织微循环 糖尿病足溃疡 伤口负压疗法
  • 简介:经中国微循环学会批准,中国科协和民政部备案,2013年12月15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李延峰教授担任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并做了重要讲话:神经变性疾病是一类缓慢起病、病程进行性发展且缺乏有效治疗的疾病,其中以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和帕金森病最为常见。这类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是我国中老年人群最重要的致残和致死原因之一。许多研究证实,微循环障碍可能是神经变性疾病非常重要的致病原因。近年来,转化医学越来越受医学界的重视,这一新的模式注重实验室和临床之间的相互转化,微循环研究结果和神经变性疾病临床预防和治疗之间如何转化,也就成为神经变性病工作者的重要课题,重视微循环障碍与神经变性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可能为最终治愈此类疾病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

  • 标签: 中国微循环学会 神经变性病 专业委员会 转化医学 疾病学 神经变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心脏超声造影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9年7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HCM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行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及左心声学造影(LVO)检查,评估2种方法对HCM的诊断率。应用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价HCM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HCM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异常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82例HCM患者中,2D-TTE诊断率为76.0%(62/82);LVO诊断率为91.5%(75/82),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3例心尖肥厚型HCM患者中,2D-TTE诊断率为61.5%(8/13);LVO诊断率为77.0%(10/13),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82例HCM患者中,MCE检出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60例,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异常发生率为73.1%(60/82)。依据MCE结果将82例患者分为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正常组(22例)与异常组(6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升高为HCM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异常的独立预测因子(OR=1.13,95%CI:1.01~1.34,P=0.03)。结论LVO可提高HCM患者的诊断率,MCE是评价HCM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可行和有效方法,hs-cTnI升高对HCM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具有独立预测价值。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超声造影 冠状动脉 微循环 肌钙蛋白I
  • 简介:目的研究下瘀血汤中大黄生熟互换对热结血瘀模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ig热性中药结合sc盐酸肾上腺素的方法,复制热结血瘀大鼠模型。大鼠ig热性中药28d,第22天起sc盐酸肾上腺素,并ig相应的药物。第29天,眼眶取血检测检测血管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股动脉取血,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含生大黄(复方A)和熟大黄(复方B)下瘀血汤均具有改善热结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微循环的作用;与复方A相比,复方B各剂量组对血液流变学各指标、ET、NO、PGI2、vWF因子水平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P〈0.05、0.01)。结论含熟大黄下瘀血汤的活血化瘀作用更强,可能是通过调节ET、NO、PGI2、vWF因子水平而实现的。

  • 标签: 下瘀血汤 生/熟大黄 热结血瘀模型 ET NO PGI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高危因素及临床护理。方法分析14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病人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结果本组14例中表现谵妄7例,抑郁5例,认知障碍2例,均治愈出院。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进行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整体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体外循环 心脏术后 精神障碍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VFT系列脑循环治疗仪治疗中风肢体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内科住院的脑梗死肢体障碍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VFT--010型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进行电刺激小脑治疗,14天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一疗程和第二疗程的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4天和28天后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VFT系列脑循环治疗仪对于治疗中风肢体障碍具有明显辅助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循环治疗仪 肢体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之后出现精神障碍的原因还有护理对策。方法对19例的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9例中表现出谵妄10例,抑郁的6例,认知的障为3例。经过治疗以及护理,1例没有心力衰竭而死亡,1例有阳性的家族史的患者好转已经出院,17例治愈已经出院。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所以对精神障碍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及综合护理有非常主要的意义。

  • 标签: 术后 护理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根据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水处理设备和技术工艺的实际应用模式和控制操作流程,对系统内部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有效减少资源总消耗量,精准管控不同管道内部的热量交换指标。但是在配置水处理设备和技术的过程中,不能够忽略系统控制参数的设置过程。本文将着重探讨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相关水处理设备,工艺障碍处理应用技术。

  • 标签: 循环冷却水系统 水处理设备 障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