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当今世界,有必要实现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转向;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通过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途径,切实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对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中华民族 认同感
  • 简介:尽管“民族认同”已成为学术界不断泛化的话题,但是,关于何谓“民族认同”还存在诸多疑惑.无论是原生论(根基论)固守民族认同乃血缘认同,还是工具论(环境论)坚持民族认同是地域认同;无论是主张从内涵到边缘的研究理路,还是坚持从边缘到内涵的研究取向,客观民族主义与主观民族主义似乎并不完全对立.那么,如何对待民族认同问题?或许理想的途径是既要从民族认同的源来探求内涵,又要重视民族认同的流,去辨析含义.为此,考察“民族认同”的源与流及其认同变迁,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标签: 民族认同 血缘认同 地域认同 认同变迁
  • 简介:文章通过笔者的实证调查,阐释了中缅佤族在跨境流动、跨国婚姻、亲情互助和经济交往方面固有的“胞波”情谊,从而强化了佤族的民族认同

  • 标签: 佤族 民族认同 “胞波”情谊
  • 简介:2008年4月11日晚上六点半,由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周宪教授和驻院学者刘俊教授共同主持的沙龙“民族认同:东方历史与民族主义”,在南京大学逸夫馆九楼高研院报告厅举行。此次沙龙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赵稀方研究员作为特邀嘉宾和引言人,参与讨论的学者包括南京大学哲学系胡大平教授、戴晖教授,历史系陈仲丹教授,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赵文书教授,社会学系成伯清教授,

  • 标签: 民族主义 民族认同 历史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东方 人文社会科学
  • 简介:提升中华民族认同,必须弄清楚中华民族认同历史渊源,即自在民族实体的发展历程;必须搞明白中华民族认同的现实基础,即自觉民族实体的形成过程;必须认识到新时期民族认同的紧迫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凝聚中华民族共识,缩小差异,不断提升中华民族认同水平。

  • 标签: 民族认同 原因 路径选择
  • 简介:在一个非单一尤其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认同的多元化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国家认同的发展,这种影响是复杂的。一般而言,在一个统一的国家,统治者往往会更加强调国家认同的重要性。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主体、对象和动力以及强化方式等方面,这些差异是显然的。在对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两者关系进行研究时,主要存在三种观点,即两者是相互冲突的关系、两者是替代的关系、两者是共生的关系,三种表述都有其适应的空间,都具有其合理性。

  • 标签: 国家认同 民族认同 关系表述
  • 简介: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出现转折,出现和解,和平发展到今天,这是60年来未有之大成就。这不仅仅是两岸的和解,而且从深远看,两岸的和平才是台湾人民最大的安全利益,也是两岸人民的福祉。现在两岸签订了ECFA,两岸经济有了更紧密的关系,两岸的和解或者和平也有了更扎实的经济基础。

  • 标签: 民族认同 文化认同 两岸关系 凝聚 王晓 和平发展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国家认同问题上升为中国的核心问题。对当代中国而言,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的机制建设极为必要。我国主要通过制度保障、法律规范、政策协调、战略支撑等制度机制建设推进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转变。

  • 标签: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整合 机制
  • 简介:本文通过对我国学术界有关国家认同民族认同问题研究的回顾,提出现有研究主张以"国族"为基础和以"公民"为基础的两种国家认同建构途径。文章通过将国家认同问题与现代条件下民族国家建构过程联系起来,指出了两种途径分别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困难,并结合对这些问题的回应,提出在民族教育政策制定和实践过程中应当关注的几个方面,包括平衡双语教育与族群身份认同发展、克服教育与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和流动障碍以及促进民族地方教育工作的开放性。

  • 标签: 国家认同 民族认同 民族主义 民族教育
  • 简介:摘要各个民族在交流中不断的互动、变迁与整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文化。文化认同在我国民族凝聚力建构中的强大作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不断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教育和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 标签: 文化认同 促进 民族团结
  • 简介: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保证。为此,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势在必行。通过对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的宣传教育,让各族民众了解中华民族的真实进程,熟悉历史上为中华民族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增强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认同感。新疆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更加懂得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更加懂得加强中华民族认同教育的必要性。建议宣传教育部门组织力量进行专题研究,编写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作为进行中华民族认同教育的基础课本,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力求收到实效。

  • 标签: 民族 中华 文化
  • 简介:文章对乌鲁木齐市三所高校217名维吾尔族大学生就民族认同、自尊与自我认同等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民族认同、自我认同与自尊三者之间呈显著相关,民族认同能够预测自我认同的水平,且通过自我认同影响着自尊的水平.

  • 标签: 民族认同 自尊 自我认同
  • 简介:基于个性与共性、部分与整体及认同'排他性'审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存在着对立冲突性。在经济全球化、现代化迅猛推进的当代,这种对立冲突愈演愈烈,引发了广泛的认同危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建构存在三种不同取向,其中和谐取向实现对同质、多元取向的超越与扬弃,具有充分合理性。族际经济发展和谐、族际政治生活和谐、族际文化关系和谐和族际社会福利和谐等,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和谐关系建构取向的基本向度。

  • 标签: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和谐关系 建构取向
  • 简介:兴起于19世纪的博物馆是与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巩固紧密相联的。对于今天的博物馆而言,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思考它们在民族—国家认同面临挑战的世界中的作用,以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新的认同。作者对19世纪博物馆的认同作用做一个简要的概括,并分析社会理论家的一些观点和客观的现实,思考它们对博物馆的意义。作者还实地调查了英国卡特莱特霍尔的跨文化艺术馆的运作方式,并指出博物馆除了能够表达民族的、同质的和固有的身份之外,还适于表达其他类型的身份。

  • 标签: 博物馆 跨文化认同 民族—国家
  • 简介:民族认同包括本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两个层次,它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对于地区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本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叠合身份认同,并担负着传承本民族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双重任务,因此,对他们民族认同现状的研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如何促进大学生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和谐发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途径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 简介: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入探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及二者关系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民族政治理论发展。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不仅存在着矛盾性,也存在着统一性,完成二者的统一是关系到国家安定、民族和谐的大事。

  • 标签: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关系
  • 简介:民族国家是国家政权合法性的根源.民族国家认同能够增进国家认同,但又不同于国家认同.全民抗战并取得胜利对于中国人民而言,实现了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确认和维护,为中华民族在国际社会赢得了初步的平等、独立的国家形象.运用民族国家认同理论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和认同建设进行分析,从中可以得到中华民族利益是实现全国人民利益的根本保障,中华民族认同是爱国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起点的重要启示.

  • 标签: 民族国家 认同 抗日战争
  • 简介: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支柱,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积极向上的凝聚力量。能够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侧重于价值判断。民族精神是一个动态过程,只有与时代相结合,吸收时代精神,才能焕发生命力,才能成为现实的、真正代表民族根本利益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熔铸在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之中。民族精神认同就是对民族精神的认可、承认、接受、继承、创新、发展,尤为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并使之发扬光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和发展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民族精神认同

  • 标签: 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鼓楼是侗族的标志性建筑,在侗族社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娱乐欢庆、节日活动,还是迎宾送客、生产生活等,都离不开鼓楼。鼓楼具有极强的民族凝聚力,是侗族显著的标识性符号,其建筑式样、功能作用、寓意等都展示了侗族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 标签: 鼓楼 侗族 民族认同
  • 简介:民族主义与中国转型期的意识形态,中国的民族主义既可能是针对西方的要求雪耻的民族主义,中国原初的民族主义是一种没有民族民族主义

  • 标签: 民族主义诱惑 认同危机 诱惑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