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乳腺炎的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乳腺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即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症状恢复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乳腺炎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缩短各种症状恢复时间,加速康复。

  • 标签: 急性乳腺炎 非脓期 护理 效果
  • 简介:目的:初步观察拔毒生肌散治疗哺乳乳腺炎腐,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功效与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哺乳乳腺炎脓肿、窦道患者2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例,观察组将拔毒生肌散均匀洒向并覆盖创面腐,以黄芩油纱条覆盖,对照组仅以黄芩油纱条覆盖创面;创面敷药隔日1次,敷药7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肿块大小、创面腐积分与创周皮肤状况评估,测定创面肉芽IL-6,并进行肝肾功能及尿汞临床安全性测定。结果:观察组的肿块范围评分、创面腐评分、创周皮肤状况评分,从治疗第6次起,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创周温度从治疗第2次起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腐周围肉芽组织中IL-6含量及病理免疫组化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尿汞测定均在正常值范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拔毒生肌散对哺乳乳腺炎患者创面具有良好的提去腐功效,显著改善炎性反应而促进愈合,临床使用2周安全,未见不良反应,有一定推广运用价值。

  • 标签: 拔毒生肌散 非哺乳期乳腺炎 脓腐 白细胞介素-6 临床安全性
  • 简介:摘要妊娠和产褥毒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起病急、进展快,延误治疗可导致患者预后恶化。产科医生应加强对毒症的认识,早期发现和治疗以减少发病率。当感染或疑似感染的患者出现脏器功能损害,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时,要考虑到毒症的诊断,多个评分量表有助于早期筛查与评估。在积极救治的过程中强调在毒症患者中的"1小时集束化治疗",不要过分强调识别可能导致产科毒症感染原因的重要性,同时要尽快完善相关检查,针对病因做出相应处理。终止妊娠的时机应个体化。

  • 标签: 脓毒症 妊娠 产褥期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腔内泌尿技术Ⅰ或Ⅱ手术治疗结石性肾疗效与安全性,评价Ⅰ手术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研究。以 2010年 2月~ 2015年 4月,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择期结石性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 48例,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n=23)、观察组( n=25),对照组:采用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 5-10日后,引流液澄清,体温、血常规、尿常规恢复正常后,行Ⅱ碎石清石术,观察组采用Ⅰ经皮肾碎石清石术,术中低灌注压,统计相关指标,一清除肾、结石,若结石残留二次手术也视为Ⅰ手术入选观察组,并将二次手术指标累计计算。结果:观察组 25例,其中结石残留 7例,均二次手术治疗。观察组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合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腔内泌尿技术Ⅰ手术不能使患者明显获益,结石残留率高,还增加手术时间、出血量,再手术率高,不能作为结石性肾处理方法。

  • 标签: 脓肾 腔内泌尿技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内泌尿技术Ⅰ或Ⅱ手术治疗结石性肾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接收的64结石性肾患者,其中有16例患者需要行腔内泌尿技术Ⅰ手术,具体为5例患者开展经皮肾镜取石术、7例患者开展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4例患者开展经皮穿刺身造瘘引流结合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另48例患者行腔内泌尿技术Ⅱ手术治疗,具体为腔内泌尿技术Ⅰ手术中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腔内泌尿技术Ⅱ腔内取石术以及肾切除术。结果本次研究中的64例患者,有5例患者行Ⅱ肾切除术,其余59例患者行内镜下取石术,且59例患者肾盂、输尿管以及肾盏漏斗部的结石均彻底清除,并且能够顺利的引流。结论腔内泌尿技术具有微创、安全、效果理想的特点,而且能够有效的保护患者的肾脏,利用该技术治疗结石性肾的效果十分显著,所以,应该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Ⅰ或者Ⅱ手术进行治疗。

  • 标签: 腔内泌尿技术 Ⅰ期 Ⅱ期 治疗 结石性脓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及产后毒症的临床特征、病因、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199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68例妊娠及产后毒症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感染来源分为产科感染组(30例)及产科感染组(38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感染源及微生物学特点、治疗和预后。结果(1)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毒症发生于产前39例(57%,39/68),产后29例(43%,29/68)。产科感染组孕产妇呼吸、肾、肝、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比产科感染组高,多器官功能障碍、心脏骤停、血乳酸水平≥4 mmol/L更常见,序贯器官衰竭评分高于产科感染组,各项指标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感染源及微生物学特点:毒症最常见的病因是生殖道感染(37%,25/68);其中,产科感染组以绒毛膜羊膜炎(40%,12/30)最常见,产科感染组以腹腔感染(34%,13/38)居多。诊断为血流感染(BSI)的孕产妇37例(54%,37/68),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菌血症多见(70%,26/37),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继发性BSI最常继发于生殖道感染(65%,17/26)。(3)治疗:产科感染组患者ICU入住率、机械通气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均高于产科感染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2例(47%,32/68)毒症孕产妇行外科手术清除感染源,其中子宫切除术5例。(4)预后:孕产妇毒症的病死率为19%(13/68),产科感染组(29%,11/38)高于产科感染组(7%,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产前诊断毒症至终止妊娠的时间为(5.5±8.6) d;其中,产科感染组(1.9±2.2) d,产科感染组(7.7±10.3) 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不良妊娠结局发生于早、中孕期者(72%,18/25)高于晚孕期者(3/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妊娠及产后毒症是一种潜在的危及生命的疾病,产科感染比产科感染孕产妇并发症更多、病情更危重、预后更差,及时发现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和积极治疗有助于改善母儿预后。

  • 标签: 脓毒症 妊娠 产后期 生殖道感染 多器官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围手术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备受临床医师尤其是麻醉医师的关注。然而,围手术脑卒中的识别和诊断较为困难,有效的术前预防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文章就围手术脑卒中的定义、病因及危险因素、预防、术中管理、诊断和早期治疗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麻醉医师全面认识围手术脑卒中的概念、了解其发生原因、掌握围手术预防措施和麻醉管理原则,并对术中和术后可疑脑卒中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围手术期 脑卒中 麻醉,全身 治疗 预防
  • 简介:(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西安710000)中图分类号R65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摘要目的总结哺乳乳腺炎患者手术的护理经验。[方法]以51例哺乳乳腺炎患者为例,通过回顾护理过程,总结有关的经验和体会。[结果]患者经过有效护理,除3例复发行第二次手术,余均成功出院。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100%。[结论]有效的护理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保证手术效果,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非哺乳期乳腺炎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毒症是对感染的全身反应。临床表现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精神混乱和呼吸急促。以前用来描述这种综合征的术语是“败血症”和“菌血症”。只有大约20%的休克病例与菌血症有关;其余都是继发于下呼吸道或腹部感染。虽然毒症被认为是革兰阴性杆菌菌血症的并发症,但是许多微生物感染都能引起相同的临床表现。这可能反映出这些介导组织损伤的感染相似的“最终共同途径”。

  • 标签: 脓毒症 全身反应 发病机制 氧气 抗生素 内毒素
  • 简介:辨析“煨”长肉与“偎”长肉。“偎”/“煨”长肉是中医外科特色疗法之一,在临床中广泛应用。通过查阅文献认为,“偎”长肉指药疮交互作用;“煨”长肉多指温通气血,培补正气,促进创面愈合。广义的“煨”长肉与“偎”长肉意思接近,但临床应用中“偎”长肉更贴近临床实际。

  • 标签: “煨”脓长肉 “偎”脓长肉 交互作用 疮面
  • 简介:<正>INJUNE,2002,a58-year-oldmancametoourhospitalforpustulesofhispalmsandsoles.Halfayearearlier,erythemaappealedinbothhispalmsandsoleswithoutobviouscause,scales,painsoritches.Thengrain-sizedpustulesappearedwithoutdryingupandscabformation.

  • 标签: Ⅱ期梅毒疹 脓疱型 掌跖 ERYTHEMA 误诊误治 sized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石性肾病患者围术护理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于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40例结石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行围术护理干预,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行围术护理有助于保证患者手术围术的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结石性脓肾病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动脉阻力指数(renal resistive index,RRI)和肾能量多普勒超声(power Doppler ultrasound,PDU)半定量评分联合指标对入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毒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间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急诊ICU住院的毒症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一般资料;于入ICU 6 h内应用医学超声仪完成RRI和PDU半定量评分测量。入ICU第5天依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标准评估肾功能,按肾功能情况分为AKI 3组(入ICU 5 d内进展为AKI 3)和AKI 0~2组(未发生AKI或发生AKI 1或2)。分别在毒症和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比较不同AKI分期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分析RRI、PDU评分、RRI-RDU/10、RRI/PDU和RRI+PDU对AKI 3的预测价值。使用Delong检验方法比较每个预测因子之间ROC曲线下面积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10例毒症危重患者(无AKI 51例,AKI 121例,AKI 211例,AKI 327例),其中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3例(无AKI 21例,AKI 115例,AKI 27例,AKI 320例)。在毒症患者及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AKI 3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动脉乳酸水平、机械通气比例、血管活性药物比例、28 d病死率、肌酐、RRI、RRI-PDU/10、RRI/PDU、RRI+PDU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比例均明显高于AKI 0~2患者(P<0.05);而尿量和PDU评分明显低于AKI 0~2患者(P<0.05)。毒症患者中,RRI/PDU[曲线下面积(AUC)=0.915,95%可信区间(CI):0.846~0.959,P<0.01)及RRI+PDU(AUC=0.914,95%CI:0.845~0.959,P<0.01)对AKI 3的预测价值最高,且两者与RRI(AUC=0.804,95%CI:0.718~0.874,P<0.01)和PDU评分(AUC=0.868,95%CI:0.791~0.92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RI/PDU预测AKI 3的最佳临界值为0.355(灵敏度92.6%,特异度81.9%,约登指数0.745);RRI-PDU/10(AUC=0.899,95%CI:0.827~0.948,P<0.01)对AKI 3的预测价值亦优于RRI和PDU评分,但较RRI/PDU和RRI+PDU略差,仅RRI与RRI-PDU/1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RRI/PDU(AUC=0.962,95%CI:0.880~0.994,P<0.01)及RRI+PDU(AUC=0.962,95%CI:0.880~0.994,P<0.01)对AKI 3的预测价值亦最高,且两者与RRI(AUC=0.845,95%CI:0.731~0.924,P<0.01)和PDU评分(AUC=0.913,95%CI:0.814~0.969,P<0.01)两两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RI/PDU预测AKI 3的最佳临界值为0.360(灵敏度95.0%,特异度90.7%,约登指数0.857);RRI-PDU/10(AUC=0.950,95%CI:0.864~0.989,P<0.01)对AKI 3的预测价值亦优于RRI和PDU评分,但较RRI/PDU和RRI+PDU略差,仅RRI与RRI-PDU/1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RI和PDU评分的联合指标可有效预测毒症患者发生AKI 3,尤其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表现更优。RRI与PDU评分的比值对AKI 3的预测价值以及实用价值最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动脉阻力指数 肾能量多普勒半定量评分 非脓毒症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儿童肿瘤相关与肿瘤相关毒症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8月至2019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768例毒症患儿资料,根据是否存在肿瘤性疾病,分为肿瘤相关毒症组(135例)与肿瘤相关毒症组(633例);前者又根据肿瘤类型分为血液系统肿瘤组(80例)、实体瘤组(43例)和噬血细胞综合征组(12例)。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组间临床特征、主要治疗措施和住院病死率差别。结果768例毒症患儿中,肿瘤相关毒症患儿135例,占17.6%。肿瘤相关毒症组消化道感染比例[43.0%(58/135)比28.6%(181/633),χ2=10.718,P=0.001]、血液感染[29.6% (40/135)比17.1%(108/633), χ2=11.297,P=0.001]、皮肤软组织感染[22.2%(30/135)比4.1%(26/633), χ2=54.013,P<0.01]明显高于肿瘤相关毒症组;肿瘤相关毒症组患儿入PICU后首次血红蛋白[71(61,83)比106 (92,116) g/L, Z=13.594, P<0.01]、白细胞计数[1.4(0.3,5.2)比9.8(5.8,15.1)×109/L,Z=11.213,P<0.01]、血小板计数[51(15,121)比286(192,384)×109/L,Z=13.336, P<0.01]、中性粒细胞[0.449(0.170,0.730)比0.683(0.537,0.800),Z=5.974,P<0.01]和CD19+细胞[0.106(0.008,0.274)比0.325(0.224,0.454), Z=6.555, P<0.01]明显低于肿瘤相关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反应蛋白[82(25,155)比36(11,86) mg/L,Z=-5.257, P<0.01]、降钙素原[1.5(0.3,12.0)比0.8(0.2,4.0) μg/L, Z=-2.767,P=0.006]、CD8+细胞[0.329(0.253,0.514)比0.209(0.156,0.275), Z=-5.699, P<0.01]、白细胞介素(IL)-6[0.1(0.1,522.4)比0.1(0.1,0.1)ng/L,Z=-2.747,P=0.006]、IL-8[0.1(0.1,177.0)比0.1(0.1,4.5)ng/L,Z=-2.087, P=0.037]、IL-10[0.1(0.1,42.7)比0.1(0.1,6.6)ng/L, Z=-2.148, P=0.032]明显高于肿瘤相关毒症患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相关毒症组需要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34.8%(47/135)比16.9%(107/633), χ2=26.267,P<0.01]和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83.0%(112/135)比66.2%(419/633), χ2=14.667,P<0.01]支持的比例均高于肿瘤相关毒症组。住PICU期间,肿瘤相关毒症患儿发生真菌感染比例高于肿瘤相关毒症[14.1%(19/135)比0.5%(3/633),χ2=73.965,P<0.01];器官功能障碍个数多于肿瘤相关毒症组[3(2,5)比2(1,3)个,Z=-6.988,P<0.01]。肿瘤相关与肿瘤相关毒症患儿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36.3%(49/135)和9.3% (59/6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00,P<0.01);血液系统肿瘤、实体肿瘤与噬血细胞综合征相关毒症病死率分别为35.0% (28/80)、32.6% (14/43)和7/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38,P=0.242)。结论肿瘤相关毒症患儿的感染部位、入PICU时炎症指标和合并感染病原菌与肿瘤相关毒症存在差异。肿瘤相关毒症患儿病死率为肿瘤相关毒症的4倍,应特别重视肿瘤性疾病合并感染的监测、评估及治疗策略。

  • 标签: 脓毒症 肿瘤 重症监护病房,儿科
  • 简介:【摘要】毒症是指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机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导致急性肾损伤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然而,毒症性急性肾损伤(SA-AKI)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既往研究表明,在SA-AKI的发展过程中,长编码RNA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就长编码RNA在SA-AKI中的分子机制中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 标签: 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 长非编码RNA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程序性细胞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小儿插管全麻恢复临床护理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80例在我院实施了全麻手术后需要进行护理的患儿,记录下他们的症状和各项身体指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患儿在医护人员的护理下都全部康复出院,出院的时候身体的各项指标都正常。结论在对小儿插管全麻手术患儿的恢复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有效的采用合理的药物治疗。医护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手段,提高临床疗效的水准,使患儿能够及时的恢复,减少痛苦。

  • 标签: 非插管全麻 恢复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毒血症是指感染或创伤等因素引起全身剧烈性炎症反应、致各组织器官出现继发性损伤的临床症候群,是复杂肾结石患者围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复杂肾结石围手术毒血症的防治需要高度重视,在临床上需密切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包括积极的抗炎治疗、及时的扩容补液、以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措施.研究表明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细胞内炎症介质级联反应,是毒血症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简要介绍近年来针对复杂肾结石围手术防治毒血症的临床新进展.

  • 标签: 脓毒血症 围手术期 复杂肾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