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动脉阻力指数(renal resistive index,RRI)和肾能量多普勒超声(power Doppler ultrasound,PDU)半定量评分联合指标对入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毒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间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急诊ICU住院的毒症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一般资料;于入ICU 6 h内应用医学超声仪完成RRI和PDU半定量评分测量。入ICU第5天依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标准评估肾功能,按肾功能情况分为AKI 3组(入ICU 5 d内进展为AKI 3)和AKI 0~2组(未发生AKI或发生AKI 1或2)。分别在毒症和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比较不同AKI分期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分析RRI、PDU评分、RRI-RDU/10、RRI/PDU和RRI+PDU对AKI 3的预测价值。使用Delong检验方法比较每个预测因子之间ROC曲线下面积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10例毒症危重患者(无AKI 51例,AKI 121例,AKI 211例,AKI 327例),其中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3例(无AKI 21例,AKI 115例,AKI 27例,AKI 320例)。在毒症患者及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AKI 3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动脉乳酸水平、机械通气比例、血管活性药物比例、28 d病死率、肌酐、RRI、RRI-PDU/10、RRI/PDU、RRI+PDU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比例均明显高于AKI 0~2患者(P<0.05);而尿量和PDU评分明显低于AKI 0~2患者(P<0.05)。毒症患者中,RRI/PDU[曲线下面积(AUC)=0.915,95%可信区间(CI):0.846~0.959,P<0.01)及RRI+PDU(AUC=0.914,95%CI:0.845~0.959,P<0.01)对AKI 3的预测价值最高,且两者与RRI(AUC=0.804,95%CI:0.718~0.874,P<0.01)和PDU评分(AUC=0.868,95%CI:0.791~0.92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RI/PDU预测AKI 3的最佳临界值为0.355(灵敏度92.6%,特异度81.9%,约登指数0.745);RRI-PDU/10(AUC=0.899,95%CI:0.827~0.948,P<0.01)对AKI 3的预测价值亦优于RRI和PDU评分,但较RRI/PDU和RRI+PDU略差,仅RRI与RRI-PDU/1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RRI/PDU(AUC=0.962,95%CI:0.880~0.994,P<0.01)及RRI+PDU(AUC=0.962,95%CI:0.880~0.994,P<0.01)对AKI 3的预测价值亦最高,且两者与RRI(AUC=0.845,95%CI:0.731~0.924,P<0.01)和PDU评分(AUC=0.913,95%CI:0.814~0.969,P<0.01)两两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RI/PDU预测AKI 3的最佳临界值为0.360(灵敏度95.0%,特异度90.7%,约登指数0.857);RRI-PDU/10(AUC=0.950,95%CI:0.864~0.989,P<0.01)对AKI 3的预测价值亦优于RRI和PDU评分,但较RRI/PDU和RRI+PDU略差,仅RRI与RRI-PDU/1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RI和PDU评分的联合指标可有效预测毒症患者发生AKI 3,尤其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表现更优。RRI与PDU评分的比值对AKI 3的预测价值以及实用价值最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动脉阻力指数 肾能量多普勒半定量评分 非脓毒症危重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毒症患者术后并发毒症心肌病(SCM)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苏州市立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毒症术后入ICU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围术资料。根据患者术后48 h内是否发生SCM分为SCM组与SCM组(NSCM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CM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共纳入患者269例,SCM组49例,NSCM组220例。与NSCM组比较,SCM组腔镜手术比率、入ICU时室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入ICU时血清乳酸浓度、最高血清乳酸浓度、最高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去甲肾上腺素最大用量和最高体温升高,最低血小板计数降低(P<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室SOFA评分和腔镜手术是毒症患者术后并发SCM的危险因素(P<0.05);入室SOFA评分≥7分患者SCM发生风险增加34.273倍(P<0.05)。结论选择腔镜手术和术后入ICU时SOFA评分≥7分是毒症患者术后并发SCM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脓毒症 脓毒症心肌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免疫抑制毒症患者中感染率极高,其再活化所引起的活动性感染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住院天数增加以及病死率上升等不良预后相关,严重影响病情转归。深入研究毒症相关HCMV再活化,对提高毒症患者的救治疗效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就ICU免疫抑制毒症患者HCMV感染的发生率和再活化的分子机制、危险因素、诊疗及对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人巨细胞病毒 再活化 重症监护病房 脓毒症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可疑毒症危险分层(risk-stratifcation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suspected sepsis,REDS)评分在毒症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间在黄山首康医院住院的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计算RED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和急诊毒症病死率评分(mortalit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sepsis,MEDS)。通过REDS评分与APACHEⅡ和MEDS比较,评价REDS评分在毒症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结果103例患者最终被纳入研究,其中男65例(63.11 %),女38例(36.89 %);年龄范围42~93岁,中位数(四分位数)74(65,82)岁;72例(69.91%)存活(存活组),31例死亡(30.09%)(死亡组)。存活组和死亡组的REDS评分[(5.28±2.10)分与(7.87±2.53)分]、MEDS评分[(6.64±3.32)分与(9.06±3.36)分]、APACHEⅡ评分[(18.96±6.72)分与(21.87±6.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04,P<0.001;t=3.381,P=0.001;t=2.067,P=0.041)。REDS评分7.5时Youden指数最大(0.38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77(95%可信区间:0.678~0.876,P<0.001)。APACHEⅡ评分19.5时Youden指数最大(0.17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614(95%可信区间:0.499~0.729,P=0.068)。MEDS评分10.5时Youden指数最大(0.34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696(95%可信区间:0.590~0.802,P=0.002)。REDS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大于APACHEⅡ评分(Z=1.987,P=0.046)。结论REDS评分对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判断有较好的效果,与MEDS评分相当,但优于APACHEⅡ评分。

  • 标签: 脓毒症 急诊可疑脓毒症危险分层评分 预后 价值
  • 简介:摘要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肾脏是毒症最常累及的器官之一,毒症急性肾损伤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毒症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识别、发病机制、诊疗的研究逐年增多,本文整理相关文献,从毒症AKI的早期诊断、病理生理、治疗方法、恢复和随访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高毒症AKI在临床与基础方面的认识,降低毒症AKI的死亡率。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早期诊断与治疗 恢复和随访
  • 简介:摘要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可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而且有较高的卒中复发率,目前尚无明确的指南推荐治疗方案。传统的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颅内外动脉搭桥治疗以及微创介入血管内再通治疗等。近年来,随着显微吻合技术、神经介入技术的进步及材料学发展,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治疗成为了业界广泛关注的热点。现简要综述国内外有关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概念、药物治疗、颅内外动脉搭桥治疗以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

  • 标签: 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 血管内介入 颅内外动脉搭桥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Ⅳ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手术的价值及其相关预后因素。方法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获取2010—2015年间初诊Ⅳ原发NSCLC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4 657例患者,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减小手术组与手术组的选择偏倚。利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纳入人群的总生存时间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利用Log 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评估ⅣNSCL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倾向得分匹配后,手术组(958例)和手术组(95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和3个月,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4.6%和5.0%;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17.3%和6.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灶手术为ⅣNSCLC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80岁,白种人和黑种人,不同性别,原发灶位于肺上叶和交搭跨越处,中、低分化,腺癌,T1~2、T4,N0、N2,淋巴结未清扫,转移灶未手术,转移脏器个数<3个的ⅣNSCLC患者接受原发灶手术后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均显著获益(均P<0.05)。结论选择性的对原发ⅣNSCLC患者行原发灶手术,在特定的亚组中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Ⅳ期 外科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Ⅳ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手术的价值及其相关预后因素。方法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获取2010—2015年间初诊Ⅳ原发NSCLC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4 657例患者,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减小手术组与手术组的选择偏倚。利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纳入人群的总生存时间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利用Log 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评估ⅣNSCL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倾向得分匹配后,手术组(958例)和手术组(95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和3个月,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4.6%和5.0%;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17.3%和6.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灶手术为ⅣNSCLC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80岁,白种人和黑种人,不同性别,原发灶位于肺上叶和交搭跨越处,中、低分化,腺癌,T1~2、T4,N0、N2,淋巴结未清扫,转移灶未手术,转移脏器个数<3个的ⅣNSCLC患者接受原发灶手术后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均显著获益(均P<0.05)。结论选择性的对原发ⅣNSCLC患者行原发灶手术,在特定的亚组中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Ⅳ期 外科治疗 预后
  • 作者: 王蓓 黄宇光 薛张纲 王天龙 闫文军 吴多志 王晶 安友仲 崔云峰 弓艳霞 余剑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南开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科 30010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 100730,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上海 20003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手术科,北京 100053,甘肃省人民医院麻醉科,兰州 730013,海南省人民医院麻醉科,海口 57031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北京 10005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ICU 100044,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 300102,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 3001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侵入性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NIB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焦虑、疼痛及帕金森病等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促使我们思考围手术医学是否也有该技术的用武之地。文章从NIBS技术的基本原理入手,联系围手术镇静、镇痛及器官功能调控方面的发展前沿,阐述和预测NIBS技术的临床应用潜力,以期为围手术舒适化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非侵入性脑刺激 围手术期 器官功能保护
  • 简介:摘要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妊娠并发症,可导致早产、死胎等严重后果,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编码RNA起重要的生理性调节作用,影响着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微小RNA(miRNA)是一种由DNA转录,长度为18~24 nt的内源性编码RNA,miRNA 34a(miR-34a)、miR-221/222、miR-148a、miR-3614-5p、miR-590-3p等miRNA在ICP孕妇的血清或胎盘组织中表达异常。长链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 nt的编码RNA,部分lncRNA在ICP患者的胎盘中表达量异于正常产妇,如linc02527在ICP患者的血清及胎盘中表达均增加、lncRNA H19可能与雌激素相互作用从而促进ICP的发生。这些差异表达的编码RNA通过调节胆汁酸的合成、代谢、转运及与雌激素的相互作用等,与ICP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综述近年来编码RNA中的miRNA和lncRNA在ICP中的研究进展,为ICP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小细胞肺癌(NSCLC)则是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占85%左右。在所有NSCLC患者中,约30%初诊时为可切除的早中期NSCLC,但目前国内外指南较少关注该类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尤其是NSCLC患者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的分子检测、辅助治疗及随访管理,均欠规范且存在诸多争议。而近期奥希替尼辅助治疗Ⅲ全球注册研究(ADAURA)、吉替尼辅助治疗Ⅲ研究(ADJUVANT)等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辅助治疗提供了优化的靶向治疗方案。鉴于此,本指南在充分吸收全球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国际指南和中国国情,经多学科专家组的反复讨论,针对Ⅰ~ⅢBNSCLC患者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的诊断、分子检测、辅助治疗、术后管理等问题进行规范,以期降低术后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肺肿瘤 诊断 治疗 指南
  • 简介:摘要:乳腺炎可发生在女性的各个生理时期,包括哺乳乳腺炎和哺乳乳腺炎两种类型。其中非哺乳乳腺炎的病因尚未明确,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程长,易复发。因此,研究超声影像学检查对哺乳乳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超声影像学 非哺乳期 乳腺炎 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对毒症认识的深入,集束化治疗的启动和管理要求不断提高。然而,目前毒症的治疗措施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例如治疗时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仍需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同时,亚型导向的毒症精准化治疗还在初步阶段,目前虽然有采用基因组学、生物标记物和临床数据对毒症进行分型研究,但不同亚型的患者对治疗反应性不同,仍需要大样本研究来证实。

  • 标签: 脓毒症 发病率 病死率 集束化治疗 精准治疗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诊治的20例儿童癣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20例患者年龄2~10岁,男13例,女7例。有动物接触史者13例,父母患有浅部真菌感染者4例。20例患者均有脱发,6例临床表现为炎性肿块,14例为痈样脓肿,部分伴有淋巴结肿大和发热。4例曾误诊为细菌感染所致脓肿并予以切开引流致深在溃疡。培养分离病原菌13株,其中石膏样小孢子菌4株、红色毛癣菌3株、犬小孢子菌2株、断发毛癣菌1株、絮状表皮癣菌1株、须癣毛癣菌1株、镰刀霉菌1株。20例均给予氟康唑口服,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联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治愈19例,遗留不同程度疤痕和秃发。提示癣常表现为炎性皮损,临床易误诊,真菌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可选用氟康唑。

  • 标签: 癣,头 儿童 脓肿 误诊 氟康唑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诊治的20例儿童癣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20例患者年龄2~10岁,男13例,女7例。有动物接触史者13例,父母患有浅部真菌感染者4例。20例患者均有脱发,6例临床表现为炎性肿块,14例为痈样脓肿,部分伴有淋巴结肿大和发热。4例曾误诊为细菌感染所致脓肿并予以切开引流致深在溃疡。培养分离病原菌13株,其中石膏样小孢子菌4株、红色毛癣菌3株、犬小孢子菌2株、断发毛癣菌1株、絮状表皮癣菌1株、须癣毛癣菌1株、镰刀霉菌1株。20例均给予氟康唑口服,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联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治愈19例,遗留不同程度疤痕和秃发。提示癣常表现为炎性皮损,临床易误诊,真菌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可选用氟康唑。

  • 标签: 癣,头 儿童 脓肿 误诊 氟康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培美曲塞+顺铂方案(PP方案)治疗Ⅳ小细胞肺癌(NSCLC)的抗肿瘤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ⅣNSCLC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P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期采用艾迪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2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并比较2组远期生存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癌胚抗原(CEA)、IL-1β和IL-6浓度均显著下降(P值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YFRA21-1、CEA、IL-1β和IL-6降低更显著(P值均<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KPS功能状态量表卡氏(KPS)评分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2~3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7.5%(18/48)、6.3%(3/48)、14.6%(7/4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6.3%(28/48)、20.8%(10/48)、33.3%(16/48),P值均<0.05]。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4.9个月、20.1个月,较对照组(3.4个月、16.4个月)均显著延长(P值均<0.05)。结论将艾迪注射液用于ⅣNSCLC患者PP方案化疗中表现出良好的增效减毒作用,能进一步抑制患者血清IL-1β、IL-6的表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可使患者在远期生存方面获益。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癌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顺铂 培美曲塞 角蛋白质类 生物标记,肿瘤 细胞因子类
  • 作者: 刘莹珠 张登文 王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湛江 524002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麻醉科,广州 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麻醉科,广州 510080,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湛江 524002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麻醉科,广州 510080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860000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心脏手术量日渐增加,且手术患者趋于老龄化。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在围手术更易发生各种类型的不良事件。其中围手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危害大,是引起心脏手术后30 d内死亡的重要原因。影响老年患者围手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众多,文章从术前评估准备、术中管理和术后监测三个阶段,对可能诱发老年患者围手术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老年患者围手术麻醉管理和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老年人 非心脏手术 心血管系统 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