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对毒症认识的深入,集束化治疗的启动和管理要求不断提高。然而,目前毒症的治疗措施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例如治疗时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仍需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同时,亚型导向的毒症精准化治疗还在初步阶段,目前虽然有采用基因组学、生物标记物和临床数据对毒症进行分型研究,但不同亚型的患者对治疗反应性不同,仍需要大样本研究来证实。

  • 标签: 脓毒症 发病率 病死率 集束化治疗 精准治疗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诊治的20例儿童癣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20例患者年龄2~10岁,男13例,女7例。有动物接触史者13例,父母患有浅部真菌感染者4例。20例患者均有脱发,6例临床表现为炎性肿块,14例为痈样脓肿,部分伴有淋巴结肿大和发热。4例曾误诊为细菌感染所致脓肿并予以切开引流致深在溃疡。培养分离病原菌13株,其中石膏样小孢子菌4株、红色毛癣菌3株、犬小孢子菌2株、断发毛癣菌1株、絮状表皮癣菌1株、须癣毛癣菌1株、镰刀霉菌1株。20例均给予氟康唑口服,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联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治愈19例,遗留不同程度疤痕和秃发。提示癣常表现为炎性皮损,临床易误诊,真菌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可选用氟康唑。

  • 标签: 癣,头 儿童 脓肿 误诊 氟康唑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诊治的20例儿童癣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20例患者年龄2~10岁,男13例,女7例。有动物接触史者13例,父母患有浅部真菌感染者4例。20例患者均有脱发,6例临床表现为炎性肿块,14例为痈样脓肿,部分伴有淋巴结肿大和发热。4例曾误诊为细菌感染所致脓肿并予以切开引流致深在溃疡。培养分离病原菌13株,其中石膏样小孢子菌4株、红色毛癣菌3株、犬小孢子菌2株、断发毛癣菌1株、絮状表皮癣菌1株、须癣毛癣菌1株、镰刀霉菌1株。20例均给予氟康唑口服,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联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治愈19例,遗留不同程度疤痕和秃发。提示癣常表现为炎性皮损,临床易误诊,真菌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可选用氟康唑。

  • 标签: 癣,头 儿童 脓肿 误诊 氟康唑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双腋窝、双腹股沟红斑、疱和糜烂1年,加重20d住院。患者于人院前1年双腋窝、双腹股沟处出现红斑,红斑上很快出现粟粒大小的疱,疱排列呈环形,并且向周围发展。数日后疱干燥形成黄色结痂,周围又有新疱发生;体温在37-38℃之间。曾服用雷公藤多苷40mg/d一年之久。

  • 标签: 疱疹样脓疱病 丙种球蛋白 雷公藤多甙
  • 简介:谨防子宫积致子宫穿孔子宫积继发子宫穿孔,多发于中老年女性,是妇科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其病因有三:①中老年妇女的宫颈腺体发生萎缩,宫颈分泌物减少,对致病菌屏障作用减弱,官腔与外界之间已无宫颈粘液阻断;②绝经期后子宫内膜萎缩,较易导致官腔逆行感染;...

  • 标签: 子宫积脓 子宫穿孔 子宫内膜萎缩 上消化道穿孔 中老年妇女 早期症状
  • 简介:创伤是较常见的死亡原因。创伤后毒症引起的病死率居高不下。要提高创伤后毒症的诊治水平,必须明确有关创伤后毒症的准确定义以及诊断标准。合理的外科处理能显著降低创伤后毒症的发生率,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清创及引流,另外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控制院内感染亦很重要。本文综述近年来在创伤后毒症的外科控制领域的新观念及发展趋势。

  • 标签: 创伤损伤 脓毒症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毒症的临床特点,提高泌尿系结石手术后尿毒症发生的警惕性和早期诊治。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法,选取56例尿毒症患者,统计患者手术前的临床特区和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治疗措施。结果50例患者在手术后早期得到明确的诊断,手术后3天内,生命体征平稳,6例患者出现了贫血、呼吸衰竭、胸腔积液等,经过积极的治疗,在手术后14天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顺利的康复出院,随访1年,没有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尿毒症在泌尿系结石手术后出现的几率较高,如果能够在手术前做好预防措施,减少手术的时间,可以减少尿毒症的发生,尽早的确诊并采取治疗措施,提高治疗的效果。

  • 标签: 尿脓毒症 治疗 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毒症是以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为特征的可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为PICU收治患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毒症时炎症、凝血反应相互促进,从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普遍存在,在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毒症的最终转归至关重要。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单一途径驱动,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等均起重要作用,故针对单一途径进行治疗难有良好效果。故该文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对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临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临床寻找有效治疗方法及最佳干预时机提供参考。

  • 标签: 脓毒症 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指标检测方法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邓冬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0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重庆市奉节县人民人民,重庆奉节404600
  • 简介:什么是新生儿脓包疮?新生儿脓包疮属于细菌感染引发的,常见的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者溶血性链球菌,主要表现为皮肤上产生大疱,属于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具有传染性,常发于刚出生四到十天的婴儿,常见于早产儿以及营养不良的新生儿,属于新生儿的常发疾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细菌能够经过皮肤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肺炎以及脑膜炎,家长应该予以重视。

  • 标签: 新生儿;脓疱疮;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毒症是一种由于细菌或者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该疾病容易进展为一些更加严重的疾病,如毒症休克、多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常常并发于烧伤、外科手术、严重感染等疾病发展中。当病患患有毒症时体内炎症细胞释放出的炎症因子会给机体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严重的损伤,同时毒症还会造成T淋巴细胞凋亡,微血栓增多等一系列的问题,在治疗中不仅会消耗大量的资源,还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所以国内外医学领域从未放弃对毒症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多有效的研究成果,近年来毒症的病死率正在不断下降。本文对毒症的定义、发布机制以及治疗等内容进行了综合论述。

  • 标签: 脓毒症 研究进展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