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栓栓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血栓脱落至冠状动脉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严重出血、其余部位栓塞事件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情况。结果患者年龄(63±15)岁。5例为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患者,1例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例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患者心电图均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前壁心肌梗死6例,下壁心肌梗死2例。7例合并心房颤动(87.5%,7/8)。所有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冠状动脉栓塞,其中5例行血栓抽吸术,3例行血栓抽吸及球囊扩张术。院内随访期间,发生大面积脑栓塞死亡1例,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率87.5%(6/7),其余患者未再出现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结论血栓栓塞导致心肌梗死发生于血栓形成高危人群,均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期使用血栓抽吸术尽早开通冠状动脉,术后予以规范的抗栓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栓塞 血栓抽吸 心房纤颤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栓塞(VTE)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而病程隐匿,患者常存在凝血系统功能异常。近年来研究发现,肾功能不全患者VTE发病率高,同时合并肾功能不全或慢性肾脏病的患者VTE发病率以及不良结局发生率均升高,提示肾功能不全是影响VTE预后的重要因素。肾功能情况亦是影响VTE诊断手段选择和药物剂量调整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就肾功能不全与VTE的发病、机制、转归以及对诊治的影响等方面,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VTE临床防治提供线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重症卧床病人血栓栓塞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和效用。方法:将本院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之间收治的63例重症卧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2)。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血栓栓塞预防护理给予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栓栓塞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栓栓塞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4人(P<0.05),患者护理满意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卧床病人采用血栓栓塞预防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的发生,提升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重症卧床 血栓栓塞症 预防及护理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栓塞(VTE)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状况,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它们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VTE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包括遗传因素、手术、创伤、肿瘤以及长期卧床等。预防和护理在降低VTE风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有效的预防策略和护理实践,可以显著减少VTE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医疗成本。

  • 标签: 静脉血栓 栓塞症 预防 护理实践
  • 简介: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患者合并急性血栓栓塞(acutepulmonarythromboembolism,AFTE)或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分别有报道,但同时合并APE及ARF报道不多。本文报告1例患者,其在基层医院误诊为NS合并肺部感染,转入本院诊治后,经灌注扫描等检查诊断为AFTE。患者经腹膜透析、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肾功能恢复正常,尿蛋白转阴,肺部症状消失,胸部CT正常,随访近6年,病情完全缓解。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急性肺栓塞 急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疑似静脉血栓栓塞(VTE)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怀疑为急性VTE的普通住院患者752例,按是否确诊VTE分为VTE组103例,非VTE组649例。比较2组静脉血细胞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凝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TTA:)、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指标;比较TEG参数[反应时间R值(R-time)、血块形成时间(K)、血块生成率(Angle)、最大血栓振幅(MA)、预计最大振幅后30 min的振幅衰减率(EPL)、实际最大振幅后30 min的振幅衰减率(LY30)、血块强度(G)、凝血系数(CI)、振幅30 min后的振幅(A)]。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诊断VTE的影响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血栓弹力图各参数和D-二聚体对患者VTE的诊断价值,并将TEG参数R-time、K、Angle、MA、ELP、LY30、G、CI和A与血凝指标PT、INR、PTTA、FIB做相关分析。结果VTE组PLT、PT、FIB、APTT均高于非VTE组,D-二聚体低于非V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VTE组Angle、MA、CI和A指标均高于非V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APTT、R-time和Angle是诊断VTE有价值的检测指标。VTE患者中血栓弹力图指标中Angle值、MA、G、CI、A均与FIB呈正相关(r值分别0.25、0.57、0.60、0.22、0.55,P值均<0.05)。结论TEG指标中Angle值、MA、CI和A升高的患者易发生VTE。D-二聚体、APTT、R-time和Angle是诊断VTE有价值的检测指标,当D-二聚体临界值为888 μg/L和MA临界值达到67.55 mm时对VTE的诊断和预测具有更好的价值。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特异度和准确度。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血栓弹力描记术 凝血功能检测
  • 简介:摘要1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栓塞的主要原因为血清白蛋白降低、长期或大量应用激素、高脂血症、血小板功能异常等。护理重点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护理,做好抗凝治疗护理,重视饮食指导、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患者经精心治疗和护理,症状好转出院。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肺栓塞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血栓栓塞患者发生晕厥症状预示着患者栓塞面积增大,病情转危,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升高,本文对以晕厥为首发表现的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作进一步分析,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研究筛选出共90例血栓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进入本院就诊治疗,在急诊救治时以晕厥为首发表现的血栓栓塞患者(30例)入晕厥组,无晕厥症状的血栓栓塞患者(60例)入无晕厥组,分析以晕厥为首发表现的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晕厥为首发表现的血栓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以晕厥为首发表现血栓栓塞患者的发病率33.33%,年龄≥65岁63.00%。两组在呼吸困难、1个月内手术或骨折史、D-二聚体、肌钙蛋白I、肺动脉主干栓塞、右心室功能不全、肺动脉压力、心电图ST-T改变、窦性心动过速等方面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晕厥组患者更易发生呼吸困难,1个月内骨折或手术史、肺动脉主干栓塞、心电图ST-T改变是血栓栓塞患者发生晕厥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对血栓栓塞患者以晕厥为首发表现的筛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包括1个月内手术或骨折史、肺动脉主干栓塞、心电图ST-T,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措施。

  • 标签: 晕厥 首发表现 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急性白血病合并血栓形成患者7例,按照FAB诊断标准分型,予相关方案化疗,出现临床血栓栓塞性疾病症状时行影像学检查。结果1.急性白血病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2.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57.1%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3.57.1%患者发生脾栓塞;4.71.4%的患者血小板低于正常水平且合并感染。结论急性白血病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脾脏栓塞多见,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与血小板数量关系不大与合并感染有关。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血栓栓塞 感染 脾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急性栓塞血栓分布特点及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患者首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再次脱落,在此基础上行肺动脉造影,观察肺动脉血栓分布情况,利用导丝导管迅速开通栓塞血管,恢复栓塞血管内血流,每24h给予50万U尿激酶,连续72h肺动脉小剂量置管溶栓,24h后行肺动脉造影,观察残留血栓分布,及时调整溶栓导管位置。72h时再行肺动脉造影,观察肺动脉血流恢复情况并拔管,根据DSA图像应用血管造影机自带容量测量软件工具计算血栓残留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有症状者利用导丝导管对栓塞血管迅速开通,观察血栓开通后下肢症状缓解变化。治疗期间每隔24h抽血行血凝分析1次,观察患者术后是否有渗血、出血增加的现象。结果对8例患者共栓塞肺动脉分支24支,其中双肺动脉4个大分支栓塞患者1例,双肺动脉3个大分支栓塞者6例,双肺动脉2个大分支栓塞者1例。治疗后72h肺动脉造影显示血栓残留量〈20%者20支,20%~50%者2支,〉50%者2支。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血管腔内治疗后下肢肿胀、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72h后症状基本缓解。治疗期间8例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未出现渗血、出血增加的现象。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急性栓塞得到及时治疗的患者血栓分布以肺动脉3支分支血栓多见,血管腔内治疗及小剂量置管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血栓 急性肺栓塞 血管 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抗凝治疗是其有效治疗方式。所有急性VTE患者均推荐至少3个月抗凝治疗。识别VTE患者复发危险因素以及对其复发风险进行评估,对决定患者在3个月抗凝治疗后是否继续无限期抗凝这一重要临床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问题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测评产科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效果研究。 方法:选取 50 例产科病房新收治的产妇设为观察对象,分别应用 RCOG 评估量表和 Wells 评估量表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风险等级评价效果,以及观察两种量表预测准确度。 结果: RCOG 评估量表准确度优于 Wells 评估量表,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RCOG 评估量表在评价产科静脉血栓栓塞风险上,具有较高灵敏度,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危风险,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 风险评估量表 预测风险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规范院内静脉血栓栓塞( VTE) 的防治护理工作,为住院患者提供规范、同质的VTE 护理。方法: 建立院内VTE 防治护理专项小组,完善VTE 防治护理程序,构建VTE 管理信息化平台,采用多种形式的VTE 知识培训,进行VTE 防治质量监控。结果: 组建VTE 防治护理专项小组后,VTE 高危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84. 2%,高于组建前48. 4%( P < 0. 05) 。结论: VTE 防治护理专项小组的管理模式,规范了护理行为,提高了院内VTE 护理质量。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护理管理 干预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栓栓塞管理组的临床应用对预防VTE的护理管理效果。方法我院于2012年成立了VTE管理组,通过建立规范的VTE管理和组织架构、制定完善的预防护理流程和质量标准并对全院护士开展知识和技术培训,从而提高护士对VTE的认知水平,规范对VTE预防护理的管理。并于2015年7月建立网络信息上报平台,以对全院VTE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积极探索建立院内VTE防治管理的长效机制。骨科为VTE的高发科室,选择2016年及2017年入住我院骨科的患者,统计其VTE发生率及有症状血栓发生率。结果通过VTE管理组的规范化管理,临床护士进行早期评估、预防和积极有效的干预来预防、减少VTE的发生。2016年骨科住院患者VTE发生率为3.23%,2017年降至3.20%,2016年骨科住院患者有症状血栓发生率为7.55%,2017年降至为2.79%(P<0.05)。其中关节外科2017年上半年发生了34例深静脉血栓,下半年仅发生了2例深静脉血栓。结论VTE管理组承担着院内VTE护理的全过程管理,对临床起到了支持、指导和示范作用。通过规范院内VTE的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规范、统一的VTE护理,从而减少了VTE的发生,同时为住院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有效的护理。随着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并借助科学的管理工具,VTE管理组将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临床VTE预防护理水平。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专科护理 小组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病率、病死率的增加,社会负担的加重,医护人员对VTE重视及认识程度不断提高。VTE作为可以预防的疾病,预防尤为重要。VTE的预防主要包括药物预防、机械预防。但药物预防可能带来出血的风险,使药物预防的应用受到限制。机械预防因无创、患者依从性高、并发少、简单方便、效果佳,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针对机械预防的方法及优缺点进行综述。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机械预防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