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老年患者急性栓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 至2019年2月1日 间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急性栓塞患者,按年龄划分老年组(≥60岁)与非老年组(<60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合并、实验室指标、肺栓塞严重指数(PESI)及病死率。比较不同年龄层老年患者的病死率。采用Cox回归分析老年患者肺栓塞7及30 d死亡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共503例急性栓塞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老年组279例,非老年组224例。老年组出现心脏骤停比例更高,胸痛、咯血发生率较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比例更高,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较少。预后方面,老年组PESI评分及7、30 d病死率均高于非老年组。随年龄增大,老年患者病死率呈升高趋势。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感染、低白蛋白血、低钙血、cTnI升高、NT-proBNP升高及PESI等级与30 d内死亡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PESI等级、血钙浓度降低是老年患者肺栓塞7 d死亡的预后影响因素。PESI等级、血钙浓度降低及感染是30 d死亡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老年肺栓塞患者病死率高于非老年患者,且随年龄增大,病死率逐渐增高。PESI等级、血钙降低及感染是老年患者肺栓塞30 d内死亡的预后影响因素。

  • 标签: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老年 预后 低钙血症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慢性血栓栓塞患者的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急、慢性血栓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均29例,分别采用精细化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凝血指标情况以及治疗期间的并发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护理前的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与凝血酶原时间(P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护理后均延长,且护理后研究组的aPTT与PT均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的并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慢性血栓栓塞患者采取精细化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的发生。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无诱发因素血栓栓塞(肺栓塞)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特点。对于首次发作的无诱发因素肺栓塞,指南推荐3个月抗凝后出血风险低的患者进行延展期抗凝。但目前对于无诱发因素肺栓塞延展期的抗凝药物安全剂量选择、随访周期、复发评价、潜在病因等一系列重要临床问题仍需要深入探索,本文对以上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血栓栓塞 肺栓塞 随访研究 流行病学 抗凝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报道1例36岁男性因高强度运动损伤诱发PTE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高强度运动损伤诱发血栓栓塞(PTE)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此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胸腹痛、背痛、咯血及发热等,常存在易栓和(或)其他PTE危险因素,在首诊时常被误诊。高强度运动可能诱发PTE且有较高的误诊率,分析性推理和扎实的内科基本功是预防误诊的最佳武器。

  • 标签:
  • 简介:摘要: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急诊重症血栓栓塞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一年内收治的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仅使用抗凝)和研究组(50例,使用溶栓+抗凝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及对比两组治疗后血凝功能指标。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均有一定好转,但研究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诊重症血栓栓塞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溶栓+抗凝治疗的治疗方法效果更显著,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栓栓塞是猝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肺动脉内的栓子通常来源于深静脉血栓,静脉血栓的预防与诊治是目前临床管理的重点之一。血栓栓塞的不良预后不仅与心肺功能受损有关,也与炎症反应有关联。目前发现炎症反应在深静脉血栓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感染与非感染相关的炎症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患有炎症相关疾病的患者静脉血栓更易形成,控制炎症反应可能可预防并缓解血栓栓塞。本文探讨炎症在血栓栓塞发生、发展中的机制以及炎症指标在血栓栓塞的诊断、评估、治疗和预后中的价值。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炎症 肺血栓栓塞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血栓栓塞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配合措施。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0例急诊肺栓塞栓塞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急诊血栓栓塞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相关凝血指标,降低患者的并发发生率,获取更加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诊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急诊重症血栓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急诊部进行治疗的80例重症血栓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仅实施抗凝治疗)和观察组(40例,使用溶栓联合抗凝治疗),对比两组在治疗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和肺动脉压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及肺动脉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重症血栓栓塞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通过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急诊重症血栓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诊重症血栓栓塞患者100例设定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抗凝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溶栓治疗,并分析应用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溶栓联合抗凝的治疗方式能够更加快速的改善重症血栓栓塞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降低患者发生大面积出血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防止疾病的复发。

  • 标签: 溶栓 抗凝 重症肺血栓栓塞症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对肺栓塞(PE)患者患开展心脏彩超和下肢静脉加压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医院收治的高度疑似PE患者54例,按照病情将患者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选取以往临床治疗完毕54例PE患者为常规组,回顾分析各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肺动脉的估测压力值、下肢静脉加压超声及心脏彩超检查结果。结果:高危组肺动脉收缩压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低危组肺动脉收缩压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高压指数作为诊断肺栓塞高危阶段灵敏度高,且伴随下肢静脉加压超声、肺动脉高压变化,诊断结果理想,特异性明显。结论:下肢静脉加压超声联合心脏彩超诊断PTE相较于二者单独检查,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静脉加压超声 心脏彩超 肺血栓栓塞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毅血栓栓塞(PT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急诊及门诊就诊的287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不同将患者分为老年组(n=126,大于65岁)和非老年组(n=161,

  • 标签: 肺血栓拴赛症 年龄 临床特征 效果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病率逐年升高,青少年时期(10~19岁)是其第二个发病高峰。本文报道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介入血管瘤科2021年7月至8月连续收治的3例青少年急诊VTE病例,均完成AngioJet药物机械血栓清除治疗(PMT),2例存活,1例死亡。同时对AngioJet装置在青少年VTE疾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

  • 标签: 青少年 静脉血栓栓塞症 药物机械血栓清除治疗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为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血栓栓塞预防效果的影响及价值。方法:选择186例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为观察的对象,选择起止时段即2021年6月-2021年11月,利用抽签形式实施分组,即常规组、综合组,每组93例,常规组落实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组间护理效果。结果:综合组生活质量优于常规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值<0.05。结论:临床护理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时,落实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可有效预防血栓栓塞,其干预价值较优异。

  • 标签: 价值 综合护理 血栓栓塞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栓塞(VTE)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而病程隐匿,患者常存在凝血系统功能异常。近年来研究发现,肾功能不全患者VTE发病率高,同时合并肾功能不全或慢性肾脏病的患者VTE发病率以及不良结局发生率均升高,提示肾功能不全是影响VTE预后的重要因素。肾功能情况亦是影响VTE诊断手段选择和药物剂量调整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就肾功能不全与VTE的发病、机制、转归以及对诊治的影响等方面,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VTE临床防治提供线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疑似静脉血栓栓塞(VTE)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怀疑为急性VTE的普通住院患者752例,按是否确诊VTE分为VTE组103例,非VTE组649例。比较2组静脉血细胞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凝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TTA:)、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指标;比较TEG参数[反应时间R值(R-time)、血块形成时间(K)、血块生成率(Angle)、最大血栓振幅(MA)、预计最大振幅后30 min的振幅衰减率(EPL)、实际最大振幅后30 min的振幅衰减率(LY30)、血块强度(G)、凝血系数(CI)、振幅30 min后的振幅(A)]。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诊断VTE的影响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血栓弹力图各参数和D-二聚体对患者VTE的诊断价值,并将TEG参数R-time、K、Angle、MA、ELP、LY30、G、CI和A与血凝指标PT、INR、PTTA、FIB做相关分析。结果VTE组PLT、PT、FIB、APTT均高于非VTE组,D-二聚体低于非V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VTE组Angle、MA、CI和A指标均高于非V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APTT、R-time和Angle是诊断VTE有价值的检测指标。VTE患者中血栓弹力图指标中Angle值、MA、G、CI、A均与FIB呈正相关(r值分别0.25、0.57、0.60、0.22、0.55,P值均<0.05)。结论TEG指标中Angle值、MA、CI和A升高的患者易发生VTE。D-二聚体、APTT、R-time和Angle是诊断VTE有价值的检测指标,当D-二聚体临界值为888 μg/L和MA临界值达到67.55 mm时对VTE的诊断和预测具有更好的价值。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特异度和准确度。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血栓弹力描记术 凝血功能检测
  • 简介:【摘 要】目的:血栓栓塞患者发生晕厥症状预示着患者栓塞面积增大,病情转危,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升高,本文对以晕厥为首发表现的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作进一步分析,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研究筛选出共90例血栓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进入本院就诊治疗,在急诊救治时以晕厥为首发表现的血栓栓塞患者(30例)入晕厥组,无晕厥症状的血栓栓塞患者(60例)入无晕厥组,分析以晕厥为首发表现的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晕厥为首发表现的血栓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以晕厥为首发表现血栓栓塞患者的发病率33.33%,年龄≥65岁63.00%。两组在呼吸困难、1个月内手术或骨折史、D-二聚体、肌钙蛋白I、肺动脉主干栓塞、右心室功能不全、肺动脉压力、心电图ST-T改变、窦性心动过速等方面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晕厥组患者更易发生呼吸困难,1个月内骨折或手术史、肺动脉主干栓塞、心电图ST-T改变是血栓栓塞患者发生晕厥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对血栓栓塞患者以晕厥为首发表现的筛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包括1个月内手术或骨折史、肺动脉主干栓塞、心电图ST-T,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措施。

  • 标签: 晕厥 首发表现 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地评价儿童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预测模型,为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提供客观依据,为模型的更新及新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Wiley Online Library、Scopus、ProQuest、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网,搜集关于儿童VTE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月13日。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PROBAST)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结果最终纳入共纳入11篇文献,共11个儿童VTE风险预测模型,其中6篇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3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2篇为前瞻性队列研究。10篇文献报告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进行内部验证,1篇研究进行了外部验证,预测性能指标AUC为0.670~0.945,10篇均>0.7,预测效能较好。预测模型中包含较多的预测因子为中心静脉导管、年龄、感染、肿瘤和手术。10篇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但所有模型适用性较好。结论儿童VTE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偏倚。未来应规范报道模型构建验证的全过程,以减少方法学偏倚,应侧重于模型的外部验证和模型更新,不断改进模型预测性能,为临床提供实际可用的模型。

  • 标签: 儿童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早期预防护理对髋部骨折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针对60名髋部骨折病人进行研究。将病人以随机的方式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3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实施护理,研究组实施早期预防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静脉血栓栓塞出现率和Harris评分。结果:研究组的静脉血栓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髋部骨折 脉血栓栓塞症 早期预防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