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厌氧培养和需氧培养培养应用,分离菌阳性率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200份标本采用自动培养监测系统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并分离菌株。结果共检出27株细菌,阳性率为13.5%,其中需氧培养检测出细菌20株,阳性检出率为10%,厌氧培养检测出25例,阳性检出率12.5%。细菌检出时间为2~50h,其中2~24h检出细菌22株,24~48h检出细菌6株,48h以后检出细菌2株。结论需氧和厌氧培养用于菌血症、败血症、脓毒病等病原体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血液标本应同时做需氧和厌氧培养,以提高临床细菌阳性检出率。

  • 标签: 厌氧培养 需氧培养 血培养中的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和培养阳性时间(TTP)在区分培养阳性是感染或污染应用。方法对该院2015年7月—2016年3月培养阳性,同时又监测PCT106份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PCT值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组较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组有显著增高。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值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组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组比较有缩短,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PCT与TTP可作为培养阳性结果是感染或污染辅助判别指标,但PCT较TTP更具优势。

  • 标签: 降钙素原 血培养阳性时间 感染 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自动培养系统与手工配制培养液进行血液培养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3年2月-2023年6月接收800份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接受手工配制血液培养、全自动培养系统培养,分析其培养效率。结果:各菌种系统培养阳性显像时间均明显短于手工培养;800份血液标本经全自动培养系统培养后获得83份阳性结果,阳性率为10.38%。各菌种,大肠埃希菌、念珠菌属、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珠菌等阳性率均明显较高。结论:相比于手工配制血液培养,全自动培养系统血液培养效率、效果均更显著,可在临床高效推广。

  • 标签: 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手工配制血培养液 阳性显示时间 阳性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尝试建立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模型(FMEA)用于血液细菌培养风险管理。方法针对血液细菌培养流程每一个过程,确立可能发生故障模式,分析并列出可能由其引发故障影响,采用头脑风暴法确定风险发生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被探测概率,得到一风险优先数(RPN)值。最终得出风险评价结果,并采取风险管理一系列措施。结果在构建FMEA模型列出3个过程、10个环节、32个故障模式,逐一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后发现6个可容忍风险,广泛可接受风险15个,可忽略风险11个。对这6个可容忍风险进行管理后,培养阳性率上升了3.4个百分点,而污染率则下了2.7个百分点。结论FMEA模型构建用于培养过程风险管理,其结果提高了培养报告质量,值得实验室尝试。

  • 标签: 血培养 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模型 风险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降钙素原与培养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100例疑为血流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血培养与降钙素原检查,并以培养结果为标准,观察降钙素原应用价值。结果:培养阳性22例,阳性率为22.0%;PCT阳性率为25例,阳性率为25.0%;以培养结果为标准,PCT敏感性为84.0%,特异性为98.6%。结论: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具有较好应用价值,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 血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血液培养阳性率,细菌分布及科室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培养标本用BACTEC9050全自动培养仪进行培养和DL-96Ⅱ鉴定仪进行鉴定。结果2109例标本196例培养阳性标本分离出细菌19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7株,革兰阳性菌54株,真菌7株。感染率最高细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葡萄球菌。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和葡萄球菌是培养主要病原菌,多见于疾病。

  • 标签: 血培养 病原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PCT联合培养检测诊断菌血症价值。方法:分析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9月疑诊为菌血症急性发热患者 121例。结果:纳入患者共确诊菌血症 94例,局部感染 27例; 94例菌血症患者培养、 PCT及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27.66%、 84.04%、 87.23%( P< 0.05);培养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27.66%、 92.59%、 92.86%、 26.88%, PCT检测为 84.04%、 88.89%、 96.34%、 61.54%,二者联合检测为 87.23%、 85.19%、 95.35%、 65.71%。结论: PCT联合培养检测诊断菌血症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血培养 菌血症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培养阳性率应用效果。方法在实验室内成立品管圈,拟定活动计划,对2018年1月—8月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患者送检2152瓶培养标本培养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头脑风暴方式,并结合实验室培养鉴定情况,找到影响培养阳性率主要原因,根据相关知识匮乏,不重视规范要因进行对策拟定,并有针对性进行实施。结果在实验室成立品管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患者送检培养标本阳性率有所提高,实验室也将持续关注,保证检验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血培养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培养与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血流感染诊断作用。方法对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同时进行血培养与降钙素原检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疫荧光层析法进行定量降钙素原(PCT)检测。结论采用血培养和PCT测量联合检测能够极大提高检测准确性,当PCT<0.5时,也能够快速排除血流感染。在血流感染治疗过程,观察血浆PCT浓度变化能更好地判断术后和疗效观察,并通过监测跟踪PCT变化,来指导临床抗生素用药。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双培养培养法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应用前景。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因在外院行单侧膝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怀疑假体周围感染32例患者行双培养培养和拭子培养,其中男性10人,女性22人,膝18例,髋14例。纳入标准:单侧初次髋膝关节置换;年龄〈80岁。排除标准:既往风湿免疫病史;既往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应用史;年龄〉80岁;2周内应用抗生素。记录阳性例数,及各培养结果菌种类别。通过骨与肌肉感染病学会(MSIS)诊断标准来确定患者是否为假体周围感染,计算两种培养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并通过卡方检验(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例患者,通过骨与肌肉感染病学会(MSIS)诊断标准有20例被确诊为假体周围感染,其中急性感染2例,慢性感染18例。双培养瓶法培养阳性率为19/32(59.4%),拭子培养阳性率为11/32(34.4%)。培养病原微生物以表皮葡萄球菌(7例)及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为主。双培养培养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0%、91.7%,拭子培养法分别为55.0%、100%。卡方检验(确切慨率法)提示两者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5)。结论双培养培养法具有更高阳性率及敏感性,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人病原微生物学检查中有更大诊断价值。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血培养 感染 人工关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菌血症患者行降钙素原联合培养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择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50例菌血症患者为实验对象,本组患者分别行降钙素原检测、培养诊断以及二者联合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单独检测阳性率以及联合检测阳性率。结果降钙素原检测对菌血症诊断阳性率为(76.00%),培养对菌血症诊断阳性率为(64.00%),二者联合检测对菌血症诊断阳性率为(92.00%)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降钙素原、培养单独检测阳性率,组间数据差异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降钙素原、培养单独检测阳性率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联合培养检测对菌血症具有良好诊断有效率,可作为该疾病辅助诊断措施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降钙素原 血培养 菌血症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验末梢及静脉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于我院实施血常规检验患者118例,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59例,对照组59例,前者采集末梢,后者采集静脉进行检验,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对比,对照组静脉MCHC、MCH、HCT、HGB、RBC高于观察组,MCV、WBC 则低于观察末梢患者,P<0.05;两组患者对比,对照组E 管和P管各项血常规指标,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组E 管和P管管各项血常规指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采集末梢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检查结果准确度更高,因此推荐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使用静脉作为标本,有助于疾病诊治。

  • 标签: 血常规 末梢血 静脉血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分别使用末梢检验和静脉检验不同应用价值。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来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6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方式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取末梢,观察组(30例)采取静脉。比较两组血液标本在血常规检验后检测指标和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液样本检测指标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阳性诊断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末梢,使用静脉作为血常规检验标本得出结果更为准确。

  • 标签: 血常规 末梢血 静脉血 检测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