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血液培养阳性率,细菌分布及科室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培养标本用BACTEC9050全自动培养仪进行培养和DL-96Ⅱ鉴定仪进行鉴定。结果2109例标本196例培养阳性标本分离出细菌19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7株,革兰阳性菌54株,真菌7株。感染率最高细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葡萄球菌。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和葡萄球菌是培养主要病原菌,多见于疾病。

  • 标签: 血培养 病原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静脉与末梢在血常规检测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血液检测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所有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末梢,观察组采取静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0分钟、10分钟、30分钟检测血小板和白细胞无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0分钟时检测血小板指标和白细胞指标低于10分钟、30分钟检测血小板指标和白细胞指标(P<0.05)。结论静脉在血常规检测准确率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疏通在慢性脑供不足治疗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收治100例慢性脑供不足患者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给药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疏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52/5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35/45),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疏通治疗慢性脑供不足,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疏通,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丹参川芎嗪 疏血通 慢性脑供血不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培养阳性标本直接细菌鉴定和药敏可行性。方法将选取130例血液制品标本注入双相培养皿中进行培养,每天对生长状况进行多次观察,待发现双相培养皿上有细菌生长后进行涂片染色,使用梯度离心法将培养阳性标本使用细菌鉴定系统和药敏试验进行测定,随后使用传统方法对上述鉴定结果再次进行鉴定。结果130例培养阳性标本革兰阳性菌引起52例,革兰阴性菌引起74例,真菌引起4例,进行鉴定准确率分别为96.2%,100.0%,50.0%。进行药敏试验中大部分药物药敏符合率大于85%。结论培养阳性标本涂片确定菌种后使用梅里埃API鉴定系统和ATB药敏系统进行药敏检测可行度较高,缩短了需要等待实验结果时间,为临床治疗争取到了较多时间。

  • 标签: 血培养阳性标本 细菌鉴定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培养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整群选取临床送检5010份标本为研究对象,做常规培养,并对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别,统计不同菌株耐药情况。结果5010份血液标本经血培养共获得病原菌498株,培养阳性率为9.9%。其中,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最高,为51.2%,常见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性较低,革兰氏阳性菌(38.2%)则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无显著耐药性,常见真菌(10.6%)对大部分药物耐药性都比较低。结论培养阳性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对多数常见药物都有耐药性,临床治疗过程要以病原菌鉴别、耐药结果为实验依据提高用药合理性。

  • 标签: 血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究革兰阳性菌引起培养阳性标本直接细菌鉴定和药敏应用。方法:于BD9120全自动培养仪内放入培养瓶,在阳性报警后行涂片染色。选择160例革兰阳性菌进行试验,抽取培养液经梯度离心法,采用DL-96全自动鉴定药敏仪行鉴定与药敏试验。然后经传统法鉴定与药敏结果评估直接法鉴定与药敏结果。结果:160株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符合率为100.096,溶血葡萄球菌鉴定符合率为97.1%,表皮葡萄球菌鉴定符合率为100.096,人葡萄球菌鉴定符合率为82.6%,粪肠球菌鉴定符合率为86.7%,屎肠球菌鉴定符合率为91.7%,总符合率为94.4%;革兰阳性菌引发培养阳性标本药敏,对比直接法与传统法总符合率即为96.1%,大多数药敏符合率高于95%。结论:经BD9120全自动培养仪阳性标本,涂片为染色革兰阳性菌经梯度离心法,采用DL-96全自动鉴定药敏仪行鉴定与药敏试验切实可行,可有效缩短临床报告时间,及时有效指导临床用药,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革兰阴性菌 血培养阳性标本 直接细菌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新生儿高胆红素采用微量胆红素(TSB)、经皮胆红素(TCB)进行测定有效性。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45例高胆红素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微量血红素(TSB)、经皮胆红素(TCB)进行测定,对比两种不同测定方法动态监测效果。结果微量胆红素、经皮胆红素第一次光疗结束后数据为(242.65±55.21)、(256.55±60.27);第二次光疗结束后数据为(187.16±64.35)、(190.44±55.66),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胆红素测定具有准确。快捷、方便等优势,对早期高胆红素症可实现动态监测、明确诊断等,在中后期微量总胆红素测定具有更为准确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微量血胆红素 经皮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优质护理在透室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03-2016.06在我院透室接受治疗13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每组各65例。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3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08%,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优质护理在透室临床效果好,护理满意度高。

  • 标签: 优质护理 血透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群在透室护理管理作用。方法建立科室微信群并运用到护理管理,利用微信群进行医院及科室相关信息发布、日常护理工作细节提醒、新技术、新理念及各种护理问题交流讨论、业务学习等内容,通过发送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方式发到微信群,供全科护理人员分享,达到无缝隙管理目的。结果将微信群运用于透室护理管理,体现了人人参与管理意识,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还增强了科室凝聚力。结论微信群平台应用,为护理管理信息沟通提供了另一种选择,有效补充了以往护理管理信息沟通手段不足。

  • 标签: 微信群 血透室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在高胆红素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高胆红素症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接受血浆吸附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两组患者胆红素、治疗结局。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血浆吸附治疗后血清TBIL明显下降,PTA明显上升(P<0.05),ALT和PLT水平下降程度不明显。两组治疗后TBIL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以治疗后2周最为明显,表明血浆吸附治疗2周对血清胆红素清除能力最强

  • 标签: 血浆胆红素吸附 高胆红素血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测静脉和末梢检验结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80例血液常规检查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奇偶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进行静脉检验,对照组进行末梢检验,分析对比静脉和末梢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RBC、RGB、PLT值均高于对照组,WBC值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静脉重复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重复检测值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验,采用静脉检验可多次重复检验,结果较末梢更准确,有利于临床诊断。

  • 标签: 血常规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应用透护理管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透室护理人员20名作为研究对象,接受优质护理培训,并在临床透护理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比较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培训前和培训后效果。结果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培训后透室护理人员在护理管理知识、护理服务态度、主动参与护理管理行为、护患交流与沟通、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透护理人员认知水平、交流沟通能力和护理效果,和谐医护患关系,提升自我管理意识,提高透护理质量,减少透相关并发症。

  • 标签: 优质护理 管理模式 血透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涂片分析意义。方法将接受血常规检查患者320例分组对照组,其中正常组120例、异常组200例,均采取涂片分析,比较两组结果。结果正常组涂片分析异常率显著低于异常组,而正常率则显著高于异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涂片分析对血常规检验异常患者有很高准确率,临床意义较高,可借鉴。

  • 标签: 血常规 血涂片 应用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末梢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检测仪对儿科门诊2705例患儿分别测定末梢CRP和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其WBC进行计数。结果2705例患儿WBC与CRP同时升高者占26%,WBC升高而CRP正常者占8%,WBC正常而CRP升高者占19.4%,WBC与CRP均在正常范围内者占46.6%。结论CRP与WBC计数联合检验有助于儿科医生对患儿病情进行初步诊断,有助于发热原因分析,减少不必要抗生素应用

  • 标签: 末梢血,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WBC) 儿科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心绞痛应用宁治疗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我院收治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以及心绞痛发作次数。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且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更少(P<0.05)。结论采用舒宁治疗心绞痛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

  • 标签: 心绞痛 舒血宁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透室护理安全管理护理标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80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标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22.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8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标识应用透室护理安全管理,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血透室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标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