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末梢以及静脉在血常规检验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观察对象有60名,均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分别对60名观察对象进行末梢与静脉采集,并对不同采集血液样本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静脉WBC、RBC、Hb、Hct、MCV、PLT及MCHC检测值与末梢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MCH两种血液标本检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在WBC、RBC、HGB等指标的检验上,即刻检验与6h后检验差异不明显(p>0.05),在PLT指标的检验上,即刻检验结果要高于6h后检验(p<0.05)。结论:末梢以及静脉均可实现血常规检验检验目标,但是静脉检验具有更高准确性及检验稳定性,更值得作为首推方案。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凉安宫方治疗肾虚热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方法将70例肾虚热型青春期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中药凉安宫方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安宫止血颗粒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并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5%(P<0.01)。结论凉安宫方对于肾虚热型青春期功出血期具有良好止血作用,其止血作用是通过促进凝血作用实现,是治疗肾虚热型青春期功出血期有效方药。

  • 标签: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肾虚血热型 凉血安宫方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本院2015、2016年度培养标本实验室数据,了解本院培养污染率及污染菌种类,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2015年、2016年度两年培养标本阳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5年共有916例培养标本,阳性标本有54例,其中污染菌47例,致病菌7例,其分布为表皮葡萄球菌39例(83.1%)、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8.5%)、大肠埃希菌3例(6.3%)、棒状杆菌1例(2.1%);而2016年共有983例培养标本,阳性标本有34例,其中污染菌28例,致病菌6例,其分布为表皮葡萄球菌22例(78.6%)、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14.3%)、大肠埃希菌2例(7.1%)。结论2015年度本院培养污染率为5.13%,而2016年度本院培养污染率为2.84%,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且前者污染率明显高于后者。

  • 标签: 血培养 污染率 表皮葡萄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培养阳性报警时间(time to positive,TTP)对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培养阳性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儿临床资料,根据病原菌、早发/晚发型败血症、污染/非污染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别的TTP,分析TTP临床意义。结果共10 035例进行血培养,阳性307例,排除污染菌162例,确诊败血症145例(1.4%)。145例败血症培养TTP,<24 h 131例(90.3%),24~<48 h 11例(7.6%),48~<72 h 2例(1.4%),≥72 h 1例(0.7%)。其中早发型败血症TTP中位数为9.0 h,晚发型败血症TTP中位数为11.5 h。污染菌TTP[24.5(19.9,30.5)h]长于非污染菌TTP[11.1(8.1,16.2)h];革兰阳性菌TTP[14.0(9.4,18.8)h]长于革兰阴性菌TTP[9.6(7.5,11.3)h];真菌TTP[32.5(25.5,39.0)h]较细菌TTP[10.6(8.1,15.5)h]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原菌TTP不同,对于怀疑败血症新生儿,若培养72 h仍未报阳,结合临床表现及血液非特异性检查,可考虑停用经验性抗生素。

  • 标签: 败血症,早发型 败血症,晚发型 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监护室护士培养规范采集护理知识与行为,为临床开展培养规范采集相关知识培训,降低培养污染率,提高培养阳性检出率,规范培养采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监护室护士培养规范采集知识与行为调查问卷》,通过方便取样对北京市5所三级医院21个监护室559名ICU护士进行调查,获取监护室护士培养采集知识与行为得分,比较不同特征监护室护士对培养规范采集护理知识及操作行为得分差异。结果监护室护士培养规范采集知识与行为得分分别为(5.29±1.96)分和(30.62±4.15)分,平均得分率为52.90%和76.55%;不同科室、职称、最高学历、工作年限护士相关知识与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过相关培训护士与未接受培训护士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护室护士对培养规范采集知识掌握不足,培养规范采集行为依从性一般,管理者需要针对监护室进行血培养专项理论培训及建立统一规范培养采集流程。

  • 标签: 监护室 护士 血培养采集 知识 行为
  • 简介:目的分析培养真菌阳性结果患者感染性质,提高抗真菌治疗水平,减少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软件跟踪全院培养结果为真菌阳性患者,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对真菌血症患者进行抗真菌药物治疗。结果培养结果:2013年某医院培养真菌阳性130次(55人),占全部培养阳性结果5.12%。感染菌种为:白假丝酵母菌71次,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及光滑假丝酵母菌各25次,其他共9株(无名念珠菌4次,阿萨希毛孢子菌、奥默毕赤菌各2次、季也蒙念珠菌1次)。治疗结果:55例患者中出院29例;死亡22例;自动放弃治疗及转院3例;仍在院治疗1例。结论患者罹患真菌血液系统感染死亡率较高,临床药师及时发现并跟踪真菌血液感染患者,可以发挥临床药师药学技术特色,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协助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真菌血症 抗真菌药 抗真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培养阳性标本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临床应用,以便提供一些临床资料。方法将某医院培养阳性标本培养液适量混在专用接种水里,然后接种在专用鉴定板上以便进行生化微管方法来鉴定细菌与药敏试验。结果某医院提供共75例培养阳性标本通过生化微管方法和药敏试验,得到最终结果有超过93.3%符合率。结论本文探讨培养阳性标本鉴定细菌方法和药敏试验可以提供较为可靠地结果,也可以为患者提供早期诊断,与此同时,这种方法在没有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医院可以提供比较准确细菌鉴定。

  • 标签: 血培养 阳性标本 细菌 鉴定 药敏试验 生化微管 诊断
  • 简介:目的建立脐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体外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DC功能、特性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技术方法。方法取正常人脐,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利用贴壁法去除悬浮细胞后,加入1000U/mLrhGM-CSF、500U/mLrhlL-4,至d7再加入500U/mLTNF-α进行培养,收集培养至d10DC,分别从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功能上加以鉴定。结果体外培养d10,大量细胞出现典型树突状形态;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高表达HLA-DR、CD80、CD83、CD1a、CD11c;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其在体外能有效刺激同种淋巴细胞增殖。结论在合适细胞因子组合下,能够在体外利用脐成功诱导出成熟DC。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脐血
  • 简介:摘要本共识由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儿科疾病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组织来自全国40家儿童医院及妇幼保健院检验专家共同编制。前期专委会在来自全国240家医院(三级医院占86%)发放调查问卷384份,收集到被调研医院日均培养量、采集培养前操作流程、儿科培养采集时机以及采集培养瓶/套数等信息。在汇总问卷信息、了解目前我国儿童培养采集现状基础上,专委会查阅国内外相关指南、标准和文献,充分咨询微生物检验专家、儿科感染相关专业临床及护理专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现状,先后4次组织专家讨论与修订,完善儿童培养采集临床指征、明确儿童培养采集规范,最终形成了共识文本。本共识为儿科临床培养规范化采集提供了参考依据,为进一步提高儿科血流感染诊治能力奠定基础。

  • 标签: 血培养 血样采集 参考标准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及培养连续检测菌血症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分为观察组(2017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菌血症患者)和对照组(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健康志愿者)两组进行。所有研究对象实施血清降钙素原、培养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按照观察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不同,对血清降钙素原、培养进行连续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培养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血清降钙素原、培养阳性率;发热持续时间越长,血清降钙素原、培养阳性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清降钙素原及培养连续检测在菌血症诊断具有显著效果,可明显提高疾病检出率,且还能反映疾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血培养 连续检测 菌血症
  • 简介:教训不需用“”验证魏善勇一起特大事故无情地发生了。四月四日晚18时30分,青岛市公交公司驾驶员宁志国,驾驶个体户一辆大客车由日照返回青岛途中,因宁违章操作,人工直接供油,致发动机回火爆燃引起火灾,当场烧死旅客11人,烧伤23人。《中华人民共...

  • 标签: 驾驶员 道路交通 大客车 发动机 违章现象 良好作风
  • 简介:摘要从卫气营理论探讨艾滋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认为艾滋病属中医伏气温病范畴,HIV一词应收入中医术语文库,艾滋病毒以湿为主。为中医药治疗HIV/AIDS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 标签: 卫气营血理论 HIV/AIDS 伏气温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聚胺交叉配在临床输血交叉配血中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凝聚胺交叉配操作过程讨论凝聚胺交叉配稳定性,方便性,重复性结论凝聚胺交叉配技术既可检测出完全抗体,又可检测出具有临床意义不完全抗体

  • 标签: 交叉配血 改良聚酰胺法
  • 简介:摘要目的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对发热患者培养进行汇总,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随机对我院住院发热患者(体温均大于38℃),采用Bactec9120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对标本进行培养,Vitek鉴定板和梅里埃公司药敏卡对培养阳性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892例培养共检出41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47株(占59.81%),革兰阳性菌120株(占29.06%),真菌13株(占3.1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57.08%和46.39%,葡萄球菌MRSA和MRCNS检出率分别为71.64%和60.82%。结论糖肽类和利奈唑胺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球菌高度敏感。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作用效果较好。故对发热患者培养分离菌株并进行药敏监测很有必要。

  • 标签: 血培养 病原菌 发热患者 培养结果 分布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与培养结果对比。方法选自我院近两年来进行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与培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与培养相比,在疾病诊断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是一个非常有应用价值诊断微生物学指标。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在疾病早期诊断具有诊断快速、病程监测、用药指导等优势,其检测方法发展迅速,可进行快速定性或准确定量检测。

  • 标签: 血清降钙素 原定量检测 血培养结果比较
  • 简介:目的了解败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常见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患者培养标本经美国Versa-TREK培养培养,分离所得菌株用英国先德ARIS2X进行鉴定药敏,比较前5位细菌耐药特征。结果204株病原菌,医院感染菌共194株,占98.7%;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阴沟肠杆菌为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且医院感染菌多重耐药率高于院外感染菌。结论临床需及时掌握败血症细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耐药现象和动态变化,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败血症 细菌培养 抗药性 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感染微生物种类和病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检验科接受血压检查82例细菌感染患者,采用BacT/Alert3D240全自动培养仪对患者血液进行培养,并通过BioMerieuxAPI系统对所培养血液标本进行鉴定。结果82例患者在研究期间共培养了1160瓶,841个需氧瓶,319个厌氧瓶。82例患者在接受血液培养后,共分离出细菌28种,真菌4种。82例患者同时接受需氧和厌氧实验培养,其中69例患者表现为阳性,需氧阳性率84.1%,厌氧阳性55例,阳性率67.1%。82例患者,呼吸科患者24例(29.3%),ICU患者10例(12.2%),血液科患者9例(11.0%),儿科患者7例(8.5%)。结论快速培养技术是血液感染病原学诊断必要手段。

  • 标签: 细菌感染 血液培养 细菌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马耳他布鲁氏菌采用血培养阳性结果及特征。方法本次共选择109例马耳他布鲁氏菌阳性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1月1月至2013年12月31日收治,采用血培养检测,分析临床特征。结果本组109例患者,男82例,女27例,男性比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维吾尔族所占比较最高,为46.8%,汉族居其次,为24.8%,后依次为回族21.1%,蒙族7.3%,维吾尔族与其它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职业性64例,占58.7%,居首位;其次为食源性33例,占30.3%;间接性12例,占11.0%,职业性与其它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马耳他布鲁氏菌临床诊断,医生需对其临床特点有正确认识,采用血培养检查,依据需要行血清学抗体检测,以降低误诊、漏诊率,使患进得到早期有效诊治,避免传播,对保障公众健康意义重大。

  • 标签: 血培养 马耳他 布鲁氏菌 阳性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