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自动培养系统与手工配制培养液进行血液培养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3年2月-2023年6月接收800份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接受手工配制血液培养、全自动培养系统培养,分析其培养效率。结果:各菌种系统培养阳性显像时间均明显短于手工培养;800份血液标本经全自动培养系统培养后获得83份阳性结果,阳性率为10.38%。各菌种,大肠埃希菌、念珠菌属、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珠菌等阳性率均明显较高。结论:相比于手工配制血液培养,全自动培养系统血液培养效率、效果均更显著,可在临床高效推广。

  • 标签: 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手工配制血培养液 阳性显示时间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验末梢及静脉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于我院实施血常规检验患者118例,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59例,对照组59例,前者采集末梢,后者采集静脉进行检验,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对比,对照组静脉MCHC、MCH、HCT、HGB、RBC高于观察组,MCV、WBC 则低于观察末梢患者,P<0.05;两组患者对比,对照组E 管和P管各项血常规指标,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组E 管和P管管各项血常规指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采集末梢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检查结果准确度更高,因此推荐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使用静脉作为标本,有助于疾病诊治。

  • 标签: 血常规 末梢血 静脉血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分别使用末梢检验和静脉检验不同应用价值。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来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6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方式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取末梢,观察组(30例)采取静脉。比较两组血液标本在血常规检验后检测指标和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液样本检测指标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阳性诊断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末梢,使用静脉作为血常规检验标本得出结果更为准确。

  • 标签: 血常规 末梢血 静脉血 检测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流感染患者实施培养报阳时间联合PCT检测准确率。方法:此次研究工作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我院所纳入疑似血流感染患者,收治数量为84例,予以培养报阳时间联合PCT检测,统计其准确性情况。结果:(1)疑似血流感染患者确诊结果阳性22例,占比26.19%;阴性62例,占比73.81%。PCT检测结果阳性25例,占比29.76%;阴性59例,占比70.24%。培养报阳时间联合PCT检测结果阳性24例,占比28.57%;阴性60例,占比71.43%。(2)疑似血流感染患者培养报阳时间联合PCT检测(100.00%、96.77%、97.62%)结果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高于PCT检测(72.73%、85.48%、82.14%),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值<0.05,结果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结论:血流感染患者实施培养报阳时间联合PCT检测准确性较高。

  • 标签: 血流感染 血培养 报阳时间 PCT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与培养在危重患者细菌感染检测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间在我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50例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重症医学科进行住院治疗50例非感染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进行PCT检测,同时采集血样进行血培养培养一般需要五天时间,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出现阳性结果,24小时就会有初步报告,给临床医生做提示,连续5天阴性才出具阴性报告。结果:研究组培养阳性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CT定量测定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在危重患者细菌感染检测敏感度为78%、特异度为90%、阳性预测值为88.6%、阴性预测值为80.4%。结论:PCT检测在危重患者细菌感染检测效果优于培养,且其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可以更更快地提供感染诊断结果,且能更准确地预测感染严重程度。

  • 标签: 降钙素原 血培养 危重 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选取院内收治50例患者样本为研究目标,2021年1月-12月,所有患者样本均接受涂片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不同检测结果对比与分析。结果:两种检测方式在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阳性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涂片分析异常检出率、假阴性、假阳性检出率,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P<0.05)。结论:临床血常规检验,采取涂片分析可提高异常检出率,减少假阳性率、假阴性率,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血涂片分析 血常规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透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3年7月到本院透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共60例,随机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透护理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血透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在临床诊断时,对高尿酸症患者,使用肌骨超声效果。方法:50例高尿酸症患者,2021年5月-2022年5月选入本研究,均行肌骨超声,与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高尿酸症关节病变检出率,肌骨超声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50例高尿酸症患者,确诊43例关节病变,肌骨超声检出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时,对高尿酸症患者,使用肌骨超声效果佳,可以准确诊断出关节病变,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肌骨超声 高尿酸血症 关节病变 灵敏度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在临床诊断时,对高尿酸症患者,使用肌骨超声效果。方法:50例高尿酸症患者,2021年5月-2022年5月选入本研究,均行肌骨超声,与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高尿酸症关节病变检出率,肌骨超声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50例高尿酸症患者,确诊43例关节病变,肌骨超声检出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时,对高尿酸症患者,使用肌骨超声效果佳,可以准确诊断出关节病变,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肌骨超声 高尿酸血症 关节病变 灵敏度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将风险管理用于透护理管理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提高透护理管理水平为导向,在具体实施,将选取70例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参与实验,时间为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已经征得70例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实验。并且患者意识清晰,可无障碍交流,无不可入组情况。为保障本次研究顺利进行,将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例如对于先入组35患者,应将其纳入至对照组,继续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于另外35例后入组患者则纳入至观察组,对其实施风险管理,对比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首先,本次研究统计了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其中应用风险管理观察组出现1例“参数错误”、1例“上机温度未调节”、1例“穿刺针与管路不紧密”情况,风险事件发生率8.57%;而在对照组,因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局限性,共计出现8例风险事件,发生率22.85%,具体包括2例“参数错误”、3例“上机温度未调节”、3例“穿刺针与管路不紧密”,对比后确认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次。分别于血液透析后评估比较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具体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其中观察组包括20例“满意”、13例“基本满意”和2例“不满意”,满意度94.28%;反观对照组,“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数分别为17例、12例、6例,满意度82.85%,相比之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情况复杂,临床护理难度大,科学合理地护理管理对保障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有关键作用。从本次研究分析看,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已经有所不足,略显逊色,无法紧密贴合透患者实际情况,而风险管理模式则能够有效弥补常规护理管理不足。从本次具体实施情况看,风险管理实施可显著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而且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血液透析 风险管理 风险事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和末梢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效果。方法:抽选100例开展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血方式为末梢,试验组采血方式为静脉,比较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WBC、Hb、RBC、PLT、HCT水平相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但MCV、MCHC、MCH水平相比,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静脉和末梢两种采血方法均具有一定作用,但在部分指标检验,静脉准确性更高,可以准确地反应机体状态,值得推荐。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 末梢血 检验结果
  • 简介:摘 要: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病人维持生命治疗方式之一,大部分病人在等待肾脏移植前往往需要长时间、多次数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身体和心理承受着极大痛苦,同时伴随着高昂医疗费用,使得患者经常出现焦虑抑郁心理状态。随着近几年“以人为本”理念被广泛推广应用,各医院将“以患者为中心”融入到医疗各个环节,将“以患者为中心”应用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工作,通过对患者心理、生理和生活环境进行干预并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尽可能满足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需求,降低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本文对人文关怀在透护理工作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有效验证了人文关怀护理对透患者身心积极影响和应用效果 。

  • 标签: 人文关怀 血透护理 应用 效果     
  • 简介: 摘 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涂片分析在临床血常规检验效果。方法:筛选2020年3月—2023年3月我院就诊64例行血常规检验患者,并以此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要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人,其中对照组采取血细胞分析仪技术检验,研究组采取涂片分析技术检验,比较两组检出白细胞情况和阳性检出率。结果:研究组采用血涂片分析技术检验对于异常形态白细胞分类异检出效果显著,研究组采取涂片分析技术对多种检测指标其阳性 检出率为28.1%,对照组采取血细胞分技术对多种检测指标其阳性检出率为12.5%,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验患者,血细胞分析仪检验技术和涂片分析技术应用效果存在差异,涂片分析技术第患者白细胞分类异常检出以及多指标检出率均优于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应在临床检验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血涂片 血常规 检验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涂片检测在血液常规检查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7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80例血液常规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涂片检测。结果:在检测结果方面,观察组检测正常为72.50%,对照组检测正常为5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涂片检测在血液常规检查患者检测,能够更加准确对细胞形态进行观察,从而避免了出现漏诊、误诊几率,提升了临床诊断过程诊断效果,患者康复效果更佳,值得参考。

  • 标签: 血涂片检测 血液常规检查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室整体护理舒适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56例慢性肾衰竭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自我行为管理能力及舒适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在自我能力管理各项指标、舒适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融入舒适护理整体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治疗具有积极效果,能够改善患者治疗耐受性、自我行为管理能力,提高患者舒适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舒适护理 整体护理 血液透析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末梢和静脉在血常规检验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100例为参与血常规检验的人员,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两组,对照组采末梢,观察组采静脉,对比两组人员指标差别,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8月-2022年8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WBC(白细胞)、RBC(红细胞)、HCT(红细胞比容)、HGB(血红蛋白)及PLT(血小板)等指标具有明显差别,观察组检验结果更接近于标准值,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采静脉能够提高检验精准度,对于疾病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效果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时使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我血液透析室治疗100例,观察开始于2021年2月,观察结束于2023年2月,并且将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取PDCA循环管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管理效果,研究组满意为92.00%,对照组满意为80.00%;研究组护理差错为2.00%,对照组护理差错为10.00%;(F=11.021,P=0.016),结果有差异。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时使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管理 PDCA循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透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80例平均分入研究组(常规护理+个体化健康教育)和参照组(常规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依从性高于参照组,护理后满意度相比研究组比参照组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透患者应用个体户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效果,对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提高有着积极作用,值得借鉴。

  • 标签: 血透患者 个体化健康教育 应用评论
  • 简介:【摘要】目的:府逐瘀汤在子宫肌瘤临床治疗应用效果分析。方法:从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110例作为本次研究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将两组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一步加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在两组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两组在经过本组相应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组在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明显比对照组更加理想,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患有子宫肌瘤患者,在治疗辅以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子宫肌瘤 血府逐瘀汤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自愿参与血液透析患者纳入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将入选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38例,其中命名为对照组患者对其采取是常规护理模式,命名为观察组患者采取是PDCA循环管理模式,患者接受护理干预时间均处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分析不同组别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液透析 PDCA循环 护理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