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2

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价值

韩天禄  罗光敏

余庆县中医医院检验科   564499

【摘要】目的:讨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分别使用末梢血检验和静脉血检验的不同应用价值。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来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6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方式的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取的末梢血,观察组(30例)采取的静脉血。比较两组血液标本在血常规检验后的检测指标和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液样本的检测指标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阳性诊断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末梢血,使用静脉血作为血常规检验标本得出的结果更为准确。

【关键词】血常规;末梢血;静脉血;检测指标;

血常规是用来检测人体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状态的一种常规检查,对于了解患者的体内环境、血细胞的数量及功能状态、判断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和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血常规检验,可以了解患者的红细胞数量和质量、血红蛋白的含量、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细胞比率及细胞形态等,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1]。同时,血常规检查也被广泛应用于体检和健康监测等方面。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常用的血液来源有末梢血和静脉血。本文将从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检验差异来分析其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来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6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方式的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取的末梢血,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6岁,平均(35.26±4.85岁);观察组(30例)采取的静脉血,男14例,女16例,年龄19~71岁,平均(36.62±5.31岁)。两组检验人员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本次研究内容均告知了所有检验人员,我院伦理委员会也批准研究。

1.2方法

选择国产迈瑞的血液全自动分析仪器和配套试剂进行血常规检验。所有检验人员在检验前需要空腹8小时,禁食禁水,检验时间为早晨。对照组的受检人员采取的末梢血,即手指指尖血作为检验血液标本,血液采集量为40μL,然后加入稀释液将标本稀释为200μL。观察组的受检人员采取的静脉血,血液采集量为9mL,采血后加入抗凝剂到采血管内混匀。

1.3 疗效标准

①对末梢血和静脉血分析检验指标,包括:Hb血红蛋白、WBC白细胞计数、PLT血小板计数、RBC红细胞计数、HCT红细胞压积。②分析两组血液样本的阳性、阴性诊断效能,以病理结果为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计量t检验,计数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分析两组血液样本的血常规指标

观察组的Hb、WBC、RBC、HCT指标低于对照组,PLT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 分析两组血液样本的血常规指标

组别

例数

Hb

(g/L)

WBC

(×109/L)

PLT

(×109/L)

RBC

(×1012/L)

HCT

(%)

观察组

30

105.91±12.37

5.02±1.16

229.32±21.62

3.26±0.14

35.62±3.29

对照组

30

122.34±11.59

6.41±1.53

201.62±18.54

4.37±0.69

41.14±3.19

t

-

5.309

3.965

5.327

8.635

6.598

P

-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分析两组血液样本的诊断效能

观察组采取静脉血样本进行血常规检验结果中阳性诊断高于对照组末梢血样本的阳性诊断,(p>0.05)无统计学意义。如表2:

表2 分析两组血液样本的诊断效能[n,(%)]

组别

例数

阳性

阴性

阳性诊断率

观察组

30

28

2

28例(93.33%)

对照组

30

26

4

26例(86.67%)

χ2

-

-

-

0.741

P

-

-

-

0.389

  1. 讨论

近年来,全自动的血液分析仪器成为临床上血常规检测的主力,它能够快速获取血检结果,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常用的血液采集部位有指尖末梢血和肘部静脉血两种,由于末梢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无法保证采血的稳定性,因此临床上更多地采用了肘部静脉血来进行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是指从肢体的浅静脉或指尖取得的血液样本,采集简便、无创,能够反映人体的整体血液情况,如贫血、感染和炎症等[2]。此外,末梢血也可以用于鉴别血液系统和非血液系统疾病,如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以帮助诊断感染和炎症等。然而,末梢血检验的应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由于末梢血采样是经过皮肤的,因此检测到的指标可能受到外界因素(如温度、压力等)的影响,并不能完全反映患者的真实状况。相比之下,静脉血采集的样本量更大,可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血液信息。静脉血可以通过穿刺肘部或手背静脉来采集。静脉血流量大,含有更多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因此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真实状况,可以用于评估一些特殊病情,如严重感染、重症监护患者、手术患者等情况

[3]。然而,静脉血检验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操作,并且具有一定的创伤性。

综上所述,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末梢血检验操作简便,无创,适用于普通疾病的初步筛查和评估;而静脉血检验可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血液信息,适用于特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采样方式,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刘莉.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8):245-247.

[2]高翠萍.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价值[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45(02):91-92.

[3]田楠楠.比较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J].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2021,42(06):46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