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11
  • 简介:该书深刻地探讨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文化危机,卢卡契深刻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的物化危机,卢卡契的物化理论也受到齐美尔的货币哲学和韦伯的社会学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在新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反思现代出现了本土化的“脱域”与“重构”两大特征。所谓本土的“脱域”,就是中国的现代正处在一种“时空倒错”的格局中,原本在西方依次出场的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在新全球化语境中于中国共时出场或错序出场;所谓“重构”,即与全球一系列后现代特征对接的中国现代化既不是经典现代,也不是后现代,也不是西欧“新现代”或“反思的现代”的跨界平移,而是立足中国本土的“新现代”,从而形成了具有本土风格的中国问题,需要我们以中国立场、全球视域来观察中国问题,建立中国新现代理论。

  • 标签: 反思现代性 中国问题 哲学视域
  • 简介:新编传记体歌仔戏《邵江海》以人带戏、以戏写戏、以戏论史,主题繁复而带有自我反思,几乎浓缩了半部歌仔戏发展史与传播史,成为全球本土化情境中表达闽南经验、建构共同记忆的成功典范,因而获奖无数、跻身经典。这部戏在几经修改后,通过将戏中的“禁戏”之争纳入民族国家现代叙事链条而与时代展开对话,既展现了为戏痴狂的邵江海因戏遭难却不悔初衷、创作新调与定型剧本的感人事迹,又显影了不同话语力量围绕歌仔戏而在公共空间中的激烈博弈。其既是一部传统民间艺人接受时代精神的历史询唤而确证主体身份的成长寓言,亦以大和解的理想结局直观呈现以歌仔戏为代表的民俗曲艺形式如何参与到现代的国族叙事中来,有效呼应民族共同体的现代想象。

  • 标签: 庶民美学 闽南戏曲 历史记忆 情感结构
  • 简介:现代女性视野中,张爱玲的创作是对传统的一种破坏,但同时也是对现代小说形象的一种丰富。在新旧跌宕之中,张爱玲用一种现代的视角对传统“母亲”形象进行了解构,同时她又以悲凉作为现代女性的命运归宿,这种现代意义指向性下的创作及其所产生的审美价值,对当下乃至现代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张爱玲 现代性 女性 母亲 悲凉
  • 简介:网上沸沸扬扬的消息,史玉柱的《巨人》又打擦边球了,游戏中的“天上人间”洗浴中心直逼现实和小说中的色情娱乐场所。虽然随后不久即被关闭。但依然引起了长时间的广泛争议。

  • 标签: 网络游戏 《巨人》 娱乐场所 洗浴中心
  • 简介:二、特雷西的"后现代"与"公众神学" ,特雷西与宗教诠释学》,就是破坏宗教自身中具有的重要宗教力量"

  • 标签: 现代性背景 神学诠释 背景神学
  • 简介:"后现代"的神学意义、"后现代关于宗教即是参与的诠释",特雷西针对后现代处境的神学诠释,特雷西对"多元"、"后现代"的全部诠释

  • 标签: 现代性背景 神学诠释 背景神学
  • 简介:当代中国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期.同时也是一个现代建构的新时期,前现代价值体系、现代价值体系和后现代价值体系互相杂陈.如何建构现代?人文奥运与现代契合,现代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一种人文精神,它们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我国传统道德缺乏个人主体精神和公平、公正的理念致使现代建构出现困惑。我们应以”北京奥运”为契机,建构现代的公平、公正理念,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 标签: 人文奥运 现代性 建构
  • 简介:作为现代化的生成目标、本质根据和理论表达,现代以科技化推动下的工业化为动力驱动,以理性意识、科学精神和人本思维构筑的主体性为内在支柱,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公民社会和自由文化等互相关联的基本架构为表现症候。在"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的残酷现实面前,现代理论多幅面孔的绚丽光彩,难以掩盖其"单向度"实践的黯淡。作为中国现代建构题中之义的"精神重建",依赖于"平衡有余、动力不足"的传统文化、"批判有余、建设不足"的西方文化和"引领有余、整合不足"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等三大"文化生态"的不断优化。

  • 标签: 现代性 精神重建 单向度 文化生态
  • 简介:《管子》有三分之二涉及经济内容,其论及范围也十分广泛,诸如国际贸易竞争、经济运行调控、防止贫富分化等思想,几乎将所有的经济问题都涵摄在内。就当时环境条件而言,《管子》的微言大义是极其精湛而有洞见的。其中许多经典理论对于当代经济发展模式建构仍具有现实启示和指导价值。

  • 标签: 管子 经济思想 民本国富策 现代性
  • 简介:一、贝拉的"现代"与"公民宗教" ,贝拉提出"公民宗教"(Civil ,"美国的公民宗教并非教会宗教的竞争者

  • 标签: 现代性背景 神学诠释 背景神学
  • 简介:小说是什么,这个问题如同“文学是什么”一样难以回答,卡勒在《文学理论》中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文学也许就像杂草一样。”①后花园里,把不是杂草的铲掉,剩下的就是文学,小说的认识与此类同,或许比这还要复杂的,盖因今天所谓不是“小说”的事物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的书写体系的分类中又有可能具有小说的名称,而要铲掉那些不是小说的小说就颇费周折。

  • 标签: 小说 概念演变 《文学理论》 现代性 视域 民族文化
  • 简介:以社会表征理论为视角,阐述了大众媒介在社会表征形成过程中的价值,分析了民国广告的现代表征与上海社会现代表征渐行渐进相互建构的关系。认为在民国上海的现代社会表征建构过程中,民国广告通过女性身体、服饰以及休闲、消费等都市生活表征现代的同时,形成了消费文化,在上海现代社会表征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传播作用,自身也成为了社会表征系统中常驻的工具。

  • 标签: 民国广告 现代性 社会表征 上海
  • 简介:摘要:在民国时期,舞蹈艺术开启了追求现代的新征程。它秉持平民立场,以服务现实为核心,将思想启蒙与革命精神紧密结合。在这一时期,舞蹈吸收了丰富多样的元素,包括传统、现代和国外的技艺,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这种具有启蒙现代、革命和教育的风格为中国舞蹈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为舞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引。

  • 标签: 民国 舞蹈 启蒙 革命 融合
  • 简介:在这篇重要的文章中,霍米·巴巴讨论了被殖民与被后殖民的第三世界与宗主国第一世界之间的时间滞差与暂存巴巴认为,在第三世界与宗主国之间,应该掘开一方阐释的空间,殖民批评与后殖民批评可以借用阐释的重述方法,使对立的双方文化在疏离中重新定位,最终以意义的取代久流话语不再奏效,巴巴指明,社会的暂存和不确定性的释义,不是一种破碎的、临时修理的,大杂烩的或幻像的赞美,这种社会的暂存和不确定性肇源于一种后

  • 标签: 殖民批评 后殖民批评 暂存性 时间滞差性
  • 简介:贝拉感到"美国公民宗教的问题本身,贝拉开始反省"公民宗教"的概念,贝拉从"公民宗教"的角度展开的诠释

  • 标签: 现代性背景 神学诠释 背景神学
  • 简介:本书的论述照例带有欧美学院派著作的暧昧与晦涩,但它提出的问题却相当重要,那就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究竟是否具有自我改良的内在机制,而在现代语境中陷入焦灼的中国知识分子又是怎样设置文化复兴的大目标?作者以周作人作为一个"另类"范本,阐述现代话语建构的一个历史插曲。显然,晚明心性之学被视为周作人式基于个人情感的人道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思想来源,书中认为,周作人通过使用传统美学范畴的自我表达是一种具有现代的主体认同,也是针对被"民族国家"所宰制的现代的回应。这里触及到一个更为深远的问题:宋明理学的内在分裂究竟意味着儒学复

  • 标签: 现代性 文化复兴 心性之学 美学范畴 个人情感 话语建构
  • 简介:特雷西强调意义诠释的"应用"、"公共地位"或者神学的"公众",而对话之中的神学诠释学,特雷西认为"在神学的许多形式中都不缺少批判的理论

  • 标签: 现代性背景 神学诠释 背景神学
  • 简介:传统的现代是弗罗斯特诗歌的主要特色之一。弗罗斯特诗歌的传统的现代主要体现在以传统的诗歌形式、格律和主题表现现代人的复杂心境和生存状况。弗罗斯特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极大的自由度,对传统的诗歌形式予以开拓和创新,使用富于暗示的象征和意象,回避感情的宣泄和详细的说理阐释,赋予诗歌多种内涵和意蕴。

  • 标签: 弗罗斯特 诗歌 传统的现代性 特征
  • 简介:钟肇政饱受殖民统治欺压,因此殖民创伤成为其小说的母题之一,然而,这种殖民创伤书写到了晚年竟蜕变为殖民认同。实际上,钟肇政的早期作品在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书写之下就包裹着后殖民的另一面,作者为日本文化所蛊惑,把文化自卑化作一种审美趣味,敷衍为超越世俗的唯美的爱情传奇,并表现出全面的民族文化自卑。随着时代语境的变化,钟肇政小说中殖民现代思想有所淡化,其笔下的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似乎出现了文化杂糅的现象。台湾“解严”之后,在大语境的逼迫下,钟肇政写出了《怒涛》,极力崇奉日本精神,推行军国主义思想,这是因为钟肇政接受过13年的殖民教育,殖民认同在其文化人格建构中成为隐秘的存在。

  • 标签: 钟肇政 殖民现代性 文化人格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