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性护理措施对预防妊娠内胆淤积的效果。方法 以孕妇8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分为参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妊娠内胆淤积认知评分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综合性护理措施 妊娠合并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方案用在妊娠内胆淤积患者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2021年5月-2022年7月,选择200例本院收治的妊娠内胆淤积患者,随机分2组,各10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比较症状消失时间、血液生化指标、妊娠结局。结果:对比症状消失时间,试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血液生化指标对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不良妊娠结局,即早产、羊水污染、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试验组均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多烯磷脂酰胆碱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症状消失时间 生化指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妇女检测血清甘胆酸对对内胆淤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来我院建卡孕妇,分别检测150位正常孕妇(对照组)及150位内胆淤积孕妇的血清甘胆酸(患者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血清甘胆酸测定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甘胆酸的检测对妊娠内胆淤积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并可作为临床常规检测指标。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性,23岁。因“妊龄为34孕周、阴道流液14h、超声发现FGR”,于2012—02—0122:48pm急诊转入本院产科。病史采集:G3P1,LMP为2011-06—07,EDC为2012—03—14。平素月经规律,未定期产前检查。自述妊龄约为30孕周时外院发现血糖增高(最高为21mmol/L),未正规治疗。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期糖尿病 文献复习 死胎 阴道流液 病史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产儿结局和早发型妊娠内胆淤积(ICP)血清总胆汁酸水平(TBA)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取的37例早发型ICP患者,按照患者(TBA)水平分为重度组(TBA≥40μmol/L)14例患者和轻度组(10μmol/L≤TBA<40μmol/L)23例患者,对比两组(TBA)水平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结果重度组血清TBA、TBIL、ALT、AST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早产发生率、羊水粪染发生率、剖宫产发生率、胎死宫内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新生儿体重和分娩周数和轻度组无明显差异,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ICP患者体内血清TBA水平越高,围产儿不良与后发生率就越高,早期进行产检进行筛查,发现病情及早进行治疗,对改善围产儿结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围产儿 早发型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妊娠内胆淤积(ICP)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2011年妇产科28-39周的孕妇共239例,其中妊娠内胆淤积8例,正常妊娠孕妇231例,测定其空腹血清总胆汁酸及胆红素水平进行总结。结论血清总胆汁酸(TBA)是检测妊娠内胆淤积较敏感指标,可作为ICP患者常规检测项目之一。

  • 标签: 血清总胆汁酸 妊娠 肝内胆汁淤积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妊娠内胆淤积综合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05-2023.02本科室收治并护理的80例妊娠内胆淤积患者,按照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产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围产期综合性护理。结果:实施围产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妊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内胆淤积患者实施围产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内胆淤积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本院近3年来发生的51例ICP病人分治疗组(36例)、未治疗组(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的围产儿死亡率、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明显少于未治疗组。结论对ICP的早期诊断、分度处理、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也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 标签: 妊娠 肝内 胆汁淤积 围产儿 窒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妊娠内胆淤积的病人其护理干预模式。方法在我院接收的妊娠内胆淤积的病人随机选择60例实施研究分析。对这些病人采取专业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并且为病人应用严格的药物治疗,同时严格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必要时建议孕妇停止妊娠。结果对这些病人都实施剖腹产手术,其足月产子的病人15例,早产的产妇45例;产后有出血现象的病人5例,但是无死亡病例。检查这些病人在治疗前后其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等量的变化,发现均降低,经对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针对妊娠内胆淤积的病人采取专业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可以减少病人的痊愈时间,有效改善病人的预后结果,提高了病人的生活水平。

  • 标签: 妊娠期胆内胆汁淤积 严格观察 护理干预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肝胆内胆瘀积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从我院2013年03月~2016年01月间收治的妊娠肝胆内胆瘀积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35例。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对照组单采用思美泰静滴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口服治疗,持续治疗2周后将两组患者的瘙痒症状改善情况和TB、TBA、AST、ALT等临床指标作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的瘙痒症状评分明显要低于对照组,其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B、TBA、AST、ALT指标数值均明显降低,但研究组的TB、TBA、AST、ALT指标数值要明显地低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肝胆内胆瘀积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以及肝功能异常,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思美泰静滴与熊去氧胆酸口服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瘙痒症状,促进肝功能恢复,值得借鉴和应用。

  • 标签: 肝胆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期 思美泰 熊去氧胆酸 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妊娠内胆瘀积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并且根据分析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该病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68例妊娠内胆瘀积患者使用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获得产妇分娩结局情况。结果:对68例妊娠内胆瘀积孕妇分娩结局统计中,足月产占比80.88%,早产占比19.11%,胎儿宫内窘迫占比23.52%,新生儿窒息占比8.82%,产后出血占比2.94%;(P<0.05),组间数据有差异。结论:妊娠内胆瘀积对分娩结局造成严重影响,需要临床积极应对,减少其危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在治疗妊娠内胆淤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内胆淤积患者84例,随机分为实验中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的治疗,实验组患者均给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的治疗,分别治疗一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清标记物水平,包括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胆汁酸(TBA),瘙痒评分的变化,以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用药一周后,肝功及胆汁酸水平均有所改善,瘙痒评分均有所下降,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患者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结论给予妊娠内胆淤积患者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妊娠结局,有利于产妇的健康及胎儿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临床护理路径在妊娠内胆淤积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妊娠内胆淤积孕妇中随机抽选出82例,并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与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并发发生率为9.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3%;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组间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内胆淤积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iR-26a在妊娠内胆淤积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在妊娠内胆淤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妊娠内胆淤积51例患者外周血及同期正常妊娠妇女51例外周血RNA,qRT-PCR检测表达。结果miR-26a在妊娠内胆淤积患者中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妇女。血清miR-26a水平与围产儿预后相关,但是与患者的年龄、经产、孕周与否没有关系,但是。结论血清miR-26a在妊娠内胆淤积的诊断和围产儿预后预测中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 标签: 妊娠 miR-26a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妊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内胆淤积(ICP)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6月为时限,以临床确诊的50例HBV感染孕妇设为试验组,同期取50例非HBV感染孕妇作为参照组。2组孕妇均接受肝功能检验。观察2组ICP发生情况,对比2组中发生ICP孕妇的AST、ALT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2组对比ICP发生率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高,满足统计要求(P

  • 标签: 孕妇 妊娠期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内胆汁淤积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功能检测和妊娠内胆瘀积的相关性。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妊娠内胆瘀积患者82例,将所有患者按照肝功能情况分为转氨酶异常组和转氨酶正常组,每组41例。比较分析两组肝功能和血清总蛋白代谢异常、母婴并发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转氨酶正常组的ALT值、A值、G值、TP值等均显著由于转氨酶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氨酶正常组ALT例数、A例数、G例数以及A/G倒置率均显著低于转氨酶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氨酶正常组产妇和胎儿结局显著优于转氨酶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检测能够快速有效的反映妊娠内胆淤积患者的肝功能和血清总蛋白异常变化,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 标签: 肝功能检测 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内胆淤积(ICP)患者血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十堰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产检并分娩的ICP孕妇102例临床资料,根据胆汁酸(TBA)或者甘胆酸(CG)水平将其分为轻度ICP组75例和重度ICP组27例;根据ICP发病孕周不同,分为早发型组(发病孕周〈28w)23例和晚发型组(发病孕周≥28w)79例。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孕妇50例作为健康孕妇。比较轻度ICP组、重度ICP组及健康孕妇血清TBA、CG及肝功能水平,分析ICP发生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观察各组围产期胎儿的结局。结果轻度ICP组和重度ICP组血清TBA、AST、ALT、总胆红素、1-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孕妇(t=6.06-29.13,P〈0.01);重度ICP组上述指标也明显高于轻度ICP组(t=2.23~18.87,P〈0.01);早发型ICP组重度ICP发生率为47.8%,明显高于晚发型ICP组(20.3%,X^2=6.96,P〈0.01);与健康孕妇比,轻度ICP组和重度ICP组分娩孕周、新生儿体质量、1分钟Apgar评分明显降低(t=2.63—10.52,P〈0.01),产后出血量明显增多(£=7.43,t=10.22,P〈0.01);重度ICP组分娩孕周为(36.2±1.7)w、新生儿体质量为(2876±115)g和1minApgar评分为(7.86±0.60),均明显低于轻度ICP组【(37.5±1.6)w、(3040±135)g和(9.02±0.58),t=3.56~8.83,P〈0.01】;轻度ICP组羊水污染率为25.3%,高于健康孕妇(10.0%,x^2=6.96,P〈0.01),重度ICP组早产、羊水污染、胎儿窘迫、剖宫产和新生儿病死率分别为37.0%、40.7%、29.6%、63.0%和14.4%,明显高于健康孕妇(6.0%、10.0%、6.0%、16.0%和0.0%,x^2=5.09~17.64,P〈0.05或P〈0.01);重度ICP组早产、胎儿窘迫和剖宫产率分别为37.0%、29.6%和63.0%,明显高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总胆汁酸 甘胆酸 肝功能 围产儿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