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5 个结果
  • 简介:总是从外部角度谈诗歌,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是个危险,这表明,要么这个研究者对诗歌的内部是缺少敏感性的,要么干脆就是缺少进入诗歌内部的能力。但从另一方面说,这样谈论又有某种不得已的因由,我们这个时代的很多艺术问题都社会化了,所以免不了要从外部角度进行辨析和观察。本文主要以对2007年诗歌的阅读为感受基础,从几个现象出发,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 标签: 诗歌 地理 艺术问题 研究者 敏感性 社会化
  • 简介:恩格斯在的信中曾以巴尔扎克的创作为例,指出现实主义甚至可以违背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他称这一现象为"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围绕这一问题在东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之间及其内部,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文章认为,恩格斯这个说法本身包含了对艺术特殊性的承认,其真实含义是生活本身包含了意识形态属性或客观倾向,现实主义的胜利是生活本身的胜利.文章指出,虽然处于东西方不同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对恩格斯所说的现象存在着"诠释不足"与"过度诠释"的不同情况,但讨论过程本身体现了争取艺术对意识形态的某种自主性的共同追求,而争论各方对现实主义和巴尔扎克的推崇说明了理论形态的范型滞后现象和范型更新的必要性.

  • 标签: 现实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巴尔扎克 程本 过度诠释 范型
  • 简介:摘要高中班主任的工作已经不局限于管理层面,很多时候涉及到学生生活、习惯等,但就具体情况而言,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不是很理想,无法发挥班级管理的作用。有鉴于此,本文中详细分析做好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措施。

  • 标签: 高中班主任 班级管理 优化措施
  • 简介:摘要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方向和目标是为社会输送高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的汽车保有量也在不断上升,汽车的增加同时也催生了汽车维修行业,因此对汽车维修人员的需求人数也在不断上升。作为一个实践性强的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师在授课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显得尤其重要,通过一体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 标签: 中职汽修专业 一体化教学 问题 解决措施
  • 简介:<正>第十届国际美学会议于一九八四年八月十四日至十九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来自全世界三十多个国家的几百名代表出席了这届会议,其中有当代国际著名的美学家斯帕沙特(加拿大)、丹图(美国)、达明加诺维奇(南斯拉夫)、杜冯(法国)、德兹米杜克(波兰)、马戈利斯(美国)、阿恩海姆(美国)、瓦蒂莫(意大利)、今道友信(日本)、奥斯本(英国)等。

  • 标签: 美学家 意大利 十八世纪 艺术家 法国 卡夫卡
  • 简介:作为一个特定的写作现象,本文所言的“张爱玲传”主要是指由后人所著、业已出版的传记文本。自1992年7月第一部“张爱玲传”于花山文艺出版社“诞生”到2016年初,二十四年间大陆共计出版各式“张爱玲传”已近七十部。“张爱玲传”出版数量多、速度快,已形成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建构着张爱玲的新一轮“传奇”。通过阅读这些传记,人们既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张爱玲传奇的一生,又可以了解张爱玲在创作上取得的成就。

  • 标签: 文艺出版社 “传奇” 张爱玲 消费时代 问题论 价值
  • 简介:故事作为“软传递载体”移动、游走、变异于各种文体之间。在故事活动实践中.书面与口头两种表述方式在主题一致的前提下于历史中产生了不同的传播过程和接受效果,从而引发了价值相关问题。价值不仅以主客体现实关系存在,还体现为双方发展变化中不断调整以适应的动态发生过程。“二十四孝”故事之《鞭打芦花》和《卧冰求鲤》口头/书面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变文很好阐释了以“行孝”故事为代表的口头文学在传播实践中所特有的伦理价值、美学价值和学术价值。

  • 标签: 《鞭打芦花》 《卧冰求鲤》 行孝故事 传播 价值
  • 简介:<正>七月初在京举行的第四届华北五省市文艺理论研讨会就当代文艺界的若干问题交换了意见。关于探索性文学:不少同志认为,目前探索性文学日益受到冷落,反映出探索性文学自身存在不少缺陷。一些作家由于一味模仿西方现当代作家、作品,其作品重外在技巧,不仅显得生硬,还处于低层次,而且缺乏内在的生命力。有的同志指出,文学不可能不表现自我,但一部作品如果太注重自我表现,而缺乏历史价值,也同样不会是好小说。关于通俗文学:不少同志指出,通俗文学的存在,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它的发展应当引起充分的注意。现在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通俗文学的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不少作家与批评家

  • 标签: 通俗文学 性文学 性描写 表现自我 现当代作家 当代文艺
  • 简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非常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开展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设计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具备学以致用的学习精神。

  • 标签: 数学 生活化 效率 认识
  • 简介:2014年度的文艺学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论、文学基础理论、西方文论、美学问题,以及中国古代文论和文学批评等等,都面对着同样日趋复杂的现实状况:为持续保持理论的活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者们立足于现实社会与文艺实践,致力于理论的研究与创新,提出了颇多值得重视的理论创见,体现了文艺学研究的独立品格和批判精神。本文试择其重并评述如下。

  • 标签: 文艺学研究 创新 马克思主义文论 反思 中国古代文论 文学批评
  • 简介:<正>马克思曾提出过人的异化问题。对此,西方某些人,抬高马克思早期著作,贬低马克思成熟时期著作,制造所谓“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的对立;苏联、东欧某些人,则用马克思成熟时期著作否定早期著作,认为异化说是马克思不成熟的表现,成熟后已抛弃了异化等概念,似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不应该讲什么异化、人性、人道主义等问题的。目前我国一些人也持有类似后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人性异化 两个马克思 青年马克思 人道主义 成熟时期
  • 简介:文章将1937—1948年称为曹禺创作的“悲剧观念转向期”。1937年后,在国事和家事的双重影响下,曹禺的现代性立场发生了位移:由审美现代性向启蒙现代性转变。在悲剧观念方面,国家危亡、匡扶正义等宏大主题成为作家的主要表达对象,同时一反过去的评价人物的“非道德”立场,转而从道德立场来臧否人物。值得肯定的是,在发生上述转向的同时,作家始终坚守着与官方意识形态相疏离的民间立场,保持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独立品格。

  • 标签: 曹禺 悲剧观念 戏剧创作 创作分期 现代性 道德立场
  • 简介: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敌对势力把和平演变的主要矛头转向中国.特别是在"制裁"中国的大棒政策失败后,更加强了对我国的思想文化渗透.如何在对外开放条件下,防止和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文化渗透,反对和挫败敌对势力对我实行的"西化"、"分化"的阴谋,是思想文化战线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之一.

  • 标签: 中国 美国 和平演变 文化霸权主义 西方文化
  • 简介:1938年,毛泽东提出要创造“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要求将“国际主义的内容”和“民族形式”紧密结合。1940年春,毛泽东又在《中国文化》创刊号上发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后来作为单行本出版的《新民主主义论》),该刊第二期发表洛甫的《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两篇文章都提出了“民族形式”问题。由此,引发了从延安到国统区甚至蔓延到香港知识界的热烈争论。

  • 标签: 民族形式 延安文艺 “民族性” 《新民主主义论》 《中国文化》 民性
  • 简介:<正>英国佬的军舰,为什么又耀武扬威地开进了维多利亚港?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消息就像闪电划破长空,迅速传遍了香港的大街小巷。饱受日军蹂躏的香港,顿时沸腾起来了:"号外!号外!日本鬼子投降了!""同胞们,东洋人要滚出香港了!"

  • 标签: 香港问题 日本鬼子 令人 废除不平等条约 丘吉尔 维多利亚港
  • 简介:近些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范式逐渐成为探究的话题,虽然系统研究者不多而且滞后于其它学科,但将视野从客体转向主体及其研究模式毕竟是逐渐深入的体现。必须指出的是,不少探讨仍旧囿于既有的文学史观视野,对方法论、思维模式、参照系统等探究的学术史意义缺少充分的认识和理论自觉。这其中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年)中提出的“范式”(paradigm)理论影响较大,学者们在借鉴时虽能注意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不同,但对其内在缺陷认识不足。“范式”理论把研究的重点从知识体系转向研究主体,注意到了范式选择的社会性,强调研究不能脱离研究史以及一段时期内研究的稳定性和内在制约性。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研究范式 内在统一性 《科学革命的结构》 “范式”理论 参照系统
  • 简介:摘要:周敦颐通常被学界视为宋朝理学的创始人,他在《通书》中有关道德(“德”)的论述,将艺术(“艺”)和现实(“实”)加以明确区分,但他又认为表达(“文”)的作用在于成全古圣王的道。本文在此基础上讨论周敦颐的艺术在何种程度上与道德一起对儒道重建产生作用,并探讨周氏的道德论述中是否包含着一种艺术哲学。本文认为,在周氏思想中。“诚”是一个很关键的概念。当道德修养需要通过艺术实践来完成时,那么“诚”或可理解为一个美学概念。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而讨论周氏的理论对后世理学家的影响,以及他是否为这一走向美学的思想运动设定了前提。

  • 标签: 周敦頤 理学 艺术 道德 美学 诚信
  • 简介:摘要随着独生子女大学生渐入高校,他们的生活态度不端正、人生目标不明确、缺乏责任感等问题日益明显,如何对他们进行生命观教育亟待解决。本文通过现状分析,教育对策等方面剖析了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校情况,引导他们正确思考生与死的生命课题,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命的失落与痛苦,确定人生的意义,热爱生命。

  • 标签: 独生子女大学生 生命观 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