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87例AMI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外另进行心理护理、康复训练等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也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左室射血能力、缩短住院天数,护理效果满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综合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门诊收治的多发伤患者90例,按照研究需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救治,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救治。对比两组患者的外伤康复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乳酸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碱剩余恢复时间(BE)明显较短,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多发伤救治中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能有效控制病情,为患者后期修复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各项生理机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损伤控制 多发伤 救治 临床
  • 简介:摘要急诊是医院对所有来院急救患者展开紧急抢救的区域,而护理是抢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若护理在抢救中存在问题,则会严重影响抢救进度,严重时可发生重大医疗事故,故此,发现急诊护理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处理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将该院急诊作为调查研究地点,就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讨论出合适的改进方法,为患者后续救治打下有利基础。

  • 标签: 医院 急诊科护理 问题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急诊新护士PDCA循环培训,提高急诊新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适应急诊的护理工作。方法将PDCA循环引入急诊新护士培训工作中,保证培训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即制订培训计划,按照计划由科室培训考核小组成员对新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及护士考核挂钩。对培训及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列入下一轮的循环中。结果PDCA培训法与传统培训法成绩比较有显著提高,t检验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急诊新护士培训,有利于新护士有效地掌握急诊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不断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质量。

  • 标签: 护理培训 新护士 急诊科 PDCA循环管理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人员焦虑、抑郁和压力的状况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6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急诊护理人员30名作为研究组,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量表)评价我护理人员是否存在抑郁、焦虑及压力等情况;同期,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30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指标之间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同时推测导致护理人员抑郁、焦虑或压力的原因及应对方法。结果研究组DASS-21量表所得的抑郁、焦虑评分与对照组相,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压力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人员存在较多压力,发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概率较高,需要积极采取应对方式来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以此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人员 抑郁 焦虑 压力
  • 简介:目的思考优质护理干预对降低急诊护理纠纷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4.12-2017.12期间收治的160例急诊救治患者,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均匀划为两组各80例。即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为常规组;使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患者,为优质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护理纠纷总发生率。结果常规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81.25%,优质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5.00%,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护理纠纷总发生率为2.50%,常规组护理纠纷总发生率12.50%,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干预模式的使用,不仅可提高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还可预防护理纠纷问题的出现,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诊科 护理纠纷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纠纷发生率降低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本院急诊收治的患者中抽取7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根据护理方法划分组别,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施行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患者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降低护理纠纷发生几率,进而提升患者满意度,可推广。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纠纷发生率 优质护理干预 降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格教学法在急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在急诊临床实习教学中引入微格教学法,由教师作为引导者提供示教,并拍摄每个人的操作视频,再进行视频回放,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终以理论和操作技能成绩以及学生的满意度作为该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方法。结果微格教学法可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临床沟通水平。结论微格教学法应用于急诊临床护理教学中具有可行性,旨在为提高急诊护士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 标签: 微格教学法 急诊医学 教学改革 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应用的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急诊收治的36例心肺复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的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均分为1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徒手心肺复苏方式),观察组采取(心肺复苏机方式)进行急救,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苏醒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以及临床抢救成功率和有效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后的PaO2(96±1.35)kPa、SaO2(97.49±8.48)%、PaCO2(3.22±0.47)kPa,较苏醒前有所改善,则显著优于治疗组;观察组患者心肺复苏总成功率为16(88.88)%、心肺复苏总有效率为17(94.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较徒手心肺复苏相比较,采用心肺复苏机可在急诊的应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徒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机 急诊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诊治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急诊接收的10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分别有患者54例,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急诊规范化治疗流程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治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急诊的治疗情况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急诊死亡率、院内病死率以及平均住院天数均要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应用急诊流程形式与诊治措施治疗后能够取得满意的诊治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急诊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 简介:摘要目的就护患沟通对急诊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急诊患者(9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注重护患沟通,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注重护患沟通,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患沟通 急诊科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清创缝合术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其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12月—2018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护理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情况、焦虑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较低,手术时间、术中心率、术中血压明显较低,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86.2%)度明显较高。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急诊清创缝合术中,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还能缓解患者的应急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诊科清创缝合术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护理干预对急诊低钾血症患者焦虑情绪的缓解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7月我院急诊接诊的低钾血症患者7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8例)进行护理实验。对照组接受常规低钾血症护理,实验组接受针对性的、优质的低钾血症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绪变化。结果低钾血症患者接受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有所下降,实验组患者下降更明显、评分值更低(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低钾血症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护理手段更为有效,更好地辅助治疗,值得临床急诊低钾血症护理时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诊科 低钾血症 焦虑情绪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结合'教学模式在急诊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广东省4个分院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急诊86名新护士为研究对象,按院区随机后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师徒带教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三结合'教学模式进行培训,对两组培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总评分及护理活动自我效能评分中评判性思维、护理技能、沟通交流、适应环境四个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操作考核、教学满意度评价方面,试验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结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急诊新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掌握水平,提高护理工作者评判性思维能力。

  • 标签: 教学模式 急诊科 护士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在2016年5月—2018年1月所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常规医疗护患沟通,实验组则在其基础上实施护患标准化沟通模式沟通,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患纠纷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3.33%);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8.33%)高于对照组(86.67%),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有着较大的价值,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标准化沟通模式 护患沟通 急诊科 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