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茶多酚、芦荟甙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引起皮肤损伤保护机理.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UVB辐射角质形成细胞(HaCaT)引起TNF-α及IL-1β分泌量变化;RT-PCR法检测TNF-α及IL-1βmRNA表达.结果UVB辐射后,HaCaT细胞分泌TNF-α及IL-1β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而应用茶多酚、芦荟甙后,分泌量则均明显降低.TNF-α及IL-1βmRNA表达在UVB照射后明显增加;应用茶多酚、芦荟甙处理后,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茶多酚、芦荟甙可以通过降低UVB引起TNF-αIL-1β分泌及其mRNA表达减轻紫外线辐射引起皮肤损伤.

  • 标签: 皮肤老化 光老化预防 护肤 茶多酚 芦荟甙 UVB诱导
  • 简介:处于青春期青少年男女普遍进入一种试图发现、选择试探自己性心理需求对象“寻梦”状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寻梦”双方接触和亲近,具有未专一、不稳定、易更换特点。这说明,交异性朋友不一定就产生爱情,而是泛指不同性别的朋友来往,发展普通友谊关系。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交异性朋友是必要有益,但应该受到理性约束。在校学生应该避免过早恋爱。

  • 标签: 发展 友情 暂缓 爱情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主因外阴、肛周巨大疣状增生物3月余,于2010年8月2日就诊我科。3个月前患者清洗外阴时发现增生物,之后增生物逐渐增多、增大,偶有破溃伴疼痛。曾在外院就诊因皮损

  • 标签: 尖锐湿疣 巨大型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74岁。主因左侧大腿内侧近腹股沟处皮肤肿物30年,于2014年4月1日就诊。30年前患者发现左侧大腿内侧近腹股沟处一蚕豆大小皮肤肿物,无自觉症状,肿物逐渐增大至鸡蛋大小,未诊治。既往体健,否认家族成员有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增大,其他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大腿近腹股沟处可见一个鸡蛋大小皮赘样肿物,肤色,表面光滑,呈脑回状,质地柔软,无压痛,基底部有蒂(图1)。采用高能量超脉冲CO2激光沿肿物蒂部近基底处切除并行组织病理检查。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上层胶原束间可见大量成熟脂肪细胞(图2)。诊断:浅表脂肪瘤样痣。患者术后创面愈合良好。

  • 标签: 脂肪瘤样
  • 简介:目的观察大豆低聚肽(SOP)中波紫外线(UVB)诱导BALB/c光老化小鼠皮肤中Ⅰ型Ⅲ型胶原作用。方法BALB/c小鼠背部皮肤剃毛后予UVB照射,构建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随机分组行UVB照射后分别外用不同浓度SOP。组织切片、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改变并测定其胶原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MMP1、MMP3、COL1a1、COL3a1mRN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SOP组胶原含量及COL1a1、COL3a1mRNA表达增加(P〈0.05),MMP1、MMP3mRNA表达减少(P〈0.05),且SOP中浓度组效果最显著(P〈0.05)。结论SOP能有效对抗UVB所致BALB/c光老化小鼠皮肤中Ⅰ型Ⅲ型胶原降解,小鼠皮肤具有光保护作用

  • 标签: 大豆低聚肽 中波紫外线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基质金属蛋白酶-3
  • 简介:卫生部发布《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2002年第19号令)要求在医疗美容行业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即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规范全国医疗美容服务、保证医疗质量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全国医疗美容发展。2011年10月15~16日,卫生部医政司在四川省成都市组织召开了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能力水平测试工作研讨会。

  • 标签: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 主诊医师负责制 论坛 美容行业 医疗质量 测试工作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制剂甲醛硫酸镍皮肤斑贴试验影响。方法选择甲醛硫酸镍皮肤斑贴试验阳性患者96例,首次斑贴试验结束后先后给予不同剂量及不同剂型甘草酸苷制剂进行干预。中剂量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每日3次口服,连续治疗2周;2个月后给予高剂量复方甘草酸苷片75mg,每日3次口服,连续治疗2周,均在治疗干预后2周进行斑贴重复试验;2个月后给予静脉干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ml/d),于治疗干预后1周进行斑贴重复试验,并分析不同剂量及剂型复方甘草酸苷制剂甲醛硫酸镍皮肤斑贴试验影响。结果中剂量干预后92例斑贴试验阳性,其中15例为弱阳性(+),75例为强阳性(++),2例为极强阳性(+++),无阴性检查结果,反应程度Z=-3.367,P=0.001。高剂量干预后79例阳性,其中40例为弱阳性(+),39例为强阳性(++),10例为阴性(-),反应性质Z=-5.792,P=0.000;反应程度Z=-8.774,P=0.000。静脉干预后23例阳性,其中11例为弱阳性(+),12例为强阳性(++),36例为阴性(-),反应性质Z=-8.024,P=0.000;反应程度Z=-9.683,P=0.000。结论复方甘草酸苷高剂量采用静脉注射可对甲醛硫酸镍皮肤斑贴试验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并诱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一定临床疗效。

  • 标签: 皮炎 变应性 接触性 复方甘草酸苷 斑贴试验
  • 简介:追溯中华医史,探循医美历程,不难发现,人类美的追求与其历史共长短。起源于远古先秦时期,《山海经》《五十二病方》就有关于美容中药方剂记载;萌芽于秦汉三国时期,《黄帝内经》是中医美容理论源泉,《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100种与美容相关药物;形成于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

  • 标签: 中医美容 传承创新 《五十二病方》 《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 先秦时期
  • 简介:目的:研究CD14+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s)表达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疾病中表现。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体检正常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TLRs受体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TLR8、TLR9分别为(38.84±23.19)、(94.26±4.63)、(96.93±4.39),对照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TLR8、TLR9分别为(19.73±8.68)、(101.68±5.17)、(97.06±4.22),其中观察组TLR4、TLR8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9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次数≥6次/年与复发次数〈6次/年患者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TLR8、TLR9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发病期间,单核细胞TLR4、TLR8增强能够提高免疫细胞抗病毒作用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TOLL样受体 CD14+单核细胞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广东省兴宁市成为国家性病监测点8年间5种性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全市19个街道办事处及乡镇5种性病报告病例“三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4年间兴宁市梅毒、生殖器疱疹及尖锐湿疣报病数逐年增加,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报病数早年上升明显,近2年有下降趋势,淋病发病呈现下降趋势。兴田街道办事处(城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男性、女性淋病及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均较低,而梅毒、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报告发病率均较高。结论:兴宁市成为国家性病监测点通过高质量监测数据可真实了解不同地区性病感染状况,疫情变化较真实反映了性病流行情况,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性病报病网络建设,并应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性病在本地区流行。

  • 标签: 性病 疫情分析 监测点
  • 简介:目的:探讨αB-晶状体蛋白(αB-crystallin)高表达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存活凋亡影响。方法:构建αB-crystallin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Hacarr细胞中并筛选出稳定高表达αB-crys-tallinHaCaT细胞株,MTT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高表达αB-crystallinHaCaT细胞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率影响。结果:成功筛选出高表达仅B—crystallinHaCaT/CRYAB-1、HaCaT/CRYAB-2,该两者αB-crystallin表达水平均较亲代HaCaT明显升高。αB-crystallin高表达HaCaT细胞在H2O2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t=5.23,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t=15.09,P〈0.05)。结论:αB-crystallin具有促人角质形成细胞存活抗细胞凋亡作用

  • 标签: αB-晶状体蛋白 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26岁,程序员。主因反复面部结节囊肿性皮损5年余,于2015年1月12日就诊。患者5年前出现以下颌部为主面部散在结节、囊肿,于外院诊断为重度痤疮,使用多种治疗(异维A酸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等口服,各种维A酸制剂及抗生素乳膏外用,中药内服等),效果欠佳,反复发作,近期皮损再次加重。患者既往体健。皮肤科情况:面部、颈部散在炎性丘疹,下颌及周围散在黄豆至花生粒大小红色结节及囊肿,部分融合,触之囊实性,浸润感明显(图1)。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 标签: 痤疮 重度 点阵激光 ALA-PDT
  • 简介: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是一种机械一大疱性皮肤病,特征为皮肤创伤后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中出现表皮内水疱。作为DNA诊断计划一部分,作者实验室分析了初始参考诊断为EBS57例患者。结果发现在这些患者中,18例有角蛋白5或角蛋白14基因(KRT5KRT14)隐匿性杂合突变;14例患者发病与网格蛋白双等位基因突变有关。在角蛋白突变中,12个为已知突变,6个为新突变。大部分病例没有家族性大疱性皮肤病病史。

  • 标签: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等位基因突变 产前诊断 表型/基因型 4基因 单纯性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宫外孕保守治疗手术切除输卵管女性性功能影响,为宫外孕患者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118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采用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保守治疗组(56例)手术治疗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完成治疗2个月、4个月、6个月后雌激素(E_2)、孕酮(P)、睾酮(T)、卵巢功能评分及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SexualFunctionIndex,FSFI)变化,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宫外孕患者性功能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孕次、就诊时FSF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2、4、6个月,两组患者E_2、P、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组间上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卵巢功能评分、FSF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治疗后4个月、6个月逐渐恢复,且保守组患者卵巢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手术组患者,FSFI评分明显高于手术组(P〈0.05)。结论:宫外孕手术切除输卵管女性卵巢功能性功能指数有一定影响,可能与手术患者性心理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有关,临床选择宫外孕治疗方案时应酌情考虑此因素。

  • 标签: 宫外孕 保守治疗 手术切除输卵管 性功能
  • 简介:皮肤位于人体表面,易于观察及分析,因此皮肤病学是最适宜应用各种图像技术临床二级学科,也是人工智能在医学研究主要应用领域之一。皮肤病学涵盖2000多种不同皮肤病,皮肤健康皮肤疾病是发生率最高医学问题(几乎每个人均有)。

  • 标签: 皮肤病学 脉络 诊疗 影像 人体表面 图像技术
  • 简介:血管瘤与脉管畸形是儿童皮肤科最常见疾病之一。北京儿童医院曾皮肤科门诊10万余首诊病例进行构成比分析,此类疾病就诊人次居于儿童皮肤科第6位。2008年,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问世,成为这类疾病治疗史上具有重大意义里程碑事件,也使这类疾病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热点。

  • 标签: 脉管畸形 血管瘤 北京儿童医院 皮肤科门诊 构成比分析 就诊人次
  • 简介:目的:观察白花蛇舌草总黄酮(FOD)体外培养黑色素瘤A375B16细胞增殖凋亡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黑色素瘤A375B16细胞,使用不同浓度FOD作用24h、48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影响。结果:FOD抑制黑色素瘤A375B16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呈明显浓度时间依赖性。结论:FOD能有效抑制黑色素瘤A375B16细胞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 标签: 白花蛇舌草总黄酮 黑色素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