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护理的应用护理效果。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7年4月84例新生儿新生儿并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抚触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对新生儿的抚触护理。比较两组家长对护理满意评价;新生儿体重增长量、身长增长量、摄奶量;新生儿黄疸等疾病发生率。结果抚触护理组家长对护理满意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抚触护理组新生儿体重增长量、身长增长量、摄奶量高于对照组,P<0.05;抚触护理组新生儿黄疸等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抚触护理的应用护理效果确切,可对新生儿产生温和刺激,促进机体和神经系统发育,加速体格生长,提高进食量,预防疾病发生。

  • 标签: 新生儿抚触护理 应用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二维及彩色血流分析超声在肺周围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我院检查的140例肺周围性病灶,其中肺结核72例(包括结核性毁损肺)、肺炎44例、肺癌24例。分析病灶形态、内部回声、彩色血流分布、是否有钙化、是否伴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的声像图特征,回访该组病例均符合临床或病理诊断。结果72例肺结核病灶的内部回声表现为液实混合型,除14例脏层胸膜下类圆形病灶无钙化外,其他均可见钙化灶,肺炎、肺癌有着明显差异;44例肺炎病灶形态呈楔形,除3例结核性毁损肺外,以及血流分布呈树枝状,肺结核、肺癌有明显差异;24例肺癌中均伴有壁层胸膜非均匀性增厚,且中量的胸腔积液,除14列类圆形的肺结核病灶外,形态也有一定的差异。结论超声通过胸壁软组织及胸腔积液作为透声窗,能清晰显示肺周围性病灶的声像图特征,分析二维及彩色血流,在肺结核、肺炎、肺癌中找出差异,提高诊断率,对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超声 肺周围性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舒芬太尼芬太尼在子宫肌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麻醉资料,实施舒芬太尼芬太尼麻醉的患者分别有45例、40例,将其分别记为甲组和乙组。对比围手术期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最大变化幅度,并统计2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结果甲组围手术期△HR、△SpO2、△SBP和△DBP水平均明显低于乙组(P<0.05),2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手术麻醉中舒芬太尼芬太尼的安全性相近,但是前者能够有效避免血流动力学大幅度波动,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子宫肌瘤 麻醉 舒芬太尼 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7月ICU机械通气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循证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对ICU机械通气护理满意度;机械通气平均时间、ICU住院平均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谵妄发生率。结果循证组患者对ICU机械通气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循证组机械通气平均时间、ICU住院平均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循证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谵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谵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平均时间、ICU住院平均时间,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机械通气患者 循证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会阴侧切伤口美容缝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7月阴道分娩会阴侧切产妇110例根据计算机随机法分两组,传统组采取传统丝线间断皮外缝合方法;美容缝合组采用可吸收线无损伤连续缝合不打结皮内缝合方法。就两组产妇伤口渗血量、平均缝合时间、伤口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和甲级愈合率、局部红肿硬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美容缝合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局部红肿硬结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美容缝合组产妇伤口渗血量、平均缝合时间、伤口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会阴侧切伤口美容缝合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伤口渗血,减轻产妇痛苦,缩短缝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甲级愈合率,降低局部红肿硬结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进行麻醉的180名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式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其中给予观察组手术患者瑞芬太尼麻醉,给予对照组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流力学产生的影响。结果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动力学进行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心率都低于麻醉前数值,而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对比两组的血流动力指标显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7.78%,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芬太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瑞芬太尼 麻醉效果 分析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PDCA的方法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月90例医院患者,信封方法分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予护理常规,实验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PDCA。比较两组满意比率;护理服务的质量评分;护理前后焦虑心理症状;跌倒、压疮、非计划性拔管等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满意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服务的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心理症状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心理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跌倒、压疮、非计划性拔管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效果好,可改善焦虑心理症状,减少跌倒、压疮、非计划性拔管等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PDCA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褥操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升产科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我科的100例剖宫产产妇,按照术后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产褥操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产妇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4.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褥操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褥操 剖宫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腰椎间盘突出MRICT诊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骨科治疗的9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MRICT两种方法诊断,将CT诊断作为对照组,MRI诊断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诊断率为96.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间盘变形、脊髓变形、硬膜囊受压较对照组诊出率高,而钙化及椎间盘积气较对照组诊出率低(P<0.05),两组在神经根受压诊出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各具优势,MRI诊出率相对较高,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以提高诊断的互补性,增加诊断率。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MRI与CT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磁共振诊断子宫肌瘤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96例子宫病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病变类型分为子宫肌瘤组肉瘤组,各48例。对比磁共振对两种病变诊断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子宫肌瘤组患者多数血流形态规则,血流流量较少;肉瘤组患者多数处于不规则状态,血流丰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能够准确区分子宫肌瘤肉瘤,临床诊断中需仔细辨别诊断结果,提升诊断准确性。

  • 标签: 磁共振 子宫肌瘤 肉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废液排放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64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废液排放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都为32例,对照组应用单根导管接口废液收集袋,观察组应用Y型导管接口废液收集袋,对比两组的废液排放率、预冲时间、残余气泡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废液排放率残余浓度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预冲时间、残余气泡检测结果评分均短(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Y型导管接口废液收集袋在血液透析废液排放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废液排放率,缩短预冲时间,提高残余气泡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废液排放 血液透析 护理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瑞芬太尼芬太尼静脉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4月90例老年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芬太尼静脉麻醉,观察组进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比较两组老年麻醉效果;头痛、眩晕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呼吸指标、心率指标等。术后恢复呼吸的时间、平均睁眼时间、恢复定向力的时间。结果观察组老年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头痛、眩晕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呼吸指标、心率指标等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呼吸指标、心率指标等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呼吸的时间、平均睁眼时间、恢复定向力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老年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维持手术中各项指标稳定,加速术后麻醉恢复速度,并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 标签: 老年患者 瑞芬太尼 芬太尼 静脉麻醉 应用价值
  • 简介:为培训全省输血科(血库)业务技术岗位人员,提高临床血液的安全性,依据临床检验、输血相关法制法规和技术要求,分别编写10个方面课件,经过反复修改审核,定稿后刻录成光盘;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考核,对构建的临床输血教学课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 标签: 临床输血 课件 构建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治疗中限制输血的应用效果。方法把我院从2015年11月到2017年2月收治的10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应用限制输血治疗,对照组应用无限制大量输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24h48h内止血率以及72h内治疗总有效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4.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46.3%,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应用限制输血能够获得显著效果,可明显提高止血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限制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性早熟性激素测定的应用诊断意义。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早熟性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共68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在本院接收检查的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共6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性激素测定,比较两组儿童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泌乳素等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睾酮检测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即两组性激素六项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儿童性早熟性激素测定的应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性早熟 性激素测定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准确的分析儿科护理的实际风险管理水平,分析实际护理应用护理研究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患儿作为有效的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进行分配,对照组和实验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水平,输液外渗情况,是否存在医患纠纷问题,是否存在药物错发等不良反应事项。结果通过研究患儿护理前后的风险管理满意度、输液渗透情况,医患纠纷问题,对药物错发等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有效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水平,实验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其差异符合对比护理分析要求,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具有有效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的提高儿科的急诊护理满意度水平,同时降低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水平,确保风险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

  • 标签: 风险管理 儿科护理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时护理质控在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70例,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35例,常规组采用日常常规性护理,实验组实施实时护理质控,对比两组护理质控评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急救药物)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采用实时护理质控后,实验组基础护理评分、健康教育评分、病情观察评分急救药物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总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危重症患者实施实时护理质控能有效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以及急救药物四项评分,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改善其自身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实时护理质控 危重症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点环节管理在运行电子病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对2016年第四季度9000份,2017年第一季度9500份运行电子病历的质量进行检查,根据《环节病历质量评价标准(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评价每个季度的病历质量。采用重点环节管理的办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缺陷进行监控。结果2017年第一季度的电子病历的质量明显的比2016年第四季度的电子病历质量高(P<0.05)。结论对电子病历的质量不断的加强重点环节监控,可以使病历整体的质量显著的提高,值得在电子病历管理的工作中广泛的应用

  • 标签: 重点环节管理 电子病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时间顺序,分为护理前组和护理后组,分析护理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心血管疾病者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加强了患者护理质量和安全性。结论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病患,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工作,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之间收治于我院ICU科室的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各5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护理中加入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以使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有效提升。

  • 标签: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 ICU护理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