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甲基苯丙胺(MA)成瘾患者静息态功能网络的拓扑特征。方法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构建MA成瘾患者(MA成瘾组,n=46)及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n=46)的功能网络。比较2组成员功能连接及网络拓扑属性的差异,分析组间有显著差异的拓扑属性与临床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功能连接: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A成瘾组位于顶下小叶、中央后回、枕外侧皮层、腹内侧枕叶皮质、眶回、中央前回、梭形回、颞上回皮层及丘脑的多个区构成的子网络的功能连接增强,位于眶额回、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颞下回、梭形回、海马旁回、顶上小叶、中央后回、腹内侧枕叶、枕外侧皮层及杏仁核的多个区构成的子网络的功能连接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网络拓扑属性:2组成员的功能网络均具有小世界属性,但是MA成瘾组小世界属性值、聚类系数、局部效率、模块化程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成瘾组的左侧额上回、右侧眶额回、右侧颞中回和左/右侧枕外侧皮层介数中心度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MA成瘾组右侧颞中回的介数中心度与第1次服用MA的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327,P=0.028);MA成瘾组的模块化程度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中激活性因子分呈正相关关系(r=0.315,P=0.035)。结论慢性MA成瘾患者的大脑功能网络部分拓扑属性被破坏,且患者首次服用MA时年龄越小右侧颞中回的介数中心度越低;网络模块化程度越深,精神病性症状中的激活性症状越严重。

  • 标签: 脑功能网络 图论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甲基苯丙胺
  • 简介:摘要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临床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疾病,表现为阴茎持续不能达到或维持足够的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而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psychogenic erectile dysfunction,pED)是ED中最常见的类型,既往认为主要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大脑特定区域的结构和功能网络异常已得到广泛证实。网络分析提示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结构性网络和功能性网络存在默认网络、认知控制网络、情绪/额叶-边缘系统和突显网络的拓扑连接模式异常,可能是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潜在的生物标记物。这一发现为pED的中枢神经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 脑网络 结构网络 功能网络
  • 简介:摘要水中运动(hydrokinesiotherapy)训练是一种独特的康复技术和方法,它利用水的特有的物理性质以及水中运动的特性,有效的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文献报道它对于各种疾病1-8均具有较好疗效。它作为一种新颖的康复治疗技术,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但限于条件限制,国内对其研究相对薄弱,对于其治疗作用和作用原理的研究和探索十分有限,对于功能的影响也不明确。现就国内外有关于水中运动的方式,作用机制以及对疾病作用的研究进行收集从而阐述水中运动对功能的影响。

  • 标签: 水中运动 脑功能
  • 简介:对复杂网络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性介绍。首先回顾复杂网络和网络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介绍基于结构性连接、功能性连接、和因效性连接而建立的3种不同类型的网络,进一步讨论了关于结构性网络和功能网络之间关系的研究,以及基于计算模型的网络研究,之后重点介绍复杂网络的两个重点应用,即在相关疾病和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对网络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复杂网络 脑网络 脑疾病 认知 计算
  • 简介:目的从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的角度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电变化的特征。方法选取MCI患者19例,其中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10例,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患者9例。MCI患者经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体衰退量表(GDS)、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Hachinski缺血指数(HI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在安静状态下采集电信号后行非线性分析并与10位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人(HE)行组间比较;同时,VCIND亚组与aMCI亚组行MCI组内比较。结果MCI组与HE组比较,电非线性参数关联维数(D2)、点关联维数(PD2)、复杂度(Cx)平均值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CI亚组与VCIND亚组比较,电非线性参数Cx平均值增高,李亚普诺夫指数(LE)平均值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电非线性分析能够较早客观判断功能的改变,对MCI的诊断及亚型的判定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 标签: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脑电图 非线性分析
  • 简介:摘要耳源性眩晕占所有眩晕病例的半数以上,其致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感觉系统和中枢信息整合,临床诊断与疗效分析普遍缺乏客观指标。前庭相关中枢网络是形成眩晕感知的最终部位,其功能改变可能是眩晕的后果及其症状慢性持续的潜在原因。功能评估技术从高级中枢角度探索了耳源性眩晕的特征,证实了患者的皮层多感觉前庭皮质网络发生了活动性及功能连通性改变,为临床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阐述了耳源性眩晕功能改变的研究进展,并着重探讨脑电图在此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脑电图检测技术也不断应用在临床。自1924年德国H•Berger首先从完整的头皮上描记出人的电活动以来已有近90年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今的特殊电极和头皮电极、电地形图等电生理检查技术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将从癫痫、颅内感染等方面介绍电学检测在功能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标签: 脑功能 脑电图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脑功能磁共振技术探讨颈性眩晕患者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前瞻性研究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临床诊断为颈性眩晕患者22例的相关资料,并纳入同期25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采用眩晕可视化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估眩晕严重程度,采用6分分类法评估眩晕的发生频率。对两组受试者进行脑部MR扫描,采集两组受试者功能MRI数据,数据分析采用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技术,用于评估患者功能局部改变情况。将颈性眩晕组和健康对照组的ALFF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REST软件包提取异常区的ALFF值,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功能改变与眩晕病程和眩晕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颈性眩晕患者左侧颞上回(体素数=45,t=-3.36)、右侧颞上回(体素数=32,t=-2.82)和左侧缘上回(体素数=57,t=-4.85)区域的ALFF值降低,而左侧小脑(体素数=41,t=4.26)和右侧小脑(体素数=33,t=4.57)的ALFF值增高(AlphaSim校正,均P<0.05)。颈性眩晕组患者左侧和右侧颞上回ALFF值与患者病程(左R2=0.437、右R2=0.259)、VAS评分(左R2=0.453、右R2=0.341)及DHI评分(左R2=0.553、右R2=0.594)呈负相关(均P<0.05),左侧和右侧小脑ALFF值与患者病程(左R2=0.555、右R2=0.490)、VAS评分(左R2=0.307、右R2=0.282)和DHI评分(左R2=0.632、右R2=0.591)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颈性眩晕患者双侧前庭皮层自发神经活动降低,双侧小脑自发神经活动增强,脑部功能改变与眩晕病程及眩晕严重程度相关。

  • 标签: 颈椎 眩晕 磁共振成像 椎间盘 导管消融术
  • 简介:目的:探讨针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觉醒的早期康复效果。方法:将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电刺激组,每组51例。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穴取水沟、内关、三阴交为主;电刺激组给予功能性电刺激(FES),选择性地刺激惠侧上肢肌肉。30天后比较两组的昏迷转清醒率、苏醒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患者昏迷转清醒率为82.4%(42/51),高于电刺激组的56.9%(29/51,P〈0.01),针刺组苏醒时间较电刺激组明显缩短(P〈0.01),临床疗效亦明显优于电刺激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针刺干预能够加快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觉醒功能的恢复,其疗效优于功能性电刺激。

  • 标签: 颅脑创伤 脑觉醒 针刺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癫痫性病(EES)是一组与严重的癫痫源性的脑部疾患,伴随进行性加剧的认知和行为障碍。EES发生认知障碍的机制目前尚不甚明了。本文对癫痫性功能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行综述。尽管癫痫活动可能单独起源于不同区,但癫痫活动似乎以综合征的特定的方式进行传播。在部分癫痫性病中发现,癫痫的异常放电与默认网络的中断密切相关。对于其他类型的癫痫,尚有其他机制认为癫痫异常活动与认知障碍相关,如异常的连接模式及丘脑皮层网络连接的活动受抑。对于功能影像学对于癫痫异常活动的传播机制及对认知功能影像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癫痫性脑病 功能磁共振 神经影像学 WEST综合征 Lennox-Gastaut综合征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结构与功能连接研究。通过对结构和功能连接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介绍,概述了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研究结构和功能连接中的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结构 功能连接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外伤性颅骨缺损修补对防止继发性损害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修补手术时机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于早期(伤后3个月内)进行修补,对照组于中晚期(伤后3个月以上)进行修补,比较两组患者继发性损害的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生活质量评分(QOL)的差异。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继发性损害4例(8.0%),对照组继发性损害16例(32.0%),观察组患者的继发性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9.0000,P<0.01)。观察组QOL评分由术前的(67.35±2.79)分提升为术后的(113.51±5.65)分;对照组QOL评分由术前的(67.18±2.48)分提升为术后的(98.46±5.41)分。两组患者术后QOL评分均有改善,而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1)。结论早期行外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手术能有效防止继发性损害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外伤 颅骨缺损修补 继发脑损害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对婴幼儿心损害。方法60例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TOF根治术婴幼儿按主动脉阻断时间分为小于等于45min组13例和大于45min组47例。观察2组心肌电生理指标、正性肌力药用量,分别与转流前、开放循环后30min、12h,取静脉血检测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神经组织蛋白质(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结果大于45min组患几年龄小、体重低、射血分数小、窦性心律恢复长、多巴胺用量多,而且手术前、主动脉开放后30min、术后12hCK-MB、血清cTnⅠ、S-100β和NSE均高于小于等于45min组,均有统计学意义;经相关分析显示主动脉阻断时间与年龄、体重和射血分数负相关,与手术前、主动脉开放后30min、术后12hCK-MB、血清cTnⅠ和NSE正相关,与主动脉开放后30min、术后12h血中S-100β蛋白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如果除去年龄、体重、左心室射血分数和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手术前、CK—MB、血清cTNⅠ、NSE正相关,与主动脉开放后30minCK—MB、血清cTnⅠ、S-100β和NSE正相关,与术后12h血清cTnⅠ、S-100β和NSE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儿病情重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长均为造成患儿心损害的原因。

  • 标签: 脑损害 心肌损害 婴幼儿 心脏直视手术
  • 简介:<正>DearSir,IamDr.Jing-WenGong,fromtheDepartmentofOphthalmology,Zhejiang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Hangzhou,China.Iwritetopresentapeculiarcasereportofjerkysee-sawnystagmusininternuclear

  • 标签:
  • 简介:<正>一、损害与损失的区别对损害的概念、损害的内部构成、损害的历史进程、损害的存在形式以及损害与其相近概念的区别等问题的认识,构成人们的损害观。它是人们确定民事责任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的损害观对同一民事纠纷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损害常常作为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而存在。民事责任的承担要有损害事实的存在及

  • 标签: 损害事实 精神损害 物质损失 权利主体 民事责任 损害赔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各脏器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6月收入我院新生儿病房34例确诊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例先天性梅毒患儿中皮肤损害居首位,肝脏损害居第2位,同时伴有肺、心脏、肾脏、骨、胃肠道及血液系统等脏器功能损害,其中2个和2个以上脏器功能损害26例。34例患儿经过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结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以皮肤损害和肝脏损害多见,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新生儿 先天性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