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减导致肝损害的特殊病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例甲减导致肝损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入院治疗后均治愈。结论甲减导致肝损害易误诊,值得临床医生的关注。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 肝功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5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5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不伴有肝功能损害的为对照组。比较,比较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和肝功能指标。结果甲亢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治疗后肝功能恢复程度与甲状腺激素恢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甲亢患者常伴肝功能损害,其与年龄和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关。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肝功能损害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恶性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病症治疗方案及效果,总结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27例病患,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治疗方案,观察病症改善情况。结果本次治疗有效18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66.67%。有效者中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病患较多,无效者中肾脏实质病变诱发的恶性高血压病患者较多。有效者与无效者在初始血肌酐水平方面差异显著,P<0.05,在平均初始血压方面,初始收缩压有显著差异,P<0.05,舒张压无,P>0.05,治疗后,血压差异明显。结论恶性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病患中原发性高血压为发病原因者疗效较高,而肾脏实质病变等继发高血压者疗效较差,总体治疗效果与患者初始的收缩压、血肌酐水平有关。

  • 标签: 恶性高血压 肾功能损害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妊娠晚期肝功能急性损害的病因,探讨其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方法对199年以来,江苏省泗洪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疗的5例妊娠合并肝功能急性损害病例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中1例为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2例是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AFLP),1例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合并急性脂肪肝,1例是HELLP综合症。其中有4例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占80%)。结论妊娠期肝功能急性损害的主要疾病有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HELLP综合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晚期肝功能急性损害是少见的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尽早诊断,及时终止妊娠,防治产后出血及感染。

  • 标签: 肝功能损害 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HELLP综合症
  • 简介:摘要慢性肺心病在急性加重期多因感染、缺氧出现心力衰竭,它使机体的血液动力学和神经内分泌等首先发生变化,继而导致全身其他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障碍,肾功能受损常常出现。本研究选择我院诊治的心衰合并肾功能损害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

  • 标签: 慢性肺心病 心衰 肾功能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对大脑的损害。方法对73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CT及TCD检查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研究组CT检查异常率为90.41%,对照组为4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CD检查,研究组异常率为56.16%,对照组为26.6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VA,BA和MCA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酒精对大脑的损害比较突出,主要是引起脑萎缩和血流速度下降。

  • 标签: 酒精 精神障碍患者 脑器质性损害
  • 简介:摘要对我院2010年2月-2013年7月确诊收治的2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相关肾损害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相关肾损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肾炎综合症、肾病综合征以及肾功能不全等多种形式,且不同患者的肾组织改变情况不相同。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诊断时应该警惕患有肾功能不全以及血尿的患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 肾损害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麻疹和儿童麻疹并发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成人麻疹56例和儿童麻疹60例,分别进行肝功能、麻疹抗体igm、肝炎血清标志物等检查并作出诊断。结果56例成人麻疹患者47例发生肝功能损害,占所有入选病例的40.5%;60例儿童麻疹患者未发现肝功能损害。结论成人麻疹并发肝功能损害,中毒症状比较重,早发现、早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栓通对脑梗死后同侧丘脑继发性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血压大鼠(RHRSP)建立一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和栓通组,每组8只。栓通组大鼠MCAO术后24h经灌胃给予2ml/kg(10mg/ml)栓通,溶剂对照组给予等剂量溶剂,连续6天。MCAO术后1周感觉功能评估后行尼氏染色评价脑梗死灶体积和丘脑损害,并行免疫组化检测丘脑TUNEL、MAP-2和GFAP表达。结果栓通组大鼠患肢感觉功能较溶剂对照组出现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脑梗死灶体积无显著差异(P〉0.05)。栓通治疗后同侧丘脑神经细胞数量、MAP-2表达较溶剂对照组显著增多(P均〈0.05),但GFAP表达显著下降(P〈0.05)。脑梗死后同侧丘脑TUNEL+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假手组,栓通可显著减少同侧丘脑TUNEL+细胞数量(P均〈0.05)。结论栓通能够改善脑梗死后同侧丘脑继发性神经损害和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同侧丘脑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脑梗死 丘脑 脑栓通 凋亡 大鼠
  • 简介:目的从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的角度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电变化的特征。方法选取MCI患者19例,其中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10例,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患者9例。MCI患者经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体衰退量表(GDS)、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Hachinski缺血指数(HI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在安静状态下采集电信号后行非线性分析并与10位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人(HE)行组间比较;同时,VCIND亚组与aMCI亚组行MCI组内比较。结果MCI组与HE组比较,电非线性参数关联维数(D2)、点关联维数(PD2)、复杂度(Cx)平均值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CI亚组与VCIND亚组比较,电非线性参数Cx平均值增高,李亚普诺夫指数(LE)平均值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电非线性分析能够较早客观判断功能的改变,对MCI的诊断及亚型的判定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 标签: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脑电图 非线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肝损害功能不全的临床特征,探讨肝功能损害功能不全对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28例慢性心源性肝损害功能不全患者,记录其临床资料及肝肾功能演变过程,、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慢性心源性肝损害功能不全患者,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肝肾功能损害也在加重。结论慢性心源性肝损害功能不全较普遍,临床需要更多重视,病因及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预后较差。

  • 标签: 慢性心源性肝损害肾功能不全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功能损害时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作为早期敏感标志物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胶乳增强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的浓度,同时测定血肌酐(Scr)、尿素(Urea)与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比较。结果血清CysC在健康对照组、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肾衰竭组、尿毒症期组测定值分别为(0.79±0.31)、(1.38±0.32)、(2.28±0.55)、(4.88±1.47)、(7.43±1.15)mg/L,随着肾功能损害程度增加,血清CysC的浓度升高,相邻各组之间Cys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血清CysC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Scr、Ure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功能不全不同损害期血清CysC浓度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相关,血清CysC作为反映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在肾功能损害早期优于Scr、Urea,CysC与其他肾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正确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胱抑素C 肾功能损害 肾小球滤过率 肾衰竭
  • 简介:经颅电刺激(transcranialelectricalstimulation,TES)技术是近年来用于功能研究与治疗的新方法,它通过头部表面电极引入电流(脉冲或直流),对颅内中枢神经系统施加刺激以达到影响和改善功能的目的。具有无痛、无创,易于操作,效果显著等特点,

  • 标签: 经颅电刺激 脑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疆木垒县成人麻疹并发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及其对策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成人麻疹56例和儿童麻疹60例,分别进行肝功能、麻疹抗体IGM、肝炎血清标志物等检查并作出诊断。结果56例成人麻疹患者47例发生肝功能损害,占所有入选病例的40.5%;60例儿童麻疹患者未发现肝功能损害。结论成人麻疹并发肝功能损害,中毒症状比较重,早发现、早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麻疹 成人 临床
  • 简介:老年期抑郁(1ate—lifedepression,LLD)和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两者共存显著增加了向老年痴呆转化的风险,高度提示了抑郁情绪和记忆障碍可能对两种疾病的发展存在重要的交互作用。然而,至今为止的研究往往受制于样本量、研究手段缺乏以及针对LLD和MCI神经环路结构与功能的直接对比性研究,对LLD和MCI这两种高级神经功能障碍的“共病”机制至今未得到深入探讨。

  • 标签: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老年期抑郁 临床意义 共病 高级神经功能障碍 健康问题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42岁,主因"反应迟钝1个月,加重1周"于2010年2月2日由门诊收入院。患者1个月前饮38度白酒250ml后入睡,睡眠时未佩戴无创呼吸机,10h后被家属发现患者呼之不应,无大小便失禁,身边无呕吐物,患者所处环境中未发现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情况,遂将其送至急诊,当时测血压90/60mmHg,查体示浅昏迷,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69mmHg,血氧饱和度79%,诊断"醉酒状态",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脑白质损害 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