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地出生体重儿不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对两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级 2018年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按不同进行分组并进行比较。结果: 2016年 VLBW越小,其 RDS、 ROP、感染性肺炎、 CLD、肺出血的发生率更高,需要输血治疗的贫血的比率更高; 2018年 VLBW越小,其 RDS、 ROP、 CLD、需要输血治疗的贫血的发生率更高; 2018年感染性肺炎发生率较 2016年减少( P<0.05)。结论:越小,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因此需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减少小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加强早产儿管理及感染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胎龄 极低出生体重儿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比较1岁内不同早产儿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差异。方法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出生146例早产儿,根据出生分为早期早产儿(<32周)和中晚期早产儿(≥32周),其中早期早产儿65例,中晚期早产儿81例;要求研究对象矫正月龄1~6、8、10及12月进行随访,生长发育评价使用Z值(Zscore)评价,生长标准选用WHO2006生长标准,对其0~12月内的体重、身长及头围分别进行Z值评估并分析,计算年龄的身长Z值(ZscoreoflengthforageLAZ)、年龄的体重Z值(ZscoreofweightforageWAZ)、身长的体重Z值(ZscoreofweightforlengthWLZ)和年龄的头围Z值(ZscoreofheadcircumferenceHCZ);分别于矫正6月和12月采用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测试随访对象智力发育指数(mentaldevelopmentindex,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developmentindex,PDI)。结果两组早产儿男女构成比和出生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周早产儿矫正6月和12月LAZ低于≥32周早产儿;<32周早产儿矫正6月WAZ低于≥32周早产儿;<32周早产儿矫正6月WHZ低于≥32周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HCZ各月龄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矫正后得分,<32周早产儿6月和12月MDI低于≥32周早产儿,12月PDI亦低于后者。结论早期早产儿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状况落后于中晚期早产儿,应重视不同的早产儿保健。

  • 标签: 早产儿 胎龄 体格发育 神经心理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核磁成像结合骨测评法(中华05法),指导SGA治疗过中rGH的临床使用,在避免高剂量rGH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高SGA治疗中rGH的个性化剂量使用,提高SGA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SGA治疗的患儿142例参与研究,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根据核磁骨测评及常规治疗法,由固定的治疗团队对两组患儿进行治疗,利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参考核磁骨测评结果的治疗组在身高SDS(Median=0.79)(F=8.82,p=0.0033)、骨SDS(Median=0.89)(F=1.269,p=0.0230)、治疗三个月生长速率GV(t=1.2645,p=0.0479)等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同时,核磁成像骨测评组与常规治疗组在BMI(kg/m2)SDS、体重(KG)SDS及血生化检测(IGF-1、IGFBP-3、GLU、TSH等)没有明显差异及异常。结论在SGA治疗中可以利用核磁成像骨评分法,指导rGH的临床使用,更加及时、合理快速的评估SGA的治疗方案,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核磁成像 骨龄测评 小于胎龄儿 重组人生长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NIPPV/BIPAP/NCPAP作为初始呼吸支持模式治疗<32周早产儿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ICU,确诊为NRDS且<32周的早产儿。按初始无创通气方式不同分为三组(NIPPV、Bi-PAP及NCPAP)。比较三组患儿生后5天内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应用无创通气时间、使用PS比例及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1)NCPAP、NIPPV和BiPAP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模式使用时间、住院时间、PS使用率及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BiPAP作为初始呼吸支持模式治疗<32周早产儿NRDS较NCPAP可以降低机械通气率,但在减少PS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未显示优势。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经鼻间歇正压气道通气 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超未成熟儿、体重、用氧情况等对发生严重ROP(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8年8月在我院出生,并于新生儿科住院且达到出院标准正常出院的超未成熟儿,总共75例,筛查出ROP53例(其中严重ROP6例),轻47例无ROP22例。将其分为轻型或无ROP组和严重ROP组,对两组患儿、出生体重、体重下降是否大于10%、生后6周体重、生长率、吸氧时间、NCPAP应用时间、有创呼吸支持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患儿中,25+6~27+6周,平均27周,ROP发病率为70.7%,严重率为8.0%,单因素分析两组间比较、用氧时间、有创呼吸支持时长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将所有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后仅有创呼吸支持时长具有相关性。结论超未成熟儿ROP发病率高,、用氧、有创呼吸支持是严重ROP发病的危险因素,而长时间有创呼吸支持可能是严重RO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超未成熟儿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或三选择性减术后妊娠结局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2月—2018年8月收治的24例双或三妊娠患者,孕11周后在超声引导下对计划被减胎儿进行KCl心内注射减,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减成功,减后妊娠结局良好,抱婴回家率较高。结论双或三选择性减术后患者妊娠结局良好,良好的护理质量对提高减术成功率及预防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多胎妊娠 KCl心内注射减胎 术后妊娠结局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漏、胎动不安是常见妊娠病。漏主要是指女性妊娠期间阴道不时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也称为胞漏或漏;而胎动不安则主要是女性在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感,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西医称之为先兆流产,两者区别主要在于有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漏与胎动不安经积极稳妥治疗后,大多可继续正常妊娠,分娩健康的婴儿;若患者无法接受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病情可发展为难免流产、完全流产、不全流产、或过期流产、感染性流产、习惯性流产等,使患者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中医中药在治疗漏与胎动不安上有明显优势,寿丸则是最常用的有效方药之一,本文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对寿丸加减治疗漏、胎动进行综述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胎动不安 寿胎丸 胎漏 加减 综述
  • 作者: 王轶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四川省南充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南充637000)【中图分类号】R8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43-01孕期对胎儿的胎心心音听诊是最早的胎儿监护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预防和减少胎儿死亡生产率、降低围产儿发病率上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胎心监测用其守护宝宝健康是全家人都应该普及的知识。1胎心监测发展历史胎心监测最早始于1818年,主要用耳朵贴近腹部来听到胎心;从1821年开始,木式听筒开始用于胎心听诊;上世纪50年代末,电子工业的发展,为胎心监测仪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就是从上世纪70-80年代起,各类型的胎心监测仪在世界各国开始迅速普及。1958年,美籍华裔Edwrd,Hon教授发表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电子胎心率评估》论文,在文章中首次阐明并解释了电子仪器记录瞬时胎心率及子宫收缩对产时胎儿窒息评估的重要性。此后,随着胎心电生理学的发展,以及集成电路、软件技术和胎心拾取技术的进步,现在的胎心电子检测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发展。2胎心监测的作用胎心监测是胎心胎动宫缩图的简称,是利用胎心率电子监护仪将胎心率曲线和宫缩压力波形可视化记录下来供临床分析的图形,是能正确评估胎儿宫内状况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对胎儿没有危害,有需要的话,可以在家配置简易的胎心检测仪,自主进行检测。胎心监测能够连续观察并记录下胎心率的动态变化及胎儿受宫缩影响的状态。可通过这种方法在怀孕早期发现胎儿宫内急慢性缺氧、胎盘功能不全、脐带脱垂或隐性脱垂等危险状态,而且还可以检查胎儿宫内储备状况。但是这种判断胎儿宫内状态的监测方法,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当产妇发生宫缩时,就不能听取胎心率,需要在宫缩停止30秒后才可以开始听取胎心;此外,宫缩时或宫缩刚过后的胎心率是无法准确判断的,也就难以鉴别这一阶段的胎心异常是生理性还是病性变化。但胎心监测仍然是最重要的判断胎儿在孕期健康状态的方法,需要准妈妈们不能因为麻烦而忽视对胎心的监测,需认真耐心的坚持。3胎心监测必备知识(1)胎心监测开始的时间孕妈妈在自身身体状况没有大问题的情况下,在孕期第36周就可以进行胎心监护了,建议之后每周保持一次监测。如果孕妈妈在自身就有疾病或孕期出现并发症严重的情况下,建议最好从孕期第28-30周开始胎心监测。(2)胎心监测前的注意事项孕妈妈在准备做胎心监测前,需特别注意以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进行自发学习的有效途径,如何使区域活动常做常新,让幼儿始终保持对区域的参与热情,从而更好地为幼儿游戏的发展服务并促进区域活动不断深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材料的“多元性跟进”、“转变式跟进”和指导行为的持续跟进,促进区域活动如源头活水一般汩汩流淌。

  • 标签: 跟进式区域活动实践
  • 简介: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基于此,我将焦点聚集在幼儿最喜欢的区域活动这一环节。混环境下,给区域环境创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探索开展混幼儿区域活动的意义,到如何使混区域活动有效开展,再到如何让混区域活动有效实施。对创设混区域进行初步的思考,期望能在推动及开展混区域活动上有所帮助。

  • 标签: 幼儿园混龄大区域混龄游戏
  • 简介:摘要母输血综合征是妊娠期胎儿血液或部分成分通过破损的胎盘绒毛间隙进入母体血循环系统,最终导致胎儿不同程度失血及母体类似溶血的一组症候群,是一种少见的产科疾病。由于发病隐蔽,产前诊断比较困难,容易漏诊,诊断时胎儿往往已严重贫血,甚至死宫内。分娩过程中电子心监护(electronicfetalmonitoring,EFM)的心率图形是胎儿心脏和中山神经系统对血容量变化、酸中毒和低氧血症反应的间接标志,本文从我院2018收治的一例严重母输血综合征产时监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母输血综合征伴不典型心监护的图形判读与处理,旨在总结经验以降低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标签: 胎母输血综合征 胎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已成为全球老人人口最多、老龄化发展速率最快的国家。养老事业面对的压力和挑战与日俱增,传统的养老模式已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需要创新养老服务体系来应对老龄化所带来的困局。本文通过对目前常见养老模式的深入分析,从而提出新型全社区养老模式的构想,认为该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活力社区的理想模式。

  • 标签: 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 新型全龄社区 规划设计
  • 简介:摘要混教育最大特色就是能够让幼儿具有多重身份,并处于一种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身处于复杂关系环境中的孩子,可以是同龄人的玩伴,可以是其他孩子的哥哥、姐姐或者是弟弟、妹妹,甚至可以是其他幼儿的老师。这种多重身份将会为幼儿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并且对其心理构成巨大冲击。幼儿园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对幼儿的情感体验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既要丰富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又要防止不健康情感对孩子构成负面影响,最终实现孩子们全面、健康的发展。本文对混教育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幼儿园混教育的实施现状,并从四个方面,就如何有效开展混教育,提出了若干建议。

  • 标签: 幼儿混龄教育 教育组织形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刺激心监护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收治的82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B超+自测胎动方式进行检测,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无刺激心监护进行检测,统计两组患者新生儿窒息发生概率和胎儿窘迫检出率。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胎儿窘迫检出率为91.2%、51.2%;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9.8%、29.3%,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患者进行无刺激心监护联合B超+自测胎动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无刺激胎心监护 B超诊断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 临床效果
  • 简介:笔者在上海交大艺术品班学习陆忠老师关于铜掐丝珐琅的鉴赏课,迷上了铜掐丝珐琅的收藏而一发不可收,在收藏的过程中,经常碰到本身做工非常不错但经过数百年的颠沛流离和岁月的侵袭后而变成破损件或残件,甚是可惜。

  • 标签: 活力 艺术品 珐琅 老师 肌肤 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