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强迫性行为障碍是一种以无法控制自身频繁的性行为或性幻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它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痛苦,还增加感染性病的危险。国外对于强迫性行为障碍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加,但国内研究较少,在临床也未受到相应的关注。为增加对强迫性行为障碍的认识,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诊断和评估、流行病学、药物和心理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读者提供较全面的强迫性行为障碍诊疗信息。

  • 标签: 强迫行为 强迫性障碍 强迫性行为障碍
  • 简介:[摘要]撒谎是儿童行为障碍的一种表现,严重危害了儿童未来身心健康与个性成长。分析并找到其撒谎的根源、表现形式及特点,有助于家长或教师正确对待,进一步及时预防与纠正儿童的偏差行为,也有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 标签: [] 撒谎 行为障碍 偏差行为 身心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导致的精神行为障碍治疗方法。方法:择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脑卒中后导致的精神行为障碍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单纯心理治疗,研究组予以心理治疗联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研究组治疗出现失眠、椎体外系反应、激怒、乏力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的32.00%(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的心理治疗,应用心理治疗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导致的精神行为障碍效果显著,大幅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率,利于病症好转,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精神行为障碍 治疗有效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的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BD)与血浆神经丝轻链水平(NfL)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神经内科就诊的121例PD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相关量表评分以及血浆NfL水平,根据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量表(RBDSQ)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PD合并RBD组(PD-RBD,RBDSQ ≥6)与PD不伴RBD组(PD-NRBD,RBDSQ<6)。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浆NfL水平,比较PD-RBD和PD-NRBD组患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睡眠质量等。结果PD组的血浆NfL水平高于对照组,M(Q1,Q3)分别为19.39(12.58,31.78)、14.85(9.78,22.15)ng/L(Z=-2.492,P<0.05),PD-RBD组的血浆NfL水平高于PD-NRBD组以及对照组,M(Q1,Q3)分别为25.29(19.09,34.75)ng/L、17.14(11.70,26.67)ng/L、14.85(9.78,22.15)ng/L(Z=-3.434,P<0.01),但对照组和PD-NRBD组的血浆Nf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表明,血浆NfL浓度为17.86 μg/L时,可区分PD-RBD组和PD-NRBD组(曲线下面积为0.70,95%CI:0.60~0.80,灵敏度82%,特异度5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fL水平是PD伴RBD的独立危险因素(β=0.068,OR=1.103,P=0.003)。结论PD-RBD患者的血浆NfL水平增高,血浆NfL或可作为PD合并RBD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 标签: 帕金森病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 血浆神经丝轻链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培酮联合地西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淮南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限定选取病例的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将60例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在治疗时单一给予地西泮,研究组在治疗时给予利培酮联合地西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治疗满意度。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5,P <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病理症状、总评分)分别为(26.07±3.70)分比(16.38±2.04)分、(24.04±2.98)分比(13.86±1.84)分、(44.06±5.28)分比(31.83±4.04)分、(91.84±9.76)分比(40.84±6.26)分;研究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分别为(25.84±3.82)分比(10.30±1.17)分、(24.48±3.26)分比(7.48±0.82)分、(43.28±5.21)分比(21.06±3.72)分、(92.06±9.85)分比(68.27±7.02)分;治疗前两组PAN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研究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病理症状、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14.16、17.34、10.74、15.97,均P < 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评分)分别为(12.64±2.50)分比(13.87±2.16)分、(12.47±2.12)分比(13.28±2.18)分、(9.54±2.16)分比(14.20±1.27)分、(10.97±1.84)分比(12.78±2.42)分;研究组分别为(12.68±2.53)分比(15.37±2.07)分、(12.49±2.14)分比(14.90±2.20)分、(9.37±2.14)分比(15.03±1.27)分、(10.94±1.81)分比(13.86±2.18)分;研究组治疗后各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74、2.86、2.50、2.81,均P < 0.001)。两组治疗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P=0.022)。结论利培酮联合地西泮有利于促使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酒精诱发性障碍,神经系统 治疗结果 生活质量 地西泮 利培酮
  • 简介:摘要:在融合教育环境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存在严重的社交问题。这类儿童通常缺乏沟通技巧、相处技巧以及处理冲突技巧。社交技巧对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正向社交行为和提高社交能力有着积极影响。社交技巧能够使社交问题行为减少,改善常人与障碍儿童的关系,促进人们的融洽相处。

  • 标签: 融合教育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社交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精神发育迟滞并伴有行为障碍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丙戊酸盐的应用价值,分析疗效并观察患者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精神发育迟滞合并行为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其就诊顺序编号后运用计算机随机均分2组,对照组(n=28)在治疗中为其提供利培酮,研究组(n=28)在此基础上联合丙戊酸盐,分析干预效果,对比治疗总有效率、PANSS评分。结果:两组间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研究组阳性、阴性症状均更低,P<0.05。结论:在神经发育迟滞并行为障碍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丙戊酸盐可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好转,建议推广并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行为障碍 丙戊酸盐 利培酮 精神症状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对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干预方法,因情绪与行为障碍对孩子的成长存在很不利的影响,例如虽然没有智力障碍和精神失常,但情绪与行为表现显著地异于常人,与社会要求和社会评价相违背,甚至影响个人的社会适应,问题较大的是不良的行为以及糟糕的人际交往,这无疑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我们必须及时干预。本文通过“私人订制式”的绘本课程的干预,从基础性、自主性、个性化课程的不同搭配,科学合理地制订出个别化教学和训练,以得到更适宜的干预和指导。采用三阶段(认同、净化、领悟)绘本习得策略,在过程性、总结性评价下发现幼儿的变化,试图提升情绪与行为障碍幼儿的情绪调节与行为控制能力。

  • 标签: 私人订制式 绘本课程 情绪与行为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改善老年人精神痴呆行为障碍方面运用奥氮平进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患者共计96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使用奥氮平治疗,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痴呆精神行为病理量表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行为病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1%远高于观察组患者的9.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方面采用奥氮平治疗安全性能高,不良反应率低,能够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痴呆 精神行为障碍 奥氮平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奥氮平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以2019年3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奥氮平片联合综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利培酮治疗和综合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采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CE-AD)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并对比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 BEHACE-AD 评分在行动障碍及偏执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奥氮平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效果明显、安全性高。

  • 标签: 奥氮平 综合康复训练 老年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痴呆患者应用奥氮平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68例老年痴呆者,时间2021年03月-2022年03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4例,行喹硫平治疗,观察组34例,行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精神行为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老年痴呆患者奥氮平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精神行为障碍,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老年痴呆 奥氮平 精神行为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老年痴呆患者应用奥氮平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05月-2022年05月本院72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36例,行喹硫平治疗,观察组36例,行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和BEHAVE-AD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老年痴呆患者奥氮平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精神行为,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老年痴呆 奥氮平 精神行为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奥氮平对老年痴呆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对其精神行为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该院中的80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参照组,40例,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参照组基础上用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奥氮平 老年痴呆 精神行为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伴与不伴RBD患者的运动、非运动症状及多导睡眠图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门诊的特发性RBD(idiopathic RBD,IRBD)患者及神经内科门诊的早期PD患者,分为IRBD组(67例)、PD伴RBD组(PD+RBD,19例)、PD不伴RBD组(PD-RBD,22例)。选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3部分(unit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part 3,UPDRS Ⅲ)、Hoehn-Yahr(H-Y)分级、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香港中文大学快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量表(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questionnaire-Hong Kong,RBDQ-HK)、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Sniffin' Sticks嗅觉功能检测、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评定量表(scale for outcomes in Parkinson's disease-AUT,SCOPA-AUT)评估患者的运动症状以及非运动症状包括日间嗜睡、RBD症状、抑郁、认知功能、嗅觉功能、疼痛程度及自主神经功能;患者均接受整夜多导睡眠监测。对3组患者的运动、非运动症状及睡眠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Krukal Wallis检验、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等统计学处理。结果3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009,P<0.05),PD+/-RBD的UPDRS Ⅲ及H-Y评分均较IRBD组增高(均P<0.05),但PD+/-RBD两组间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非运动症状ESS、MMSE、嗅觉功能、VA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IRBD组[0(0,3)分]比较,PD+RBD组的HAMD评分[2(1,9)分]更高(P<0.05);3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SCOPA-AU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在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性功能方面,其中,IRBD组[8(4,14)分]、PD+RBD组[11(7,14)分]的SCOPA-AUT总分均较PD-RBD组[4(5,5.75)分]高(均P<0.05),尤其是消化系统评分(均P<0.05);PD+RBD组[(3.47±1.17)分]性功能评分较IRBD组[(1.78±0.60)分]高(P<0.05),泌尿系统评分也较PD-RBD组高(P<0.05)。3组患者的睡眠参数除REM氧减指数以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RBD组的REM氧减指数[21.30(6.10,34.00)/h]显著高于IRBD组[5.90(2.70,16.7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PD伴RBD存在更严重的非运动症状,尤其是抑郁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RBD可能与更早期和更广泛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有关。

  • 标签: 快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多导睡眠监测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分享”是儿童在积极的社会交往中经常采用的行为,又是与他人在情感和物质上的分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有助于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人的社会性。然而,这项普通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能力,大部分的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并不具备。

  • 标签: “四步法”小步递进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分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纽曼健康系统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病人护理过程中对行为障碍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进行治疗的4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分对照组(23例;采取精神疾病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3例;采取纽曼健康系统护理)。分析2组老年病人干预前后的行为障碍改善程度以及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在行为障碍评价结果中,观察组的总消极因素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总积极因素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康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护理中,通过纽曼健康系统干预后能显著改善行为障碍,帮助老年患者快速康复,值得进一步普及。

  • 标签: 纽曼健康系统 精神分裂症 康复效果 行为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护理知识和行为掌握情况。方法:选择40名神经内科护士进行调查,选择31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特征护士在进行护理时吞咽障碍护理知识和行为掌握情况。结果: 脑卒中吞咽障碍护理知识得分伤,年龄越大护士得分越高,主管护师得分越高,(P

  • 标签: 神经内科护士 脑卒中吞咽障碍 护理知识 行为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护理知识和行为掌握情况。方法:选择40名神经内科护士进行调查,选择31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特征护士在进行护理时吞咽障碍护理知识和行为掌握情况。结果: 脑卒中吞咽障碍护理知识得分伤,年龄越大护士得分越高,主管护师得分越高,(P

  • 标签: 神经内科护士 脑卒中吞咽障碍 护理知识 行为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神经科的护理工作者对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管理知识的认知和行为状况。方法 挑选本医院内2020年9月-2021年8月神经科护理工作者 34 名进行调查研究,选取本医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评价分析护理工作者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管理知识的认知的分数。结果 不同年龄以及学历的护理工作者的认知分数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年龄的护理工作者的行为分数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脑卒中吞咽障碍 神经科护理人员 认知 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