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法”小步递进: 促进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分享”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3

­“四步法”小步递进: 促进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分享”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

丁晓奕

萧山区瓜沥镇幼儿园

摘要】“分享”是儿童在积极的社会交往中经常采用的行为,又是与他人在情感和物质上的分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有助于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人的社会性。然而,这项普通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能力,大部分的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并不具备。

通过研究发现,基于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采用四步法:(社会故事)物质分享、(情绪手册)情绪分享、(1+N格图)游戏分享、(新闻播报)轶事分享,这四步法来小步递进提升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享”能力,从而有效改善自身的不良情绪、增进与人的互动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分享”能力的训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此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 “四步法”小步递进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分享

一、研究缘起

经过一段时间对小喵的一日生活的关键事件中的行为观察记录追踪,我发现小喵的主要问题是不与人交流、语言表达欠佳、动作发展迟缓三个方面。

(二)原因分析

根据小喵在园一日生活的表现,我与小喵的爸爸进行深入交流,从中得知:

1.自身因素分析:小喵年龄偏小,性格敏感,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喜欢一个人玩,有时会幻想和动画片的人物一起玩;不爱表达自己的想法。

2.家庭因素分析:小喵和爸爸妈妈弟弟生活在一起,爸妈工作忙碌,平时祖辈带养较多,疏于与她的沟通。爸爸反映很少带她出去公共场合社交,在家一个人玩比较多。

3.童年经历分析:有经常被其他小朋友抢玩具、被排斥的不好经历,也不表达自己的想法,一个人憋屈忍受,逐渐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

和小喵爸爸多次访谈沟通后,她爸爸曾带她去咨询了儿保心理医生,确认了有情绪和行为障碍倾向,我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同时综合了小喵在社会交往、语言表达、动作发展方面的表现,着力提高“分享”能力来改善她的问题现状,进行干预计划。

    二、研究过程

1.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探索促进个案“分享”能力发展的四步法,从而减少幼儿情绪行为问题发生的频率,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增进与人互动、友好相处的能力。

2.研究内容:提升个案“分享”能力的四步法研究,包括(社会故事)物质分享、(情绪手册)情绪分享、(1+N格图)游戏分享、(新闻播报)轶事分享,这四步法来小步递进提升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社交能力。

3.研究方法:本次干预采用单一被试ABA设计(包括基线期、干预期、追踪期,辅以观察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并利用《私人订制情绪手册》、《小喵的情绪月统计板》、《1+“N”图格游戏故事》、《今日小主播记录表》等进行信息和数据收集。在基线期,时间为2周,此阶段不进行任何干预。在干预期,时间为2周,每日按照四步法干预计划进行实施。在追踪期,时间为2周,保留自然情境下的策略,撤销其他干预策略,收集整理数据。

三、干预目的与意义

我国目前对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定义。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通常表现为两个维度和两个方面:两个维度是外倾型和内倾型,两个方面是学业方面和人际方面。外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通常表现为固执、好斗、爱挑衅,也包括了反社会行为;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明显表现是社会性退缩、沮丧、自卑和焦虑,甚至陷入深度的抑郁。

本研究中的小喵的问题行为表现为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呈现的特征之一就是互动能力欠佳,表达能力不足,行动表达多于口语表达,缺乏理性和灵活的思维、恰当的判断和选择,无法与周围的人建立妥善的互动关系。急需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干预方法,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因此,本研究我们采用“四步法”小步递进策略作为切口,对小喵情绪与行为障碍问题进行逐一破解,目的是帮助小喵学会分享自己的物品、情绪,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愿,逐步融入到同伴集体中去,更好地社会化。

四、干预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基于小喵缺乏“分享”能力原因的分析,以认知行为为轴线,本研究拟以了解分享概念、提升分享能力、体验分享过程和促进分享泛化四个方面出发,借助四步法:(社会故事)物质分享、(情绪手册)情绪分享、(1+N格图)游戏分享、(新闻播报)轶事分享,这四步法来小步递进提升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享”能力的发展。

(一)社会故事——物质分享

社会故事能有效协助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解读社会信息、学习适当的社会行为。通过收集、编写、理解幼儿为本的社会故事,帮助小喵了解“分享”行为及其相应的内涵。

1.观察调查,收集社会故事素材

通过观察访谈、调查收集小喵日常生活中发生频次较高的分享活动,并以此确定社会故事中涉及到的情境、人物、情节、语言等要素,及时收集相关生活照片。

  1. 综合考量,编写社会故事内容

将收集到的小喵的日常照片,进行归类,基于小喵的障碍特点及任职能力,每一个社会故事均包含对情境的描述、对他人观点的分析,可以提高小喵对分享行为的认同。在旁可以加一些比例适当的指导语。

  1. 协同阅读,理解社会故事内涵

要合理利用好社会故事,教师与其父母要协同小喵一起阅读社会故事,帮助小喵理解社会故事内涵。如基于小喵日常行为中的分享行为有“分享贴纸小物件”、“玩具分享日”、“公共材料分享”等多个生活化的社会故事帮助小喵了解“分享”行为及其相应内涵。

(二)情绪手册——情绪分享

由于小喵的情绪比较内隐不外露,我们很难发现她的不良情绪,因此需要一个情绪记录表达的工具来协助她表露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情绪手册包括小喵在画册上的随意涂鸦、以及(情绪柜、情绪墙、情绪月统计板上)教师将小喵的个人情绪记录剪影图片,都将是小喵体验情绪分享的过程。

1.情绪,收集情绪符号

请小喵将自己平时常见的情绪绘画在小圆纸上,将情绪符号挂在自己的学习柜上。每天可以把自己的情绪进行翻牌来表露自己当天的心情,可以分早上、中午、离园三个时间点去翻牌,便于教师和同伴直观了解小喵的情绪变化。

2.情绪,助推情绪记录

情绪墙作为一面情绪记录墙,是在晨间来园的时候,幼儿自主将自己的姓名卡片贴放在四种情绪图形旁边,来助推情绪记录,重点关注那些“我需要帮助”队列的幼儿的情绪。

3.情绪月统计板,保障情绪分享

教师鼓励小喵在离园前将当天整体的情绪表达在“情绪月统计板”上,同时需要鼓励小喵“为什么今天的心情是这样的?说说具体原因?”保障对自己的情绪与人分享,说出细节并记录在情绪符号旁边注解。月末,教师可以统计小喵一个月的情绪情况以及做出为何产生此类情绪的原因归因。

(三)1+N格图——游戏分享

1+N格图是由幼儿自己设计几宫格来绘画游戏分享记录,可以是一幅图的单情节画面,可以是两宫格的前因后果构图,也可以是多宫格“N”可以表达更多的事件元素,比如时间、地点、人物、开始经过结果等过程,促使游戏的具体情节分享。

1.绘画记录经验

在户外晨间锻炼进行大动作运动,如跑、爬、跳、钻、平衡等自由自主游戏活动中,小喵的运动迟缓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最好的方式就是回教室评价环节请小喵绘画记录下自己的运动经验,促使她下一次能够清楚自己要去做哪些尝试和挑战。

2.自言自语表达

将绘画作品进行自我阅读,鼓励幼儿自我讲述画面内容,实则是做提升分享能力的私下练习,及自言自语表达画面内容。

3.与人倾述酣畅

进而是要将游戏故事讲述给别人听,包括同伴和教师。例如在“1+N格图”游戏故事绘画表达时,小喵画了一个五宫格的木地板晨间锻炼游戏,画好以后我问她“你是怎么玩的?”小喵开始大胆和我讲述游戏故事,边指着画面边和我说:“我爬梯子、我跳障碍、我走木板,最后我站在垫子上。”能够把画面完整讲述,最后还抬头看了我一眼,我马上回应她的眼神:“你讲得真不错。”

(四)新闻播报——轶事分享

1.提供分享支持

班级里提供晨间谈话环节,提供 “播报台”这个集体舞台供幼儿上台进行“今日小主播播报”。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讲故事、猜谜语、说新闻等轶事播报。我也鼓励小喵主动报名,与其爸爸沟通协同她做好准备(播报最感兴趣的猜谜语)。

2.提升分享品质

将幼儿播报的内容记录在《今日小主播》手册中,选择内容精彩、表现精彩的个别在“国旗下讲话中播报”,以此来提升班级播报的品质,同时进一步积累了幼儿分享经验。对于小喵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呢。

3.巩固分享行为

   家园协力,新闻轶事播报也可搬回家、搬上线,请小喵在不同场合(家庭、小区、社区、班级圈线上等多种平台)进行分享自己的擅长播报内容,巩固其分享能力,慢慢地小喵越来越自信了,也愿意在大家面前大胆讲话,表达表现自己了。                                                                                                                                                                                                                                                                                                                                                                                                                                                                                                                                                                                                                                                                                                                                                                                                                                                            

、研究成效与评价

在家园的紧密配合下,经过这一段时期的持续训练,“四步法”小步递进活动体系本身的从外显到内隐,由易到难,促使小喵从物质的分享到愿意用情绪手册、情绪板等方式表露自己的情绪,用“1+N图格”绘画表达自己在户外锻炼游戏中的故事,再到挑战自我的新闻轶事播报在集体面前播报自己擅长的小谜语等口语表达,一步一步打开“分享”的心扉,表露表达自己的心声。“四步法”小步递进策略带给小喵新的物质分享、情绪表达方式、交往习惯方面的体验,在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

  1. 教育干预对孩子症状的改善,看到希望

小喵在接受干预之前、之中、之后,我对她的父母、爷爷奶奶、其他老师分别进行了多次访谈,来了解她的物质分享、情绪表达、交往习惯等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2.分享能力在游戏活动中逐渐彰显,行为常态化

本次研究在自然情境下对小喵进行观察,收集了基线期4次,干预期4次,追踪期4次,并且是三个独立的游戏活动中的分享行为数据。

通过干预,小喵的分享行为在三次自主游戏中发生的频次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干预效果在追踪期有较好的维持效果,此次研究的干预效果是有效的。 

五、研究启示

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因此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有其各自的原因,当儿童出现问题行为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行为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找到干预的针对性方案。作为一线教师,要做到普特同育,如何为儿童提供符合其自身发展的个别化支持,如何让儿童在自己的发展频道上有所突破自身的发展,是我们值得探讨和深思的话题。  

、参考文献

[1] 王萍主编.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及矫正.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 昝飞,张琴著.特殊儿童的问题行为干预:实例与解析.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年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