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治疗肛裂的疗效。方法将48例肛裂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肛裂切开治疗,研究组则应用肛裂切除+括约肌松解治疗。结果(1)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显著低于研究组,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明显低于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P<0.05);(2)手术相关指标情况比较研究组的手术中出血情况、手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3)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裂患者应用肛裂切除+括约肌松解治疗效果比传统肛裂切开治疗的效果更好,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肛裂切除术 括约肌松解术 肛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78例肛裂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2月接诊的178例肛裂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肛裂侧切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肛裂侧切联合括约肌松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便血及排尿困难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肛裂侧切联合括约肌松懈治疗肛裂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建议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常规肛裂侧切术 括约肌松懈术 肛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18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组59例。常规组对患者进行传统疝修补手术。治疗组对患者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结果治疗组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出院时间、术后感染、复发均优于常规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无张力修补与传统修补相比更具有优势,更适宜患者应用,能减少患者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临床治疗率,从而保障患者的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股沟疝 效果 不同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腮腺美容切口和常规口腔颌面“S”形切除在腮腺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行常规口腔颌面“S”形切除,观察组行美容切口耳后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面部神经损伤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5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美容切口可以显著提高腮腺肿瘤切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腮腺美容切口 腮腺肿瘤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治疗肠癌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0例。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的治愈率及1、3年生存率。结果四种治疗有效率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肠梗阻的手术方式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做出选择,各之间差异不显著,均可广泛运用到临床。

  • 标签: 结肠癌 肠梗阻 治愈率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4 年 6 月 ~2015 年 6 月收治的急性胃穿孔患者 34 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7 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胃大部分切除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单纯修补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 10 例,有效 6 例,无效 1 例,总有效率为 94.1% ;对照组患者显效 7 例,有效 7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为 82.3%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 42.5±8.1 ) min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26.8±5.4 ) h 、出院时间( 4.2±1.1 ) d ;对照组 患者的手术时间为( 115.4±15.8 ) min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49.5±6.2 ) h 、出院时间( 9.7±2.5 ) d ;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单纯修补治疗 急性胃穿孔效果显著,对患者创伤小,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单纯修补术 急性胃穿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嵌甲型甲沟炎治疗中采取改良嵌甲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手术方式的差异性对我院自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纳入的62例嵌甲型甲沟炎患者平均分成参照组(n=31)与实验组(n=31),参照组行传统手术,实验组行改良嵌甲切除,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嵌甲型甲沟炎患者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参照组呈现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形成(P<0.05)。结论将传统手术与改良嵌甲切除应用在嵌甲型甲沟炎治疗中均获得一定效果,但改良嵌甲切除效果更显著。

  • 标签: 改良式嵌甲切除术 传统手术 嵌甲型甲沟炎
  • 简介:摘要在临床眼科中,翼状胬肉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且该疾病术后比较容易复发,这对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目前,对于翼状胬肉的治疗主要是外科手术,相关研究指出,对翼状胬肉患者采取正确的手术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复发率,保证治疗效果。为探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本文针对不同治疗翼状胬肉的相关临床情况进行了分析。

  • 标签: 不同术式 治疗 翼状胬肉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tark和传统剖宫产手术对盆腹腔及腹壁粘连情况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接受剖宫产的产妇,妇女以往均有明确的剖宫产史,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采取Stark)和对照组(采取传统剖宫产手术)。在行再次剖宫的过程中,观察两组盆腹腔及腹壁粘连程度。结果两组孕周、孕次、产次分别为(38.11±1.35周、2.68±0.54次、2.26±0.47次)、(37.89±1.58周、2.71±0.61次、2.19±0.52次)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盆腹腔及腹壁粘连发生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随着人群剖宫产率的增加,再次剖宫产的孕妇逐年上升趋势,相对于传统剖宫产手术方式,Stark可以减少盆腹腔及腹壁粘连情况。

  • 标签: Stark术式 传统剖宫产 盆腹腔 腹壁粘连
  • 简介: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畸形不同外科处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4月至2017年6月手治疗的690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资料。其中,枕骨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390例,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210例,单纯后路减压治疗90例。术前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为3-13(平均8.20±4.34)分,术后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JOA评分和影像学改善情况进行1-14个月随访,分析手术疗效。结果随访期内,术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JOA评分为7-16(平均12.13±3.38)分,较术前分值显著提高(t=-5.976,P=0.002)。术后3d颈椎CT显示所有患者的螺钉位置良好,寰枢关节脱位完全复位者485例,颈髓MRI显示脊髓形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术后3月颈椎CT显示骨性融合良好,颈髓MRI显示脊髓空洞消失或明显改善者512例。结论根据患者颅颈交界畸形是否稳定而选择不同,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关节不稳定性 复位 骨螺钉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剖宫产对再次开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再次开腹手术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剖宫产原则将这68例再次开腹手术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34例患者为新式剖宫产,观察组的34例患者为改良新式剖宫产,所以患者再次行开腹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以及盆腔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34例患者的开腹出血量为(36.58±12.38),开腹时间为(8.54±2.13)明显优于对照组34例患者的开腹出血量为(54.67±9.54),开腹时间为(17.56±4.89);对照组34例患者中有13例盆腔粘连为0级,盆腔粘连发生率为61.76%;观察组34例患者中有22例盆腔粘连为0级,盆腔粘连发生率为38.24%;观察组盆腔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开腹手术能够缩短手术开腹时间,减少开腹出血量,降低盆腔粘连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不同剖宫产术式 再次开腹手术 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宫颈环形电切在宫颈糜烂伴宫颈管炎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合理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糜烂伴宫颈管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高频电波刀(LEEP刀)切除进行治疗,观察组(n=30)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小环形电极切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29±0.76d,对照组为6.58±1.14d,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环形电极切除可有效提高宫颈糜烂伴宫颈管炎治疗效果,对于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糜烂 宫颈管炎 宫颈环形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研究。 方法:选取 2015年 3月至 2016年 3月来我院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患者 104例,并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治疗,实验组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移治疗。术后对患者实施半年随访,对两组患者复发率以及创面修复时间进行观测。 结果:对患者实施治疗后,两组患者治愈率与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对原发性翼状胬肉进行治疗,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移与单纯切除均可取得显著疗效。但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移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原发性翼状胬肉 单纯切除术 带蒂结膜瓣转移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TAP(Tstentingandsmallprotrusion)技术与MMC(modifiedmini-crush)技术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163例患者随机分为TAP组和MMC组,对比患者手术操作特征和12个月疗效。结果138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PCI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TAP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明显低于MMC组。随访两组患者再狭窄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支架血栓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AP技术在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有效性及长期安全性方面不亚于MMC技术,且操作简便,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分叉病变 药物洗脱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不同消化道重建对胃癌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医治的70例因胃癌进行了全胃切除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给予对照组患者利用食管空肠吻合以及空肠侧侧吻合的方法重建消化道,给予观察组患者利用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常见的两种肛肠手术中的麻醉的应用状况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收治的188例肛肠手术患者进行分析,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肛周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实施肛周浸润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药效时间以及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结果对两组患者的麻醉药剂量以及起效的时间等进行分析。实验组患者的麻醉药剂量以及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周神经阻滞相比较肛周浸润麻醉具有用量少、见效快等特点,且此方法简单、安全,因此值得在肛肠手术中大规模使用。

  • 标签: 肛肠疾病手术 肛周神经阻滞 肛周浸润麻醉 镇痛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外科暴露埋伏牙导萌对上颌埋伏前牙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将40颗埋伏牙术前实施CBCT定位和正畸方案设计,将采用开放导萌治疗的10颗牙作为对照组,行闭合式导萌的30颗牙为观察组。检测2组导萌入牙弓位置后牙齿松动度、冠长度、牙龈外形及牙髓活力,并进行牙周状况评估。结果对照组术后2颗牙龈外形欠美观,1颗冠伸长,1颗松动度Ⅰ度。观察组4颗牙龈外形欠美观,1颗冠伸长,2颗松动度I度。2组牙髓活力检测均无异常,对上颌埋伏前牙牙周组织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和闭合式导萌对埋伏牙进行导萌矫治,对上颌前牙牙周组织和上颌前牙牙周组织影响差异不大,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合理选择。

  • 标签: 埋伏阻生 上颌前牙 开放式 闭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