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锁定加压钢板以及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对于胫骨远端Pilon骨折的实际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2到2015年收治的98例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每组49例的实验组(胫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以及对照组(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种治疗方法效果。结果实验组使用胫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为43.87±8.45分钟,中出血量为40.09±6.19毫升,术后愈合时间为15.43±1.58周,治疗的优良率为89.80%;对照组使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为54.12±9.08分钟,中出血量为72.34±5.67毫升,术后愈合时间为19.37±2.01周,治疗的优良率为77.55%。结论使用胫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创伤较小,手术耗费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患者伤口可以更早愈合,具有更高的治疗优良率。

  • 标签: 胫骨远端 Pilon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解剖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和单纯的修补手术对急性胃穿孔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胃穿孔病人15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7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胃大部分切除手术,观察组78例患者则实施单纯修补手术。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可以发现,治疗之后观察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要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单纯修补手术对急性胃穿孔病人实施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愈率,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不同术士 急性胃穿孔 临床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胃穿孔应用不同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接受单纯修补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胃大部分切除治疗,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胃穿孔手术时,采用单纯修补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胃大部分切除,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胃穿孔 单纯修补术 胃大部分切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开腹子宫肌瘤切除与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运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60例,观察组患者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中出血量等指标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相比(P>0.05)。结论治疗子宫肌瘤患者采取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率。

  • 标签: 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 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7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腋窝淋巴结清扫方法分为对照组(35)与观察组(35),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观察组采取乳腺腔镜手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为74.2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采用乳腺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效果明显,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传统手术 早期乳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探讨胃癌全切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疗效。选择我院2010年8月—014年10月92例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行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与观察组(行“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营养状况。两组中出血量及术后腹泻、反流性食管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胀、倾倒综合征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5dALB、RBC、TP、HG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而两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全切“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胃肿瘤 “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 胃癌全切术 消化道重建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食道癌患者不同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消化道重建手术治疗的150例食道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吻合口位置不同分为A组(胸内吻合组)51例、B组(食管床吻合组)49例、C组(颈部吻合组)50例,所有患者手术后持续24h监测食管腔内pH值,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24h返流总次数、持续5min以上返流次数、最长返流时间、pH<4总时间、DeMeester评分等观察指标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不同手术治疗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食管反流现象,但吻合口越高者术后反流发生率越低,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食道癌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297-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不同LEEP治疗CI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行阴道镜联合不同宫颈电热圈环切(LEEP)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236例,就患者不同所产生并发症、出血量及愈合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另外,对LEEP术前及后病理符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采用不同LEEP出血量伴随手术范围的增加呈现出不断上升的状况(P<0.05),伴随手术范围的增加愈合时间逐渐延长(P<0.05);不同程度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术前及术后在病理符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LEEP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由于不同其发生率也存在差异。结论针对不同程度CIN患者,在阴道镜直视下,对其选用不同LEEP进行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就宫颈病变程度更加明确,还可达到治疗效果。

  • 标签: 宫颈电热圈环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阴道镜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5年5月收治的38例(42条患肢)ASO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18例(20条患肢)和B组20例(22条患肢)。A组采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血管支架植入治疗。均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踝/肱指数(ABI)、术后30d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2个月动脉通畅率和保肢率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动脉通畅率和保肢率及术后30d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胫动脉ABI均较治疗前升高,术后6、12个月B组QOL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球囊成形与球囊成形联合支架植入在ASO治疗中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后者对ASO患者QOL改善明显。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球囊扩张术 血管支架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治疗多种的椎体成形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已经确诊的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患者接受单纯经皮椎体成形(PVP),定位PVP组;另一组患者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为PKP组。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1。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腰部疼痛症状减轻,24小时后,两组患者都可下床走动。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后发现,两组评分均下降,而PKP组的评分下降幅度明显比另一组多(P<0.05)。手术前与手术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明显得到修复。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相比较发现,PKP组明显少于PVP组的术后并发症。结论椎体成形对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柱骨折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相比较之下,PKP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PVP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尿道下裂患者采取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比较保留尿道板与横断尿道术治疗尿道下裂手术疗效,从而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3月收治的尿道下裂患者40例进行研究,将这4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一组采用保留尿道板,另一组采用横断尿道术治疗,然后对研究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得出相关结论。结果保留尿道板与横断尿道术对尿道下裂的治疗有明显差异,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保留尿道板的手术治疗方法疗效明显好于横断尿道术治疗,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尿道下裂 两种术式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泪膜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70例70眼行白内障摘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1例(51眼)接受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B组46例(46眼)接受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的干眼症状(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nnerI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1d、1周、1个月干眼症状明显,眼角膜荧光素染色明显增加、SIT程度下降、BUT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时角膜荧光素染色、SIT及BUT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对患者泪膜功能产生一定影响,相比透明角膜切口,角巩膜缘切口对泪膜功能影响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角巩膜缘切口 泪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