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的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1
/ 2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的优化策略

刘芳

鹤岗市第八中学  黑龙江省鹤岗市  154102

摘要:新的初中地理课标从其根本思想出发,提出了转变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要以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将课程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指导学生以真实生活中的经验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并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从而养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新课标的推动下,教师要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摒弃以往枯燥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简单重复记忆形式进行革新转变,促使学生真正融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地理;优化策略

引言:

地理教学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趣味的授课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尽量让学生对学习到的东西感兴趣,这样才能将新课程提倡的理念和精神贯彻到实际当中。地理教师要认识到并承担起自己肩膀上的重担,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持续地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并通过一些切实可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1]。使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降低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出大量的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一、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提高自主探究意识

教师要积极地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抛弃传统教学理念,紧跟新课标教学部署,创新与发展自身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大胆尝试地理教学改革,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供更多思维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提高自主探究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借助地理学科中独有的趣味性,作为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点,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

例如,“地球的运动”课堂教学中,本节课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会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昼夜更替、时差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基础地理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地球公转自转模拟,让学生产生直观的概念认识,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自主讨论地球公转会引起怎样的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变化。学生根据自身知识储备进行深入讨论,教师可以在课堂讨论到白热化的时候,适时地抛出哥白尼的“日心说”,引发学生思维上的冲撞,形成课堂头脑风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随机出一些实用性的问题,如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夜晚吗?北京和东京哪一个地方可以先看到日出?从而让学生在该节课的学习中,不仅了解了地球的公转与自转,还能掌握时差这一概念,能够利用科学的原理解释时差这一问题,并活用到日常生活中作为常识积累[2]

二、实现微课导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往的地理课堂中灌输式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不契合,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信息时代,微课的出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程,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微课视频的优势,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在观赏微课视频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打破陈旧教学模式的束缚,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重视微课视频的制作,在课前要认真分析解读教材内容,借助互联网收集相关的资料,丰富视频内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3]

以《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为例,地理教师可以整合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精心制作微课视频帮助学生梳理课程重点内容,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借助视频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在课堂学习中呈现中国地形分布图,结合地图展开分析解读,带领学生回顾常见的地形,接着播放有关秦岭的微课视频,指导学生结合中国陆地上主要山脉分布图,指出秦岭所处的位置和走向,自主思考构成我国地形“骨架”的地形类型。在“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分布图”上按照山脉的走向,找出对应走向的山脉,归纳总结该走向山脉的分布特点,如“南北走向:贺兰山脉、六盘山脉”,教师可以列出十二列山脉引导学生说出对应的名称和走向。在了解我国主要山脉的基础上,播放关于黄土高原的视频并呈现中国地形分布图,指导学生从中找出中国的几大高原以及分布区域,结合视频归纳总结海拔最高的高原,引导学生成初步的认知。在学习高原的同时引出平原,播放东北平原的微课视频,沿循学习高原的思路,在地图中找出几大平原的具体位置以及分布区域,明确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东北平原。在教学中沿循高低的顺序,依次讲解高原、平原、盆地,播放有关塔里木盆地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盆地的地势特点,对比高原、平原、盆地建立起地理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强化课堂实践操作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中,教师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了学生,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要想推动初中地理课堂的建设,地理教师除了要把有关的知识教授给学生之外,还要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些课余时间的实习,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外在条件。

例如,在完成“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这部分的教学后,当学生对我国水资源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就可以通过课外实践来提高学生的环境和资源保护意识。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居住地,进行分组,了解家周围的用水状况,并讨论造成用水问题的主要因素,以及采取的措施对用水进行保护。学生将调查探索的结果用作文或表格的形式展示,并在下一节课中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在这样一种课余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并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来灵活地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促进了初中高效地理课堂的建设。

四、开展跨学科教学

在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需要教师阅读大量的书籍,对各种不同的学科都有很深的了解,教师要紧紧地抓住课程的重点,将地理课程中的历史知识挖掘出来,有意识地穿插着一些鲜活的历史知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准备课程的时候,要与课本中所包含的历史知识相结合,展开学习,并将其融入地理知识的系统之中,从而形成地理与历史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比如,在讲到全球各大航线的时候,可以联想到新航路的建立等。例如:“四人行二道环游世界”,“好望角”,“西印度”,“麦哲伦海峡”,“火地岛”等地名的起源:我国自夏王朝起就有了“夏历”;商朝的时候,人类可以认识很多星座,所以他们提出了最早的日食和月食;在春秋时期,鲁国的天文学家,就看到了哈雷彗星;在唐代,测出了子午线长度;秦国李冰在成都的岷江上建造了都江堰;作为一个综合的水利设施,史禄在湘江与漓水之间开辟了一条灵渠,将长江与珠江相连;在隋朝开辟了一条大运河。课本知识覆盖的范围很大,授课的内容也就很丰富,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好的地理课堂氛围,让学生对地理课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对地理知识的认识水平。

结束语

总之,初中地理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地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并没有得到较大的提高。要想持续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初中地理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改革和创新教育的方法,让地理教学的作用在有限的时间里被最大化,从而建立一个有效的初中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石秀兰,胡翔云.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创新[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7):29-30.

[2]史秀贵.新课改下初中地理高效教学策略研究[J].读写算,2021,(08):7-8.

[3]刘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1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