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粘液上皮性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的肺原发性粘液上皮肿瘤5例,以病理诊断与病理联合鉴别诊断的措施观察肿瘤类型,并分析相应的价值。结果:病理与鉴别联合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一致(P>0.05)。结论: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联合具有较强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肺原发性 粘液性 上皮源性
  • 简介:2004年6月-2006年4月我科对3例逼尿肌无反射神经膀胱患者行可控膀胱造瘘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膀胱造口术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途径综合护理对神经膀胱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神经膀胱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单纯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患者则给予多途径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间歇导尿指导、饮水指导、膀胱功能训练、心理干预,连续干预15d。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定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泌尿系感染的情况;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较干预前有所提高,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有所升高,以治疗组患者的升高幅度更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治疗组患者住院期间泌尿系感染率34.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经干预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途径综合护理能提高神经膀胱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泌尿系感染率,且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 标签: 多途径综合护理干预 神经源性膀胱 生活质量 泌尿系感染 满意度
  • 简介:目的评价成人骨髓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安全.方法对骨髓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上清分别进行无菌试验、支原体检测、热原质检测和异常毒性试验.结果骨髓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上清经培养无细菌和真菌生长,PCR检测未扩增出支原体的特异性片断,培养上清的热原质含量符合规定的限度,进行异常毒性试验的动物在观察期内未出现局部和全身异常反应.结论骨髓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体系中不含有对人体移植具有潜在危害的因素,整个培养流程和培养体系是安全可靠的.

  • 标签: 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 培养上清 体外培养 热原质 支原体检测 无菌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枕大神经微创减压术治疗枕大神经顽固偏头痛的有效、安全。方法选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1例顽固偏头痛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枕大神经阻滞试验确定为枕大神经,均行枕大神经微创减压术治疗,并评定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预后等级及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疼痛严重程度、疼痛发作频率的差异。结果51例患者术后随访(12.02±3.36)个月,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治愈,31例患者显效,6例患者好转,2例患者效差,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0.40%(41/5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7.47±0.76)分降至(1.75±1.91)分,疼痛发作频率由术前(9.00±1.74)次/月降至(2.82±2.47)次/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例患者自述手术部位感觉麻木,但其中6例于术后3个月左右好转,只有1例患者自述麻木感持续。结论对于枕大神经顽固偏头痛,枕大神经微创减压术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顽固性偏头痛 枕大神经源性 枕神经痛 神经微创减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干细胞治疗外伤脊髓损伤的策略。方法体外分离纯化成年SD大鼠骨髓MSCs,并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加入麝香多肽(Musk-1)将其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再定向将神经前体细胞植入经显微外科手术建立的大鼠横断脊髓损伤病灶中。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植入的rMSCs神经元可明显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P(0.05;有效观察期90d)。组织学和免疫细胞组化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植入rMSCs神经元在移植区域大量成活,并向损伤区域四周的邻近组织迁移约6mm。荧光金逆行追踪分析显示在大鼠脊髓头侧、中脑红核和大脑感觉运动皮层等区域均可检测到荧光金标记阳性的运动神经元,推测脊髓损伤侧的皮层脊髓束发生了再生并穿越横断性病灶达到了脊髓尾侧。结论作为干细胞替代治疗的新策略,rMSCs神经元可在横断脊髓损伤病灶中成活、迁移、整合。以及具备修补脊髓功能的潜在可能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脊髓损伤 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胆囊癌人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筛选胆囊癌相关突变基因,为胆囊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有效的临床前模型和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取10例手术切除的胆囊癌新鲜组织建立裸鼠胆囊癌PDX模型。通过对其中两例PDX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Ki67免疫组化染色和全外显子测序(WES),比较其在组织结构和分子病理方面与原代供体肿瘤的生物学性状差异,高通量筛选肿瘤突变基因。结果胆囊癌PDX模型构建成功率为70%(7/10),PDX肿瘤组织与供体肿瘤的病理组织结构和生长特征基本相似;经WES测序的2例建模患者中,PDX模型有害突变基因与原代供体肿瘤相同率为71.4%(15/21)和65.2%(15/23),相同基因分别占模型有害突变的93.8%(15/16)和71.4%(15/21)。两例供体肿瘤与PDX模型肿瘤共同的突变基因包括TP53、ABCC4、AMPD1等22个;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最终筛选出可能与胆囊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TP53、ABCC4等10个基因。结论胆囊癌PDX模型可以有效替代胆囊癌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前研究,TP53、ABCC4等10个突变基因可能成为胆囊癌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 标签: 胆囊肿瘤 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 全外显子测序 基因突变
  • 简介:前庭诱发肌电位(ocularvestibularevokedmyogenicpotential,oVEMP)是起源于椭圆囊的能够客观反映前庭-眼反射通路完整一种无创电生理检查,是一项新的前庭功能检查技术,与眼震电图和颈前庭诱发肌电位用于眩晕相关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全面评价前庭系统的功能状态。

  • 标签: 前庭上神经 椭圆囊 前庭-眼反射
  • 简介:摘要2021年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将中枢神经系统胚胎肿瘤(CNS embryonal tumours,CET)分为髓母细胞瘤和其他CET两个亚类;做了髓母细胞瘤分子亚分型,WNT活化型分为α和β亚型,SHH活化/TP53野生型和TP53突变型分为SHH-1~-4亚型,非WNT/非SHH活化型分为1~8亚型;将其他CET由原先8型整合为6型,并增加或确定了一些新肿瘤类型及原有肿瘤的新分子亚型。本文对以上变更作简要解读。

  • 标签:
  • 简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neuroendocnnetumors,PNET)来源于胰岛细胞,又称为胰岛细胞瘤(isletcelltumors,ICTs),是胰腺肿瘤很重要的一种类型,发生率约为0.4/10万人,约占临床诊断胰腺肿瘤的2%-4%,其中10%-20%伴有多发内分泌肿瘤(multipleendocrineneoplasm,MEN)。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肿瘤 无功能性 NEOPLASM 胰岛细胞瘤 诊治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了2016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来我院咳嗽门诊进行就诊的36例感冒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此作为基础探讨临床上感冒后咳嗽敏感性及气道神经炎症改变机制,并就其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以印证临床上关于感冒患者咳嗽阈值降低、气道神经炎症物质伴随临床症状明显升高的结论。我们将这36例患者及同一时间来我院体检的正常人群36例进行分析,通过辣椒素咳嗽激发试验测定这两组研究对象的气道敏感性,并就其诱导痰细胞总数、痰上清液的指标物质及细胞分类比例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显示咳嗽患者的咳嗽阈值明显要低、其诱导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的比例与正常人差异不大;咳嗽患者诱导痰上清液的SP含量、CGRP浓度、痰细胞的SP、NK-1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显著高于正常人,但其NKA、NKB浓度与正常人差异不大。综上,临床上感冒后的患者其咳嗽敏感性非常高,同时会伴随有一定的气道神经炎症,并经证实与感冒的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感冒 咳嗽敏感性 气道 神经源性炎症
  • 简介:目的总结急性脑出血并发神经肺水肿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998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36例急性脑出血并发神经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6例中,6例肺水肿消退,病情缓解;30例死亡,病死率83.33%。结论急性脑出血并发神经肺水肿患者的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病死率高,是导致脑血管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神经源性肺水肿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后神经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接收的3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膀胱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给予分组,分成对照与观察两组各1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不同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且膀胱残余尿量较少,膀胱容量明显扩大,患者最终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膀胱患者行综合康复护理,可使患者膀胱功能得到良好恢复。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儿童神经膀胱(NB)发生上尿路损害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43例NB住院患儿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NB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前者设为训练集,后者设为验证集,对两者的一般参数进行比较。通过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NB患儿发生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纳入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对模型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验证模型的准确。结果纳入的227例NB患儿中,男121例、女106例,年龄(10.2±3.8)岁。训练集和验证集之间除年龄外其他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逼尿肌漏尿点压(DLPP)≥40 cmH2O(OR=4.76,95%CI:2.01~11.26,1 cmH2O=0.098 kPa)、伴有膀胱过度活动(OAB)(OR=3.08,95%CI:1.34~7.04)、膀胱顺应(BC)<20 ml/cmH2O(OR=3.65,95%CI:1.41~9.47)、既往泌尿系感染史(OR=2.73,95%CI:1.09~6.81)以及腹压或其他排尿方式(OR=2.86,95%CI:1.20~6.82)是NB患儿发生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均P<0.05);使用上述参数建立儿童NB发生上尿路损害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84(95%CI:0.77~0.91)和0.86(95%CI:0.79~0.94)。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儿童NB上尿路损害预测模型有较高的准确度和临床适用,可帮助临床医生早期发现高危患儿并及时进行干预。

  • 标签: 儿童 神经源性膀胱 上尿路损害 预测模型 病例对照研究
  • 作者: 陈烨 邢唯杰 杨靖华 陆敏智 周旗芳 钱青 刘冬柏 李国庆 姜彬 吴淑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19期
  • 机构:江苏大学江阴临床医学院、江阴市人民医院护理部,江阴 214400,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上海 200032,江苏大学江阴临床医学院、江阴市人民医院敔山湾院区神经内科,江阴 214400,江苏大学江阴临床医学院、江阴市人民医院城中院区神经内科,江阴 214400,江苏大学江阴临床医学院、江阴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江阴 214400,江苏大学江阴临床医学院、江阴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江阴 214400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卒中后神经膀胱(PSNB)功能康复循证护理实践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7月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6例PSN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尿流动力学参数、达到膀胱平衡状态率、干预后尿失禁率和尿潴留率。结果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膀胱顺应、达到膀胱平衡状态率均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尿潴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PSNB患者膀胱平衡状态的快速恢复,提高患者预后。

  • 标签: 卒中 膀胱,神经源性 功能锻炼 循证护理 尿流动力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SCI)是非常严重的疾病,给社会和家庭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而神经膀胱是SCI后最常见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在SCI早期、恢复期及康复期分别对神经膀胱进行阶梯式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尿路感染,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阶梯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中检测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的表达,为将来ADSCs和NGF联合应用于大鼠压力尿失禁治疗的动物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并培养SD大鼠ADSCs,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ADSCs中TrkA的表达情况,采用MTT法观察NGF对ADSCs增殖的作用。结果Westernblot实验结果表明,ADSCs中的TrkA表达明显升高。MTT实验结果表明NGF能有效的促进ADSCs的增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增值率有显著差异(P<0.05),且有明显的量效剂量关系。结论ADSCs的NGF特异性受体TrkA表达显著,外源性的NGF能有效的促进ADSCs的增殖。

  • 标签: ADSCs 神经生长因子 Trk-A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在神经膀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神经膀胱患者纳入研究,给予无菌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对比护理前后患者排尿情况。结果护理后,患者尿潴留、尿失禁发生率显著降低,残余尿量显著低于护理前,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膀胱患者中,采用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间歇导尿 膀胱功能训练 神经源性膀胱 应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