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影像诊断在神经肿瘤领域具有巨大的作用.这是不言而喻的。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肿瘤临床医生对影像诊断结果的解释和理解也需要不断提高。

  • 标签: 神经肿瘤学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杜子威,1961年毕业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72年归国后,先后担任苏州医学院附一院神经外科教授、主任,苏州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神经外科学编委。多次荣获省部级先进

  • 标签: 专家杜子威 我国著名 杜子威教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已确诊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40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隆起型12例,息肉型15例,溃疡13例,肿瘤类型小细胞癌为22例,12例不典型癌,6例典型类癌;此外,NSE为弱阳性,Syn、CgA表现弥漫阳性,CD57为阳性;经检查CEA、EMA、CK均表现为阴性。结论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病理类型相关,因此病理分型对临床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病理组织学 临床特点
  • 简介:随着神经干细胞、脑肿瘤干细胞研究的深入,脑肿瘤起源于神经干细胞得到越来越多证据的支持。而传统的脑肿瘤起源及发生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脑肿瘤神经干细胞起源学说一经证实,必将对脑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指明新的方向,并带来突破的进展。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脑肿瘤 肿瘤干细胞 治疗
  • 简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少见肿瘤,近年有增加趋势。无论根治切除肿瘤还是降低肿瘤负荷,外科手术仍是主要手段。不同起源的疾病类型,不同部位的病灶,不同发展阶段的肿瘤,需要不同术式,也会产生不同疗效。由于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方式和效果评价存在分歧,建议诊治在多学科协作模式下进行,个体化应用多种治疗手段,有望提高病人的预后。

  • 标签: 神经内分泌 肿瘤 胰腺 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外科诊治方法。方法回归分析我院收治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诊治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胃泌素瘤8例,胰岛素瘤14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4例,高血糖素瘤3例,生长抑素瘤1例。行手术治疗者28例,肿瘤无法切除者2例;术后随访,出现胰瘘者1例,死亡者5例,25例患者随访2年内未死亡,生存率为83.33%。结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正确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前提,目前临床首选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可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效延长,减低死亡率。

  • 标签: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分为功能与无功能两大类,常见类型包括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等,根治手术切除是pNENs患者治愈和长期生存的唯一方法.基本手术方式包括局部切除和规则切除两类,前者为肿瘤局部切除(剜除)术,后者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标准或保留幽门)、胰体尾切除术(联合脾脏切除或保留脾脏)及中段胰腺切除术等.肝脏是最常见远处转移部位,手术切除是肝转移瘤首选治疗方法,RFA、TACE以及肝移植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 治疗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脑肿瘤神经外科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切除或减小肿瘤,缓解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手术过程中需要尽可能保护周围正常脑组织,避免对患者的认知和运动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方法:脑肿瘤神经外科手术通常分为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两种方式。开颅手术是传统且常用的方法,通过切开头皮、颅骨等步骤,直接暴露并切除肿瘤。微创手术则利用神经影像导航系统、脑电图监测、输尿管超声检测等先进技术,通过较小的骨窗或穿刺孔进入脑内进行肿瘤切除。结果:脑肿瘤神经外科手术的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肿瘤类型、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一般来说,早期发现和治疗的脑肿瘤手术效果较好。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也是评估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结论:脑肿瘤神经外科手术是治疗脑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够有效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手术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肿瘤的特点和患者的整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尽量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此外,术后的康复护理和随访也是关键,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5月接受肽受体放射核素治疗(PRRT)的14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资料,其中2例疾病进展,2例部分缓解,10例病情稳定。5例出现1~2级骨髓抑制,1例出现3级骨髓抑制,经对症治疗后恢复至2级。所有患者均未发现2级以上治疗相关肾脏毒性。PRRT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转移神经内分泌肿瘤有较好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 镥-177 镓-68 生长抑素受体
  • 作者: 苏先图
  • 学科: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7-07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 第3期
  • 机构: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56
  • 简介:目的:研究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囊肿瘤患者的效果及对肿瘤全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4月收治的囊肿瘤患者7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肿瘤全切除率。结果: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的76.32%,P<0.05。在肿瘤全切除率方面,观察组的89.74%高于对照组的65.79%,P<0.05。结论:在囊肿瘤的治疗中,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的治疗方法,能够使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提升,同时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总体疗效水平更加理想。

  • 标签: 神经内镜;显微手术;囊性脑肿瘤;肿瘤全切除率
  • 简介:摘要二代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对子宫间叶肿瘤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将介绍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平滑肌瘤、PGR重排上皮样平滑肌肉瘤、PLAG1重排黏液样平滑肌肉瘤、SMARCA4缺失未分化子宫肉瘤、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类似卵巢索间质肿瘤的子宫肿瘤、炎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伴NTRK融合或COL1A1-PDGFB融合的子宫肉瘤等新近认识的子宫间叶肿瘤,重点讨论其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相关分子遗传学改变对肿瘤的精准诊断、预后评估和靶向治疗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糖尿病神经膀胱(DNB)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44例为糖尿病神经膀胱(DNB)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22)、观察组(n=22)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系统护理干预,并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03月-2022年04月。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高;护理满意度高,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在糖尿病神经膀胱(DNB)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显著。

  • 标签: 系统护理干预 糖尿病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窦椎神经阻滞治疗颈椎间盘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六盘水市首钢水钢总医院疼痛科住院明确诊断为颈椎间盘疼痛并排除禁忌证的216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臭氧溶核组(n=103),行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阻滞组(n=113),行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窦椎神经阻滞治疗。首先对病变椎间盘施行椎间盘造影,明确病变椎间盘后开始注射臭氧,首次注射臭氧2 ml时观察复制疼痛反应情况。联合阻滞组在常规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结束后,针尖继续穿刺到椎间隙后缘,进行窦椎神经阻滞。两组治疗结束后,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7 d、1和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行VAS加权值处理以评价各时点的疗效。结果联合阻滞组失访4例,臭氧溶核组失访2例。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臭氧溶核组比较,联合阻滞组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较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阻滞组在治疗后7 d、1个月、6个月时的优良率分别为80.7%(88/109例)、81.6%(89/109例)、88.1%(96/109例),均高于臭氧溶核组治疗后各时点的优良率55.4%(56/101例)、60.4%(61/101例)、66.3%(67/10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臭氧溶核组术后6个月时的优良率[66.3%(67/101例)]、总有效率[74.2%(75/101例)]明显高于治疗后7 d时的优良率[55.4%(56/101例)]、总有效率[59.4%(60/101例)]。联合阻滞组内治疗后各时点优良率、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窦椎神经阻滞治疗颈椎间盘疼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

  • 标签: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 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 颈椎间盘窦椎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棕色脂肪神经调节蛋白4(NRG4)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炎症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N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野生型(WT)和NRG4基因敲除(KO)小鼠分为WT-DN+绿色荧光蛋白(D-WT-GFP)组、KO-DN+绿色荧光蛋白(D-KO-GFP)组、KO-DN+NRG4(D-KO-NRG4)组,D-WT-GFP组和D-KO-GFP组在小鼠肩胛间区棕色脂肪一次注射腺相关病毒绿色荧光蛋白,D-KO-NRG4组注射腺相关病毒转录NRG4。另设普通饲料喂养WT小鼠作为对照组(WT-CON)。每组6只。8周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采用过碘酸希夫染色和电镜观察足细胞损伤情况及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F4/80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各组小鼠肾组织IL-1β、IL-6、TNF-α 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D-KO-GFP组与D-KO-NRG4组小鼠各组织NRG4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NRG4水平与血清炎症因子、UACR、肾组织F4/80表达的相关。结果与D-WT-GFP组相比,D-KO-GFP组小鼠UACR明显升高(P<0.01),肾小球面积增大,系膜基质增生和足细胞损伤,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且肾组织中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也升高(P<0.01),同时肾组织F4/80表达增加(P<0.01)。此外,与D-WT-GFP组相比,D-KO-GFP组小鼠HbA1c、TG、TC、FFA、LDL-C水平升高且体重增加(P<0.01)。而与D-KO-GFP组相比,D-KO-NRG4组小鼠UACR水平降低(P<0.01),肾脏炎症指标F4/80表达降低(P<0.01),HbA1c、TG、TC、FFA、LDL-C水平下降且体重降低(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RG4与IL-1β、IL-6、TNF-α、UACR、肾组织F4/80表达呈负相关(r=-0.548、-0.637、-0.553、-0.503、-0.554,均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D-KO-NRG4组小鼠棕色脂肪中NRG4蛋白表达水平较高,而肝脏、肾脏、骨骼肌和白色脂肪中NRG4的表达水平较低(P<0.05)。结论棕色脂肪NRG4可以降低DN小鼠抑制肾脏炎症反应,降低蛋白尿,减轻DN肾脏损伤。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炎症 神经调节蛋白4 棕色脂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神经膀胱患者的间歇导尿自我护理中应用路径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64例神经膀胱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按路径化健康教育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知识知晓度与遵医率。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10.6±1.5)d少于对照组(13.8±3.2)d,且观察组的知识知晓度(90.6%)显著高于对照组(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h出入量记录、插尿管操作方法、残余尿量检测方法、诱导排尿方法、屏气排尿法、定期复查的遵医率分别为96.9%、90.6%、78.1%、71.9%、62.5%和9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膀胱患者的间歇导尿自我护理中采取路径化健康教育可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度与遵医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路径化健康教育 神经源性膀胱 自我护理 间歇导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线灯结合大黄粉穴位贴敷治疗神经直肠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神经直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腹部按摩)与观察组(30例,给予红外线灯结合大黄粉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患者排便时间、排便性状、排便次数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排便时间、排便性状均低于对照组,且排便次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3.33%(25/30)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20/30)(P<0.05)。结论红外线灯结合大黄粉穴位贴敷治疗神经直肠具有较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源性直肠 红外线灯 大黄粉穴位贴敷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脑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变化,为研究老年抑郁症的发生机制以及抗抑郁治疗的生物学指标提供依据.方法将35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设为病例组,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设为对照组.病例组口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病例组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对照组于入组时检测血清脑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病例组治疗8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13.02,P<0.01),显效率71.4%,总有效率88.6%.(2)病例组治疗后血清脑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6.94,P<0.01),治疗前显著低于对照组(t=8.02,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t=1.62,P>0.05).(3)病例组不同性别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脑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差异均无显著(P>0.05).(4)病例组治疗前血清脑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病程、年龄、治疗前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脑神经营养因子可能参与老年抑郁症的病因与治疗机制,并可能成为预测老年抑郁症抗抑郁疗效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 标签: 老年抑郁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发生机制 生物学指标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汉密顿抑郁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