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高血压的病因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679例脑神经疾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左侧、右侧二大组。包括兰叉神经痛590例,面肌痉挛74例,舌咽神经痛15例,其中89例病人术前有神经高血压。在行脑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的同时.探查同侧的延髓Ⅸ、Ⅹ脑神经人脑干区(rootentryzone,REZ),有血管压迫者,将血管与该区的关系分为附着.压迫、粘连及贯穿型。术中74例行血管减压。结果:左侧组对高血压的治疗有效率为95.3%.右侧组为35.5%。结论:延髓左侧REZ受血管压迫是神经高血压的主要病因,行该区血管减压是治疗神经高血压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 神经源性高血压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偏头痛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神经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7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7.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偏头痛患者应用综合护理能缓解患者疼痛,使患者身体舒适度得到明显提高,减少了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的次数,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源性偏头痛 护理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癫痫是一组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慢性疾病,是神经系统疾病中仅次于脑卒中的第二大常见疾病,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迄今为止,癫痫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的研究发现,BDNF及其受体TrkB在癫痫发病中具有特殊作用。本文就BDNF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癫痫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神经膀胱的康复护理措施应用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就诊治疗的80例神经膀胱患者为实验组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为2022年1月-23年1月期间,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实施效果。结果:记录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实验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患者72.00%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神经膀胱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帮助患者膀胱功能康复,护理应用效果更好。

  • 标签: 康复护理 神经源性膀胱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神经膀胱的康复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就诊治疗的50例神经膀胱患者为实验组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为2018.8-2021.8期间,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实施效果。结果:记录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实验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患者72.00%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神经膀胱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帮助患者膀胱功能康复,护理应用效果更好。

  • 标签: 康复护理 神经源性膀胱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神经膀胱在膀胱镜下的形态表现特点,评价膀胱镜检查对神经膀胱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我科门诊住院临床诊断为神经膀胱患者共27例,均在未治疗前行膀胱镜尿道镜检查,进镜时手感尿道阻力及观察膀胱镜下膀胱形态改变。结果 在对所有患者行膀胱镜检查过程中,仔细观察膀胱镜下表现,分别可区分逼尿肌及尿道括约肌弛张类型,从而可区分本病的类型病变部位。结论 膀胱镜尿道镜检查作为基础检查手段,对于神经膀胱的临床诊断、分型及治疗原则,都有较好的鉴别及临床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镜  尿潴留  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NBD(神经肠道功能障碍)康复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09月-2022年06月我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后NB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给予康复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护理前便秘症状积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康复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后NBD中可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脑卒中 康复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致神经膀胱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将40例脊髓损伤神经膀胱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膀胱功能改善更明显,表现为残余尿量更少,最大排尿量更多,自主排量率更高(P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康复护理 膀胱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讨留置导尿留置时间对神经膀胱的影响,为缩短留置导尿留置时间提供有效依据。方法:筛选本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诊治的58例神经膀胱患者,为满足研究需求分别设立A组与B组,对患者平均分配,达到每组29例的标准。B组采取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缩短患者的留置导尿留置时间,对比其感染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A组患者缩短神经膀胱留置导尿留置时间后,其感染发生率(89.65%)明显低于B组(62.06%),P<0.05。A组患者缩短神经膀胱留置导尿留置时间后,其治疗有效率(93.10%)明显高于B组(68.96%),P<0.05。结论:医护人员密切观察留置导尿患者的治疗情况,对其进行每日监测,详细记录其生活指标变化、尿标本培养等,适时提醒医师是否可进行拔管,合理缩短神经膀胱留置导尿留置时间,有效降低其感染发生率,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应用。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留置导尿 缩短留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颌面部骨肿瘤与类肿瘤病变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28例颌面部骨肿瘤与类肿瘤病变的CT表现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恶性肿瘤5例,CT表现为不规则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物,其中磷癌3例,局部见骨质破坏,周围有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粘液表皮样癌2例,局部有骨质破坏。良性肿瘤及类肿瘤病变23例,为边缘规则,未见钙化、瘤骨及骨膜反应。骨质膨胀破坏8例,广泛侵犯3例。结论各类颌面部骨肿瘤与类肿瘤病变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

  • 标签: 颌面部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骶髓炎所致神经膀胱临床罕见,本院收治1例,男性,年龄86岁,以带状疱疹感染后排尿困难、排便功能异常6个月就诊,行骶神经调控手术。永久刺激器植入术后随诊3个月患者排尿困难症状及粪失禁症状消失,恢复控尿功能。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骶神经调控 骶髓炎 带状疱疹
  • 简介:摘要脑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n,NT)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在神经元的维持和存活,保持突触完整和突触可塑性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作用不仅限于此。研究发现BDNF在炎症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具有维持内脏超敏反应,促进肠道动力,维持肠道屏障,调节情绪障碍及心脏功能的作用,可能在IB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虽然目前大多限于基础研究,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以预见BDNF将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可能为IB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对此,本文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炎症性肠病 内脏超敏反应 肠道动力 肠道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截瘫后神经膀胱中应用间歇清洁导尿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截瘫后神经膀胱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膀胱功能锻炼,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间歇清洁导尿,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肾积水、泌尿系感染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排尿量和残余尿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最大排尿量和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最大排尿量、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肾积水、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截瘫后神经膀胱患者治疗中,间歇清洁导尿的应用可提升治疗效果,促

  • 标签: 间歇性清洁导尿 截瘫 神经源性膀胱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神经肺水肿(NPE)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收集并归纳324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分析并发神经肺水肿的相关预测因素及预后。结果GCS评分,中线移位,瞳孔不等,出血部位,破入脑室与发生NPE密切相关;NPE预后不佳。结论NPE进展迅速,治疗困难,病死率高,应积极预防并早期诊治。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神经源性肺水肿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导尿在神经膀胱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4例神经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进行分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留置导尿管及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间歇导尿及针对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排尿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与最大排尿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残余尿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最大排尿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肾积水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间歇导尿可有效促进患者排尿功能恢复,预防及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在神经膀胱康复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间歇性导尿 神经源性膀胱 排尿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NTRK重排间叶肿瘤临床和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及新加坡KK Women′s and Children′s Hospital从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5例手术切除标本,采用EnVision法检测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相关基因并对NTRK基因重排进行克隆分析。结果该组5例患儿,3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从3个月到13岁,部位包括软组织(膝、胸腔、腹壁)和肾,肿瘤大小为4.5~12.5 cm。组织学检查主要呈梭形细胞肿瘤,浸润生长,可伴有炎细胞。免疫表型上,肿瘤细胞阳性表达Pan-TRK,分子检测均存在NTRK基因重排,包括DCTN1-NTRK1的发现。除2例目前接受靶向药物治疗,其余均为无疾病进展病例,随访时间9~29个月。结论NTRK重排间叶肿瘤,其肿瘤发生部位广泛,组织学图像多变。免疫组织化学Pan-TRK可以帮助诊断,NTRK基因检测确认其存在重排是诊断的金标准,对不能完整切除或有复发、转移病例建议靶向药物治疗。

  • 标签: 儿童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靶向治疗 间叶源性肿瘤
  • 简介: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neoplasm,NEN)在起源、形态结构、功能、分子特征、类型、部位特异性、侵袭及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重点综述NEN的异质及诊疗进展。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癌 异质性 功能成像
  • 简介:1病例报告中枢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neuroectodefmaltumors,PNET)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神经系统肿瘤。现将我院2006年发现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脑肿瘤 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