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神经偏头痛患者的有效措施,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 2013年 3月 ~2016年 4月收治神经偏头痛患者中随机选择 93例患者,随机划分成两组,实验组 46例进行综合护理,对照组 47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病几率和发病时间明显要低于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43例( 93.48%)高于对照组 36例( 76.60%),且 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头痛症状,起到显著临床治疗辅助效果,值得推广利用。

  • 标签: 神经源性偏头痛 临床护理措施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神经肺水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脑出血并发神经肺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材料。结果40例患者中,肺水肿症状得到纠正及缓解率35.0%,治疗无效致死率65.0%,致死原因包括脑疝、多脏器功能受损、急性肺水肿。结论脑出血并发神经肺水肿患者的病情进展迅速,临床治疗困难,并且具有预后效果差,病死率高的特点。

  • 标签: 脑出血 神经源性 肺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功能训练对神经膀胱排尿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共入选2017年1-12月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神经膀胱排尿障碍患者8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划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给予间歇导尿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膀胱功能训练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2.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RUV、Pdet、FS、MFR等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均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训练能够提高神经膀胱排尿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尿流动力学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标签: 膀胱功能训练 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 尿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自助小组在神经膀胱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康复医学科2020年9月~2023年1月收治的13例神经膀胱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12 例)和对照组(11 例),实验组采用脊髓损伤自助小组的神经膀胱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神经膀胱康复护理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方案对神经膀胱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实验组神经膀胱功能改善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的尿常规、简易膀胱容量及压力测定、残余尿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用脊髓损伤自助小组模式的神经膀胱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出院后神经膀胱功能训练的依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防范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脊髓损伤自助小组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自助小组在神经膀胱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康复医学科2020年9月~2023年1月收治的13例神经膀胱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12 例)和对照组(11 例),实验组采用脊髓损伤自助小组的神经膀胱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神经膀胱康复护理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方案对神经膀胱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实验组神经膀胱功能改善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的尿常规、简易膀胱容量及压力测定、残余尿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用脊髓损伤自助小组模式的神经膀胱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出院后神经膀胱功能训练的依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防范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脊髓损伤自助小组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主要探讨脊髓损伤(SCI)后神经膀胱尿潴留患者康复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SCI后神经膀胱尿潴留患者展开研究,并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行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针灸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未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与膀胱功能积分无差异性,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且膀胱功能积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SCI 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脑卒中后神经膀胱障碍患者中间歇导尿的运用效果。方法:92例脑卒中后神经膀胱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施以间歇导尿、留置导管干预。对比两组残余尿量、平衡膀胱率、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甲组治疗后残余尿量[(39.41±8.75)mL]较乙组[(186.73±20.41)mL]少(P<0.05)。甲组平衡膀胱率(97.83%)较乙组(82.61%)高,尿路感染(4.35%)较乙组(19.57%)低(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后神经膀胱障碍患者间歇导尿干预,可减少其残余尿量,增加平衡膀胱率,降低尿路感染率。

  • 标签: 尿路感染 神经源性膀胱障碍 残余尿量 脑卒中 间歇导尿
  • 简介:一、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致神经膀胱/肠道的康复护理要点。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选择38例脊髓损伤致神经膀胱/肠道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法(参照对照组)联合康复护理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康复指标、不良症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肠道 康复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康复护理运用到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膀胱患者的功效。方法选出2014年8月到2017年5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膀胱患者102例,并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组,各51例。试验组患者施以临床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指数和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指数、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康复护理运用到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膀胱患者的功效较优,值得医学领域的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 标签: 脊髓损伤痉挛型 神经源性 膀胱 临床康复 护理运用
  • 作者: 刘聪聪 林盼 马明祥 王梅英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2-15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2019年12月
  • 机构: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中心医院康复科  邮编:054800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神经膀胱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时段2018.7-2020.7,研究对象是我院接收的108例神经膀胱患者,采纳随机数字表法分治疗组(膀胱训练、低频电刺激及针灸疗法)与对照组(间歇导尿法)各54例,比较两组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观察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膀胱容量、膀胱压力及生活质量评分高,残余尿量低,临床有效率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膀胱患者能提高整体疗效且改善膀胱功能。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中西医结合 残余尿量 膀胱容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神经肠道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砭石仪进行康复护理在改善患者肠道功能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8月我科所治疗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肠道功能障碍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砭石仪辅助康复。研究砭石仪应用之后对改善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接受砭石仪应用之后便秘和肠道功能障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砭石仪进行辅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便秘和肠道功能有显著效果,在提升患者神经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砭石仪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神经膀胱是由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常见于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病症。其康复过程面临诸多挑战,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心理干预在神经膀胱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支持和教育等方式,帮助患者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情绪困扰和生理挑战,促进其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本论文旨在观察分析心理干预在神经膀胱康复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对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研究心理干预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旨在为神经膀胱康复提供更有效的支持策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满意度。

  • 标签: 心理干预 神经源性膀胱 心理健康
  • 简介:《中国神经肿瘤杂志》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创刊于2003年,季刊,大16开,进口铜版纸印刷胶装.公开发行。《中国神经肿瘤杂志》刊登神经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动态、与神经肿瘤相关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工作经验。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包括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讲座、综述、短篇论著、国外文摘(国外神经肿瘤最新动态摘要)、临床病理(例)讨论、技术与方法、个案报告等。

  • 标签: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稿约
  • 简介:一、概况美国神经肿瘤协会(SocietyforNeuro-Oncology,SNO),成立于1995年,总部设在美国Texas州Harris县.是由MDAndersonCancerCenter的Dr.VictorLevin发起创建,1996年在NewMexico州召开第一次会议。现有会员1160余名。现任主席SusanM.Chang女士。

  • 标签: 神经肿瘤 美国 协会 ANDERSON NEW
  • 简介:目的探索骨髓基质细胞(B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条件和发生机制,比较不同血清浓度、不同白介素-1(IL-1α)及不同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GDNF)浓度及不同组合浓度等诱导条件下BMSCs分化情况;为BMSCs在神经科学领域内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成年SD大鼠BMSCs为实验对象,利用IL-10α、胶质细胞系来源GDNF等作为增殖及分化诱导因子,进行增殖培养、分化诱导;免疫细胞法进行细胞性质鉴定。结果加入GDNF、IL-1α增殖培养诱导6d,部分细胞有神经巢蛋白成分表达:二三周测出DA受体D2检测阳性,GDNF+IL-1α组与GDNF组及IL-1α组比较分化率更加显著(P〈0.05)。结论B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联合GDNF和IL-10α诱导分化并配合使用高浓度血清(10%)可获得神经巢蛋白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及表达D2受体阳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骨髓神经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 标签: 帕金森病 骨髓基质细胞 神经前体细胞 分化 多巴胺能神经元
  • 简介:目的研究BDNF基因转染小鼠脊髓NSCs向神经元分化情况。方法选取体外培养E14小鼠胚胎脊髓来源NSCs,构建整合有BDNF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体外培养的NSCs,诱导其向神经元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确定NSCs的分化比例。结果转染后诱导分化24h后可见部分细胞贴壁分化,48h后转染细胞大部分贴壁。BDNF转染NSCs分化为神经元比例较未转染NSCs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BDNF基因转染NSCs可促进细胞分化,且分化多为神经元方向。

  • 标签: 干细胞移植 细胞分化 转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