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N,香丹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静滴Q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Bi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2%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完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依达拉奉 香丹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肢体恢复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肢体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及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情况、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满意评分显著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肢体恢复期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及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有着显著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脑梗死肢体恢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5年1月期间我院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d)口服治疗,实验组给予大剂量阿司匹林(300mg/d)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与对照组的6.7%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更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80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使用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治疗37例(92.5%),对照组有效治疗28例(70%),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几率为15%,对照组为25%,不良反应率差异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用药时应遵循个性化原则,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 标签: 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04年12月到200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方式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常规方式的护理加循证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率失常率、住院时间分别为12.00%、(10.82±1.85)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2.00%、(17.35±1.98)d,研究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达标率(94.0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70.00%),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效果较好。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3年4月~2015年12月,医院以胺碘酮治疗AMI室性心律失常78例。结果有效率64.1%,胸痛复发5例、新发阵发性室上速与室速交替1例;用药后QTd、心率低于治疗前,左心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2例,并发症发生13例,2例收缩压下降过低停用。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整体疗效较高,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部分甚至可能因此停药。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多元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多元化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资料随机选自该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偏瘫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予以多元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运用不同方式护理后效果。结果与护理前相比,两组HADM评分、ADL评分均有所提高,实验组以上两项指标为(7.37±4.15)分、(78.56±4.2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实验组总改善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多元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抑制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偏瘫病况发展,增强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生活态度,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多元化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偏瘫 多元化护理干预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和MR诊断急性期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式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36例急性期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分析对象,分别采纳应用CT和MR进行检查及诊断。结局MR在急性期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效果均要好于CT,特别在超急性脑梗死中的效果更具优势,经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别。结论MRI在急性期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的优势明知,值得继续分析研究。

  • 标签: CT MR 急性期脑出血 超急性期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调控血压,脱水,口服阿斯匹林,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调脂稳定斑块(阿托伐他汀20mg),清除自由基等常规治疗,同时予疏血通6ml加入0.9%氯化钠250ml中静脉滴注,治疗14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20μg加入0.9%氯化钠250mlqd,治疗14d。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作头颅CT或者磁共振检查。结果治疗组痊愈13例,显著好转17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对照组痊愈8例,显著好转9例,好转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 标签: 脑梗塞 急性病 前列地尔 疏血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配合治疗依从率比对组高,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对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脑卒中复发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比对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和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住院费用,值得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脑梗死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也是我国的常见病,年平均发病率130/10万,占脑血管病的80%。急性脑梗死是由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损害,包括不同病因、病理损害、临床表现及转归的一组疾病的总称。本文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红花注射液给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依达拉奉注射液 红花注射液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尤瑞克林 急性脑梗死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尤瑞克林疏血通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