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研究共选取了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内的162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还采用了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并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但治疗后,观察组的肢体能力与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且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早期针灸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临床特点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32例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患者,对患者的脑梗死面积、出血性转化发生时间、临床症状表现、CT诊断检测结果、MRI诊断检测结果、治疗方式以及预后处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和探讨。结果对患者的梗死面积大小以及诊断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中梗死面积研究过程中,发现32例患者中,按照分型标准进行分类后,出现大梗死病灶的患者有28例,小梗死病灶的患者有4例。其中7例患者病情痊愈,12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11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出现心房颤动造成患者出现大面积的脑梗死情况占据较大比例,在治疗和预防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及早开展检测诊断工作,通过CT诊断后,及时发现患者的脑血肿情况,从而缓解脑血肿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升预后处理疗效。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临床特点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MRI在预测急性脑梗死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68例脑梗死出血患者发病5.0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T1WI及随后1周内复查的MRI和CT资料,了解首次增强T1WI脑实质强化和HMCA征与HT的关系。早期脑实质强化为脑梗死5.0h内缺血的脑组织区域在增强T1WI出现高信号;HMCA征为增强T1WI上大脑中动脉增粗、出现边缘模糊的高信号,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此MRI和CT的诊断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RI检测出的脑梗死出血病例(64例/94.12%)明显高于CT检出(9例/13.23%),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MRI在预测诊断急性脑梗死出血应用中作用明显,对临床上尽早发现出血性脑梗死,尽早采取合理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MRI 急性脑梗死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抑郁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治疗组39例与对照组35例,2组均给与脑梗死常规治疗。在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谷维素;治疗组予氢溴酸西酞普兰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2组治疗前后分别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溴酸西酞普兰对急性脑梗死抑郁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脑梗死 氢溴酸西酞普兰 卒中后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非溶栓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成都卒中登记库,前瞻性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急性脑梗死1周内入住华西医院神经内科的患者。将患者依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与非出血转化组,对出血转化患者,依据是否伴有症状、体征加重分为症状性出血转化组(SHT组)和无症状性出血转化组(ASHT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及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入院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将单因素分析结果P〈0.1的变量纳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出血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2598例,249例(9.6%)患者发生出血转化,其中28例(1.1%)为SHT。出血转化组与非出血转化组比较,男性、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饮酒及吸烟比例、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急性卒中治疗Orgl0172试验(TOAST)分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HT组与ASHT组比较,所有影响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转化独立影响因素为高脂血症(OR:0.588,95%CI:0.374~0.924,P=0.021)、心房颤动(OR=3.188,95%CI:2.159~4.707,P〈0.001)、血糖(OR=1.081,95%C1:1.044~1.119,P〈0.001)、NIHSS评分(OR=1.305,95%CI:1.170~1.455,P〈0.001),高脂血症与出血转化呈负相关,心房颤动、血糖、NIHSS评分与出血转化呈正相关;TOAST分型中,相对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与出血转化呈负相关(OR=0.315,95%CI:0.167—0.59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去除自变量心房颤动,则TOAST分型中,对比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心源性栓塞型卒中与出血转化呈独立正相关(OR=2.

  • 标签: 脑梗死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脑梗死部位对梗死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5年期间收治入院的200例脑梗死患者,统计分析其脑梗死部位,探讨各项早期康复指标与梗死部位的关系以及康复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和治疗前后不同梗死部位之间的NIHSS评分比较.结果脑叶、脑干以及小脑等不同部位梗死,吞咽功能、认知功能、躯体运动功能以及情绪异常发生率均有所不同.针对性康复治疗后各梗死部位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前后各梗死部位之间的NIHSS评分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早期康复的的各项相关指标与梗死发生部位有关,早期康复效果受梗死部位的影响,针对性康复治疗后,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关键词脑梗死部位;早期康复;影响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88-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死抑郁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5例脑梗死抑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随机分组,实验组39例给予综合的心理护理,对照组36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焦虑和抑郁自测量表评分没有明显差异,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抑郁患者接受综合的心理护理,能够明显缓解抑郁程度,有助于身体恢复,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各项治疗和护理,值得推荐。

  • 标签: 脑梗死 抑郁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1---2015.2我院收治的17例脑梗死HT患者临床资料,包括HT部位与类型、临床表现、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患者发生HT平均时间为(4.9±2.7)d,多为脑叶出血、非血肿型。HT的发生与心房纤颤、大面积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病、高龄(>70岁)有关。治疗后11例患者病情好转,4例患者病情无变化,2例患者病情加重。结论心房纤颤、大面积脑梗死、糖尿病、高龄是发生脑梗死HT的影响因素,尽早进行颅脑CT复查是及时发现脑梗死HT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研究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患有脑梗死偏瘫的患者一共80例,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疾病的情况都有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 早期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针灸结合中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神经内科收治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2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0例。对照组进行单纯中西药治疗,研究组进行针灸联合中西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研究组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应用针灸结合中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改善患者预后,可以在临床治疗以及康复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针灸 中西药 急性脑梗死偏瘫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及50例正常者作为本组研究的对象,各自成为脑梗死组及正常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进行测定,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评分,并做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抑郁率、焦虑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重、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绝望感方面,正常组与脑梗死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情感障碍由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各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较低,对脑梗死的预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标签: 脑梗死 情感障碍 影响因素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使患者得到更优质的护理,促进疾病的恢复。方法对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从心理、饮食、用药、以及康复训练等几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结果本组118例患者基本痊愈89例、显著进步24例,有效率达95.7%,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脑梗死患者康复非常有益,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 标签: 脑梗死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