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向非农产业、向本乡镇外地域进行转移。并且这种转移模式日趋稳定。农民不再依靠传统的家庭经营农业收入为生,收入模式浙趋多元化.外出务工收入和二、三产业收入已成为安庆市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安庆市农民总收入中有41.5%来自于工资性收入(其中外出打工收入占总收入的22.2%),有10.9%来自于家庭经营二、三产业.传统的农业收入占39.8%。产业转移和地域转移已成为安庆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 标签: 农村劳动力转移 安庆市 农业收入 现状 非农产业 外出务工收入
  • 简介:长三角农村劳动分离型转移,既是长三角都市圈发展的需要,也是长三角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需要.制约长三角农村劳动分离型转移的因素既有农村劳动自身因素,也有客观环境条件等因素.克服这两方面的制约因素,要靠国家、集体及个人的共同努力.

  • 标签: 长三角 农村劳动力 分离型转移 政策建议
  • 简介:安义县农村劳动转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万先勇(一)最近,我们采取按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分类抽样和点面结合组织座谈等办法,对安义县农村劳动向非农业转移的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从调查掌握的情况来看:农村劳动已开始向非农产业大量转移。安义现有农业人口19.2万人...

  • 标签: 农村劳动力转移 安义县 农业富余劳动力 男女劳动力 转移劳动力 农业劳动力
  • 简介: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提出了一种人口流动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该模型也有一些重大的缺陷,各国应根据本国的实际,采取相关措施,解决本国农村剩余劳动转移问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对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文章就我国农村劳动特别是中年劳动转移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刘—拉—费模式 劳动力转移 新农村建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经济新常态下,为规范农村劳动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开展,应首先进行农村劳动资源状况调查。加强农村劳动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包括对定点培训机构、培训对象和时间、开班程序、日常监管及考核鉴定、台账等管理,同时还需加强对培训补贴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农村劳动技能就业计划”的顺利实施。

  • 标签: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职业技能培训
  • 简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转移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无论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是农产品需求的扩大,都有利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同时,农业剩余劳动转移还会通过城市居民的增加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不断扩大对工业消费品的需求,从而推进工业化进程。

  • 标签: 劳动力转移 城乡协调发展 机制
  • 简介:农村劳动转移到城市,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在农村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影响了农村的繁荣与稳定。为了在促进农村劳动转移的同时,保证农村的繁荣与稳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使我国农村劳动转移建立在更加理性、有序和现实的基础之上,应深入分析农村劳动过度转移的趋势及成因,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 标签: 农村劳动力 过度转移 负面效应 对策
  • 简介:探讨了成人教育为农村劳动转移培训服务的路径:首先成人教育应确立服务于农村劳动转移培训的理念;其次成人教育要寻求新的培训模式;再次成人教育要构建适应劳动转移培训的体系;最后成人教育应建成农村劳动转移培训的网络。

  • 标签: 成人教育 转移培训 服务 路径
  • 简介:农村剩余劳动转移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全局性问题.它的解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保证我国社会稳定进步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新跨越的重要任务。本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转移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农村剩余劳动转移措施进行探讨。

  • 标签: 农村 剩余劳动力 转移途径
  • 简介:从1997—2000年调查农户中的农村转移劳动农村劳动比重由18.1%上升至23.64%,二、人力资本存量低是制约我国农村劳动转移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在,同时要适应当前农村劳动转移的需要

  • 标签: 中国农村 人力资本中国 农村劳动力
  • 简介:由人力资本看中国农村劳动转移问题,从1997—2000年调查农户中的农村转移劳动农村劳动比重由18.1%上升至23.64%,二、人力资本存量低是制约我国农村劳动转移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在

  • 标签: 中国农村 人力资本中国 农村劳动力
  • 简介: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增多,转移难度加大,是新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不仅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会给农村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经济 劳动技能 转移机制 中国
  • 作者: 林明伟汤丹
  • 学科: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14-05-15
  • 出处:《价值工程》 2014年第5期
  • 机构:林明伟淤LINMing-wei曰汤丹于TANGDan(淤红河州民政局,蒙自661199;于云南师范大学蒙自附属中学,蒙自661100)(淤HonghePrefectureCivilAffairsBureau,Mengzi661199,China;于MengziMiddleSchoolAffiliatedtoYunnanNormalUniversity,Mengzi661100,China)
  • 简介:对人口流动模型的研究,刘易斯提出了农村劳动向城市转移的理论,托达罗提出了在农村内部消化剩余劳动的理论。中国需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总量巨大。任何单一路径不能解决剩余劳动就业的问题。结合中国国情,本文认为:我国梯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的三大路径是:扩张大中城市就业容量,促进剩余劳动异地转移;扩张小城镇就业容量,促进剩余劳动就近转移;扩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促进剩余劳动就地转移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 就业 中国国情 大中城市 农村劳动力 流动模型
  • 简介: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农村劳动转移中的回流现象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农村劳动转移问题是事关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加快我国农村富余劳动转移,同时更好的做好回流劳动再就业工作,事关全局。本文从中国的农村劳动转移以及劳动回流的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 标签: 农村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回流 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