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培训的现状.着重分析培训主体、培训体制、培训项目、就业市场等主要因素对培训效果的影响.提出转变培训观念、完善培训管理体制、明确培训责任主体、整合培训需求、确立科学的培训目标、构建完善的教育培训与就业信息服务体系等有效措施,以期提高农村剩余劳动转移教育培训的效果。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职业教育培训
  • 简介:基于广东省广州、东莞、河源及惠州四个市的部分农村劳动的调研发现,农村劳动转移就业能力中的职业价值、职业行为、交际技能、工作技能、社会资本广度以及社会资本深度对农地流转行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职业情感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负向作用。因而,强化农村劳动转移就业能力,增强其对非农就业岗位的职业价值认识,强化其非农就业岗位的职业行为,提高其非农就业技能,弱化其对农地的禀赋效应认识,丰富其在城镇的社会资本,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实施农地流转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农村劳动力转移 就业能力 农地流转 广东经济
  • 简介:农村剩余劳动向非农产业领域转移,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性趋势.今后一个时期,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的头二十年,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广大农村将孕育着开创新的经济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非农就业的黄金时期.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转移 战略思考
  • 简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必然有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从土地中游离出来。就浙江省来说,据我们测定,在整个90年代将有380多万剩余劳动,占现有农业劳动总量的36.7%。如此庞大的农业劳动应该转向哪里,是离土不离乡在农村就地转移,还是离土离乡,进入城市?这是一个关系到农业、农村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大问题。下面,我们以我国现实为出发点,依据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我国农业劳动转移农村城市化战略进行探讨。

  • 标签: 农业劳动力转移 城市化战略 农村经济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总量 城市化发展
  • 简介:广东是一个经济大省,也是全国农村劳动转移最为活跃的大省。据统计,广东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已有700多万。2004年省委、省政府颁布的《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中提到,到2010年,全省农业就业比重要控制在28%,按照这种设想,到2010年全省还需要转移农村劳动670页垃南。央中,2008年至2010年期间仍需要转移劳动近400万人。为了把农村劳动培训后转入就业,从2002年起,广东省相继组织实施了“百万青年技能培训工程”、“智力扶贫工程”、“退役士兵培训工程”和最近开展的“农村劳动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

  • 标签: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职业技能鉴定 广东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农村劳动力培训 就业比重
  • 简介:农村劳动转移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但和经济因素有关,还受到制度、文化、传统、习俗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针对目前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过多、转移困难现象,运用“反推-拉”理论模型有助于分析农村劳动转移障碍问题。

  • 标签: 反推拉 转移障碍 剩余劳动力
  • 简介:<正>在农业劳动转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国内的专家学者曾提出三种与转移战略相关的理论模式,它们是:就地转移模式、易地转移模式和多元复合吸纳模式。本文在对这些模式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将概括阐述适合中国国情的新转移模式。

  • 标签: 农业劳动力转移 转移模式 转移战略 理论研究 述评 专家学者
  • 简介:  步入21世纪,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到了中国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这不仅是因为"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基本的难题.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我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尤其中国在新千年面临经济增长,就业及入世等多重挑战下,"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所必须解开的一个"结".因为中国经济的增长需要国内9亿农民居民消费需求的支撑,中国就业最主要的难点在于如何解决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而入世后最直接的冲击对象又是中国基础薄弱的农业以及收入低下的农民.……

  • 标签: 农业剩余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转移 浅析农业
  • 简介:<正>农业劳动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从而引起农业就业份额的下降,是一个国家在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向以工业为主体的现代经济转变时都必然发生的过程,这一转移过程是随着工业化的实现而逐步完成的。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业劳动大致保持在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为5%左右。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还末完成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换,农业还是占主导地位的产业,农业就业份额仍占绝大部分比重。一般地讲,农业劳动所占的比重和经济发展水

  • 标签: 农业劳动力转移 农业就业份额 农业剩余劳动力 我国农业 重工业 种植专业户
  • 简介:今年4月,省扶贫办根据省委书记俞正声的批示精神,拟定了《湖北省贫困地区劳动转移培训计划》,力争每年在贫困地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次。5月初,省长办公会专门研究在武汉建立一所海员培训学校,决定每年在贫困地区招收2000-3000人,通过专业培训,送到国外就业。

  • 标签: 贫困地区 实用技术培训 劳动力转移 省委书记 培训计划 培训学校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大量地流入城市寻求就业机会。但是农民进城后却是长期处于城市边缘地带,其生存状态并不尽如人意,文章从进城农村劳动的工作岗位分布与待遇、文化生活状态、权益维护状况等方面出发,对进城劳动的生存状态进行研究,分析相关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途径。

  • 标签: 生存状态 进城农村劳动力 改革开放 中国 城市化 就业机会
  • 简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农村多余劳动问题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了对这种剩余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为了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我们武汉大学人口研究室和秭归县计划生育办公室组成联合调查组,于一九八三年三月对秭归县多余农业劳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 标签: 农村经济工作 联合调查 动力问题 农业生产责任制 农业劳动力 定量分析
  • 简介:当前在一些城市中仍然有许多对农村劳动的歧视现象,本文就是基于上述想象分析了歧视产生的原因和歧视所产生的危害。并提出一些消除歧视的建议。

  • 标签: 农村劳动力 歧视 建议
  • 简介:本文人实际观察出发,讨论了农地配置对农村劳动外出的影响作用,本文所讨论的农地配置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农户土地禀赋的多少;2)农地分配的均等程度。本文的两个理论假说义为:农户外出劳动的数量同其土地禀赋之间存在一个U型的关系;一个村庄农地分配的均等化程度越高,就会有越多的劳动外出。这两个假说由对湖南,贵州两省719个农户1993年住户调查资料的计量检验中得到了证实。

  • 标签: 农地制度 农村劳动力转移 土地禀赋 农地分配 托宾模型
  • 简介:摘要:近年来,伴随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大规模向城镇转移,对于城市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不过也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当前,我国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致力于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基于此,笔者分析了农村劳动转移的现状,农村劳动转移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并兼顾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农村劳动转移的安置提出优化建议。

  • 标签: 乡村振兴 农村劳动力 转移 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