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后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MAPK)表达影响。方法: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根部45min之后放松血管夹形成再灌注,同时经颈静脉分别注入EGF100μg/Kg或生理盐水,分别于伤后2、6、1224h检测血浆D-乳酸浓度,取水肠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磷酸化p44/42MAPK、SAPKp38表达,设置对照组单纯缺血组。结果:EGF显著降低D-乳酸水平升高幅度(P<0.05),明显改善I/R引起病理损害,使p44/42MAPKp38表达增强提前,前减弱SAPK表达。结论:肠道I/R激活磷酸化MAPK系统,EGF通过调节MAPK表达参与细胞应激反应和增殖与分化。

  • 标签: EGF 大鼠 小肠缺血 再灌注损伤 MAPK系统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 简介:核因子-kB(nuclearfactor-kB,NF-kB)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一种核转录因子,在细胞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细胞因子,DNA损伤等因素刺激后可被活化,增强多种基因转录,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粘附分子,受体,急性期蛋白等,尤其为多种细胞因子转录所必需,包括TNF-α(tumornecrosisfactor-α),IL-1,IL-6,IL-8等在炎症反应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炎症介质,而大量炎症介质释放又是多种疾病状态发生发展基础,且可导致失控炎症反应,造成宿主自身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广泛损害,进而引起SIRS(systemicinflamatoryresponsesyndrome)、ARDS(dault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MODS(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甚至死亡,因此NF-kB是多种信号转导汇聚点,本文NF-B细胞因子基因调控及其及炎症反应关系作一综述,以期炎症反应控制提供治疗措施。

  • 标签: 核因子-KB 细胞因子 基因调控 炎症反应 核转录因子 分子生物学特性
  • 简介:目的:用Hemosonic^TM100经食道超声心动仪连续观察比较其术中气腹前后血流动力变化,为腹腔镜手术与麻醉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ASAI~Ⅱ级,年龄20~60岁择期手术病人40例,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20例为I组,行腹腔镜卵巢切除术病人20例为Ⅱ例,诱导后置入Hemosonic^TM100血流动力监测仪,测定气腹前体位气腹后放气等各时点学流动力学指标。结果:(1)两组病人体位前后HR、MAP、CO均未有显著性差异。(2)气腹后1min、5min、10min与气腹前相比,两组病人HR、MAP、CO、ABF、PV、Sva、TSVR均明显增加,(3)放气后5min与气腹前相比HR、MAP有所升高,CO,Sva升高明显,而TSVR则显著降低。结论:全麻病人气腹时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气腹 血液动力学 影响 食道超声心动仪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简介:蛛网膜下腔阻滞容易发生低血压,属常见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具有较大威胁。为此,我们下肢骨科手术采用0.15%罗哌卡因轻比重腰麻,观察其麻醉效果,及其循环功能影响,并以0.5%罗哌卡因重比重腰麻进行对照对比,目的在寻找一种循环功能影响较小腰麻方法。今报道如下。

  • 标签: 0.5%罗哌卡因 轻比重腰麻 循环功能 阻滞效能 蛛网膜下腔阻滞 下肢骨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在复合静脉麻醉中作用,以及异丙酚、瑞芬太尼影响。方法:60例鼓室成形手术病人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RL)组,对照组不复合利多卡因(R)。观察利多卡因复合麻醉时异丙酚、瑞芬太尼用量,复苏时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呼醒时间。结果:复合利多卡因能降低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自主呼吸、唤醒时间不延长(P〉0.05).结论:利多卡因复合麻醉能降低异内酚、瑞芬太尼用量,且心率稳定,不影响麻醉苏醒。

  • 标签: 利多卡因 全凭静脉复合麻醉 丙泊酚 瑞芬太尼
  • 简介:目的:观察术前药咪哒唑仑与地西泮用于硬膜外麻醉患者抑制手术应激作用。方法:57例在硬膜外腔麻醉下施行下腹部手术病人,根据术前药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咪哒唑仑组(M组),术前30min肌注咪哒唑仑0.09mg/kg;地西泮组(D组),术前30min肌注地西泮0.16mg/kg。术前30min及术中第1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各时点,分别记录两组HR、MAP、BS(血糖)、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BC(血皮质醇)。结果:在手术前90min内,两组HR、MAP、BS、BC有显著性差异(P<0.05),90min后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SaO2无论在术前或术中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地西泮比较,咪哒唑仑患者应激反应抑制较强。

  • 标签: 硬膜外阻滞麻醉 术前药 咪哒唑仑 地西泮 手术应激
  • 简介:目的:研究术前施行心理学干预围术期患者应激状态影响。方法:60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无精神病、麻醉手术史,随机分为心理疏导组(n=30)对照组(n=30)。全部患者都在术前术后施行心理学调查与各种测试评价。术前采用填写调查问卷方法,让患者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检测血清皮质醇和血浆白蛋白,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术前SAS、SDS、SCL-90记分无显着性差异,术后则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血清皮质醇和血浆白蛋白值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但在心理疏导组术中和术后血清皮质醇与术前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减低(P<0.01),血浆白蛋白则无显着性差异;对照组术中和术后血清皮质醇与术前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增高(P<0.01),血浆白蛋白则显着性降低(P<0.05)。心理疏导组血压心率平稳;对照组血压心率则波动明显增大。结论:手术前病人施行心理疏导有助于降低麻醉手术期应激状态。

  • 标签: 心理疏导 妇科手术 应激状态 血清皮质醇 血浆白蛋白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观察抑肽酶体外循环炎性反应及心肌保护影响。方法:选择20例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抑肽酶组(A组),每组10例。C组不用抑肽酶,A组将300万单位抑肽酶加入预冲液中。分别于切皮前(T1)、体外循环30min(T2)、体外循环结束后30min(T3)、术后4h(T4)及术后12h(T5)五个时点取动脉血测定下列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在T2、T3、T4、T5时点A组血浆IL-6、IL-8均明显低于C组(P<0.01);在T3、T4时点A组血浆IL-10明显高于C组(P<0.01);在T3、T4、T5时点A组血浆CK-MB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抑肽酶能有效抑制CPB诱发炎性反应,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抑肽酶 体外循环 炎性反应 心肌保护 血浆 IL-8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比例鱼精蛋白中和肝素、肝素反跳及术后出血量影响。方法:选择成人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病人20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10例。I组采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德比例在1:1至1:5之间;Ⅱ组德比例≤1:1。分别测定血浆肝素浓度、APTT、TTACT,并记录术后出血量。结果: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前组间病人一般情况、肝素浓度、ACT、APTT及TT均无显著差异。鱼精蛋白:肝素总中和比例在I组为1:1.46±0.2;在Ⅱ组为1:0.97±0.1,两组比较P<0.01。Ⅱ组于中和结束后5min及术后第2第3h血浆肝素浓度明显较I组高,P<0.0l;Ⅱ组中和结束至术后6h,TT及ACT明显延长(P<0.01及P<0.05)。TT与血浆肝素浓度显著相关(r=0.719,P<0.05),Ⅱ组中有3例术后肝素浓度高于0.2U/ml。结论:CPB时间较短心脏手术应用鱼精蛋白与肝素总中和比例如果小于1:l,可能发生肝素中和不完全肝素反跳。TT是诊断肝素反跳较灵敏指标,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 标签: 鱼精蛋白 肝素 术后出血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临床意义
  • 简介:超声成像原理: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物理特性如反射、散射、折射、衍射多普勒效应等与人体组织器官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图像或其他数据等,借此进行疾病诊断成像方法。目前,临床中应用超声波,其频率通常会设置在2.0-50.0MHz之间。频率越高,分辨率越好,穿透性越低,反之亦然。频率在不断提升,声波分辨率也会逐渐提升,那么就具有更高图像清晰度,穿透性也就越来越低,也就是说声波穿透性分辨率之间是呈反比。因为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随传播距离增加而减少,产生超声衰减,在同一介质中,频率越高,衰减越多。因此,在通过超声检查患者外周神经时,需要以患者神经解剖结构特点为基础,合理选择超声波频率,通过针对性设置,提升超声波传递效果。比如:对于浅表神经多位置,就需要使用具有更高频率超声波,对于深处神经,则需要选择更低频率超声波。

  • 标签: 超声技术;临床麻醉
  • 简介: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技术已得到临床普遍开展,一般需采用市场供应专用穿刺器械包,采用“针内针”法,先后施行腰麻注药(SA)硬膜外腔置管备用(EA)、注药。本文作者身处基层医院,深感市售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包价格较为昂贵且还存在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潜在顾虑。

  • 标签: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CSEA 穿刺器械包 蛛网膜下腔 技术改良 麻醉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人上腹手术联合应用超前镇痛与病人自控硬膜外腔镇痛(PCEA)效果及其呼吸功能影响。方法:41例65岁以上择期上腹手术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对照组,n=11):按临床术后习用哌替啶50mg按需肌肉注射镇痛;Ⅱ组(n=15):切皮后30min硬膜外腔流向吗啡1.5mg+0.5%布比卡因6-7ml镇痛;Ⅲ组(n=15):切皮前30min硬膜外注腔注射吗啡1.5mg+0.5%布比卡因6-7ml超前镇痛组。Ⅱ、Ⅲ组于手术后均采用PCEA继续镇痛治疗。比较3组术后镇痛效果,分别测定术前术后1d、3d、5d及7d呼吸功能。结果:Ⅲ组术后病人吗啡用量减少,VAS评分量低,呼吸功能改善最为明显,尤其是小气道功能改善最为显著。结论:老年人上腹手术联合应用超前镇痛与术后PCEA,可改善术后呼吸功能,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老年人 上腹部手术 超前镇痛 病人自控硬膜外腔镇痛 呼吸功能
  • 简介:背景:β淀粉样蛋白(Aβ)过度蓄积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之一。异氟烷是一种常用吸入麻醉药,曾经有异氟烷可增加嗜铬细胞瘤细胞内Aβ寡聚化反应和细胞毒性报道。为了探讨异氟烷在AD发病机制术后认知障碍(POCD)中可能作用,我们研究了异氟烷在临床应用浓度(2%)下是否能诱导过度表达人APP的人H4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改变APP加工处理过程增加Aβ生成。

  • 标签: 异氟烷 淀粉样Β蛋白 吸入麻醉剂 诱导凋亡 AD发病机制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目的:观察小鼠不同程度缺氧适应对缺血缺氧脑即早基因c-fosc-jun基因表达影响。方法:采用链霉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简称S-P)免疫组化技术。采用两种不同程度缺氧预处理:①小鼠第一次缺氧开始到喘呼吸出现后,行第二次缺氧,定为B1组(此时瓶内氧浓度为15%);②小鼠第一次缺氧开始到瓶内氧浓度降低为10%后,行第二次缺氧,定为B2组。结果:B2组低氧存活时间明显长于B1组;缺血缺氧后30minc-fosc-jun基因阳性细胞呈低密度分布,1hc-fos基因表达下降,12h则基本消失,阳性细胞呈散在分布。c-jun基因表达高峰在缺血缺氧3h、12h时,c-jun基因阳性细胞仍呈低密度分布;缺氧适应使缺血缺氧脑增加c-fos基因阳性细胞数减少,而使缺血缺氧脑增加c-jun基因阳性细胞进一步增加,B1组B2组缺血缺氧脑基因表达影响无差异,结论:缺血缺氧可诱发中枢神经系统c-fos、c-jun基因表达.且有时间依赖性;缺氧适应可抑制缺血缺氧脑c-fos基因表达,增强缺血缺氧脑c-jun基因表达。

  • 标签: 缺血缺氧 C-JUN基因 表达 C-FOS基因 阳性细胞 小鼠
  • 简介:目的:观察1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EH组)10例正常血压病人(N组)麻醉期间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lα(6-Keto-Flα,简称6-Keto)变化。方法:两组病人均于麻醉前(A点)、窥喉插管后即刻(B点)、麻醉平稳后(C点)及停药30min时(D点)分别抽血,采用放免法测定上述血浆物质,并记录各点MAP、CVP及HR。结果:EH组血液动力学变化明显大于N组。于A点,EH组TXB2高于N组,6-Keto明显低于N组,TXB2/6-keto(简称T/6)明显高于N组;于B点,EH组TXB2增高,T/6升高;于C点D点,EH组TXB2降低,同时6-Keto减少,T/6降低。N组TXB2变化相反,但T/6于各点均无变化。结论:高血压病人特殊病理生理改变可导致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TXB26-Keto失衡,T/6明显变化.

  • 标签: 高血压 麻醉期间 血浆 TXB2 6-Keto-PGFlα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瓣膜置换术血浆IL-6、IL-8、IL-10释放及细胞因子平衡影响。方法:选择20例风湿性心脏病择期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分别在麻醉前、腔静脉插管时、主动脉阻断30min、主动脉开放后10min、1h、2h、4h、14h时采集桡动脉血,测定Hct、IL-6、IL-8、IL-10。结果:PCB心瓣膜置换期间IL-6、IL-8、IL-10变化基本一致;与麻醉前比较,主动脉阻断30min时虽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开放10min时显著升高(P<0.01),高峰期位于主动脉开放1-2h时,然后逐渐回降,主动脉开放24h时已接近基础值(P>0.05)。主动脉开放2h、4h时IL-6值与主动脉阻断时间有关;主动脉开放2h时IL-6值与CPB时间相关;主动脉开放10min时IL-10值与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相关。IL-6、IL-8、IL-10三者存在相关性。结论:术后无并发症CPB心瓣膜置换术可促发抗炎症细胞因子反应和促炎症细胞因子反应;独发细胞因子反应因素虽然较多,但其中以缺血再灌损伤为最重要独发因素。

  • 标签: 体外循环心瓣膜置换术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目的:应用心率变异功能频谱分析(HRV-PSA),观察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影响。方法:选择32例ASAⅠ-Ⅱ级择期子宫切除术成年女性患者,分为硬膜外组(EA组,n=16)全麻组(GA组,n=16),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15min(T2)、切皮后1min(T3)、牵拉子宫(T4)、子宫切下后(T5)及术毕时(T6)HRV、MAP及HR变化。结果:EA组:与T1比较,LF/HF在T4时显著性升高;低频(LF)高频(HF)在T5、T6时显著性下降;其余各时点LF、HF、LF/HF无明显改变。GA组:与T1比较,LF、HF均显著性下降;LF/HF除T6时显著性升高外,其余各时点均显著性下降。结论: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HRV均产生一定程度抑制,以硬膜外麻醉影响较小,其交感/迷走神经张力呈交感占优势方向转移;全身麻醉LF、HF抑制较强,使交感/迷走神经张力呈副交感占优势方向转移,而术后LF/HF又急剧升高,提示自主神经系统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麻醉 自主神经系统 心率变异功能频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