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强化他汀治疗预防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CIN)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WebofScience、CNKI、WanfangData、VIP、CBM数据库,查找所有关于他汀类药物预防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CIN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12月31日.由3名研究员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进行RCT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272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患者采用强化他汀治疗后CIN发生率显著降低(RR=0.41,95%CI:0.32~0.53,P〈0.00001);亚组分析表明强化他汀治疗能明显改善合并糖尿病患者(RR=0.38,P=0.002)及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RR=0.44,P〈0.00001)CIN发生率;并较对照组术后血尿素氮(BUN)水平下降(MD=-0.80,95%CI:-1.28~-0.32,P〈0.0001),血肌酐(Scr)水平下降(MD=-8.10,95%CI:-11.06~-5.13,P〈0.0000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上升(MD=5.88,95%CI:2.67~9.09,P=0.0003),胱抑素C(CysC)水平下降(MD=-0.15,95%CI:-0.19~-0.11,P〈0.0000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低于对照组(MD=-2.66,95%CI:-3.46~-1.86,P〈0.000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强化他汀治疗能减少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CIN发病率,同时肾功能有较好保护作用,可明显减轻炎症反应,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在预防老年患者CIN发病率作用相似.

  • 标签: 他汀 冠状动脉介入术 造影剂肾病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高血压(EH)者24h动态血压(ABPM)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150例患者进行24hABPM,观察血压水平、波动幅度及昼夜变化规律。结果150例中杓型组62例,非杓型组55例,白大衣高血压组33例;前两组24h昼夜均值、日间均值、夜间均值、夜间血压下降率均明显异常.且以非杓型组为著。结论ABPM可较准确地帮助诊断高血压病,并血压分型有指导意义,临床治疗用药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高血压病 动态血压 监测
  • 简介:近年来认为Fas/FasL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特别是心肌细胞损伤、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就Fas/FasL系统在心血管疾病中变化及其意义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血营疾病 细胞凋亡 心肌缺血
  • 简介: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人们就发现猴子膳食中缺乏维生素B6会引起动脉损伤.只是由于当初缺乏完备实验条件.拿不出足够证据解释这种动脉损伤。直到上个世纪1970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麦卡莱博士用兔子作同样试验.引起了兔子动脉硬化。与此同时.美国西雅图学者给狒狒作同样试验也得到了类似结果。而且指出了病因.这是因为动物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甲硫氨基酸.

  • 标签: 维生素B6 动脉硬化 人体健康 兔子 猴子 哈佛大学医学院
  • 简介:冠状动脉搭桥术(又称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冠脉搭桥术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避免心肌梗死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已是公认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最有效方法。机体遭受感染、创伤、大出血、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 高血糖 胰岛素 护理
  • 简介:成人型法乐氏四联症由于心内血管畸形继发病变严重,长期缺氧,常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灌注肺、肾功能衰竭及因侧枝循环丰富而术中术后易致出血、渗血等并发症.同时由于主动脉骑跨,高位室间隔缺损,右室流出道狭窄所致右向左分流,肺血流减少,且伴有在左心室发育不发,低氧血症红细胞继发增多所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在围麻醉期间易出现缺氧发作,围手术期易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因此麻醉管理难度增加.我院2000年~2004年共行7例成人法乐氏四联症手术治疗.

  • 标签: 成人型法乐氏四联症 根治术 麻醉 手术治疗 心内血管畸形
  • 简介: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法与肺动脉导管(PAC)法监测心脏容量负荷与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一致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45例患者,术中分别采用TEE及PAC监测右室舒张末期容量(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量(RVESV)右室射血分数(RVEF),比较两种方法监测数据一致性。结果:与基础值比较,TEEPAC法均显示,负荷后RVEDV[TEE:(38±6)ml比(51±9ml),PAC:(153±17)ml比(188±19)ml]、RVESV[TEE:(19±4)ml比(33±5)ml,PAC:(92±16)ml比(110±23)ml]均显著增加(P均〈0.01),RVEF均无显著差异(P〉0.05)。PAC与TEE法在治疗前监测RVEDV、RVESV、RVEF结果均具有良好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r=0.844、0.862、0.916,P均〈0.01),在治疗后监测RVEDV、RVESV相关系数显著降到0.6以下(r=0.552、0.579,P均〈0.05),RVEF相关系数仍保持在0.8以上(r=0.892,P〈0.01)。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与肺动脉导管在临床监测中一致性较高,前者为非创伤性检查,便于临床采用。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导管插入术 Swan-Ganz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影响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冠心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1)及对照组(n=4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出院后给予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有一定幅度下降,但研究组SAS、SDS评分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所上升,但研究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改善其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抑郁 焦虑 冠心病
  • 简介: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与胃饥饿素糖脂代谢异常模型大鼠血糖、血脂、体质量及血管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作用。方法选择健康雄性无特定病原体级Wistar大鼠40只,高脂饮食20d,随机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瑞舒伐他汀组、胃饥饿素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继续给予高脂饮食12周后检测血脂、血糖、体质量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血管内皮组织中ICAM-1、VCAM-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血糖、LDL-C、TC、hs-CRP、ICAM-1、VCAM-1明显增加,瑞舒伐他汀组体质量、血糖、LDL-C、hs-CRP、ICAM-1、VCAM-1明显增加,胃饥饿素组血糖、LDL-C、ICAM-1、VCAM-1明显增加(P〈0.05,P〈0.01)。与瑞舒伐他汀组比较,胃饥饿素组血糖、体质量明显降低[(9.89±6.32)mmol/Lvs(17.56±3.56)mmol/L,(289.62±32.66)gvs(358.72±30.89)g,P〈0.01]。结论胃饥饿素不仅调脂、抗炎作用与瑞舒伐他汀相似,而且降糖、降体质量作用优于瑞舒伐他汀。

  • 标签: 细胞黏附分子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糖尿病 胃促生长素 降血脂药
  • 简介: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并发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临床特征及依那普利叶酸片干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宝安区中心医院接受治疗,资料完整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共200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并依据Hcy浓度分为H型高血压1362例、非H型高血压638例。测定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抗凝血酶III(antithrombinIII,AT-III)、D-二聚体(D-dimer,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1,PAI-1)。并发外周动脉疾病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然后整群抽取H型高血压并发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进行亚组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应用依那普利叶酸片(观察组)及依那普利片(对照组),治疗24个月,观察两组降低血浆Hcy浓度、改善ABI及凝血-纤溶系统效果。结果相关分析显示,H型高血压患者ABI与AT-IIIPAI-1呈正相关(r=0.781、0.752,P<0.05),与Fbg、vWF、D-Dt-PA呈负相关(r=-0.846、-0.943、-0.713、-0.813,P<0.05)。观察组Hcy、D-D、PAI-1、ABI显著低于对照组,t-P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型高血压并发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某些凝血-纤溶指标出现异常,依那普利叶酸可以改善H型高血压并发外周动脉疾病患者ABI及部分凝血-纤溶指标。

  • 标签: H型高血压 外周动脉疾病 凝血-纤溶功能 依那普利 叶酸
  • 简介:目的观察钙调蛋白抑制剂w_7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皮质神经元损伤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120只)皮质神经元,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染色方法确定神经元比例;添加不同浓度NMDA,制备细胞损伤模型,MTT法评估细胞生存力;原代大鼠皮质神经元培养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NMDA)、不同剂量w-7保护组(25、50、100μmol/L),MIT法评价细胞生存力;对上述各组进行吖啶橙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采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上述各组神经元p38MAPKNF-kBp65表达情况。结果①以NSE抗体标记培养神经元,阳性神经元比例为90.86%。②不同浓度NMDA培养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具有损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50μmol/LNMDA细胞损伤以凋亡为主,以此剂量做后续实验。③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吸光度(A)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损伤组比较,w-7各保护组A值均升高(P〈0.01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吖啶橙荧光染色可观察到凋亡细胞,保护组随着w-7剂量增加凋亡细胞数量减少。(5)WesternBlot结果显示,w-7可以使p38MAPKNF-KBp65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w-7可能通过降低p38MAPKNF.KBp65途径,NMDA诱导神经元损伤起保护作用

  • 标签: 钙调蛋白 脑损伤 N一甲基天冬氨酸 凋亡诱导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水蛭地龙提取液(extractliquorfromhirudoandearthworm,ELHE)治疗急性脑梗死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40例,在基础治疗同时静脉给予ELHE(20ml+等渗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2周).观察2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以及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lα变化.结果ELHE组患者经过14d治疗,其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由9.4±4.0下降为3.3±1.2,Barthel指数由25.9±4.6升高为67.4±2.8,APTT、PT分别由(28.2±3.8)s、(12.2±3.5)s延长为(42.0±5.2)s、(19.5±2.1)s,血浆tPA含量及活性分别由(10.1±1.2)μg/L、(0.27±0.03)KIU/L升高为(15.3±2.1)μg/L、(0.57±0.12)KIU/L,血浆PAI-1含量及活性由(47.8±4.6)μg/L(0.77±0.12)KAU/L下降为(44.2±3.0)μg/L(0.68±0.11)KAU/L,血栓烷B2由(228.4±48.9)ng/L降低为(152.7±44.4)ng/L,6-Keto-PGF1a由(21.9±6.3)ng/L升高为(33.8±6.4)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ELHE具有明显抗凝、促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作用,急性脑梗死治疗预防安全有效.

  • 标签: 地龙提取液 作用机制 Barthel指数 血栓烷B2(TXB2) 疗效 水蛭
  • 简介:房室结双通道(DAVNP)合并房室旁道使房室之间存在3条通道。易于发生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在心动过速发作时不参与折返环通道称为“旁观者”(bystander),在有些情况下“旁观者”是诱发心动过速必不可少通道。本文现将2例“旁观者”参与SVT诱发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与资料病例1男性,18岁,因阵发心悸6年,近期发作频繁而就诊。患者6年来,心悸发作约4~15次/月不等,发作时

  • 标签: 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室结双通道 房室旁道 电生理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在降血压治疗同时,辛伐他汀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用药颈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事什下预作用。方法选择162例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药物联合丁预组对照组:干预组82例,在降血压治疗同时应用辛伐他汀(每晚20mg)肠溶阿司匹林(75mg/d)。对照组80例,仅给予降血压治疗。共随访3年,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2、3年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内径、颁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内径比值、颈动脉斑块积分及血压、血脂、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结果干预组在随访后第1年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积分分别为(1.01±0.12)mm、3.8±2.5,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2、3年分别为(0.80±0.16)mm、2.6±1.6;(0.80±0.20)mm、2.5±1.2,与干预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内径比值在干预后也明显降低。随访结束时,干预组心、脑血管病发生率分别为10.90%4.87%,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有效降血压同时,给予辛伐他汀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用药,能延缓和逆转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有很好预防作用

  • 标签: 高血压 颈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阿司匹林 斯伐他汀
  • 简介: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ERP)及低分辨率电磁断层成像(lowresolutionbrainelectromagnetictomography,LORETA)技术,研究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冲突信息处理系统损害机制及敏感指标。方法研究对象为15例轻度认知损害(AMO)患者(AMCI组)15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匹配正常老年(正常老年组)作为对照。成对简单平面图形先后呈现,受试者比较刺激是否相同,同时记录32导脑电、正确反应率及反应时间。结摹刺激匹配状态下两组P300波形分布均以顶部为著,潜伏期及波幅无显著差异。刺激冲突状态下N270主要分布在前头部,AMCI组N270潜伏期较正常老年组明显延长(F1.28=25.3264,P=0.000),波幅差异不显著。LORETA电流密度分析显示冲突状态下正常老年组前头中央部、左右前额背外侧及右颞叶激活,AMCI组右前额背外侧及右颞叶区域激活增强,前头中央部无明显激活。脑电地形图分析与上述结果相一致。结论前头部ERP成分N270峰潜伏期延长反映了轻度认知损害患者信息加工处理速度减慢,患者对冲突状态信息加工处理损害较匹配状态信息加工处理损害更为明显。

  • 标签: 认识障碍 诱发电位 冲突 干预性研究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 简介:干细胞移植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但是,移植后干细胞低存活率、低分化率限制了其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应用,为此,研究者们通过不同方法预处理干细胞,改善其性能,从而提高干细胞移植后治疗效果。本文对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心肌缺血
  • 简介:目的观察再灌注心肌线粒体损伤,评价中药复方--益心康胶囊(H303)保护作用.方法利用离体大鼠全心停灌/再灌(I/R)模型,测定心肌线粒体结构功能变化.结果I/R可致线粒体结构功能损伤,H303预先灌注给药可明显减轻心肌脂质过氧化程度,抑制磷脂酶A2活性,抑制线粒体磷脂降解游离脂肪酸生成,改善线粒体膜脂流动性.此外呼吸功能及Ca2+-ATPase活性也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结论H303再灌注所致线粒体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 标签: 益心康胶囊 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在缺血性肾损害时肾脏局部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及Westerblooting法分别检测NO缺乏性高血压肾损害大鼠血浆肾脏AngⅡ含量AT1R蛋白表达.结果缺血性肾损害时大鼠肾组织Ang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肾组织AT1R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血浆中AngⅡ水平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在NO缺乏性缺血性肾损害时存在AngⅡ及其AT1R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它们可参与肾脏损害过程.

  • 标签: 肾损害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NO 高血压 肾组织
  • 简介:目的:了解柯萨奇B组病毒(CVB)在心脏疾病患者中感染状况,探讨CVB感染与心血管疾病内在关系。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CVBIgG抗体核酸检测。结果:心脏病组CVBIgG阳性率为44.8%(112/250),对照组抗体阳性率为16.7%(18/10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CVBRNA检测结果显示,心脏病组阳性率为20.4%(51/250),对照组为3.7%(4/10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心脏病患者中CVB感染较普遍,应引起重视。

  • 标签: 柯萨奇病毒感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按照肠内营养方式不同,分为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组(鼻肠组,26例)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组(鼻胃组,28例)。在两组患者均于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第2天开始给予鼻饲整蛋白制剂(瑞代),观察两组患者达到肠内营养支持目标的时间、肠外营养支持时间、营养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入住ICU时间、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等发生率。结果(1)按照体质量计算热卡需求量,鼻肠组较鼻胃组更快达到肠内营养支持目标的时间,分别为(3.0±0.8)d(7.7±2.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肠组较鼻胃组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2.0±0.8)d(6.7±2.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第30天时,鼻肠组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鼻胃组,分别为(64±6)g/L(61±6)g/L,(120±17)g/L(106±1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鼻肠组较鼻胃组平均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11±5)d(14±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肺部感染、高血糖、腹泻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能更快达到肠内营养支持目标,缩短入住ICU时间。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肠道营养 预后 鼻肠管 鼻胃管